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议学习写意花鸟的必经历程

 返老还童_h 2018-11-22

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主讲导师、教授刘怀勇在他的“花鸟画课稿”里写到:“就花鸟画而言,我以为从此三家入手(吴昌硕—任伯年—王晋元),渐习渐深,再旁涉其他,可以走出一条新路,上手快,出手高,我戏称其为‘花鸟画直通车’。”

吴昌硕高在笔墨,以书入画,中正大气,可治软、弱、媚、俗之病;任伯年有笔墨且精在结构;王晋元注重传统、注重深入生活、采风写生,形式新颖又不固定。刘先生强调“以上三家互相联系,以吴、任、王为顺序渐行渐深,再铺以其它古今优秀范本的学习与研究,加强画以外的修为补充,深下功夫,当出一把好手。”


就我多少年来对花鸟画的学习体会,就刘怀勇先生的课稿的解读。我想针对初学花鸟画者来说,很难做到真正的体会到这“花鸟画直通车”的感受。下面通过回忆我一路走来的经历说说我是怎样一步步走到现在,一步步加深和提高的。

一个偶然,我喜欢上了国画,后进修于大学美术系,那时候只听老师说书法对国画很重要,每天练书法,楷书,行书,隶书等样样尝试。老师们常常告诉我们要多临摹古今优秀作品以锤炼笔墨,加强写生以熟悉物理、物情和物态。其实最初只是咬着牙照老师们说的去做,心里没底数,手上没感觉。几年坚持下来,感觉明白好多,有了一些笔墨,色彩和章法方面的体会,认为自己入门了,其实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真正的走进国画、走进花鸟。



不停的练习书法,买资料、图书学习和探讨,一方面到生活里去写生,一方面在画册上找亮点,我搜集了大量的名家工笔白描写生画册,其目的为的是学习画家们在写生中怎样取舍,怎末对整篇进行结体。对优秀的工笔作品进行临摹且改临成小写意。通过这样的训练,我感觉自己对花鸟画的认识和体会又提高了一大步。


在其过程中,要分阶段练习,分种类探讨,不可以胡子眉毛一把抓。我先以牡丹入手接着画鸟、画鸡。一步步打开花鸟这扇门。为了完成一幅画的创作,要构思、打小稿,再分步攻克,比如我曾创作了一幅长300公分,宽100公分的“吉祥富贵图”,我先构思章法,哪里是突出的亮点,哪里需要推向远景。我事先用铅笔画小样,后又单独的练习鸡的动势。动笔前必须想好主要花头的势与整幅作品的关系,与鸡的呼应;公鸡、母鸡与小鸡的布摆;石头的处理等等。为了画好这幅画,我到图书馆查阅了资料,到公园再次写生,对花鸟画家王雪涛、萧郎等名家画册反复读画和有目的的临摹,这样做好了准备工作后我就开始动笔,在其过程,不急不躁,稳步完成,即使出现了事情没想到的状况,也会动脑筋调整和收拾,最后按计划完成创作。完成后,要再进一步的找优缺点,请高人给自己的作品找缺点,反复推敲,总结,第二次重新创作,就这样反反复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以上的练习和创作只是初期的探索,一个花鸟画家的成长,要经过从临摹到写生到创作的千锤百炼。


通过临摹,可以学习古人如何从自然中选择题材,处理体裁,表达思想,概括物象,经营章法和笔墨处理;

写生是认识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的主要方法,通过写生记录形象,认识物理、物态,写生和创作一样,对自然物象也要进行选择、剪裁和提炼。所以说写生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创作 。生活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想一一写生下来是不可能也没有这样的精力,因此要分类研究,去认识各类花、树的特点和规律。以小见大,以少见多,在写生的过程中进行选择,剪裁,边写边组织构图,以加强艺术效果。


写意画创作,首先是培养创作基础:思想、理论、生活、技法以及广泛的文化修养,缺一不可。所以我们作为花鸟画家要长期的深入生活(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搜集创作素材。在具体创作中,首先要确定题材(内容),再选定体裁(形式),然后进一步考虑画面组织,确定表现方法,包括构图、笔墨、色彩的处理,以及文字词藻的内容和格式,还要注意体现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

这样从临摹到写生到创作反复的实践,加深自己艺术的修炼,一步步使自己在艺术上走向成熟。

著名写意花鸟画家郭味蕖在他的课稿里这样写道:历代花鸟画家们认识到了推陈出新的密切关系,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吸收历代画家和各流派的风格特长和特点,从而突破前人,有所增益,跳出前人的巢臼,打破旧的藩篱。使作品具有了自己的面貌、自己的意境、自己的笔墨、自己的表现技巧、使绘画创作具有自己的格调和气派。

总之,写意花鸟画家从幼稚走向成熟是一个不断积累,锤炼,沉淀的艰辛的长期过程。从继承到写生再到创作是每一个花鸟画家的必经历程。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