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蒙曼品唐诗之三十五

 江山携手 2018-11-21


听蒙曼品唐诗之三十五


蒙曼解读杜甫《春宿左省》

 

    今天和大家分享杜甫的《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听蒙曼品唐诗之三十五

    上一次说过杜甫不是大官,没什么富贵气象,所以写不好朝省诗。但是呢,杜甫是个好官儿,工作尽心尽力,兢兢业业。怎么表现出来的呢?这首诗就是明证。这首诗叫做《春宿左省》,那左省是什么呢?咱们之前说过唐朝实行三省制,分别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各有别称。尚书省别称都省,因为它是最高行政机构,总辖六部,所以称都省。中书省别称右省,因为它坐落在大明宫宣政殿的右边,所以称右省。那门下省呢,门下省和中书省相对而立,坐落在宣政殿的左边,所以称左省。那所谓《春宿左省》就是春天住在门下省。但是注意,这个“宿”可不是一般的住宿,它是指在门下省职夜班。因为我们知道中书、门下两省官员,都是所谓天子近臣,必须日夜值班,随时听候皇帝的召唤。那杜甫当时到底是什么官?这首诗写在乾元元年,就是758年,跟早朝大明宫那一组诗是同一时段。当时杜甫担任的官职叫左拾遗。这个左拾遗和右拾遗,都是武则天时候设立的官职,左属门下,右属中书,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儿了,只有从八品下。但是管的事情倒不小,专门管给皇帝提意见,属于谏官系统。那杜甫忧国忧民,一辈子都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想而知,这样的官职呢,还比较对他的胃口。所以这首诗也写得情真意切。怎么叫情真意切呢,看首联吧。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这两句起得真平实,基本是实景再现,就是看见什么写什么。那杜甫看见什么了呢?第一句“花隐掖垣暮”,所谓“掖垣”就是指门下省的外墙。门下省和中书省不是在宫墙的两边儿嘛,就好像人的两掖(腋)一样啊,所以叫“掖垣”。天色近晚,墙边的花朵都模糊不清了,这就叫“花隐掖垣暮”。写得非常朴实,但是大家不要小看这句话,就这一句话已经点题了。题目不是叫《春宿左省》吗?杜甫用“花”来点“春”,用“掖垣”来点“左省”,用“隐”和“暮”来暗示“宿”,一共五个字,题目的三层意思全部点到,这就是本事啊!那再看第二句,“啾啾栖鸟过”。既然花儿都看不清楚,鸟自然也看不清楚,但是呢?一听见啾啾的声音传来,就知道了,小鸟正掠过天空,要回窝了,这其实是在补充第一句。这两句话放在一块儿,一点儿都不华丽,但是他写得很真实,很自在,从花写到鸟,从地下写到天上,从视觉写到听觉。一俯一仰,一看一听之间,真是历历如画,这不正是我们现在傍晚时分,走出单位大门经常看到或者听到的场景吗?只不过我们看到这番景致是下班,而杜甫是上班罢了。那连鸟都回巢了,诗人却要值班,这是什么心情啊?会不会抱怨啊?不好说,看颔联吧。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这一联真漂亮,它一出来,全诗一下子就亮了。为什么呀?眼界放大了。上一联儿,薄暮时分,诗人刚刚进入左省的时候,看到的还都是眼前的景致。现在呢,夜深人静,诗人独自在庭院徘徊,一下子,整个长天,整座宫殿,都尽收眼底了,那入夜的大明宫是什么样子的呢?“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繁星点点从天而降,宫里的千门万户好像都在晃动,朗月从宫殿背后缓缓升起,那高耸入云的楼阁得到的清辉分外之多。你可以想一想,这个景象多瑰丽,多神奇啊!你能想象一道道宫门好像都在晃动吗?很难想象吧,那是因为现在的光线太强了呀。但古代不一样,天上只有繁星朗月,星光闪烁呀时聚时散、时明时暗,重重宫门也仿佛时远时近,时隐时现,这不就是“星临万户动 ”嘛。那“月傍九霄多”呢?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吧。所谓“九霄”,是指直插云霄的宫殿。李白不是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嘛,那宫殿那么巍峨仿佛都可碰到月亮。 那既然离月亮那么近,得到的月光肯定会更多吧?这个场景我们其实都能理解,也都能想象,但是谁敢那么写呀?谁也不敢啊。我们一般写月亮,不外乎是阴晴圆缺一类的吧。谁会用多和少来形容月光啊?但是杜甫就敢用啊,而且用的那么传神,这就是艺高人胆大。当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最推崇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直”字好像无理,“圆”字好像太俗,但是呢,仔细想去,却又觉得无可替代,一下子把西北边塞给写活了。其实啊,杜甫这联“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也是一样啊。“动”字多无理呀,“多”字也好像太俗吧,但是呢?我们一下子仿佛就看到了星光流泻,皓月当空,大明宫变得分外明亮,甚至都像有了生命一样动了起来,这是多神奇的景象啊。那你再往深里想一下,“万户”也罢,“九宵”也罢,不都是皇帝的地盘儿嘛,那皇帝所居,连星星都要降临,连月亮都要依傍,星星和月亮都来给皇帝增光添彩,这不也是颂圣吗?但是颂得巧妙含蓄,情景交融,合乎诗的神韵。那这一联看完,咱们再想,杜甫对职夜班是什么态度啊?他可没抱怨,相反他看着夜幕下的大明宫,想着皇帝,是相当激动,相当兴奋啊,真是个好大臣。那颔联都这么精彩了,颈联怎么接呢?看颈联。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律诗不是讲究起承转合吗?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这个颈联转得真好,转到哪儿去了呢?有由景到人,由室外转到室内,也由看转着听了。怎么转过来的呀?就用“不寝”这两个字转。诗人不是春宿左省吗?既然是“宿”,总该睡睡觉吧。那为什么又“不寝”了呢?因为上一联的情绪还在呀。上一联诗人看到“星临万户”、“月傍九霄”的壮丽场景相当激动,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这难以成眠的情境怎么表现啊?有过失眠经历的朋友一定会知道,夜深人静的时候,人对声音特别敏感。那杜甫就抓住这个特点,直接从声音讲起。不知道从哪儿传来的咔嗒咔嗒的声音,这一定是天亮了,宫里头的人拿钥匙开门了吧,这就是“不寝听金钥”。那“因风想玉珂”呢?随风飘来一串铃铛声,这是大臣们来上朝了吧?要不怎么会有马铃响起呢?这就是“因风想玉珂”啊。你看“金钥”对“玉珂”漂亮吧,完全配得上颔联“万户”对“九霄”的气象啊。有宫廷感,那更重要的是什么呀?这种疑神疑鬼的感觉,多传神啊!我们今天失眠的时候不也这样嘛。只不过我们失眠的时候往往是胡思乱想,没个主题。但诗人不一样,你看他虽然疑神疑鬼,但绝没有想东想西,他想的事情只有一个,就是要天亮了,要上朝了,千万别迟到。那好,到这儿问题可就来了,不就是上朝吗?两省官员,包括杜甫在内,天天都要走的过场,诗人干嘛那么心绪不宁,以至于夜不能寐呢?看尾联?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明朝有封事”这五个字一出来,谜底一下子就揭晓了。原来啊,诗人之所以夜不能寐,不光是受到了大明宫夜景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等着早朝的时候上封事呢。那什么叫“上封事”啊?“上封事”就是把自己写的意见封好,递交皇帝。按照唐朝的制度规定,这可是拾遗这种官职的重要职责。但是呢,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谏官并不真的履行这种职责。为什么呀?因为不讨好。你一个八品小官儿,给皇帝提意见,皇帝会高兴吗?不怎么会呀。给大臣提意见,大臣会高兴吗?也不怎么会呀。所以一般谏官,拾遗也好,补缺也好,根本不提意见,就混日子保饭碗。可是杜甫不一样啊,杜甫真是忠君爱国,真是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呀,所以他是真给皇帝提意见,而且呢,为了提这个意见,还那么激动,这才是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啊!回味着大明宫的美景,想象着明天给皇帝提意见的场面,杜甫是越发睡不着了。睡不着怎么办呢?

 

听蒙曼品唐诗之三十五

      最后一句“数问夜如何”。不停地跟主管更漏的办事员打听,现在什么时候了,到上朝时间没有啊?大家不要觉得这句话简单,这句话背后也有典故。什么典故呢?《诗经·小雅·婷聊》篇里讲“夜如何其?夜未央”,是讲周宣王勤政,一夜要问鸡人好几次,现在是什么时候了?问题是杜甫不是周宣王啊,他只是一个八品小官,本来没有那么大的责任,但是,就为了给皇帝提意见,而且是很可能不招人待见的意见,他也不寝不寐,还要“数问夜如何”,这就好比现在段子里讲“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啊,何等可笑,又何等可敬可爱呀!这样的事儿李白会不会做?李白才不会,他也不屑于当谏官,他当就要当军师,当高参嘛,所以他写什么诗呀?他写“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那岑参会不会做呀?他也不情愿做,他虽然跟杜甫一样当谏官,但是他会写“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消极怠工。只有杜甫,是真的把谏官这个角色当回事儿了,睡不着觉,也要给皇帝提意见,这才是儒生本色,也正是杜甫的伟大之处啊!所以我说,这首诗虽然也写大明宫,也许早朝,但是呢,写得情真意切,比《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好太多了。再读一遍: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咱们已经读了那么多描写上朝,描写男性,描写壮丽景色的春日诗篇了。下面几期呢,我想跟大家分享几首属于女性的婉约的春之歌,所以下一期讲杜荀鹤的《春宫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