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说乙肝抗病毒需要3

 宇宙星海 2018-11-19

乙肝的抗病毒治疗需要谨慎和科学,尤其是对于首次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朋友来说,更需要谨慎一些。正规合理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会为以后的抗病毒治疗奠定便利的基础,反之,如若首次抗病毒治疗不正规,甚至导致乙肝病毒变异耐药,会给后续治疗带来较多的障碍。

最近,相继收到5位在当地医院确定要抗病毒治疗者,均是在医生的建议下,确定的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方案。其中,三位患者反馈的情况基本一致,之前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发病,需要进行抗病毒。医生说,如果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乙肝慢性发展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但是,抗病毒治疗用药需要服用3-5年的时间。他们对这个治疗周期有较多的疑问,一方面的疑问是,抗病毒治疗5年能达到何种效果,另一种疑问是抗病毒治疗五年后,是继续抗病毒方案,还是可以停药。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用药,具有服用方便,病毒复制控制效果明显等多个优点。尤其是随着低耐药、低副作用的单一NA类片剂的不断上市,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首次治疗,使用一线的抗病毒治疗用药,一般需要用药3-5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估,一方面是因为在临床上实现乙肝转阴金指标,普遍需要的最低年限为3年,另外多数情况下用药五年可以实现体内病毒的有效控制。不过,这在临床乙肝治疗上,也带来了不少的误解。

有人认为,甚至有很多医生认为,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用药是抗病毒治疗的必然选择,也有人认为核苷类抗病毒效果要优秀与干扰素类药物的抗病毒效果。也有人认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不可从一线抗病毒治疗用药开始,如果从一线抗病毒用药开始,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当然,这两种观点均是不科学的。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用药,与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理不同。一个重在抑制病毒复制,另一个重在内在免疫的调节。一个能快速的看到抗病毒治疗中,病毒定量的变化,另一个对乙肝表面抗原的清除率更高。干扰素在临床上表现的副作用产生较快,症状比较明显,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干扰素并非首选抗病毒方案的原因。另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也并非非要从高耐药类型用起,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的应答情况,病毒基因类型,来确定采用何种抗病毒治疗用药。目前,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案已经不再单一,也不局限于核苷类抗病毒或干扰素类药物抗病毒。有研究表明,在核苷类抗病毒用药取得有效应答的基础上,联合或者序贯干扰素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对肝脏恶性肿瘤的预防作用效果更佳。符合条件者,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可达到50%以上。温馨提示:乙肝抗病毒治疗5年,有的顺利的实现的肝功能的恢复、病毒的转阴以及表面抗原的清除。然而,却依然有一些并未达到停药标准,甚至有少部分出现病毒变异耐药,使得肝脏在持续的损伤。其本质区别,一方面在于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制定是否科学、严谨、正规,另一方面在于在抗病毒治疗期间,与医生的配合是否到位,是否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