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古时候“五服”是这个意思,跟现在完全不同

 wuming0717 2018-11-22
在远古的周代,礼制一般会将事物分做五等,如爵位中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贵族也是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个等级。
据《尚书·禹贡》记载,当时服侍供养周天子也按照距离王畿之地的远近,以五百里为一区划分为五类,由近及远分别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曰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即服事周天子之意。这也是历史上最早的“五服”出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五服”渐渐演变成一个人去世后,他的亲人们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的五种孝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关系越亲近,这五种孝服就越粗糙难看,如斩衰是用极粗生麻布做的丧服,不缝衣旁及下边,而边缘亲属穿的缌麻则是细熟布做的丧服,其实和平常衣服布料差不多了。
这五种孝服都是什么人穿呢?用个直观的说法就是,一个人的父亲去世了,他肯定是要穿斩衰孝服的,他的亲兄弟,也是穿的斩衰,堂兄弟穿的就是齐衰,再远一层的堂兄弟就是大功孝服了,小功和缌麻则依次类推,关系再远的同宗之人,就可以不用穿孝服吊孝了。
当然,实际情况要比这复杂的多,如妻妾、子女(未嫁女)、嫡长孙要穿斩衰;夫为妻,男子为庶母、叔伯、兄弟,已嫁女为父母穿齐衰等。除此之外,这五种孝服还分别代表了服丧的时间长短,斩衰三年,齐衰一年,大功九个月,小功五个月,缌麻三个月。
历史向前行,“五服”的意义又有了变化,到了近代,逐渐演化成我们如今说的“五服”,即包括自己往上数五代,五代内同一个祖先的就是五服之内,包括: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其实这也是和之前的“五服”——五种孝服关系——相对应。
为什么大家都比较讲究“五服”呢?主要也是因为这就是一个界限,“出五服”的话就可以不算是亲戚了。这和《礼记·大传》里说的“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相对应。
  
现在的农村,比如山东、河南等地,所谓的“近门子”,基本就是五服之内的亲属,这些人算是一个家族,过年时上林祭祖都是一起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