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论5T管理模式

 任我逍遥客 2018-10-13

运营系统五大要素

运营或管理一个企业,必须考虑的要素不外乎:我想要什么(目的/目标/方向)?达到目的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资源或条件)?我该如何做(手段/过程/方法)?我做得怎么样了(结果/绩效)?什么因素阻碍了我的目的的实现(制约/困难/障碍)?

目的/目标/方向部署活动,可以包括:企业经营哲学、核心价值观、愿景、方针、目标…等等要素的识别、抉择、分解、展开、提炼、串联、整合…等等。

手段/方法则是指衔接目的/方向向下分解〝目的实现的必要条件〞后,为实现目的所串联或整合起来的指导思想或活动序列的集合体,通常包含:战略(指导思想或决策指导原则)、必要条件、关键活动、流程、分工、计划、赋能、驱动、执行、控制、纠偏与持续改进…等等要素。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因果关系与紧密联系是不言而喻、无庸赘言的。

资源/能力则是指衔接目的/方向向下分解〝目的实现的必要条件〞(系统动因)后,为实现目的动因所必须拥有或整备起来的必要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条件所做的定义。这些必要条件(动因)是需要我们去识别、创造、整备的。

制约/障碍是指实现目的/目标的过程中,所有可能遭遇的限制或阻碍目的/目标实现的各种可预见或不可知的〝制约因素〞(阻因),阻止或制约了系统效能实现,这些制约因素是需要我们去识别、挑战、解除的。

现象/结果则是前述要件综合实现之后的实际结果、或引发的现象,是用来跟踪或评价前述四大要件能力整备与执行的努力程度、同时也是评价系统整体能力、及其健康状态的窗口。

这个运营系统中的五大核心要素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交互影响的因果关系,任何一个企业搭建运营系统时,都必然要去理顺这些因果逻辑关系。能否看透这些盘根错节的因果关系当然与经营者或管理者的知识、眼界、企图心…有很大关系。至于应该细致到何种程度则由企业规模、资源条件…来决定。


五大知名管理模式

至于TPM(全面生产性保全/全面生产力管理)则是以人机料三大资源的效率损失(现象)分析(例如:设备的七大效率损失…)为起点,然后按着:按目的决定改善对象的先后顺序(优先级)→分析资源效率损失的起因点→就各种不同类型的起因点分头进入相关的流程寻找改进机会的逻辑路径逐步进行。

TCD(全面成本降低)以建立标准成本(期望结果)为起点,以追踪和采集成本数据(实际结果)→识别差距→进入流程寻找成本动因→构思解决方案(条件)→实施与评价改善方案…为逻辑路径循序进行。

TPS(丰田生产模式)则是以识别浪费(现象)为起点,其后续的逻辑路径,比较经典的是:1).进入过程分析原因→构思对策→运行与评价成果(结果)→清除浪费→提高资源效能→标准化(条件结果)→持续改进;2).以分析流程为入口→套入时间轴→观察时间流失点→想方设法把流失的时间找回来→缩短周期时间(结果)→打造快速响应能力(目的)。

TOC(制约理论)以系统目标为起点,逻辑路径:厘清现状差(实际结果)→识别(目标)差距→分析流程的UDE(不想见到的结果)→找出限制目标实现的制约→解除/打破制约→释放效能→巩固效果→持续改进。

任何一个起点进入〝系统〞之后,都必须依序面对其他四个要素,只是顺序先后、时间早晚的差别而已,基本上都是在整个运营系统的各个核心要素之间按不同思考顺序流转,这个不管采用任何一种〝模式〞都必须去共同面对的〝系统〞有一定的〝共性〞。只要能够掌握住这些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具有〝共性〞特征的因果逻辑关系),不管从哪个门进入都能够做到:为进退有据、收放随心、进出自如…创造条件。

就实务应用而言,5T各有特色、也各有强项与弱项,所以从任何一个入口进入,都会面临〝向别的T借用强项,以补自己之不足〞的需求。简要举出几个5T的相互引用的案例供读者参考,例如:以JIT补TQM在实现D(Delivery=时间进度管理)这个目标绩效方法论的论述的不足。以〝自働化〞(不断清除人的无价值活动)补TPM在〝人〞的效率损失的方法论的不足。以TQM补强TOC的〝系统建设〞,以TPS工具(七大根源)补TOC〝制约的定义、识别与改善〞的操作面的不足。这些话题,有机会将另行专文阐述。

就不同的企业而言,5T是否存在最适合的最佳选择?这个问题是否真有准确的答案?个人看法是确实有!但是别忘了,现实存在的问题都是依然存在着的,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不可能因为入口不一样,他就或自重消失或者可以不必面对,不管从何处切入,中间必须停下来处理所发现的不足是必然的,不开始行动,不进入系统,是不可能完整识别出来这些将要面对的问题/困难/障碍的。所以个人认为大可不必消耗太多时间精力于选择入口、或锻炼选择的功夫之上,择一法门大胆进入,宁可把时间精力放在〝深入〞修行,也许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吧。


结论与建议

1.  法门万千,从任何一个门进去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实现同样的结果。

2. 一门进入即可,深入才是最重要的。入门之后要视实际需要,向其他系统引用知识或方法,能够做到一门深入、进出自如,就是一门的专家。

3. 为人师者,应不以〝成为一门专家〞为满足,应以〝尝试从不同门户进入学习、体验,以锻炼透视并掌握不同的路径的因果关系的眼界与能力,不断积累运营系统中的五大要素间的因果逻辑关系的共性〞行自我要求。

4.对不一样的看法/说法(只要是正法、正信、正见)始终都要心存敬畏,固守自己的门户之见、陷不同门户之争,彰显无知只会贻笑大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