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经典·一起学《论语》7·37

 文冠厚朴 2018-11-20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白话】  

  孔子说:“君子心貌常是平坦宽广,小人心貌常是迫促忧惧。 

  【释词】

  君子、小人:本章分别君子小人,单指其心地与气貌言。(钱穆)

  坦:平也、安也。坦荡荡,宽广貌。长戚戚,多忧惧也。

  荡荡:宽广的样子。钱穆:“君子乐天知命,俯仰无愧,其心坦然,荡荡宽大。” 荡荡曰坦,无适而不荡荡也。

  长:未得忧得,既得忧失,戚戚曰长,无时而不戚戚也。(郑汝谐)

  戚戚:蹙(cù)缩、迫缩的样子,即内心若有压迫、多忧惧的样子。《后案》:“‘戚戚’即《诗》之‘蹙蹙’,为缩小之貌。”

  钱穆:“小人心有私,又多欲,驰竞于荣利,耿耿于得丧,故常若有压迫,多忧惧。”

  《四书解义》:“小人行险侥幸,心役于私,但见其忧劳不宁,患得患失,无时而不思虑愁苦也。”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君子小人心貌不同也。君子内省不疚,故心貌坦荡荡然宽广也;小人好为咎过,故多忧惧。

  《论语正义》曰:坦,安也。君子居易以俟命,无入而不自得,故心体常安。

  江熙曰:君子坦尔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愁府也。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郑汝谐曰:得失穷达,付之无心。

  张栻曰:正己而不求诸人,故坦荡荡;徇欲而不自反,故长戚戚。坦荡荡,非谓放怀自适,无所忧虑之谓也;谓求之在己,而无必于外,故常舒泰云耳。

  徐英曰:君子行事,得道义之中,俯仰无愧怍,故此心浩荡,无所不安。小人汲汲为利,晨夕不足,是以忧戚随之。 

  陈祥道曰:作德,心逸日休,故坦荡荡;作伪,心劳日拙,故长戚戚。君子居易以俟命,大行不加,穷居不损,故有终身之乐,而无一日之忧;小人行险以徼幸,未得则患得,既得则患失,故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旦之乐。此坦荡荡、长戚戚所以不同也。

  《四书反身录》曰:能俯仰无愧,便是坦荡荡。能持敬谨独,方能俯仰无愧。独之当谨者非一,而名利之念尤为吃紧。千病万病,咸从此起,只不为名牵,不为利役,便俯仰无愧,便坦荡自得。小人不为名牵,便为利役,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便是长戚戚。 

  刘宗周曰:天地是这样,万物是这样,人心也是这样。

  张伯行曰:君子坦荡荡,只是乐天知命而已。

  钱穆曰:读者常以此反省,可以进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