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文章没人看?2种铺垫方法,用内容为读者和作者架起桥梁

 chenyejian1966 2018-10-12
10:11

我们知道从楼上到楼下的中间一定安装了电梯或者是修建了楼梯。这是毋容置疑的问题,这是常识,我在这里说同学们是不是心里觉得可笑?但我猜在建房子之初人们一定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很可能是在高处直接跳下来受伤的时候想这个问题。于是就有了木梯,有了水泥楼梯,有了电梯。无论是什么样的梯,它都取到一个衔接、缓冲的作用。从房子转移到写作文上,就是今天我要讲的“铺垫”。

所谓的铺垫就是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它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从铺垫的概念出发,按照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铺垫可以分为以下两类:正铺、反铺。正铺是铺垫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做顺向铺垫。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逆向铺垫。

一、正铺。这种铺垫手法运用比较常见,《三国演义》里《群英会蒋干中计》、《水浒传》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莫泊桑小说《项链》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它们环环紧扣,紧密联接。如果缺少其中某一环节,情节的发展往往会令人感到突兀,影响作品的真实感和完整性。比如我们写一篇《语文课上吃饼干》的作文。今天语文课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手上没有拿书或者教案,而是提着二十多包饼干。她笑眯眯地让学习委员把饼干发下去,同桌间两个人合一包。就在同学们开始流口水的时候老师宣布吃饼干的规则:试吃者必须仰起头,由同桌把饼干放到你的额头上,你自己不能动手,只能通过面部表情,肌肉活动去移动饼干,直到吃到嘴里。在此过程中老师多次交代要认真观察同桌吃饼干的过程。下课了,大家还没从欢乐的挤眉弄眼吃饼干中缓过神来,老师又一次笑眯眯地宣布回家后把今天课堂上的事写成一篇作文。

我们倒回去分析下,老师请同学们吃饼干其实是有预谋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深深的套路”。老师花一节课的时间,自掏腰包买饼干,其实就是为了你们亲身体验这件事;老师安排同桌合吃一包且相互观察是为了你们把这事情写具体;老师的第一次笑是掩盖不住内心的秘密,下课后的笑是看到同学们被骗之后的成就感。就些都是铺垫里的正铺,是顺着老师最后安排同学们写作文的事件方向一步步靠近。

二、反铺。结局与铺垫的方向形成巨大的反差,往往大出读者的意料,但更加耐人寻味。这种作品相对于前面相对较少,但是艺术效果让人十分震撼。比如有位同学写了一篇关于父亲的作文,题目是《快递哥老爸》。讲的是这位快递哥老爸为了送快递常常早出晚归,下班回家孩子睡了,早上上班孩子还没醒。小作者一个月才能见到父亲一两次面。学校要开展亲子运动会,小作者一开始就死心了,他肯定父亲一定没空的,然而父亲听了儿子的请求,竟然答应请假和儿子一起参加的。结果第二天一早又被叫去送货了,因为同事小刘叔叔在派送途中遭遇车祸,不得已让父亲去顶替。这件事让小作者在同学面前丢尽了脸,嘲笑就他没有家长来,有的还说他的爸爸妈妈是不爱他的,毕竟没有哪个大人会这么容易说话不算数!为此小作者和父亲整整冷战了一个月。直到有一天小作者没带伞,冒雨跑回家,在一条小弄堂的拐角处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忙碌着。原来父亲在冒雨分拣快件,旁边是才扒两口的盒饭。这时候小作者再也忍不住了,流着泪跑过去从后面抱着父亲淋湿的双腿。父亲回过头来看到和自己冷战过了一个月的儿子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这时候父亲对同事说了一句话,“小刘,剩下的帮我分拣完,我要提前下班陪儿子了!”回去的路上,这对父子并没有别的对话,只是冒雨高兴地合唱起《爸爸去哪啦》……

老实说在看完这篇作文的时候我真的哭了,太感人了。原本父亲平时工作忙是不可能有时间参加亲子活动的;好不容易请假准备陪儿子参加运动会却又意外缺席;在最后本该很晚才回家的却任性的翘班回家陪儿子了;本该继续冷战的却偏偏开心地一起唱起了歌。这些都是与结局相反的铺垫,正是因为这些强大的反差才让读者为之感动流泪。

除了《快递哥老爸》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莫泊桑的另一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也是采用逆向铺垫法,让读者印象深刻。

让我们在自己和读者之间修上一道楼梯,学会用铺垫的方法,让你的作文丰富而又生动、精彩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