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农产品的优质与优价

 昆仑圃 2018-11-18
本文着重探讨农业种植领域“优质农产品”的定义、种植的“痛点”、优质农品如何才能卖出优价等方面问题。
阅读全文大约需要8分钟



前言


笔者归纳了农产品种植的阶段性“痛点”:


第一层:种什么?选择什么品种更合适、更有前途。

第二层:怎么种?包括选地、园区基本规划、作物栽培管理技术。

第三层:植保营养技术的掌握 包括病虫草害、营养调节、土壤修复技术。

第四层:如何让种植更省工省钱省力省事?

第五层:如何实现优质优产?

第六层:如何优价?


目前,决定种植收益的,是第五、第六层,即优质和优价,这也是种植者最关心、最难的两层关口。



优质农产品的窄义


 “优质农产品”的定义,查百度百科,没有给出直接答案,只有农产品的几种等级分类:无公害、绿色、有机。


1


如果是窄义的优质的“质”,特指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即农产品质量要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这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作为法律护航。


安全方面的“质”在转好。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今年上半年监测153个大中城市92个品种近2万个样品,检测指标从过去的94项增加到122项,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1%,农产品质量稳中向优,农产品安全形势向好。


对于政府主管部门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就等于优质。


随着高毒农药禁用限用,以及农药销售的严格监管(需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符合条件方可经营,占农药品种仅1.5%左右的高毒农药还需另取得[限用农药经营许可证]方可销售,经营者要建台账,购买时需实名登记,保证可追溯~ 编者注),对农户的农药应用技术培训以及“农药化肥减量计划”的顺利实施,农产品的农残安全问题越来越可控。


土壤是农作物健康生长的”根源”,过往片面追求产量而过量施肥,工业污染造成土壤问题突出,对土壤安全方面国家是越来越重视,先有“土十条”,近期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从种植根源上进行规范、预防、治理,维护生态环境,加强土壤安全管理,为农产品安全再加一把力。


近年刮起的”环保风暴”,持续对工业污染源加强治理,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土壤、水源、空气等农作物依附的必须条件得到保障,农作物生长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2


国内除大豆、部分小宗产品外,农产品总体供大于求,各地缕缕爆出农产品滞销信息,今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更是普遍下滑。


另一方面,进口水果量持续多年增长,年均增幅达到双位数。

进口水果即便价高也得到百姓认同,在百姓心目中几乎等同于“优质”的代名词。


“进口=优质”这个概念,尤其在拥有强大消费能力的城市中产阶级心中扎了根。


于是,市场出现怪象:

一方面,国产果品菜品滞销,种植户亏损,另一方面进口水果量连年增长,需求旺盛;一方面,国内种植户片面追求增产而不顾品质,另一方面城市消费群体有钱买不到合心意的农产品,久而久之,产消矛盾越发突出!


这种矛盾,显示供需结构失衡,亟须供给端进行改革,在农品品质与品牌培育方面下苦功夫。




优质农产品的广义



本文想讲的“质”,是广义的“质”,不仅仅局限于“安全”。


1


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由增产向提质”转变,闻此消息,笔者写下【农业政策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的重大意义】一文,为中央的正确决定鼓呼。


那么,怎样才算广义的优质农品呢?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好吃为先,消费者认为的优质,是“好看、好吃”,而对于“安全”,由于缺乏评判标准和检测工具,从感官上很难去判定。


国内首家水果口感评测机构'果榜'创始人何铎在杭州新农展上介绍果榜


媒体上,许多文章所讨论的“优质”,似乎等同于”儿时味道”。


“儿时味道”是怎样的?


若是问生活在城市里的8090后,他们的“儿时味道”和现在没啥两样,但若问6070后,尤其在农村待过的,一定能说出“儿时味道”的感觉,并对此深深怀恋。


“儿时味道”,是自然生长,是肉有肉味、果有果香,口感好,味道纯正,食过翻寻味(粤语,意思是吃了还想吃),那种味道能让人念念不忘,流连忘返。


在物质贫乏年代,农药化肥紧缺,自己种自己吃,家里人的粪尿、猪牛粪作为肥料,秸秆焚烧还田作肥,亩产不高,果儿不需拉长膨大,蔬菜不施化肥,不种超级稻,猪鸡鸭自然生长,放养觅食…煮的肉紧致而香,果儿不好看但甜且多汁,菜清甜,米饭香......


儿时味道,其实也添加了在困难时期对生活的满足以及平和心态。


2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膨胀,农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老百姓餐桌上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了,农产品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


过往的数十年里,在追求亩产、追求果形大、追求外观好看,在“增产=增收”的种植理念引导下,种植户大量施用化肥(亩用量比全球平均用量多30%以上);追求农药杀虫治病药效快,不顾抗性而用药,喷施次数多,甚至为追求所谓“效果”喷禁用农药,导致农残超标事件时有发生。


因而,社会上,时不时就会冒出对农药化肥抱有偏见的文章。


理性的说,要保障70亿人的基本口粮,以及未来持续增多的地球人口,农药化肥的施用是必不可缺的,这方面毋庸置疑不需争论,也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3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优质农产品”?


有机种植算不算优质农品?


其实有机种植也可以用农药肥料的,经过有机认证的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有机肥,在生产中都可以用,有机种植不等于完全不用农药肥料。


农药,也有毒性低于食盐的产品。


因此,有机农品是否等于优质农品,看官可自行评判。


笔者一老部下,是海南人,有着深深的农业情怀,在海南三亚一农场尝试原生态种植黄皮和芒果,用物理防控防虫,给果树“喂”牛奶,全程不用农药化肥,不除草…种出来的黄皮给我发了三箱,外观看起来,黄皮果形大小不一,表皮缺乏光泽,吃起来糖度不够,口味寡淡,虽说是原生态种植,但口感上比不上街边水果摊卖的好吃。


原生态种植,算优质农产品吗?


笔者认为,我们所追求的“优质农产品”,应该是“安全、好看、好吃、健康”这八个字,只要符合这八个字的就是优质农品。



如何种出优质农产品


儿时回不去,但“儿时味道”可以种出来。


在【种植收益与农品品牌】一文里,笔者总结种植的七要素:势、地、品、技、质、名、销


其中影响产品品质的是地、品、技,“地”指土质、地势,“品”指品类、品种,“技”指种植管理技术。


重庆奔象董事长宋豫青总结出决定柑桔种植产业前景的三大因素:


良种  好的品种,这是成功的源头,品种对了,就成功了一半

良法  好的品质,种出好品质的方法和措施

良销  好的品牌,农品品牌决定销售出路  


左:重庆奔象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豫青女士

中:中国柑桔研究所曹立教授


宋总认为,种植的开局决定结局。因此,与重庆奔象公司合作的种植户,柑桔建园规划及品种选择由中国柑桔研究所专家规划指导;灌溉设施、栽培管理的技术指导和农资配套依托奔象技术服务平台;种植基地管理采用管理软件,做到生产作业、用肥用药等管理措施透明化、清晰化,做到农产品可溯源,全方位保障农产品的质量。


笔者认为,作物病虫草害的解决是实现优质农品种植的基础;土壤是作物生长的“根本”,土壤改良、增补有机质和菌肥,补充作物所需营养元素、激发作物潜能、调节生长是提高农品品质的路径;


粮食作物是品种、土质决定了农品品质,果树作物要种出好品质,则还需考虑种植密度、修剪技术、促花保果、套袋等栽培管理措施,以及最佳采摘期。


种植有许多小窍门,有些种植技术属于种植户自身保有的“机密”,并不外传。而到优秀种植基地观摩,现场向行家请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优质农产品是种植户的追求目标,随着品种创新,设施农业的普及,以及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标准化种植优质农产品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这方面,以色列、日本、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的优质农产品种植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优质农品如何卖出优价


农产品分选分级,根据不同选级确定不同的收购(销售)价格,等级越高价格越好。


1


理论上,优质农品,区别于普通农品,理应卖得更高的价格,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缺品牌意识和品牌打造模式,缺品牌溢价效应,这是农业种植板块的通病,不但造成农品滞销,也导致了优质农品卖不出优价,种植生产者无法获得相应的溢价收益。


商超、水果店屏蔽了生产者品牌,只保留产地和商户自身品牌。


微商、农品电商只强调产地品牌和自身品牌,真正的生产者的品牌无法传输给消费者。


传统农贸批发市场,更难形成生产者品牌,一是为应对同行竞争需保守“机密”,二是农贸批发行业“水太深”。


合作社、大基地、大农户有自身销售通路的,或与果品收购商有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的,其产品比较容易销售,互相之间有合理的博弈价格。


但100亩以下甚至1000亩以下的中小户,难以形成自身品牌,缺乏定价博弈权。


普通种植者由于供应的量少、品种少,无法向市场常年稳定供应,难以锁住消费者,要打造农产品品牌非常困难。


2


好不容易种出来的优质农品,如何才能卖出更好的价格?


就此问题,笔者向亚果会创始人蔡剑菲女士请教,她回应:


靠品牌溢价 通过稳定的供应链输出,做商品化标准化的品牌,持续打造品牌,以品牌溢价。

靠错峰上市溢价 在大多数同类品在市面上没有的时候上市,以提早上市、延长保鲜期,或制作成深加工产品常年供应。

小包装溢价 通过包装差异化,既符合消费者消费需求,又能够提升单位价格。

靠优质渠道溢价  根据单品选择适合的流通渠道,通过对渠道优中选优,把资源集中靠拢,给彼此平衡出适合的利润空间。


稳定的供应链输出、品种优化、品牌优化、渠道优化,价格一定会保持平稳上升。


对于蔡剑菲女士的上述观点,笔者深表认同。


蔡剑菲女士建议广大种植户,可参加每年一度的亚洲果疏博览会(简称亚果会,今年已是第十一届,将于11月13-1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编者注),会上可获取大量行业信息和渠道资源。


上图中为[亚果会]创始人蔡剑菲女士,右为项目合作部总经理刘士平小姐


3


 

笔者在深圳农世界创业大会演讲时,指出目前只有5%的种植户能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优质农品,10%的种植户能掌握销售通路和定价权,而90%的种植户缺乏标准化种植技术和农产品价格博弈权


在农产品供大于求、信息不对称时,普通种植户难以获得理想的溢价,这就需要种植户“抱团取暖”,小农户可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之间又可成立合作联社,在政府助力下联手将地域品牌打响,在打响地域品牌的基础上,同步把个体品牌打出来。


有了品牌和销售通路,优质农品才能卖得好价格,种植户才能获得稳定回报,有了合理利润,才能更好地再投入,把生产抓好,种出更好品质的农产品。


4


电商,也是优质农品卖出优价的好路径。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农产品已崛起成为第四大类网购品类。


由于与消费者的高度粘性,生鲜类农产品电商近年非常火,大量创业者和风投资金涌入。


通过电商,能精准获取目标消费者。


平台电商、社区团购、微商、以及今日头条、快手、抖音的涉农直播大V,都是农品销售的生力军。


新农人群体很活跃,有创新思维,蔡剑菲的亚果会、钟文彬的新农堂、勤劳农哥李芳华的农友会等,利用互联网工具,通过社群传播、展会等形式,打造农品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农品品牌塑造,实现农品精准营销。


图左:[农友会]创始人勤劳农哥李芳华


新农人群体的崛起成为农业这个传统领域的新生力量,持续推动行业创新,促进种植产业链向前发展,弥补传统农品流通渠道的不足,为农产品上行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对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急剧扩增;由需求端倒推种植端变革,改良品种、引进新技术、不断提升种植栽培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农业种植产业升级,实现行业良性循环发展!


文章来源于菜头农业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