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太祖阿骨打的完颜家族》摘抄:离散与蒙昧<辽朝对女真人实施分类管理>3

 金色年华554 2018-11-22
        在辽朝中期特别是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统治时期,生女真诸部落慑于大辽声威,俱臣服于辽朝廷,只是由于过度分散和经济文化落后等原因,实际上处在部落之间不相统属、各部落高度自治状态,既不被编入辽藉,也不正常缴纳赋税,只是在战事派轻壮男丁加入辽军参战而已。当时,生女真内部也未形成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各部落“雄强者为王”,由部落首领定期向辽廷贡献马匹、人参、蜜蜡、海东青等土特产以示臣服。生女真部族、部落众多,有“一百零八部”、“七十二部”等多种说法,都说明其分散的事实。
   《金太祖阿骨打的完颜家族》摘抄:离散与蒙昧<辽朝对女真人实施分类管理>3
                               契丹皇帝捺钵升帐图

    如果说熟女真多源于原靺鞨民族共同体中的粟末靺鞨的话,那么生女真则是黑水靺鞨的后裔。生女真生活的区域辽阔、大体涵盖今天中国黑龙江、吉林两省全境、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北半部、朝鲜半岛的北半部、俄罗斯的库页岛、乌苏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区,即东至日本海、南到辽河、北到北极附近、西至蒙古高原的广袤地带。
    随着辽朝总体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积累日益丰富,辽朝统治者和契丹宗室贵族更加骄奢淫逸,已经全然没有了太祖耶律阿保机当年初创基业时的勃勃雄风,就连传统意义上的“四时捺钵”(语出《中华历代皇朝全二十八史·辽史·营卫志》:"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志。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遂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捺钵是契丹语,意为辽帝的行营——辽帝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无定所,四时转徙。因此,皇帝四季均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又称四时捺钵,契丹皇室的四时捺钵,根据辽帝的个人喜好而有所变化和不同,以致后来“捺钵”一词由行宫、行帐、行营的本意被引申指皇帝的四季渔猎活动)制度也流于形式,更多地变成对各地各民族的一种“定期的”横征暴敛。其实,“捺钵”的本意应该是对养尊处优的皇室宗亲的一种身心历练和孔武状态的维持,也应该是对疆土和人民的巡视和宣威,更是对“蠢蠢欲动”者的一种无言震慑。然而,“变味儿”的“捺钵”在辽代中期以后,已然不知不觉地堕落为破坏朝廷权威、自毁形象、加重民众负担、激化民族和阶级的“利器”,这恐非当初应有之意了。
    在白山黑水间,在契丹族和辽皇朝若有若无的关注中,在经历了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后,女真民族和民众,如同一个孩童,悄然成长着、变化着,他们期待走出森林,走出离散与蒙昧,犹如蚕茧中的新生命,试图冲破重重的蚕壳,早日见到美丽新世界。
                  ---------万分感谢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李强先生所著、所赐惠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