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人出2亿高价,他拒绝了,独自行走35年,只为了抢救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

 明远小筑 2018-11-21


总要有些人去坚守,

总要有些人去行动。


管祥麟



身处现代都市,

我们多久没有见过

真正的手工剪纸了?


《灶爷灶婆》,库淑兰作。


你有没有想过,

也许有一天这些精美的剪纸艺术,

会在日本、美国得到复原,

成为他们倍受欢迎的产品?


我们总是“后知后觉”,

等到失去了才有所醒悟,

但总有人,在众人皆醉时,

独自清醒、艰难前行。



 他就是管祥麟

中国本土手工艺人的“守护者”,

他用一生的时间,

追赶正在消亡的民间手工艺术。

他一直在害怕,

怕自己努力的速度,

赶不上民间艺术消亡的速度。



35年只身一人纵横中国17万公里

从白山黑水的大兴安岭,

到细浪白沙的南海之滨,

他扛着相机,记录了一万多件民间稀品,

在孤独的旅途中“九死一生”。


1999年,白族古村落 。


 管祥麟出生在1959年的安徽滁州,

他当过知青、插队农村,

是个热爱绘画的“文艺青年”,

他一心想成为“中国的毕加索”,

索性在上海颜文梁画室进修西洋画。



所以当浙江省群众艺术馆,

请他加入抢救民间艺术的队伍中,

他并不是那么积极。

他想,

“抢救民间艺术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浙江宁海白木雕

 

直到他遇到了木雕师傅徐锡土,

宁海最后一位白木雕手工艺者,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白木雕艺术

到了他这一代即将失传。



这深深的触动了管祥麟,

如此珍贵、精美的手工艺术,

就此失传了吗?


更可怕的是,

当他深入了解中国民间艺术时,

才发现大部分民间流传的艺术,

或口口相传、或潜移默化,

以非常脆弱的方式保存着,

一旦失去了某一代的继承人,

这门艺术就会落入历史的尘埃里,

瞬间被淹没。



时间不等人,

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


1983年,24岁的管祥麟,

正式加入了抢救民间艺术的组织,

他背着睡袋和行李,

揣着省吃俭用攒下几十块钱,

骑着一辆二八式自行车,

开始了保护全中国民间艺术的工作。



抢救民间手工艺,

首先要找到每一种民间手艺的源头,

要找到那些隐藏在,

祖国广袤山河里的手工艺人。

他们大多都住在偏远地区的贫穷小山村里,

所以要找到他们、接触他们,

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管祥麟选择先去云南,

这是他划定的“重点保护区域”,

这里有26个原住民族,

受地理条件限制,

极大地保留了最传统的习俗。

 

1984年,在云南。


然而,想找到这些少数原住民,

并记录它们的民间艺术,

并非一件易事。

云南山路崎岖,

高山里野兽颇多,

管祥麟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各村落之间,

经常没办法在天黑之前回到住处。



在去高峰乡的路上,

他就被迫夜宿在山上的一间破草屋子里,

本打算稍作休息,

等第二天凌晨就赶路。 


没想到,正在睡梦中的他,

被一阵嚎叫声惊醒,

只看见一双双绿幽幽的眼睛在草棚外,

来来回回游荡,

“是狼群!”



慌乱中他点燃草棚,

借着火光驱赶狼群,

双方僵持了整整一夜。

多年后,他回忆说:

“这一夜,是我有生以来,

最难熬的漫长之夜。”


 

这样的生死经历,

孤身一人的管祥麟经历了太多,

但每一次,

他都侥幸没有受伤。


直到1986年,幸运女神不再眷顾他,

在青海发生的一件事,

不仅中断了他的计划,

还差点让他命丧黄泉。



那是一场车祸

骑自行车的管祥麟,

被急速转弯的卡车撞飞,

他的全身多处受伤,

幸亏抢救及时,才勉强捡回一条命。


但这次事故,

让他不得不停下脚步,

回家养伤,

这一停,就是12年。



管祥麟人在家乡,

心思却从来没有离开过,

抢救民间手工艺的工作,

他细细的梳理了三年工作的收获,

查阅了大量的古籍,

走访了很多专家,

为下一次旅程做充足的准备。



1998年,39岁的他再次上路,

这次他的交通工具,

由自行车升级为小汽车,


他开着这辆小车,

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广西、江西、青海、内蒙古、西藏...

不管路途怎么艰险,

管祥麟都知道,

自己不能再受伤了,

更不能暂停抢救工作。 


1988年,在西藏


因为在他暂停工作的短短的十几年间,

越来越多的手工艺术渐渐消失了,

而这些都还没来得及记录,

更没来得及保存。


不仅如此,

孤身一人、能力有限的他,

还要面临更大的难题。



 在贵州的一个苗族村落,

村子里的老手工艺人说,

美国人到村子里来,

想买他们做的手工服饰。

苗族传统的手工刺绣民族服装,

美国人用8万块钱,

就收走了全村的手工服饰。


 这些钱,管祥麟要到全国各地,

筹集一年才能筹到。


在广西,日本人用10万元,

买下了壮族的传统民具,

他们将每一个部位都编了码,

细致的记录下来,

打算拿回到日本,

复原之后再进行研究。



在湖南滩头镇,

日本人抢先预定了,

目前仅剩一家的滩头年画作坊的所有作品,

和仅存的200套刻板印刷工具。


滩头年画

 

为了从这些外国人手上“抢”工艺品,

管祥麟费劲了心思、走遍了全国。

他一次次的筹钱,

一遍遍的拜访老手工艺人,

但却吃了很多次“闭门羹”,

有些老人甚至都不愿意接待他。


难道这些老手工艺人,

不知道自己做的东西多么珍贵吗?

还要把我们民族自己的手工艺品,

卖给外国人?


 管祥麟记录剪纸的过程


管祥麟说,“很多人都问我,

为什么她们要把这些卖给外国人,

为什么不捐给博物馆,

不给国家留下。

很简单,

因为她们要生活,要吃饭。”


低矮的平房、乌黑的灶台,

打过补丁的帘子,

他走访过的每一个家,

几乎都是这个样子。



骨瘦如柴的老爷爷老奶奶们,

就在这种环境下,

做出了享誉全世界的手工艺品,

而他们的生活,

却丝毫没有因此得到改善。


他们卖出手工品,

并不是奢望有天价回报,

只不过是生活所需。



管祥麟努力筹钱,

尽力给这些老人价值相当的补助,

他一次次探访,

一遍遍讲述自己考察的目的,

告诉每一个人:

中国的民间手工艺正在消亡。 



他的努力,打动了很多老人的心。

河北冀南的“皮影王”

尽管家里最值钱就只有一床棉被,

却把珍贵的窑洞皮影

无偿送给了他。


 

广东红瑶族的女孩子们,

有给自己缝制嫁衣的习俗,

知道管祥麟要来,

她们穿着嫁衣在村口欢迎他。

 


村里有位70多岁的奶奶,

把自己14岁就开始做的嫁衣,

无偿送给了管祥麟,

这件衣服美国人曾经高价想买,

奶奶都没有卖,


“这件嫁衣在你这,

比在我这更有意义,

你一定要守护好它。” 



湖南滩头镇,

做滩头年画的两位师傅,

听闻了管祥麟的考察,

以日本人出价的三分之一转卖给了他,

“毕竟是我们中国的东西,

还是希望能留在自己国家。”


后来,这套滩头年画,

被日本收藏家出价2亿日元,

管祥麟拒绝出售。



管祥麟对民间手工艺的一片真心,

深深打动了老手艺人,

越来越多人加入到抢救工作中,

然而,抢救的速度,

远远赶不上民间手工艺消亡的速度。 



2004年,“剪花娘子”库淑兰去世,

她独创的剪纸艺术,

并没有留下传人。


《一树梨花靠粉墙》,库淑兰作于1997年。


2007年,“彩陶手工艺传人”卢山义去世,

他独创的“刀马人”彩陶,

也失去了传承。



在管祥麟创办的56非遗网上,

有一个板块叫作“消亡馆”

里面的每一篇文章,

都记录了一种失传的民间技艺,

讲述了一位手工艺人的离开。


他知道,自己必须抓紧时间,

用镜头和纸笔记录下这些即将失传的艺术。


 

今年4月份,他终于完成了,

考察56个民族民间艺术中国行,

这趟孤独的个人之旅,

他留下了180万字的笔记,

记录民间手工艺的制作流程,

拍摄了6000分钟的视频,

讲述手工艺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现状。



他拍摄的纪录片《寻找手艺》

豆瓣评分8.9,

记录了他多年来寻找民间手工艺过程中,

经历的温暖故事,

为那些即将失传的手工艺品,

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记录还在继续,

管祥麟从未停止,

 从1983年到2018年,

在保护中国民间艺术的路上,

他已经走了整整35年。


他说,

“保护民族工艺这件事,

我会一直做,

虽然我是第一个做的,

但我肯定不会是唯一一个。



管祥麟用他的一生,

为中国民间手工艺术,

建造了一个“家”。


他将民间的智慧、传统的工艺,

记录、保留下来,

使其得以延续数百年、上千年,

让我们的后代知道,

中国民间,

有如此富饶、美丽的传统艺术。



人的一生很短暂,

我们又能做多少有意义的事?

值得庆幸的是,

这个世界还有人在为,

无偿的事业付出一生。

他们用自己瘦弱的肩膀,

扛起了民族传承的大旗。



非凡的意志,

坚定的信念,

以一颗赤诚之心勇敢去做,

那件你认为有意义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