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暮 释闷 天边行 阆山歌 阆水歌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录一)

 江山携手 2018-11-22
《杜甫诗选注》__萧涤非


岁  
 
岁暮 <wbr>释闷 <wbr>天边行 <wbr>阆山歌 <wbr>阆水歌 <wbr>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录一)

岁暮远为客,  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  鼓角动江城。[1]
天地日流血[2],朝廷谁请缨?[3]
济时敢爱死[4]?寂寞壮心惊![5]


 

*   七六三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诗即作于此时。

[1] 两句承上用兵写吐蕃兵势的浩大。雪岭,在松州嘉城县东八十里,春夏常有积雪,故名。
[2] 到处流血,天天流血,故曰天地日流血。
[3] 用汉终军请缨事。见得当时没有能奋不顾身以殉国难的人。
[4] 爱,是爱惜,是说如果于国有补,我敢惜一死吗?
[5] 寂寞,是说没有事情作,指自己为朝廷所弃,他乡作客。不甘懒散偷生,而事与愿违,所以心惊。惊,跳动。




岁暮 <wbr>释闷 <wbr>天边行 <wbr>阆山歌 <wbr>阆水歌 <wbr>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录一)




释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复临咸京。
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湖城。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
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



* 这是一首七言排律。诗云“十年”,当作于广德二年(七六四)春。时复自梓州来阆州,拟由嘉陵江入长江出峡。释闷,犹排闷。所谓“排闷强裁诗”也。杜又有《遣闷》《拨闷》等诗。


四海十年不解兵[1],犬戎也复临咸京[2]。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湖城[3]。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

[1] 逢天室十四年 (七五五)至此凡十年。 [2] 咸京,即指长安。秦都咸阳,在京师 (长安)附近,故变言咸京以便押韵。七六三年十 月,吐蕃入长安。 [3] 二句用典。《庄子:徐无鬼篇》:“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失道,即迷失道路。代宗出奔陕州,是为了避吐蕃之乱,不同于黄帝之访道,故曰“非关”。《晋书》卷六《明帝纪》:“(王)敦将举兵内向,帝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据同书《王敦传》,于湖即芜湖),阴察敦营垒。敦使五骑追帝,帝亦驰去。见逆旅卖食妪,以七宝鞭与之曰: ‘后有骑来,可以此示也!’俄而追者至,问妪,妪因以鞭示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久,而止不追。” (又见《世说新语:假谲篇》)代宗奔陕,有似于晋明帝之微服出行;但晋明帝尚有准备,有目的,代宗则只为逃难,因事起仓卒,故曰“忽是”。这两句都是用的反衬的手法。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4]。但恐诛求不改辙[5],闻道嬖孽能全生[6]。江边老翁错料事,眼暗不见风尘清[7]。

[4] 二句婉而多讽。下二句正言致“升平”之道。 [5] 减轻剥削,是致升平的第一件事。辙,车行之迹。曹植诗:“改辙登高岗。”这里借言改变旧政,施行新政。 [6] 诛锄宵小,是致升平的第二件事。嬖孽,指宦官程元振。《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元振专权,人畏之甚于李辅国。吐蕃入寇,元振不以时奏,致上(代宗)狼狈出幸。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请)斩元振,上削元振官爵,放归田里。”故曰“能全生”。责代宗之护恶。 [7] 江,指嘉陵江。诛求应当改辙,却偏未改辙;嬖孽不应全生,却偏能全生,国事竟是这样出人意料之外,所以说“错料事”。这当然是在说反话,所以终不免有“不见风尘清”的慨叹。


岁暮 <wbr>释闷 <wbr>天边行 <wbr>阆山歌 <wbr>阆水歌 <wbr>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录一)

天边行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1]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2]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3]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4]


* 此诗亦重到阆州时作。杜诗往往以篇首二字为题,此亦一例。

[1] 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嘉陵江。声泪俱下曰哭。
[2] 二句申言临江义位之故,亦即归未得之故,是国家大事。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今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海东北部地。河源,在青海省境。七六三年七月,吐蕃“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十月“入长安”,十二月“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即此二句所咏之事。
[3] 二句临江所见,即景寓情。上句含世乱之象,下句慨已之不能奋飞。秃鹙,水鸟。“后鸿鹄”,犹言后飞鸿鹄,飞字从上文而省,句法与“东飞鴐鹅后鹙鸧”(《同谷县歌》)正同。
[4] 二句再申言哭泣之故,是家事。骨肉,这里指兄弟。九度,九次。极言其多,不一定是九次。




岁暮 <wbr>释闷 <wbr>天边行 <wbr>阆山歌 <wbr>阆水歌 <wbr>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录一)



阆山歌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1]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2]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3]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4]



  此和下《阆水歌》并同时之作。此篇专咏阆山之胜。


[1] 二句点出阆州名山及其方位。灵山在阆州城东北十里,传说蜀王鳖灵登此山,因名灵山。玉台山在阆州城北七里,上有玉台观,唐膝王(李元婴)所造。杜甫另有《玉台观》诗。
[2] 上句写山上,欲尽不尽云,即所谓薄云。下句写山脚,将崩未崩石,即所谓危石。 [3] 这两句,先写出脚下,后写山上。根,石根,亦即山根。江流汹涌而石根不崩,安知不是有鬼神呵护。所以浦起龙说:“那知其无,正见其有。”气,气象。嵩华,中岳嵩山与西岳华山。敌,匹敌,即“草放虚岚翠”之“敌”。是说灵山、玉台可与嵩华并高。见阆山而联想嵩华,已逗下“中原未归”意。
[4] 青壁,即石崖。青表其色。壁状其峭。





岁暮 <wbr>释闷 <wbr>天边行 <wbr>阆山歌 <wbr>阆水歌 <wbr>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录一)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  石黛碧玉相因依。[1]
正怜日波浪花出,  更复春从沙际归。[2]
巴童荡桨欹侧过,  水鸡衔鱼来去飞。[3]
阆中胜事可肠断[4],阆州城南天下稀![5]



* 此专咏阆水之胜。阆水,即嘉陵江。

[1] 形容江色之清绿。石黛,即石墨。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 相因依,犹相融和。因兼有黛碧二色。
[2] 仇注:”日出浪中,照水加丽;春回沙际,映水倍妍。”沙际,犹言水边岸边。岸草先绿, 故春似从沙际而归。
[3] 水鸡,水鸟名。
[4] 阆中是举全部而言。《旧害书:地理志》:“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胜事,这里指山水之美。可肠断,极言其美之可爱。《杜臆》:“阆中胜事,总结上文,而赞云‘可肠断’,犹赞韦曲之花,而曰 ‘恼杀人’也。”(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5] 阆州城南三里有锦屏山。错绣如锦屏,号为天下第一。





 

岁暮 <wbr>释闷 <wbr>天边行 <wbr>阆山歌 <wbr>阆水歌 <wbr>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录一)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
严郑公五首 (录一)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1]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2]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3]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4]



  七六四年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峡。二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又先有信邀请,于是便决定重还成都。这几首诗就是由阆州还成都的途中所作。七六三年,严武封郑国公,故称严郑公。

[1] 首四句都是预拟整理草堂之事。杜甫在成都草堂曾设置水槛,所谓“新添水槛供垂钓”,其目的在于防护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一年多没回去,恐怕药栏也要陡从江槛一道儿落进水里了。是说打算回去后修补栏槛。
[2] 二句言回草堂后还要清理一切花木。新松,指前此手种的四棵小松。这两句斩钉截铁的话也流露了杜甫那种善恶分明、爱憎分明的思想和性格,富有教育意义。如果以为杜甫只是对“新松” “恶竹”而发,那是很不够的。《齐民要术》:“竹之丑者有四:曰青苦、白苦、紫苦、黄苦。”所 谓恶竹,当指此类。
[3] 二句自诉穷老,希望朋友照顾,是寄诗本意。黄阁老,指严武。唐时两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相呼为“阁老”。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戍都尹,故称“黄阁老”。紫金丹,烧炼的丹药。这句是说怕只有神药仙丹才能挽救我的衰老呢。
[4] 二句申明上文。七六二年七月杜甫与严武分别后,漂泊梓州、阆州,至是,前后搭三年。空皮骨,只剩下皮包骨头。前闻其语,今身经其事,故曰信有。古乐府有《行路难》曲。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wbr><wbr><wbr><wbr><wbr><wbr& gt;<wbr& gt; <wbr><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wbr><wbr><wbr>< wbr><wbr> <wbr><wbr><wbr><wbr><wbr><wbr><wbr> 长沙送李十 一衔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