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反映了汤在饮食中的重要地位。煲汤炖汤,是不少家庭常用的烹饪方式,特别是到了秋冬时节,人们的餐桌上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养生汤品。那么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怎么喝汤、喝什么汤比较养生呢? 一、喝汤的好处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饭前喝汤,不仅可以马上使胃获得满足,有助于提升饱腹感,减少食量,也能防止用餐中的进食速度过快。 二、关于喝汤的几个常见误区 1.营养全在汤里? 很多人认为,用鱼、肉等食材熬成汤后,营养精华全在汤中,所以只喝汤就能获得全部养分,不必吃肉。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我们所说的营养,其实是指各种肉类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在炖煮的过程中,脂肪、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等都会进入到汤中,但大部分蛋白质仍然留在肉里。所以,光喝汤不吃肉,不能很好地补充蛋白质。 而且,对于患有高血酸血症、痛风、肥胖、胰腺炎等疾病的人群来说,喝汤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喝肉汤时,尽量把油撇干净一点; ②无论喝什么汤,都最好吃些煲汤的底料 2.汤越白越营养? 大家都认为,鸡鸭鱼肉经过长时间的炖煮,汤变成乳白色就很有营养。实际上,白汤是乳化的脂肪,相当于把脂肪都煮到了汤里,没有特别的价值。而且,这类汤的脂肪含量一般很高,尤其不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注意】餐厅、饭店里的一些奶白汤,有时是加入奶精和浓汤宝等调料调配而成的。其中不乏大量的盐和脂肪,糖尿病人、三高患者不宜食用。 3.汤越鲜越营养? 有时我们觉得煲出的汤比较鲜,是因为肉类中的谷氨酸流失,进入汤中,就产生类似味精般的鲜味,这和营养没有直接关系。 4.汤熬得越久营养越高? 汤类熬制过久,其中的营养反而会损失得更多。肉汤煮得过久,有时不仅会让口感变差,其中的蛋白质还可能变性,影响吸收。更何况久煮之后,汤里的亚硝酸盐、嘌呤含量会更高,也不利于健康。 5.骨头汤补钙? 长辈们常说“喝骨头汤能补钙”。但实际上,骨头中的钙质很难溶于水。 如果把骨头剁成碎末,用很浓的醋煮6个小时,虽然会让骨头里的钙成倍增加(钙含量:100毫升里大概一点多毫克),但是远不够每天所需的800-1000毫克。因此,光靠骨头汤补钙不科学。 三、糖友适合喝什么汤? 糖尿病人喝汤,建议以清淡为主,如蔬菜汤、蘑菇汤、番茄鸡蛋汤、冬瓜玉米汤,另外还可在汤品中适量加些青菜或魔芋。 1.玉米须豆腐汤 材料:玉米须100g,豆腐300g,水发香菇50g,葱段、姜末适量 做法: ① 将玉米须水洗净后,煎取汁; ② 再把玉米须与豆腐、香菇一同放入锅中,添加适量清水及葱段、生姜末、盐等调料,煮汤即可。 2.黑白双耳汤 材料:黑木耳、白木耳各15g 做法: ① 提前用水将黑、白木耳泡发,并清洗干净; ② 两者下锅后,加入清水及少许盐,一同煮汤即可。 作用: 滋阴润肺,补益肝肾。适用于老年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之肝肾不足,阴虚肺燥之头晕目眩、视物不清、咳嗽喘息等症的辅助食疗。 3.白萝卜汤 材料:白萝卜200g 做法: 将白萝卜切成小块,加水炖煮;炖到白萝卜半熟不熟的时候,就可以吃萝卜、喝汤了。 作用: 喝此萝卜汤能够下气、帮助治疗便秘。 总得来说,糖友不适合喝过于油腻、脂肪含量高的汤,如猪蹄汤;淀粉类食物含量较多的汤,如面疙瘩汤等也不适合食用;而经过勾芡的汤羹,如玉米羹、牛肉羹等对血糖来说也并不友好,同样不建议糖友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