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丨《中国美学十五讲》:四

 贝尔的小书房 2018-11-21

骚人

遗韵





一、感伤


楚辞之美在三:

心存一份对清明世界的期冀,即便形销骨立情致缠绵,却永不磨灭,九死而无悔;


虽心有执着,却身处寂寞。我自身佩芳菲香草,击节叩问天地,但沧浪之水清兮浊兮,我无可奈何;


心存清明,性灵执着不悔,却只见到山河迷惘,日月无光,意绪微渺,思致悱恻,唯独寂寞。


不能实现的,在想象中描画它;破灭的,在心灵中复原它;逝去的,就在记忆中追逐它;宇宙永远没有回答,那就化作风,化作云,化作晨曦,化作晚霞,那就是我需要的回答。



二、唯美


以美为追求,以自珍、自摄为方式,去维护这苍茫天地中仅存的那一缕洁净清明;


对美的叩问和渴望最终回归于内,将自我的性灵视为人生中最初、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一片乐土。


这是《楚辞》对后代中国艺术的最重要影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离骚》



三、远游


因为内美自珍、而现世寂寞,所以向往着远方的旷野,那阔朗而奔放的空间所代表的,是对自我性灵的抚慰和解放。

 

庄骚所面对的是相类的哲学起点和相同的人生拷问。但二者采取的解脱是不同的:


庄者高旷放达,逍遥无挂碍;而骚者却充满对尘世欲救而不能的牵绊与焦灼。


梁启超说:“屈原脑中,含有两种矛盾元素,一种是极高寒的理想,一种是极热烈的感情。”


楚辞带有强烈的自我解放意识,一方面诗人如困兽在笼中嘶鸣,一方面又如云雀在高天轻飞。


“上下而求索”,下,指现实人生,上,则天地宇宙。


楚辞的超越包括希望的升腾和绝望的摩挲,它没有《庄子》的忘己、忘物、坐斋、坐忘的心灵解脱,而是一直寻求解脱、在无限的拓展中,置入痛苦的深渊。


这样的解脱有慷慨悲凉的气氛,不胶滞,也不空茫。



四、物哀


人生如梦,白云苍狗,对错恩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流水无痕。


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楚辞往复回环的咏叹调子并非都是为了现实政治而发,楚辞的时间性咏叹还有第二个层次,就是对人的存在命运的咏叹,在个人与宇宙的直接对峙上,显示出人的生命张力和趣味。


人的生命是注定要走向终极的快速展示过程,人往往粘滞于时间绵延的细节中,粘滞于过去的眷恋和当下的迟钝中,在一条由古今构成的充满了无数历史事件的洪流中泅渡,找不到自我生命的岸。


楚辞是一种现实的焦虑,更是一种存在的焦虑。





频率52赫兹

不断地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终究会被听到,

终究会有共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