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结】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AVB05 2018-10-14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了较大进展,但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的应用仍是最主要的疗法。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蒋文平教授,结合AADs经典分类和作用机制,完整讲解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一、经典AADs分类

1.Vauhan William EM分类


按其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特征分四大类。


(1)I类AADs


减慢快反应细胞(心房肌、心室肌和蒲氏纤维)的传导速度;阻滞了快钠通道,定名钠通道阻滞;此类药物按其作用强度、心外不良反应和通道结合解离时间,又分为三亚类:Ia类、Ib类、Ic类。


①Ia类AADs:降低Vmax(动作电位上升速率);轻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阻滞Ikr),与钠通道结合解离时间<5s;代表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


②Ib类AADs:基本不降低Vmax;轻度缩短APD(阻滞晚钠电流INaL),与钠通道解离时间<500ms;代表药物:利多卡因、美西律、苯妥英。


③Ic类AADs:降低Vmax;不延长APD,但延长有效不应期(ERP);与钠通道结合解离时间10~20s;代表药物:氟卡尼、丙胺苯丙酮。


(2)II类AADs(β受体阻滞剂)


美国批准推荐用于抗心律失常治疗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卡维地洛、阿替洛尔、艾司洛尔;治疗剂量β受体阻滞剂对动作电位无影响,但它阻滞β受体,抑制自发除极电流(If),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减慢房室结(AVN)传导,减少室律失常{窦性期前收缩(PVC)、室速(VT)、室颤(VF)}。


(3)III类AADs


延长动作电位2相、3相,心电图上显出QT间期延长;此类药物主要阻滞钾通道,抑制钾外流,故又称钾通道阻滞剂;经典代表药物:胺碘酮、索他洛尔;现开发新III类AADs包括伊布利特、多非利特、dronedarone、Azimilide、Vernakalant等。


(4)IV类AADs


抑制慢反应细胞(窦房结SAN、房室结AVN)和其他慢反应细胞的电活性;阻滞L型钙通道,抑制ICaL内流、故称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代表药物:维拉帕米、地尔硫䓬


(5)其他AADs


洋地黄(Na+、K+、ATP酶抑制剂);腺苷(嘌呤能受体阻滞剂);阿托品(毒蕈碱受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If电流抑制剂)。


(6)晚钠电流抑制剂(INaL


INaL列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靶点;INaL加大可引起QT间期延长,后除极电位(EAD、DAD)加大,构成触发活性;有几种AADs显出阻滞INaL高于峰钠电流,如美西律、利多卡因、盐酸胺碘酮、氟卡尼、renolazine。


2.Sicilian Gambit分类


(1)Sicilian Gambit是欧洲心脏病学会于1991年提出的AADs新分类;


(2)Gambit是Queen’s Gambit(国际象棋赛)。这报告相似于国际象棋赛,在意大利Sicily地区Taormina城集中了基础和临床研究者,商讨AADs的分类,因此称Sicilian Gambit分类,Gambit还隐喻AADs应用的智慧;


(3)这个分类基于心律失常发病机制,选用药物攻其发病机制中薄弱环节(易损环节)作分类依据。

二、AADs抗心律失常机制

1.抑制增强的自律性


(1)正常自律性增强


①正常自律性细胞分布于窦房结、房室结、希蒲系统,当舒张期过极化激活起搏电流(If),产生自律性。


②当交感活性增强,cAMP水平升高,窦律加快,采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cAMP,或应用伊伐布雷定抑制If


③正常自律性增加见于窦性心动过速、某些交界性心律、某些特发性自搏室律。


(2)异常自律性增加


①当心肌细胞膜电位降低(-70~-30mV),诱导自发除极,构成自律性,常见原因:肺心缺氧、心梗缺血、心肌炎、洋地黄中毒等。


②心律失常表现: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界速、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


③治疗:改善心肌缺氧缺血,提高心肌细胞膜电位;若心率不快、血液动力学稳定,治疗基础疾病,无需抗心律失常治疗;有症状者试用β受体阻滞剂或维拉帕米或钠通道阻滞剂。


2.抑制触发活性


①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出现的再除极,产生后除极电位;在2相中出现后除极称早期后除极(EAD),一般不扩散;3相中出现的EAD可以扩散,形成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治疗:缩短复极时间,补钾补镁、加快心率、试用INaL 阻滞剂(美西律、雷诺嗪);抑制EAD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


②完全复极后出现再除极,此为DAD;由DAD引起的VT见于洋地黄过量、儿茶酚胺介导的多形性室速(CPVT)和右室流出道(RVOT)等;治疗:减少钙负荷,抑制DAD,采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腺苷、钠通道阻滞剂。


3.阻断折返激动


(1)钠通道依赖折返激动


①折返波首尾间有长的可激间隙;见于典型房扑(AFL)、WPW环行性心速、持续性单形性VT;治疗关键是抑制传导性和应激性,选用药物为Ic类AADs或其他Na+通道阻滞剂。


②折返波首尾相接,留有极小的可激间隙;可见不典型AFL、AF、多形或单形性VT、束支折返、VF等;治疗关键是延长不应期,选用III类AADs(胺碘酮、索他洛尔延长APD)或Ic类AADs(氟卡尼、普罗帕酮不延长APD,延长ERP)。


(2)钙通道依赖折返


可见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维拉帕米敏感VT(左室分支型VT),WPW环行性心速;采用钙通道阻滞剂,降低传导性和应激性。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潘欢┆美编 柴明霞┆制版 崔凤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