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室肥大心电图如何判断?这些技巧要掌握!

 耘禾 2018-11-20

一、左心房肥大


病因:主要见于二尖瓣或主动脉病变、高血压、慢性左心衰等,其中以“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临床上又称“二尖瓣型P波”。

 

心电图特点:高而尖的P波


1、V1导联P波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PV1负向波>0.04s,深>1.0mV;


2、P波常呈双峰型,峰距>0.04s,所谓“二尖瓣型P波”;


3、P波时限>120ms,在Ⅰ、Ⅱ、aVR 、aVL 导联,尤其是Ⅱ导联形态明显;


4、P波的宽度与P-R段之比>1.6;


5、易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以心房颤动最常见。

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心房肥大


二、右心房肥大


病因:主要见于肺心病、肺动脉瓣病变、房间隔缺损、三尖瓣病变和肺动脉高压等。


心电图特点:


1、Ⅱ、Ⅲ、aVF导联上P波高耸,振幅≥0.25mv,称为“肺型P波”。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P波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mV;


2、P波电轴右偏大于75°;


3、P波时间正常;


4、以肺源性心脏病最为多见。故又称“肺型P波”。

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右心房肥大


三、双侧心房肥大


双侧心房肥大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容易导致伴发多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双心房肥大在心电图上同时表现出左、右心房肥大的特点即P波又高又宽。


心电图特点:


1、P波增宽,其时限≥0.12s,振幅≥0.25mV;


2、V1呈高大双向P波,上下振幅均超过正常范围。


3、有引起双侧心房肥大的病因和证据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双心房肥大


四、左心室肥大


各种因素引起左心室负荷增加,继而导致左心室肥厚。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冠心病、肥胖及某些先心病等。


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电压增高,常用的左室肥大电压标准如下:胸导联: RV5或RV6>2.5mV;RV5 SV1>4.0mV(男性)或>3.5mV(女性)。肢体导联: RⅠ>1.5mV;RaVL>1.2mV;RaVF>2.0mV;RⅠ SⅢ>2.5mV;


2、可出现额面QRS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 秒,<0.12 秒;


4、在R波为主的导联,其ST段可呈下斜型压低达0.05mV 以上, 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在以S 波为主的导联(如V1 导联)则反而可见直立的T 波。当QRS波群电压增高同时伴有ST-T改变者,称左室肥大伴劳损。

一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大


五、右室肥大


引起右心室负荷增加,继而导致右心室肥厚。常见病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心电图特点:


1、V1导联R/S≥1,呈R型或Rs 型,重度右室肥大可使V1 导联呈qR 型; V5 导联R/S≤1; aVR导联以R波为主, R/q ≥1;


2、RV1 SV5>1.2mV(重症>1.2mV);RaVR>0.5mV;


3、心电轴右偏≥ 90°(重症可> 110° );


4、以上心电图改变常同时伴有右胸导联( V1,V 2)ST段压低及T 波倒置,称右室肥大伴劳损。


一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室肥大


六、双心室肥大


与诊断双心房肥大不同,双侧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并不是简单地把左、右心室异常表现相加,此类心电图能够表现出右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例如,V1导联R波为主,电轴右偏),又存在左室肥大的一些特征(例如,V5导联R/S>1,R波振幅增高等),可能会有下面三种表现:


1、存在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征,又存在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征象;


2、心电图表现近似正常心电图,是由于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相互抵消;


3、一侧心室肥大心电图,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大,而另一侧心室大的图形被掩盖。

一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双心室肥大

总  结


以上叙述了心房和心室肥大的病因和心电图特点,临床医生要熟悉这类心电图变化特点,从而准确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当然,疾病是不断变化的,一帧心电图提示的信息是患者疾病从过去到现在血流动力负荷总体变化,所以不能仅限于有无肥大,还必须综合地分析血流动力学的负荷形式,心肌局部肥大及负荷的程度,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才能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