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花生生产竞争力分析

 昵称56127869 2018-11-16

孔鹏

  【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国、美国、印度、阿根廷四个花生主产区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花生生产能力竞争力、生产成本竞争力,最后对中外花生品质进行比较,认为中国花生具备极强的竞争力。

  【关键词】中国 美国 印度 阿根廷 花生 竞争力

  生产水平决定贸易规模和结构,贸易规模和结构体现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在论述影响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因素的时候,采用以分析花生生产领域中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为主,同时兼顾产品品质、产品综合效益及产业政策等为辅的方法。

  一、中国花生生产能力竞争力分析

  目前,花生的主要产区集中于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缅甸、阿根廷、塞内加尔等国。2010,中国境内花生种植面积为424.6万公顷,花生产量1470.8万吨,占全球花生总产量的36.7%,单产达到3368公斤/公顷,出口花生30.2万吨,是全球第一大花生生产国;同期,印度花生种植面积达到670万公顷,为全世界最大,但由于单产水平低,花生总产为741万吨(2006-2010年均值),排名世界第二;美国是花生单产最高的国家,2010年花生单产水平为3498公斤/公顷,且为第三大花生出口国;阿根廷是南美地区最大的花生生产国,国内花生市场较小,花生生产主要用于出口(占国内花生总产量的1/2),2010,阿根廷花生出口(40.9万吨)首次超过中国成为世界头号花生出口国;在非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非洲大陆变由产生输出地区变成花生输入地区,目前,非洲地区仅有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两国花生产量在100万吨以上。

如表1所示,1991-2010年期间花生生产能力方面,中、美、印、阿优势显著,在生产结构上又各具优势,比如说:印度在花生市场规模、产品供给总量上远大于美国和阿根廷,但由于人口众多、国内需求巨大,花生出口意愿不强,在出口总量上少于美国,不过印度位于亚热带地区,平原广袤,增长潜力优势明显。美国花生生产效率最高,花生单产高于中、印、阿,但花生产业规模较小,对外供给潜在增长能力有限。阿根廷的花生产业本就是基于外需而形成规模的,花生生产上的优势集中表现在花生出口总量上。相对于印、美、阿三国,中国在花生生产能力上的综合表现较为平均,既拥有规模巨大的花生生产、出口总量,在花生生产效率上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难以通过开垦新地的方法来提高本国花生生产能力,花生单产本身已处于高水平,提升空间不大,在生产潜力上处在明显劣势位置。

  IMG_256

  二、中国花生生产成本竞争力分析

依照古典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产品的生产总量反映了生产要素的总体丰裕程度,而生产成本则反映了产业对生产要素利用率的高低,决定了产业所面临的相对价格的斜率。同大多数农产品一样,花生的生产成本主要源自两个部分:一是物资费用,主要是指生产资料的价值消耗,包括化肥、种子、农机等费用;二是用工数量,主要是指用工数量和劳动强度,有时也用用工费用代替。下面结合表3对中、美、印、阿四国1991-2010年间花生单位面积和单位产量的物质费用和用工费用进行分析。

IMG_256

IMG_256

位于美洲大陆的阿根廷、美国同样是当今世界上优质花生的主要产地,美洲地区的花生以果粒大、果壳坚实、抗旱能力强著称,但在蛋白质、脂肪含量上较之于中国花生稍逊。同时,伴随着转基因技术在该地区花生生产中的运用,美洲各国的花生单产在近10年来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目前国外市场对转基因花生在食用安全上上存在一定忧虑,转基因对阿、美两国的花生出口究竟是利多还是利空需要进一步长期观察。

  印度花生以热带珍珠型品种为主,质地松软,脂肪含量低,生产周期短。相对于温带地区的花生,印度花生更适宜做食品加工原料,而在出油量、口感上则相对较差。

  通过对中国花生产业生产情况的分析,说明我国花生产业在花生生产成本、生产效率等生产性因素和花生品质、政府支持等非生产性、非市场性因素上,对比美、印、阿三国花生产业,都具备相对较好的条件。如果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关于产品生产决定产品贸易的基论述适用于当前的中国花生产业的话,那么中国花生的国际竞争力也应该是强于美国、印度和阿根廷的。

  【参考文献】

  [1]张金昌:用用出口数据评价国际竞争力的方法研究[J].经济管理.2009,10(3).

  [2]杨静、黄漫红:中国花生产业成本收益分析[J].,花生学报,2008,32(1).

  [3]曹菊:花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初探[J].中国果菜,2011,7(2).

  [4]何宝国:广东省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4).

[5]万书波:花生品质学(第二版)[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2

花生营养丰富全面,有助于改善中国居民膳食结构

 

花生的蛋白质含量为25%~30%,高于芝麻、油菜和棉籽,与红肉类似。花生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精氨酸含量高于其他见过,生物学效价高于大豆。花生含脂肪43%~55%,其中75%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50%以上,不含胆固醇。花生仁含10%~13%的碳水化合物,其中6%为非淀粉多糖和2%为可溶性纤维。花生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E、叶酸的偏含量非常丰富。花生无机盐含量约占3%,富含难以从其他食物获取的铜、镁、钾、钙、锌、铁、硒、碘等元素。花生富含植物固醇、白藜芦醇、异黄酮、抗氧化剂等植物活性化学物质,有重要的保健作用。花生中含有比大豆更少的抗营养因子,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只相当于大豆蛋白的1/7,更易消化吸收。花生可溶性蛋白质和氮溶解指数(NSL)高,作为辅料添加能起到改善食品品质、强化食品营养和改善风味的作用,是乳肉食物的优秀替代品。如果每日膳食中食用一定量的花生,在提供大量蛋白质、脂肪和能量的同时,降低膳食饱和脂肪酸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大大促进植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E、叶酸、钾、镁、锌、钙等这些对健康有益的营养素的摄入,从而改善膳食的结构和品质。花生富营养又十分美味,容易添加到各种食物中去,经常食用花生可以替代精制谷物和肉类食品,可以作为高脂低营养食物的替代品。普渡大学的研究发现,花生膳食能够长期维持较高的食用愉快评分等级。美国膳食指导金字塔中,把坚果跟肉类、豆类归为统一类别,意味着花生等坚果可以作为健康膳食的一部分,可以每天适量食用。在地中海膳食金字塔中,坚果被放在水果、蔬菜、豆制品的同一类别中,靠近金字塔的基部,意味着食用频率更高。但我国花生及其制品的消费量,却不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更不及西方发达国家。日本人平均花生食品占有量是我国的3~4倍。在中国目前膳食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推荐每日食用一定量的花生,可起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改善国民营养状况的重要作用,既经济有效,又方便安全。

 

(摘自2005-3-8《农民日报》第4版“应重新认识花生和花生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