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平凡的世界》落选这个书单来看,我们平时读书存在太多误区

 yh18 2018-11-15

导语:我们如何评价一本书的好坏?很多人热衷于看它有没有获过文学大奖,同时看他在网上的销量和评价等等,国内的文学类书籍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矛盾文学奖”,于是《平凡的世界》就成了很多人的追捧,读书是为了明智,直白一点就是对很多事情可以看得更明白一些,但真是那样吗?有时遮挡我们心智的不仅仅是你没读过多少书,本文通过这次“大民大国40年40本书”的评选,对我们看书的角度进行侧面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平凡的世界》落选这个书单来看,我们平时读书存在太多误区


我在这次评选活动之前,在没有公布评选名单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连续的写了一些关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个人的评价,我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把这本书说的有多好,而是把我认为里面的几处硬伤提了出来,我更希望的是通过批判的角度,找出其中的吐槽点,这样才是我写下那篇文章的意义,因为我觉得如果去歌颂,这本书不缺这样的文章,就比如有人评价我,我觉得找出我身上的毛病,比说我道德高尚更能让我引起自我反省,更能帮助我完善自我人格,作品如人,没有完美无缺的。

就是9月9日那篇文章“《平凡的世界》有几个人真正读懂?盲目激昂之后必然是无情的绝望”在这篇文章后面就有了很多的评论,我一直会很关注评论,总希望可以碰到更有深度评论,因为好的评论本身也是一种内容,这样可以让我学到更深刻的东西,然而往往自己总会以失望告终,我虽然看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留言,但我关心的是这些留言的占据比例,因为它决定了我们读书人具有深度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数量有多少,比例有多大。

可惜的是,据我的粗略统计,能真正学会以一种正确客观的方式去读书的人,少之又少,在这里我就通过我的这篇文章,和那些留言进行分析和讨论,(具体留言内容,请点击那篇原文链接,进行阅读),让我们了解我们这些留言的读书人的现状和思考的角度,这些很有我们了解的必要,因为这些了解内容,甚至比原著的精神更具意义。


通过《平凡的世界》落选这个书单来看,我们平时读书存在太多误区


我首先遇到的是很多人留言,质问的态度,反问我有没有这个权力去评价这本书。其实这是我认为最严重的一个问题,这种质问甚至比留言区的那些辱骂、宣泄的留言更具杀伤了,因为那些情绪的宣泄,也仅仅是宣泄,只代表情绪,而这种质问已经上升到对人与人的等级区分,他们认为读一本书的门槛和评价一本书的门槛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似乎评论一本书如评论一尊神像一般。

这让我产生一种理解,我认为在他们眼中,除了“某某奖”的评委,其他人没有资格评论这本书,但我始终认为有能力阅读一本书,就有资格评论一本书,这是完全成立的一个最基本逻辑,我认为很多人说我“没资格”评论一本书的认识,何谓“资格”?其实很多是有一种人为的把人划分等级的偏见,就像之前封建社会,奴才不能质疑圣旨的那种思维,是一种把作者神圣化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能引起的灾难,我们历史中就有多次,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次“失去的十年”的灾难,在这我就不提了,几乎我全世界人都理解内部逻辑。

后面留言者就又有一个问题,就是质问你评论的是否是对是错,我觉得用对错这个非黑即白的词语不够贴切,很多人就喜欢非黑即白,就像我们过去那个年代,非要把人分出好和坏的二元对立关系一样,在这里我觉得适合用“客观”这个词,就是自己通过大量客观的阅读产生了主观的判断,表达虽然是主观的,但背后却是大量客观的阅读,自己对《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做了一些主观的见解,其中有对那些“善意权力”的漠视和情感缺失的作者主观崇尚,我是不赞同的,我是持批判态度的。


通过《平凡的世界》落选这个书单来看,我们平时读书存在太多误区


在这里我穿插一段,很多人的意识里有个误区,就是认为批评和批判总要扯到对作者人身攻击的层面上,我觉得这是完全两回事,“文学批评”自始至终都是一门学科,他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批评批判这些内容,是属于文学内容的范围,与作者人格没半毛钱关系,只与作品和文学内容相关,我这谈不上文学批评,只能算是一个个人的鉴赏和吐槽,很多人就是犯了这样一个常识性错误。

言归正传,然而很多人对我的评价产生了强烈的质疑,我想原因多来自于他们自己对这本书销量榜排名,和文学奖的态度左右着自己的判断和独立思考,他们很多人已经因为这两个因素干扰,完全的丧事了自己对作品的判断能力,这是读书人最可怕的地方,如果你没有能力脱离这种现状,你就会容易被洗脑,被灌输,在这里我只好把最近的一次“大民大国四十年四十本书”的评选书单给大家看看,《平凡的世界》无缘这次书单的评选。

这个书单里有《白鹿原》但没有《平凡的世界》,我虽然觉得这个评选不够权威,但权威不代表客观,权威也不代表真理,这是概念上的错误认识,我认为这种不权威的评选与著名文学奖的评选,在客观这一点上,前者比后者往往更具客观的话语权,因为参与评选的人多,人一旦多,就不容易被主观意识左右,就像如今闹得沸沸扬扬造假电视剧收视率一样,电影的票房就不容易造假,因为电影是一个个人去买票,口口相传买票买出来的,电视却完全不同,我这段内容所表达的意思是,如同那些文学奖一样,这个评选也同样带给不了我们什么,它只代表答案和标准还有另一种结果

当我在这篇文章中,对作者面对“权力干预”人生命运的漠视态度(书中孙少安、孙少平所有人生转折跨越都有权力的协助),进行评论的时候,留言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说作者具有历史局限性,无法提前预知,应当给予理解无需评头论足;另一种见解更为让人恐惧,居然说权力对人物命运的干预是理所应当。还举例说明:我们工作过程中领导提拔你难道有错吗?

我先对前者进行回答,眼光的局限性,可以出现在任何的人当中,唯独不能出在优秀的作家当中,换个角度说更容易理解:局限性代表着一种能力。就像灯塔一样点亮人们迷途的能力,你越局限,就代表你文学价值就越低,因此现在看过去的一些作品,如何流芳百世,就看你的局限性在哪里,很多“文*革”作品都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这就是局限性最短的代表,只有十年的生命力,如今根据文学奖和书的销量,《平凡的世界》理应是不应该有很大局限性的一套书,但为什么仅仅过去短短的二三十年,在当下读,就读出了局限性?这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比如当时评奖的客观性和理论性支持,就是我们说的标准不严,然后就是我们当下读者的盲目性,一味的崇尚“身份”。


通过《平凡的世界》落选这个书单来看,我们平时读书存在太多误区


接着我再回答后者关于权力干预人生命运问题,一位留言者举例说领导提拔你,有何不妥?我想这就如温水煮青蛙一样的环境,你身在其中有些本来就错误的常识性的问题,你却认为是对的,提拔是与能力有关,而能力与岗位的关系是建立在公司升职选拔制度上,是因为你的能力具备了岗位升迁的要素,这不是权力带给你的,如果有人利用权力左右你的升迁,恰恰是以权谋私,是一种犯罪行为,我们却习以为常,这是一种悲剧。

就如那些高校教授用自己手里的资源,转化为权力来要挟学生做一些可耻行为情况一样,我们却在南辕北辙的去判断女方是不是自愿!其实教授在这里已经在利用权力为自己谋私,这已经是犯罪了,为何还要去判断女方是不是自愿?无知愚昧造成的悲剧,就这样一幕幕的不断上演,只因我们的常识性错误。

常识性关键词:首先不能讨论主观客观的无限制循环下去,任何发表的内容都是主观,客观只是相对,我的主观来自于自己大量的阅读,从而进行主观的见解!其二,你可以对任何内容发表你的主观见解,就像我写这些内容是一个形式!其三有些留言只有一个问号,后面没有带观点和内容,这是你把我的内容与路遥的内容进行了二元对立!

第四任何的带观点和见解的评论都是可以当做独立的内容,只带问号的评论不然那不是批评,而是批斗!第五评论之所以可以独立,是因为通过评论延伸了原著的话题,我这文章延伸的话题是读书鉴赏与权力干预的关键词讨论,如果非要拿出单独一句话两句话来作为我攻击路遥的黑白对立说,那这就是对我的批斗,而不是评论!因此所有的评论好与坏,就看有没有独立性和探讨性!

结束语:这次《平凡的世界》的落选,至少是可以让很多留言者知道,除了我之外,还有更多的人对它作出了与之相似的评价,当然这不是我最关心的,我最关心的是希望大家可以有一种正确的姿态去读书,而不要死读书,文学没有所谓的神圣,文学鉴赏永远只有角度而没有对错,对错只在乎内容里一些常识性关键词

文:饼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