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特辑/平淡天然的董氏山水

 像月光一样清亮 2018-11-21

       董其昌是明代晚期最重要的书画家,他处于吴浙两派末流恶习泛滥的时代。

书画册


       他为力纠时弊,重振文人画,从书画理论到创作实践都作出了新的建树,使文人画在画坛取得正统和主宰地位,在文人画发展史上,堪称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明末顾凝远在《画引》中如是评论:“自元末以迄国初,画家秀气已略尽,至成弘嘉靖间,复钟于吾郡,名流辈出,竟成一都会矣。至万历末而复衰。幸董宗伯(其昌)起于云间,才名道艺,光岳毓灵,诚开山祖也。”(此“开山祖”不仅是指他为“松江派”创始人,还寓有正统文人画派鼻祖之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祖籍汴人(今河南开封),后移居华亭(今上海松江县)。

       由于家贫,曾以教书糊口。此段时间他结交诗文之友,结社聚会,还接受禅宗大师达观、憨山教诲,参禅论道,这对他以后从事文人画创作和树立禅学画论起很大作用。35岁时他参加北京会试,中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步入宦途,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桢四朝,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后谥文敏。


山川幽居图


       在数十年仕途生涯中,因各种原因曾多次赋闲、病归或退隐,在家居住了达20余年。虽然宦海沉浮,然官职屡得升迁,是当时地位很高的官僚和家资饶丰的富豪,这些条件也使他成为收藏颇富的鉴赏家、学识渊博的文人、集诸家大成的画家和影响广远的画坛领袖。


溪回路转


       董其昌自述画学经历:“余少学子久山水,中复去而为朱人画,今间一仿子久,亦差近之。”他23岁开始学画,从元四家入手,但在表现自然山水时,总感到力不从心,未能脱却造物之束缚。他在33岁时作《山居图》赠好友陈继儒,题识云:“余尝欲画丘壑, 可置身其间者。往岁平湖作数十小帧,题之曰‘意中象’,时捡之,欲弃去一景俱不可,乃知方内名胜其不能尽释,又不能尽得,自非分作千百身,竟为造物所限耳。”(也就是说,客观的物、主观的意、描绘的象之间关系,尚未能达到和谐致,反映出画艺的不成熟。)


仿黄公望天池石壁


       35岁北上会试以后,得以结识韩世能、王锡爵等收藏家,看到了不少唐宋名迹,遂豁然开朗,自谓“望见古人门庭”。在以后10余年间,广泛涉猎王维、杨昇、王洽、董源、巨然、惠崇、二米、范宽、郭熙、李唐等唐宋名家,所谓“与南北宋、五代以前诸家血战”,对陆续收集到的名画,经常随身携带,时时观摩、临仿;通过临仿,多方汲取营养,大大丰富了艺术表现能力。


仿唐扬升仿惠崇


       通过对笔墨的学习和领悟,逐步认识到它是确立艺术风格的主要依据,也是文人画的鲜明特色,最终得出“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的结论。


仿黄鹤山樵


      他深入探讨古人画本与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求学古变格的途径,曾数度往返南北之间,总是十分留意观察自然山川,并与相应的古人山水相验证。经过反复印证、体验,终于得出了“画家当以古人为师,尤当以天地为师”的结论,认为“今困坐斗室,无惊心洞目之观,安能与古人抗衡也。'


仿梅花道人


        在元四家中,他尤其崇尚黄公望和倪瓒,在1596年42岁时得到黄公望名画《富春山居图》后,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吾师乎,吾师乎!一邱五岳 ,都具是矣!”


黄公望富春江山居图局部


       他对倪瓒的“平淡天然”逸格更是钦佩,认为元四家中,惟他“无画史纵横习气”。


倪瓒松林山色图


       在50岁后他知“精工之极”一派不可习,而肯定董源、巨然、米芾三家,这三家都是他“南北宗说”中所推崇的“南宗”名家,董、巨被推崇为“南宗”画派祖师,米氏是文人画中品位最高的“逸品画”。


巨然秋山问道图


       他要追求“士气”,“萧散”、“平淡天真”的“逸品”格调,以集诸家之大成的技法,来创立融文人画之长于一体的画风,以树立至善尽美的文人画体格。他晚年所形成的成熟风貌,确实鲜明地体现了文人画的主要特色,并达到了新的高度。


余山游景图


       他绘画的宗旨“寄乐于画”,常常乘兴而作,率意而为,懒于应酬,讲求笔情墨趣,以书法之笔入画,“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追求“熟而后生”的韵味,用笔于稚拙生疏中内含纯熟;强调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无论构图布局、山形树姿、皴勾点染,都具有一定形式美感,并逐渐游离于物象或内容,成为一种自具艺术内涵的符号。


山水册页之四


       崇尚平淡天真意趣,景致平淡无奇,造型简拙朴实,笔墨轻淡含蓄,境界静谧清雅,虽无诱人之景和激荡之情,却表达出文人士夫之理想和情怀,并富有禅意;突出诗、书、画三者的结合,使作品更带文人画特征。


山水册页之二


        董其昌对文人画主要特色的强调和深化,挽回了文人画颓势,争得了在画坛的主宰和正统地位,并影响有清一代。清李修易《小蓬莱阁画鉴》评:“我朝画学不衰,全赖董文敏把持正宗,其后烟客、麓台、圆照、渔山辈皆文敏功臣。至樗盦(方薰)、蒙泉(奚岡)则又遥接衣钵,虽一艺之微,文敏实有开继之功也。”


林和靖诗

董其昌画:延陵村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