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来踏破瑶阶月 兴到倾翻碧玉觞

 文山书院 2018-11-21

777

醉来踏破瑶阶月

兴到倾翻碧玉觞


                                          刘正平/文


        今天再说傅山。今天博客的标题就取自傅山《题太原晋祠景宜园》楹联:


茶七碗,酒千钟,醉来踏破瑶阶月;

柳三眠,花一梦,兴到倾翻碧玉觞。


        其中“茶七碗”:就是七碗茶。“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所说: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酒千钟”,出自宋·孙应时《和答吴斗南赏木芙蓉见怀》:


曾向荆州一笑同,淋漓江汉酒千钟。

夹城云盖迎珠履,满眼霜花照玉容。

万里壮游前日事,十年此会几时重。

忆君席上多新作,醉笔如飞纸不供。


上面的字,很显然是有颜鲁公《祭侄文稿》的笔意。


        “柳三眠”:汉代宫苑中有柳树,一天之内三起三倒,犹如人一日三眠。《三辅故事》:“汉苑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人柳:即柽柳,亦名赤杨、河柳、三眠柳、观音柳、西河柳。唐代韩鄂《岁华纪丽》卷一:“柳三眠而盘地。”注:“汉武帝苑中瑞柳,一日三起三眠也。”人柳三眠也可形容红拂女身形矫健,形态变化多端。


       花一梦:唐韩鄂《岁华纪丽‧春》:“日夜分,草木动,柳叁眠而盘地,花五出以照人。”



       傅山出身于平民,此联恰恰反映出市井一种极致的繁华。傅山虽拒绝出仕,但又梦幻奢靡。这就反映了他充满矛盾的思维。这种矛盾的思维也反映在他的书法上。


        晚明社会一直处在尚奇美学思想的笼罩下,特别是在徐渭倡导的浪漫主义风尚的引导下,明末书坛出现了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用书法来抒写个性自由思想和内心情感的书家。他们在书法上追求奇绝,追求自出心意,追求内心情感和个性的抒发,反对因袭古人而无己意。傅山长期受这种崇尚奇绝的美学思想的熏陶,傅山提出了“四宁四毋”的美学思想。


        傅山的“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以拙朴遒厚、自然真率为贵,反对轻滑、软弱和做作。



       傅山的“四宁四毋”书法美学思想并非空穴来风,他的思想甚至句式,受宋人陈师道《后山诗话》:“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诗文皆然”的影响。傅山的书法美学思想,首先应看作是对陈师道诗歌思想的继承和借鉴。


       从书法史上看,当汉代扬雄的“书为心画”说一旦渗透到宋代欧阳修、苏轼,元代郑杓、郝经,明代项穆等人的书法美学中,“书如其人”说就成为一条历史线索一直贯穿到明末清初,到了傅山时,显得特别突出强烈。



        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表现,而非持平之论,而只能是以一种倾向代替另一种倾向。物极必反,一种风格经过长期盛行,必然会走向它的反面。赵孟頫对国家的不忠使傅山即恶其人更恶其书。傅山不满于赵孟頫、董其昌为代表的柔媚书风,遂以“四宁四毋”的鲜明口号,表达出以“丑拙”代替柔媚的美学要求,他的这一美学思想有其时代的审美背景,并自然而然地,为清代碑学的兴起作了理论铺垫。


         就傅山本人书法而言,也呈现两个极端。其在草书中表现为支离与圆熟。这就是傅山的纠结所在。甚至可以说,傅山的草书中所表现的支离,正是这种心绪的迷茫。


此幅中,傅山用笔随性


      傅山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拙”。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这就是书法审美的两个极端。各自再往前一步,“拙”就变为“丑”,“巧”就变成“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