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逸民谈玉-良渚玉芯的工艺分析

 自华居 2018-10-13


良渚玉芯的工艺分析

 

陈逸民  陈莺

 

德清县出土的玉散片,因为能揭示良渚玉器的加工工艺而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可见一些没有审美价值的残破玉器,却因为保留原始时期玉器的工艺特征,而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珍贵文物。下面的玉芯,其所揭示的工艺特征对鉴定良渚玉器有很大的帮助。它采集于良渚地区,现被民间收藏。


1  玉芯的一面


2  玉芯的另一面


3  玉芯一面的线切割纹


4  玉芯另一面的线切割纹

5  玉芯一面的台阶


6  玉芯另一面的台阶 


16是这件玉芯的不同视角的照片,由图可知,这是一件玉璧的玉芯,其管钻直径为39毫米。因为是玉璧加工后丢弃的玉芯,故而切割后没有再进行打磨等工艺,所以留下的痕迹就特别清晰,特别有利于分析切割工艺从而作为鉴定的标准。


1是这件玉芯的一面。图上清晰地留下了三个台面,一个是基本的切割面,上面有不同角度的线切割纹;第二台面较小而且和基本切割面几乎在一个层面上,这是管钻在钻孔时定位不准或管钻把握不稳移动而留下的台面;第三个台面明显在玉芯的中间,左右偏差各有34毫米,这就是对穿时留下的台阶。2是这件玉芯的另一面,也和图1一样有三个台面,只不过定位不准留下的台面稍大而已,所以这层台面上可以看到管钻时留下的螺纹。


3


4


先来讨论基本台面上的线切割纹。34是玉芯两面的线切割纹。从3上可以清晰地看出线切割时进入的角度并不一致,也就是说,良渚先民在切割玉璧时,并不死板地只从一个角度或者说只从一个缺口用线不断拉锯,而是往往从不同角度切入,也许这样加工玉料的受热易于控制而减少麻绳调换的次数。但是,线切割纹的痕迹清楚地表明,麻绳拉锯的角度没有对冲的180度,这从螺纹的弧度指向可以明显地得出的结论。4更是表明了这些线切割纹的次序,它和我们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一致的。


5


6


最后来讨论玉芯留下的台阶。在玉芯的侧壁上,有十分清晰的螺纹,这些螺纹是不等距的,它们是管钻带动的砂转动时留下的痕迹(见56)。在这件玉芯上,对鉴定最有帮助的是对穿时留下的台阶,从5上可以看到,在错位的台阶边缘,有1毫米左右的突起,这个突起对于鉴定良渚玉器对穿孔的真伪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收藏爱好者看到的往往不是这样的玉芯,而是玉器器体上留下的对穿孔。在玉芯上留下的这类突起,在玉器上就是下凹了,请读者体会这种突起和下凹之间的嵌合。蒋卫东先生说:“孔壁与钻芯中间因钻孔错位而形成的台痕上,还经常保留着1-2毫米宽的构槽。”[1]蒋先生的这段话,对应这两张图上的台阶,就更容易理解了,这种构槽就对应了玉芯上的突起。理解和看懂这样的构槽和突起,也就理解和看懂了良渚玉器对穿孔的真伪。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错位台阶上都有突起,6的台阶上就没有这样的突起,但其台阶内不等距的螺纹是十分清晰的。


7  良渚玉琮残器上的对穿孔台阶上的构槽


8  良渚博物馆玉璧对穿孔台阶上的构槽


对穿孔台阶上的构槽,虽然并不是出现在所有的良渚玉器的孔壁上,但它却是鉴定良渚玉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依据。可以这样说,对穿孔台阶上有构槽的良渚玉器应该是真品良渚玉器,而没有构槽的良渚玉器,虽不能完全说是仿品,但值得我们小心。7是博物馆良渚玉琮残器上的对穿孔台阶上的构槽,8是良渚博物馆玉璧对穿孔台阶上的构槽,请看这两张图上的箭头所指的部位。对穿孔台阶上的构槽,为这些良渚玉器的身分作了最好的注脚。应当说明的是,7的良渚半边琮,是浙江余杭安溪地区征集的器物,无独有偶的是8为一件浙江余杭安溪地区征集的良渚玉璧,这两件玉器至所以能够登堂入室,陈列在博物馆中,它们的明显特征证实了它们的真正身分。


    掌握良渚玉蕊的工艺特征,也就掌握了良渚玉器的鉴定特征。



[1]蒋卫东:《神圣与精致良渚文化玉器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P1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