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凉山上 11

 青梅煮茶 2018-11-22
                                                     清凉山是地名,当然真的有座山。它的曾用名很多,有简单干脆的石头山,有稍微美化了一点的石首山……它在南京城西,广州路西端。
  唐以前,长江直逼清凉山西南麓,江水冲击拍打,形成悬崖峭壁,成为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相传诸葛亮称金陵形势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指的就是今天的清凉山。
  很多人都知道,南京有两个著名的别称,一是“金陵”,二是“石头城”。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两个别称都和南京的清凉山有关。

  金陵邑与石头城

  电视剧《芈月传》 中芈月的父亲楚威王大败越国,从越国手中夺过原来属于吴国的地盘,其中就包括现在的南京。
  为控制新占领的边地,楚威王在现在的南京地区设置金陵邑,并且将邑城(县城)设在“滨江临淮之要地”的石头山,称为金陵邑城。这是南京主城区有政区建置的开始,也是南京雅称“金陵”的由来。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金陵邑归于秦国。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石头山上的金陵邑城成了秣陵县城。到了西汉初年,秣陵县城才从石头山东迁至今城西朝天宫(古冶城所在)与张府园(古西州桥所在)之间的平地,这座城池沿用到东汉。
  孙权在金陵邑的基础上建造了石头城。《景定建康志》中称,石头城的周长是“七里一百步”,相当于现在的3207.6米。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无论是金陵邑还是石头城,都建在石头山上,而这个石头山,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清凉山。

  “解铃还须系铃人”

  清凉山上有座清凉寺,是南唐时的金陵首刹。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命名为兴教寺,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南唐烈祖李昪将兴教寺扩建成石头清凉大道场,后又改名石城清凉禅寺,迎请高僧文益禅师前来住持。石头山也从此变成了清凉山。这里还诞生过一句耳熟能详的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
  南唐时清凉寺有一位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其他和尚都瞧不起他,唯独住持法眼禅师对他颇为器重。一次法眼在讲经说法时询问众人:“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都回答不出来。这时法灯刚巧走过来,法眼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法灯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解下来。”这个看似踢皮球的回答仔细一琢磨,还真有智慧。所以法眼听后,认为法灯颇能领悟佛教教义,当众赞扬了他。法灯从此深得法眼禅师的赏识,后来在法眼禅师座下做维那(寺庙中统摄僧众统管禅堂的主要负责人),协助法眼开创了佛教五宗中著名的法眼宗。
  “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成语就这么流传下来,比喻谁惹出来的事情,仍然由谁去解决。

  文脉风流

  清凉山可以说是南京的文脉所在,在这座不高的山上,从颜真卿的书法到李煜的诗词,从明代的魏源到清代的方苞、袁枚、龚贤、曹雪芹……清凉山见证了朝代的更迭,传承了南京千年文脉。
  清凉山上有明嘉靖年间督学御史耿定向创设的崇正书院,耿的得意门生焦竑在1589年进士考试中一举夺魁,成为明朝史上第一位南京籍状元。南京北门桥有一条焦状元巷,就是以他命名的。
  现在的崇正书院是1980年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的,当时还健在的建筑大家杨廷宝先生指导了整个设计,如今这座非常精致的仿明建筑掩映在松竹深处,别有雅趣。
  清代“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半亩园和扫叶楼也在清凉山。龙蟠里中,有桐城派大家方苞家族的教忠祠,有“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魏源故居的小卷阿,有惜阴书院山长薛时雨的薛庐,还有在惜阴书院旧址上兴建的江南图书馆(陶风楼),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吴敬梓的墓在清凉山麓,曾与薛时雨一起集资刊印《儒林外史》的金和也住在龙蟠里。再往下说,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大学、金陵中学建筑群,也在这一轴线上,南京图书馆古籍部、江苏省国画院都在清凉山附近…… 来源 周末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