分享

一胖就先胖肚子,你要小心这种病了!

 AndLib 2018-10-11

明明很瘦,大家都夸你“背影杀手”,但一走近看就露出肚腩肉?


明明一直都有在做运动,但肚脐眼下的肚腩却依然“坚挺”不减?


拥有「苹果型身材」的伪瘦子群体,最大的特征就是四肢偏瘦,大多数脂肪聚集在腹部,俗称的水桶腰、游泳圈。



如果你也是这种身材,要开始引起注意了,也许周围人从来不觉得你需要减肥,但潜在的健康风险也许已经盯上你了。


1
有一种危险的肥胖,叫腹部脂肪


今年3月份顶尖杂志《Nature》发现,一种由肝脏细胞分泌的关键酶——DPP4,会通过血液流向腹部脂肪,最终引发炎症、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核心问题)。


通俗点说,就是你肚腩上堆积的肉越多,2型糖尿病风险就越大。



肚子赘肉多,对健康有多大危害不用多说,看看去年4月份的《内科医学年鉴》上发表的数据。


在 BMI 正常的人群中,身体腹部有多余脂肪的人,比脂肪储存在别处的人,死亡率高出 22%。

在 BMI 属于肥胖范围的人中,腹型肥胖的早死风险比同组其他人群高出 13%。


同年The BMJ 上也发表了一项跟腹型肥胖有关的研究:


跟没有腹型肥胖的体重正常的人相比,有腹型肥胖的体重正常的人死亡风险更高。

在 BMI 相同的一组人中,跟没有腹型肥胖的人相比,有腹型肥胖的人死亡风险增加。


对于肥胖的标准,大家熟知的是BMI指数,但BMI也有局限性,BMI属于正常范围内,但腹部脂肪过多的“隐形胖子”,健康风险并不比普通胖子低!



2
注意“糖胖”!10个糖友6个胖


中国是全球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2016 年《柳叶刀》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男性和女性肥胖人数分别占全球的 16.3% 和 12.4%,高居全球第一。


随着肥胖人数增多的,还有糖尿病的患病率。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从2002年的2.6%上升到了2015年的11.6%,近6成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肥胖或超重的现象。



根据东亚人的特点,国内对肥胖的标准定义为BMI指数 在24 kg/m2以下的,但如果你的腰围也“超标”了(男性> 90 cm,女性> 85 cm),这个时候你应该关注你的空腹血糖指标,如果空腹血糖超过 7.0 mmo/L ,那就属于偏高了。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其中又以二型糖尿病为主。


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并发症高达100多种。



看一组有关糖尿病的数据



据统计,全球25%糖尿病患来自中国,高达1.09亿。每10名成年人中1人确诊糖尿病,每2名糖尿病患者中1人不知道自己患病,“三多一少(多吃、多喝、多尿和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可见,我们每个人离糖尿病并不遥远。


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跟我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肥胖、抽烟、喝酒等都影响我们的患病风险,那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血糖风险?这里有个简单的测试可以帮助你:【点击这里:2分钟测试你的战糖力】


测试的模型参考中国解放军总医院专家

结合国外前沿的研究得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主要风险因素

并按照哈佛癌症风险指数中使用的计算公式所得



3
坚持这四种健康生活方式


虽然“管住嘴,迈开腿”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生活方式和2型糖尿病的死亡风险有多大影响?你不一定知道!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确诊2型糖尿病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低52%,死亡风险降低68%。



很多人对高血糖不以为然,也不在意血糖管理,2型糖尿病本身可能不致命,但伴随高血糖所产生的多个器官、组织的损伤,导致的这些并发症才是最可怕的!


研究者提供了四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大幅度降低2型糖尿病所带来的并发症。Yogurt在此给大家列出来:(好好记在小本本上)


1、健康饮食;

2、不抽烟;

3、中度或高强度运动,每周150分钟以上;

4、适度饮酒(但《柳叶刀》最新研究发现适量也会增加7%死亡风险,劝你还是别喝了~)


健康饮食在这里显得有点含糊,研究中的几种健康饮食习惯值得我们参考:


1、多摄入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菜籽油、橄榄油等食物富含)和长链ω-3脂肪酸;

2、少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含糖甜饮料、反式脂肪酸和钠。



健康的身体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更多的自制力去持之以恒,今天的每一点一滴的努力,都会成为你未来宝贵的健康财富,大家要加油鸭!


小觅唠叨
美国《医学日报》的一项研究发现,肚子肉太多还会影响记忆力希望你们看完这篇文章还记得我呕心沥血地科普了些啥……


参考文献:

[1] Belly fat promotes diabetes under orders from liver

[2] https://mini.eastday.com/a/171213130744858.html

[3] Chiuve S E, Fung T T, Rimm E B, et al. Alternative dietary indices both strongly predict risk of chronic disease[J].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2, 142(6):1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