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臣斗,笑脸后隐藏步步杀机,曾国藩用“抗旨”之罪让咸丰安心!

 书法心法 2018-11-25

武汉作为九州通衢,军事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军在咸丰二年开始一共攻占过武汉三次。太平军第二次把大旗插在武汉城头时,湖广总督吴文镕因兵败自杀。兵败原因也并非太平军战斗力强,乃是湖北巡抚崇纶胆小惜命,暗中向咸丰弹劾,故意把吴文镕推到前方抗敌,给自己赢取逃跑时机。

咸丰皇帝在千里之外对武汉战略部署掌控不清,全然不知此时武汉城内兵力不足,行事应以稳健为主。只因咸丰年轻气盛,轻信巡抚崇纶举报总督吴文镕闭门不战,龙颜大怒,一把将奏折甩扔了出去,紧接下诏让吴文镕出门主动出城迎敌。

身其位,履其职。咸丰皇帝既然下死令要吴文镕立即动身攻打黄州,吴文镕也没借口拖到胡林翼支援后再出兵,所以只得给学生曾国藩修书一封,告知为人所逼的内情,让曾国藩勤加练兵,为日后早做打算。

吴文镕再给曾国藩写信时,就已经预想到此次出兵结果必然失败——“以一死报国,无复他望”,奈何圣命不可违,为忠臣之名只能坦然赴死。

曾国藩得知恩师吴文镕死后,勃然大怒,愤怒的也不是太平军强大,而是“满臣”欺人太甚。首先说满臣湖北巡抚崇纶,为自己活命而坑杀汉臣,且咸丰不明就里,偏信满臣“忠贞”,对汉臣无故训责。

君臣斗,笑脸后隐藏步步杀机,曾国藩用“抗旨”之罪让咸丰安心!

咸丰年轻,处事鲁莽情有可原。关键是那些军机处的老练官吏,居然也信不过汉臣吴文镕,这实在让人气愤。

但曾国藩只能把这满腔怒火硬生生压在肚子里,毕竟以自己现在的实力,在满臣为主的朝堂上毫无话语权,无法为恩师自杀翻案。而且上次兵败靖港已经被撤职,现在只能算地方民兵头子,要不是保持着跟咸丰直通奏书的权利,俨然就是一个高级民兵。

汉人掌权自古为满人所不容,所以曾国藩在兴办团练期间吃了不少苦。咸丰为了制衡,也为了防备,虽支持曾国藩兴兵,但不给曾国藩军饷。无奈之下,曾国藩这个读圣贤书的薄脸皮书生只能硬着头皮去走街串巷,如苦行僧一样,一家一户推门“化缘”。

军饷解决了,却又无地方实权,无法在地方官场立足,乃至被“同僚”合力排挤出走。这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因为“满汉”之分,全都是因为咸丰心中对曾国藩产生的芥蒂。咸丰作为皇帝,深谙厚黑制衡之道,表面大度宽容,支持曾国藩练兵,其实私下早已找遍曾国藩的同乡同事询问探底,查清了祖籍亲朋门生故吏,生怕曾国藩有异心。

咸丰虽刚年过二十,却对朝堂政治驾轻就熟。曾国藩想要争取跟咸丰讨价还价的条件,就必须拿出成绩说话,于是挥师武汉为吴文镕报仇。

这一仗很顺利,曾国藩手下骁勇善战,成功收复武汉,咸丰大喜。但这次胜仗也是咸丰最担心的事,曾国藩近来在湖广地区行事越来越不守规矩,日益壮大,其人到底还受控否?

咸丰心知:八旗绿营乃是皇家正规军,两次丢守武汉。可曾国藩一介没带过兵的文弱书生,居然两年间组织万人军队,还取得如此大胜,战斗力简直碾压绿营和八旗军,此人能力已经在全朝满臣之上了。

棋局至此,该如何收拾呢?如继续放任,此子日后掣肘必成大患,可能比太平军还要强大;如弃子,现在又是困局,此子极可能成为救活全盘的关键。

湘军做大清的炮灰,朝中不但省钱省粮,还能为八旗绿营奠定胜利基础。可万一曾国藩有异心,湘军是他一手成立,一手喂养拉扯大,朝廷根本控制不住。现在正好是尚可控制的萌芽阶段,铲除后患正当此时,到底该如何是好?

咸丰最后出了一招妙棋,借此试探曾国藩。

曾国藩既然收复武汉,自然当重赏。这个赏赐不但不能按照汉臣标准来,还得优于满臣。既然收复武汉,那就让曾国藩做湖北巡抚,接手逃将崇纶的职位。

巡抚自古掌握实权,乃一方封疆大吏,几乎都是满臣担此要职。

曾国藩不是时常向朝廷抱怨没有地方实权,行动受限?这次就给你一个地方最大的官位,倒要看你拿了实权之后要做些什么。

曾国藩收到任命诏书之后,手下将领和幕僚皆为之庆贺,但曾国藩开始困惑了。

曾国藩一眼就看出这官位的含义,虽是湖北巡抚,确是“署理”,也就是代理省长。曾国藩踱步揣摩,以自己的战功和资历,为什么给下来的是巡抚?还是代理巡抚?

如说是巡抚,那无疑是高了,起码湖北这战略要地的巡抚应该由皇帝亲信来担任。但是给了一个代理巡抚是什么意思呢?皇帝无心让自己在湖北长驻?

左宗棠也听说曾国藩升任巡抚,于是差人送来一张纸条,写道“做人是小,做事是大”。

这纸条在此时来,来的有玄机,这是在提醒曾国藩不要忘本。

曾国藩似有所悟,咸丰这是在明着试探自己,更是暗着在用“空职”奖励自己,看似给的是打胜仗后的奖赏,实则还是顾忌自己的兵权,让自己空欢喜一场,真是一箭双雕。

咸丰皇帝下旨给曾国藩巡抚职位,就是想看曾国藩作何反应。

巡抚之位非常诱人,上任之后对湘军的未来意义重大,再也不用顾忌地方官场的阻挠,再也不用愁钱粮供给,湘军可日益壮大,必然不需再惧怕太平军。

如果曾国藩接受巡抚一职,那就说明曾国藩对权利的欲望已经超越了你对自己汉臣身份的自知之明,日后必将成为满清心腹大患,应伺机铲除。

如果不上任,那也不能说皇帝没给功臣封赏,更不能说咸丰对满汉朝臣有任何偏见,也就是说吴文镕之死跟我咸丰一点关系没有,你曾国藩要好好权衡。

曾国藩心里对咸丰的算盘很清楚,这是一个圈套。要官,就会没命。要命,就要承认自己的胜仗白打。说白了就是安心做个好炮灰,不要想太多。

可曾国藩此时最难做的就是如何“婉拒”。毕竟不是小孩儿过家家,曾国藩说不玩儿就能不玩儿,这可是圣旨,不上任就是抗旨,一样是死罪。这是皇帝给自己上的生死劫,一面敲打自己安心带兵打仗,一面让自己进退不得,陷入“死门”。

所以这一步步怎么走,都要谨小慎微,不得有半步差池。

曾国藩在接旨当天就思索对策,拟了一折:我做湖北巡抚心里惭愧,对铲除太平军也无益(实则大益)。且母亲守制期间还没过,如果上任会遭天下文士讥讽,所以不敢接受这个职位(曾国藩守制三月就做了团练大臣,这次守制拒职只是借口)。

既然咸丰皇帝特诏曾国藩铲除太平军,那曾国藩的职责就是铲除太平军,不是当官,所以抗旨也不能杀死曾国藩,如因抗旨杀曾国藩,那就是咸丰自相矛盾。

咸丰以孝治国,曾国藩母亲守制期间已经夺情出任团练大臣,这次如果再出任巡抚,就真是不守孝道了。

即谈大义,又说小情,总之意思就是:抗旨罪不至死。

君臣斗,笑脸后隐藏步步杀机,曾国藩用“抗旨”之罪让咸丰安心!

曾国藩第一天就想好了这个对策,但并未发出。毕竟是咸丰在试探自己,如果让咸丰知道自己第一时间就想好对策,无疑会让咸丰更起疑心,这远比出任巡抚招来的猜忌更可怕。

曾国藩要做的就是一件事“等”。既然连左宗棠都知道曾国藩成了署理巡抚,那湖广官场自然也知道此事,所以近些日纷纷前来祝贺,不但以往的对手来祝贺,连自己的将领也来祝贺。

曾国藩看到此情此景,内心松了一口气,但来访者祝贺者一概不见。

现在可以发奏折了……

果不其然,曾国藩的折子送出去没多久,咸丰的诏书就来了。

咸丰把署理巡抚的职位给撤了,换成了兵部侍郎。这对曾国藩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自己的计划起作用了。曾国藩知道只要自己表面戏做足,对祝贺者一概不见,咸丰一定会看到。

这诏书不是回复曾国藩的,因为此时曾国藩的奏折才出去不久,咸丰甚至还没有收到。只不过咸丰听耳目说曾国藩即不上任,也不见客,就知道曾国藩心里没胆子造反。

咸丰放心了,自然也就把这个“巡抚套”给他摘了。万一曾国藩处理不好,咸丰还要治他的抗旨罪,这可得不偿失,还得留着他打仗呢。

咸丰收套之后,避免闲话,赏了曾国藩兵部侍郎,也是二品。先前曾国藩因为打败仗被撤了礼部侍郎,这次封了兵部侍郎,也算官复原职。反正兵部侍郎在湖广无实权,并不担心。

过了没几天,曾国藩受到了咸丰批阅的奏折。

咸丰“我就料到你会辞职,所以才让你做兵部侍郎。你因为保全名声不上任,这是小罪,但抗旨不上任可是大罪,必须的严肃批评你”

咸丰皇帝看到奏折后,内心的大石头算是落下了,所以言语也开始调笑了起来。

这次咸丰试探曾国藩,看似是赏,实则是罚。如果上套,那以后曾国藩在咸丰皇帝眼里就是眼中钉肉中刺,湘军就是一帮随时会造反的恶狼,所以必定让曾国藩自生自灭,无论生死,对太平军都是一种消耗。

如果曾国藩不上套,那就相当于让曾国藩自己拒绝朝廷封赏,且抗旨的罪名也就坐实了,未来只得给咸丰好好卖命。

曾国藩此次命悬一线,毕竟诱惑太大,地方实权会让湘军战斗力大增,可惜上任是死,抗旨是死,让咸丰察觉曾国藩已了解其动机也是死,所以一步都不得走错,只能在死局中小舍以保全身。

君臣博弈,打的就是心理上的自知之明,实在只言片语间。如果太把自己当回事,太不把上司当回事,可能眼前是利,背后就是刀,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