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一方【黄龙汤】

 昼三夜二205 2018-11-16

黄龙汤

黄龙汤,中医方剂名。为泻下剂,具有攻下通便,补气养血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清,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抽空理线,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老年性肠梗阻等属于阳明腑实,兼气血不足者。


[药物组成]

大黄9g、芒硝12g、枳实 6g、厚朴3g、当归 9g、人参6g、甘草3g。


[用法]

以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之,后再加桔梗,煎一沸,热服。


[功用]

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主治]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清,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抽空理线,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运用]

本方用于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临床应用以自利清水,色纯清,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为辨证要点。


[经验]

例:王氏子于四月间患感冒,昏热喘胀便闭,腹中雷鸣,服硝黄不应,脉之气口弦滑,按之则芤,其腹胀满,按之则濡,此痰温夹瘀,浊阴锢闭之候,与黄龙汤去芒硝,易桂芩半夏木香,下瘀垢甚多。因宿有五更咳嗽,更以小剂异功加细辛润之。大抵腹中奔响这症,虽有内实当下,必无燥结,所以不用芒硝而用木香芩半也。用人参者,借以资助胃气,行其药力,则大黄辈得以振破敌之功,非谓虚而兼补也。当知黄龙汤中用参,则硝、黄之力愈锐,用者慎之。(魏之琇,1957,续名医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新加黄龙汤

[出处]

 《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
细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 人参(另煎,4.5克) 生大黄(9克) 芒硝(3克) 玄参(15克) 麦冬(15克) 当归(4.5克) 海参(洗,2条) 姜汁(6匙)


[功能]
益气养阴,泻热通便。


[主治]
治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气液两亏,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
用法]
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朴,冲参汁上分,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一二时不便,再如前法。或 水1.6升,煮取600毫升。先用200毫升,冲参汁30毫升,姜汁10毫升,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三至四小时不便,再如前法服200毫升;候六小时不便,再服200毫升。如服200毫升,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一剂,余参或可加入。


[方论]
方中大黄、芒消急下燥热以存阴气;人参、当归补益气血;麦冬、生地、玄参、海参激阴养液;姜汁、大枣、甘草固护胃气,调和诸药;桔梗开宣肺气,通调胃肠。全方泻热通便与滋阴益气并行为治,使正气得运,阴血得复,则药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热自平。


[方解]
本方主治热结里实,应下失下,正气久耗,阴液耗竭尤重,故方以调胃承气汤以缓下热结,并重用养阴增液之品,使之增水行舟,兼顾气阴之虚。

[论述]

此处方于无可处之地,勉尽人力,不肯稍有遗憾之法也。旧方用大承气加参、地、当归,须知正气久耗,而大便不下者,阴阳俱惫,尤重阴液消亡,不得再用枳、朴 伤气而耗液。故改用调胃承气,取甘草之缓急,合人参补正;微点姜汁,宣通胃气,代枳、朴之用,合人参最宣胃气;加冬、地、元参,保津液之难保,而又去血结之积聚;姜汁为宣气分之用,当归为宣血中气分之用;再加海参者,海参咸能化坚,甘能补正,其液数倍于其身,其能补液可知,且蠕动之物,能走络中血分,病久者必入络,故以之为使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