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早早就识字的孩子, 最后怎么样了?

 昵称58930870 2018-10-11

现在很多家长早早的就开始教孩子识字读书了,孩子刚学会说话,就让孩子学习认字,甚至有的家长直接让孩子背字典,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很多人的家里也都贴满了各种学习汉字啦拼音啦等等各种各样的画,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早早地认字。有时候亲戚朋友来家里了,就让孩子展现一下自己的“才能”,写几个字,念几首诗,家长也会觉得倍儿有面子。

有时候孩子不想学认字,家长就来个威逼利诱,学一个字给个糖吃,或者奖励点别的东西,如果这些方法都不奏效,软的不行直接就来硬的。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刚出生的时候他爸爸就给他买了一个小黑板,刚学会说话,他爸爸就把他按在黑板前面,让他认识abcd。他爸爸写的a在他看来特别像面包店的甜甜圈,于是这个小男孩就喊“甜甜圈,甜甜圈”结果被他爸爸胖揍了一顿。然后他爸爸就在他耳边一遍遍的说,这个念“啊,啊, 啊,啊”,结果那天晚上,这个小男孩做梦脑子里都是啊啊啊啊的惨叫声。

后来,这个孩子上了学之后,在前期的时候的确表现的特别优秀,但是到了后期,就出现了各种问题,不愿学习,阅读障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种强硬的给孩子塞字词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机械的记住读音和形状,其实孩子对这个字还是毫无概念的,这样做,无疑是拔苗助长。

那么,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早早的认字呢?

02

新西兰的科学家玛丽·克莱发现,孩子的读写能力是自然发展出来的,如果我们给孩子丰富的文字环境,那么孩子自然就学会了文字,也就是“读写萌发”。

后来,萨尔兹比和其他提出读写萌发的学者,通过实地观察幼儿的发展,发现幼儿会在语文丰富的情境底下,自然的发展出对语言及文字的兴趣,并尝试涂鸦式的书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把文字当做是他生活环境中一个很平常的东西,就像他认识水果、会吃饭喝水上厕所穿衣服一样,自然而然的就学会认字了。

因此读写萌发这个新概念的提出,拓展了人们对读写发展的看法。而且,研究发现,从孩子早期的读写萌发能力中,可以预测孩子刚上小学时的阅读能力。

所以,重点来了,孩子认字的关键不在于几岁开始学,而是在于他学会认字的方式。如果把文字与环境割裂开来,只是一味的追求让孩子多认字,会读会写,而不管这个字如何使用,那么孩子也只是机械的记住了,也就是说,孩子可能会暂时表现出聪明好学的“假象”,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创建一个丰富的文字环境,我们不是经常说让孩子在玩中学吗?让孩子从内心主动的去接触文字,让他感受到文字的乐趣,如何感受呢,当然是在阅读中感受了。

我们上学的时候不管是学汉字还是学英文,都是结合整个语句来学习的,单独的去记一个字词,很难,但如果结合整个语言环境就比较好记了。小时候老师都会让我们根据一个字词造句,这就是为了加深记忆,后来学背英语单词的时候,老师也会说要结合整个语句去理解单词的意思。你看字典上,不管是汉语字典还是英语字典,解释完字或者单词之后都会给出个句子。

让孩子认字,也一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在阅读中去记忆,有整个语言环境为基础,孩子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认字。

03

著名的认知科学家斯坦科维奇提出来,阅读也有马太效应。阅读的马太效应主要是用来形容那些早期成功获取阅读能力的孩子,通常学习能力更强,也更容易成功的这一现象。而没能在头三四年中获得阅读能力的孩子,将可能造成长期的、学习不同知识的困难。儿童在阅读方面的落后,也将增加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

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小时候喜欢读书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喜欢读书,而且读书的能力也更强。

相反,如果孩子在最初的几年里,没有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那么以后会造成长期的阅读困难和学习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早期教育引导的好,孩子会越读越会读,越爱读;但是,如果错过了这样一个培养孩子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时机,孩子就会越来越不爱阅读,越来越不会阅读。

为什么会这样呢?斯坦诺维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孩子读得越多,他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就越强,他的这个认知能力越强,他就又更喜欢读、读得更快了。

第二,阅读能力和学习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孩子阅读的本领越大,你就会给他拿更难的书看。他走在街上,看到的招牌、说明不再是天书,都成了他可以理解的有意义的信息了。这么一来,他能够快速处理这些信息,又进一步刺激了大脑的发展,阅读能力变得更强,所以这是一个阅读的正循环。

因此,斯坦诺维奇指出,要重视孩子早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孩子一开始就有阅读困难,长此以往,他的学习能力会逐步下降,并进一步在学业上落后其他孩子,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阅读能力好的孩子,和阅读能力差的孩子,在语言能力、对世界的认知等等智能方面的表现,其差异会越来越大,强的越来越强,弱的越来越弱。这就是阅读的马太效应。

既然阅读这么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孩子自然而然的识字呢?其实啊,重点在于我们要给孩子创建一个丰富又好玩的文字环境,让孩子在玩中学,快乐又轻松,孩子高兴了自然就喜欢了,怎么让孩子喜欢呢?关键就在于我们给孩子选什么样的阅读材料了。

关于阅读材料,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我给孩子买了很多绘本,各种各样的,这样行不行啊?不过孩子好像不太喜欢看,怎么办?其实呢,我们给孩子挑的书,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不同阶段的孩子应该选怎不同的阅读材料,究竟该怎样选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给孩子选择阅读材料的问题。

04

对于年龄还比较小的孩子,大概一岁左右的,我们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大部分是图片,文字比较少的儿歌集或者童谣集。

我记得我家大宝小的时候,我经常会给他买一些这类的书籍,巴掌大的书,拿在孩子手上,有模有样的翻着,像个小大人一样。

儿歌或者童谣都是比较有节奏感的,孩子对带有节奏感的生硬总是特别感兴趣的。家长让孩子看着图片,然后给孩子念童谣,孩子就会特别感兴趣。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好看的立体绘本,洞洞书,翻翻书,等等,不过相对来说,价格也比较高一些。这类书乐趣性比较强,孩子在小手翻翻的过程中找到了更大的乐趣,他们会把这种书当做玩具来玩,从而慢慢培养出一种与书的感情,而且孩子自己动手翻书,或者用手指扣扣小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

还有一些有声书,布书、洗澡书及硬卡片书。这些书的统一特点是小手死不破咬不坏,洗澡书还不怕水,可以随时随地给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接触书本,也是非常好的方式。

05

等到孩子稍微大一些之后,也就是一岁半左右,慢慢的开始对文字有概念了,这个时候,家长也不要急着教孩子认字。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选一些孩子喜欢的书。这个时候的孩子其实已经开始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比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心了,那么家长不妨给孩子买一些说明类的书,但是也尽量是以图片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而且图片要能够描述出文字的信息,这样,孩子看着绘画,家长给孩子读着文字,他就能逐渐的理解一些字词的含义。

我一同事家的女儿特别喜欢立体绘本,她给她闺女买了一本《我们的身体》的立体绘本,她说她女儿特别喜欢那个有关解释消化吸收的那一页,因为她一拽那个箭头,就出来一坨便便,她就觉得特别好玩,每次都要去拽一下那个箭头。有一次,她跟我同事说,吃到嘴里的饭,在肚里跑一圈,消化之后,就变成了便便。我同事很惊讶,因为她家闺女居然会使用“消化”这个词。她平时只是给她念文字,也没想着让闺女记住,可是她竟然记住了。

所以,你看,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东西一般是比较乐于接受的,也记得比较快。所以,家长要先观察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这样才好着手买书,不然,买来一堆书,钱也不少花,孩子的阅读能力也没有培养成,岂不是得不偿失?

06

等还再大一些,到了两三岁,这个时候就要对孩子的大脑进行全面的刺激了。所以我们要给孩子选择多样化的绘本,不同风格的,不同形状的等等。

一般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主动拿书去读,因为他对这个比较熟悉了啊,他觉得好玩又有趣,而且这个时候的孩子还特别喜欢重复的看某一本书,有时候还要拉着爸爸妈妈,要给他们读,虽然他不认识字。

我家大宝在三岁的时候就经常拿着书要给我念,比如,他以前特别喜欢让我给他念《大公鸡》这首童谣,现在他自己拿着书,指着大公鸡给我念。有时候,在电视上看见了大公鸡,他也会马上脱口而出“公鸡公鸡真美丽……”然后再观察一下是不是有大红的冠子,有没有金黄的脚啦等等。

孩子到了两三岁,有了一定的认知,家长这个时候就可以给孩子指读了。一个字一个字的给孩子读出文字来,这样孩子就会跟着家长的手指,看看图,看看文字,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文字。指读就是让孩子先有字形意识,有了字形意识,他才开始慢慢发展出区分和记忆不同字的能力。

所以,关于孩子提前认字好不好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家长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通过一些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语境,让孩子来理解文字,或者,我们也可以用一些图画来开启孩子识字的过程,让孩子把认识汉字当做是一种乐趣,这样,孩子自然就能轻松的学会认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