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怀铁门关

 城北十五里666 2018-10-14

李家祥 - 阳关三叠.mp3 来自温州市乡土人文摄影协会 05:59


赴新疆旅行回来,梳理脑中印象,从观看大景方面说,独库公路、巴音布鲁克草原、那拉提、赛里木湖等都是很好的去处,足可以让来自遥远的南方人赞叹不已,但是也有一些相对小些的人文景观,同样令人难忘,铁门关便是其中之一。

铁门关位于库尔勒市北郊8公里处,居天山山脉霍拉山与库鲁克山峡谷间,是焉耆盆地通往塔里木盆地的要塞,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据史料记载,从晋代起在此设立关口,因其地势险要,故称铁门关,为我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

进入关峡,便有一种奇异气息扑面而来。幽深的峡谷中,古道逶迤崎岖,两侧陡坡峻峭,危石林立,似乎随时都有下落的可能。坡上寸草不生,光秃秃、灰蒙蒙、一片荒凉景象。而在谷底处,一股清流婉转,波光粼粼,草木葱茏,宛若江南春色。这样两种极端现象,构成铁门关旷古绝今的环境特色。

在高耸的关楼前,见到四尊古人雕像,分别是张骞、班超、玄娤和岑参。他们的生命历程与铁门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张骞是古关道的开拓者;班超经此路成为西域首位驻守官;玄娤则由此出关西行求法;而岑参虽然没有走完此道,却为关隘留下千古诗篇。

岑参《题铁门关楼》中写道:“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关旁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刃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诗人用亲眼所见的感触,真实地描绘了铁门关地处偏远、人烟稀少、形势险峻和环境恶劣的情形。同时又用夸张的笔力,表达内心强烈的悲悯愁怀,反衬出守关将士意志坚定艰苦卓绝的戍边生活,富有极大的人情味和艺术感染力,令人心身震颤,感慨万千!诗作传出后,人们对铁门关始有真切了解,从而成就了一座天下名关。现岑参诗被镌刻在关楼的通道里,以示对作者的崇敬。

走过通道向西张望,一段遗留的丝绸古道展现在眼前。路面狭窄坎坷,崖壁嶙峋狰狞,很难想象长时间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会是怎样一种劳顿之苦。在关楼西侧的路中央,还能见到一条红色的南北疆分界线,可知铁门关具有十分重要的地标作用。

离开铁门关,心里仿佛有些不舍,回望雄关,悲凉壮观!


景区入口处


现修大道可驱车至关口


进入峡谷,两侧山坡渐显高峻


绝壁悬崖


阴森可怖


谷底清流,库尔勒母亲河-孔雀河之源,亦称班超“饮马河”


草木青翠


丝路雄关


张骞雕像 


岑参雕像


将军楼


“襟山带河”,为民国时期国民党驻军首领题刻


丝绸古道


南北疆划分线


新植库尔勒香梨树


西域圣果“奶西姆提”(喷香的梨子)

  

以上照片均为手机所摄




温州市乡土人文摄影协会

Wenzhou Local Humanity Photographic Association


【新朋友】请点击标题顶部蓝色字温州市乡土人文摄影协会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