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学书院:一文读懂韩非子“法、势、术”三大精髓,领悟统驭之道

 走向胜利 2018-11-22

《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融合总结前代先贤“法、术、势”三大思想精髓,达到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蕴藏着博大精深的管理之道,更是历代帝王治国理政,统驭群臣的必读经典。下面小编分别从“法”、“势”、“术”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一旷世名著。

博学书院:一文读懂韩非子“法、势、术”三大精髓,领悟统驭之道

一、法:唯法是从,严明赏罚

在《奸劫弑臣》篇里,韩非子向我们道出了“法”的必要性。告诫我们治理国家,需要“正明法,陈严刑”,只有这样国家方能君臣互保,父子相亲,强不凌弱,众不欺寡,老幼得养,边境不遭侵犯,避免国破家亡。这就好比如果没有马鞭和笼头勒口,就算上古擅长驾车者造父也不能驯服马匹;如果没有圆规、矩尺和墨斗,即使上古巧匠王尔也难以画成方圆;由此可以看出,治理国家需要建立“明法”“严刑”,只有施行法制,才能维系社会秩序安定,才能让国家发展井井有条。

明白了“法”的重要性,那么“法”的内核是什么呢?韩非子说: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话的主旨是说,国家法制的核心为刑和德,“刑”即“罚”,“德”即“赏”。韩非子认为君主掌管国家机器,只需用好“赏”和“罚”这两个工具,就可以实行法制,驾驭臣民。

“法”的核心是“赏”和“罚”,那么“赏”和“罚”又该如何实行呢?韩非子给出具体措施:群臣各自应该做什么事、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臣子先提出预案和规划。君主只需考核臣子做事的结果,如果成就与预案吻合,就奖赏;如果不吻合,就惩罚。此外,“言大功小”和“言小功大”均要受罚,不能以获得巨大功劳来掩盖其违法的事实。所以,唯法独尊、唯法是从的法制观念才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最好途径。

二、势:唯主是尊,“势”乃保障

韩非子提出的“势”是指权势和威势,但君王不可随意借势压人,君王建立凌驾于国家机器的威信,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家法律法规的正常施行。

《奸劫弑臣》篇里强调:君主治国,讲求“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是寄希望臣民主动爱戴。“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视,天下不得不为己听”,要明白天下人是很难自愿去工作效力。而“使人不得不爱我”、“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这类观点,就是君主的“势”。韩非子把身贵、位尊、威重、势隆称为“四美”,认为这是君主必备的四大要素。

威势真的有这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桀虽昏庸无能,却贵为天子,威加海内,所以能管制天下;尧品德贤能,但做平民的时候,连三户人家都管不上,这就地位卑微,威势不够。韩非子指出一个人虽然德才兼备,但如果没有权势地位,他还是不能管制那些不肖之徒。所以,“位高”、“势重”是君主治理天下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三、 术:主静臣动,考核事功

韩非子提到的“术”,指的是君王“驭臣之术”。其内涵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阴密者,追求主静臣劳,主隐臣显;第二个板块则是阳明者,讲求一依法令,考核事功。

在第一个板块里,韩非子劝诫明君治国驭臣,要遵循“道”。“道”的特征是“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让事物依照规律运行,不加干预和指使。以此为启发,君王治国理政时,不要把想法和欲求暴露给臣下。如果臣下洞察到君王的想法,就会按照君王希望的样子去伪装,按照君王想要的结果去伪造事功。如此一来反而不利于国家公器的正常运转,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第二个板块里,讲求的是以法治臣,绝无偏私恩惠。即使臣民再有功劳和能力,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品德再高尚也不能无功而受赏,需做到违法必究,赏罚分明。君王驾驭臣民不需事必躬亲,而是以威势督管臣民,让臣民建言献策,落实执行。事毕之后,再把言、事、功放在一起考核比对,相符则赏,不符则罚!

在今天看来,这两千多年前的法家思想仍然适用当下。韩非子总结提出的“法、势、术”思想精髓对于今天的管理者来说仍是至尊宝典。启迪古人智慧,传承国学经典,博学书院亦设置韩非子相关内容——《法家智慧》课程与大家一起研修企业管理之道,提升人生格局,习悟管理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