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母亲是年轻貌美的小寡妇,他父亲是雷尊殿当家主持,民间音乐大师阿炳的降生

 鱼游月色 2018-11-21

所谓无锡八怪,就是指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三十多年间,由当时的媒体评选出的无锡城乡流传的男女八个怪人。换一种容易理解的说法,无锡八怪也就是属于那个年代的意见领袖,网络红人…

无锡的吃货们大概都会留意到,今年以来,崇宁路俨然成为了“网红一条街”,新开了好几家“网红美食店”,许多食客纷纷慕名而去,不少店门口乌泱泱都是人。

解放以前的崇宁路其实是一条河,名为六箭河,在河两岸居住着无锡的名门望族——秦氏家族。在今天的崇宁路上,也依旧保有着秦邦宪和秦古柳的故居。

清光绪七年(1881年)《无锡金匮县志》县城图

吴阿芬,年芳十八,读过几年私塾,绘画,书法,女红【gōng】,样样精通,人也长的清新脱俗,是无锡城里知书达理的良家女子。

年轻貌美,有文化,会一些技能,这样的女孩子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抢手的优质女。

秦家原本有两个儿子,长子不幸年幼夭折,二少爷虽然长大成人,可惜长久被肺痨缠身,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

冲喜,是中国的一种封建迷信行为,其内容是让一个久病不愈的病人和别人结婚,用这件“喜事”来“冲”掉不好的运气,以此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所谓病急乱投医,死马当作活马医,为了给二少爷治病,1892年正月,秦家迎娶了吴阿芬,这天,崇宁路上的“章庆堂”里,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喜气洋洋,秦家二老心里美滋滋的。

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天明!冲喜续命什么的,不存在的。等到了同年夏秋交替之季,秦二少爷终究还是病死了,吴阿芬才进秦家门半年,就成了寡妇。不久,公婆也相继病故。上无公婆,下无子女,年纪轻轻的吴阿芬孤身守寡,度日如年。

秦家是大户人家,死了人自然是要大做法事的。虽然没有《无锡八怪 | 一夜输掉半条北大街,无锡第一败家子张意秋》那样的奢华,但也请到了当时有名的“洞虚宫”,“雷尊殿”的道士来诵经超度亡灵。

道观是以音乐来吸引坛主的,道士十之八九都擅长笛,鼓,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那天主持法事的是当家道士华清和

华清和青年才俊,面目清秀,天生一副好嗓子,“铁手琵琶”的美名在外。因为丈夫和公婆在世时信奉道教,曾多次请道士做法事,吴阿芬从以前就很喜欢听华清和演奏的琵琶。

按照惯例,做法事超度亡灵应由亡人的晚辈在经堂上礼拜和献供,偏巧秦家没有晚辈,只好由年轻貌美的二少奶奶吴阿芬来担当。年轻的道士碰见了年轻的小寡妇,在诵经等法事上就扯高了喉咙特别卖力,这引起了吴阿芬的关注。

按照当时的风俗,家里有人去世,是要七七做,八八敲,要做好多次的。一来二去,两人接触多了,彼此心中便萌生了爱意。

崇安寺北面有条河叫映山河,与无锡城的河网相通。吴阿芬的卧室是秦家的后宅,紧临映山河,推窗便是河,平日里船只往来,尽收眼底。

一天晚上,夜深人静,华清和乘小舟,来到秦家后宅,翻窗入室,与吴阿芬相会。起初,吴阿芬是拒绝的,但想到之后漫长的守寡岁月,再看看眼前这个身板结实,长相俊美的小鲜肉,虽然他们之间是注定不会有结果的,但这一刻,吴阿芬大脑一片空白,下意识的依偎进了华清和怀里,华清和宽厚的肩膀让吴阿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依靠与安心。

两个年轻人,跨越道德伦理,选择活在当下。

三月,草长莺飞,此时的吴阿芬已有了四五个月的身孕,日渐隆起的肚皮,终究还是被秦家人发现了。起初,秦家打算把这个孩子当做二少爷的遗腹子,以假乱真,毕竟家丑不可外扬,所以隐忍了下来。

等到吴阿芬临产这天,华清和雇了一只有乌棚的渔船,来到秦家临河后宅候着,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由帮佣吴妈从窗户递出一个包袱,里面的婴儿便是日后名声大躁的民间音乐大师阿炳

小渔船轻舟如飞,顺流向东,到了华清和老家华亭乡,也就是今天的东亭,阿炳暂时交由本家的婶婶抚养。

华清和怕丑事暴露,自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去找过吴阿芬。秦家眼看续后的计划落了空,便处处挤兑吴阿芬,本家的小叔子更是为了名正言顺的霸占秦二少奶奶住的房子,三番两次的逼吴阿芬改嫁。

骨肉分离,爱人消失,面对当时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在极大的精神压力下,心如死灰的吴阿芬最终走上了投河自尽的绝路。

当时道士与出家人一样,是不能恋爱,生育的。为了掩人耳目,保住雷尊殿和自己“铁手琵琶”的声誉,阿炳起初并不姓“华”。华清和按照阴阳五行,从生辰八字中算出阿炳五行中缺火,就从“南方丙丁火”中取了“丙”和“火”,自此以后,阿炳的小名就被叫开了。

一直到阿炳三岁那年,张天师来无锡巡视,应华清和的请求,才给阿炳取了名字,叫华彦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