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

 tiwbing 2018-11-23

概述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包括:

一、肛提肌上间隙

1、骨盆直肠间隙

2、直肠后间隙

3、直肠膀胱间隙

4、肛提肌后间隙


二、肛提肌下间隙

1、粘膜下间隙

2、皮下间隙

3、坐骨直肠间隙

4、肛管后间隙

5、肛管前间隙

6、括约肌间间隙

7、中央间隙

************************


 1、 皮下间隙,2、粘膜下间隙,3、括约肌间隙, 4、坐骨直肠间隙,5、 肛提肌上

1、肛提肌上—骨盆直肠间隙

界限:

上:腹膜

下:肛提肌及其上筋膜

前:膀胱、前列腺、子宫、子宫阔韧带、阴道

后:直肠和直肠侧韧带

内容:

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


2、肛提肌上—直肠后间隙

界限:

上:腹膜反折

下:肛提肌

两侧:直肠侧韧带


内容:

骶神经丛、交感干神经节以及直肠中血管

3、肛提肌上—直肠膀胱间隙

位于直肠与前列腺、精囊腺、膀胱(男)或阴道(女)之间。


界限:

上:腹膜

下:肛提肌

4、肛提肌上—肛提肌后间隙

肛提肌与直肠壁接触处。肛提肌的盆筋膜分为上、下层,其间的裂隙位于直肠后外侧。



********************

1、肛提肌上—粘膜下间隙

齿状线以上的粘膜与内括约肌之间,向上与直肠粘膜下层延续 。含粘膜下肌、内痔静脉丛、淋巴管、弹性纤维。


2、肛提肌下—肛门皮下间隙

位于外括约肌皮下部与肛周皮肤之间,间隙内有皱皮肌、外痔静脉丛、淋巴管、神经和脂肪组织。


皮下间隙边界:

内侧:粘膜下间隙

外侧:坐骨直肠间隙


3、肛提肌下—坐骨肛管周围间隙

肛管直肠两侧,为成对的楔状腔隙,容积约60-90ml

界限:

尖: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的汇合处

底:肛门三角区的皮肤和浅筋膜

外侧壁:坐骨结节、闭孔內肌及其筋膜

内侧壁: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下筋膜

后壁:臀大肌和骶结节韧带

前壁:尿生殖膈

即:一尖一底四壁


隐窝:

前隐窝和后隐窝

内容:

1Alcock管(阴部管):位于间隙的外侧壁上,内含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2、痔下血管

3S2S3S4神经

4、脂肪组织


4、肛提肌下—肛管后间隙

肛管后浅间隙:

位于肛尾韧带的浅面,与肛管后浅间隙相通。此间隙感染仅限于皮下组织,不会至其他间隙。

肛管后深间隙:

位于肛尾韧带的深面,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交通,脓液可以从一侧坐骨直肠间隙经肛管后深间隙流至对侧,形成马蹄铁形瘘管。


5、肛提肌下—肛管前间隙

肛管前浅间隙:

位于会阴体的浅面,与肛管后浅间隙相通。

肛管前深间隙:

位于会阴体的深面,比肛管后深间隙小。


6、肛提肌下—括约肌间间隙

1、括约肌间内侧隙:与粘膜下间隙交通

2、纵肌内侧隙:与骨盆直肠间隙交通

3、纵肌外侧隙:与坐骨直肠间隙交通

4、括约肌间外侧隙:与坐骨直肠间隙交通


7、肛提肌下—中央间隙及其交通

位于联合纵肌下端与外括约肌皮下部之间,环绕肛管下部一周。


界限:

外侧:坐骨直肠间隙

内侧:粘膜下间隙

下部:皮下间隙

上部:括约肌间间隙和骨盆直肠间隙


******************

什么是联合纵肌?


联合纵肌像网一样穿插分布在内外括约肌之间,具有固定痔血管丛和肌肉、肛管和皮肤的重要作用。


联合纵肌在内外括约肌之间纵行向下主要有3个方向:

①向内侧,穿过内括约肌层,分布在肛管上皮形成非常薄的纤维肌束而固定栉膜也称作Treitz韧带;


②在内外括约肌之间纵行向下分布在外括肌的皮下部和浅部,形成结缔组织性纤维膈膜,将坐骨直肠窝分隔为坐骨直肠窝间隙和肛门周围间隙;


③穿过外括约肌皮下部形成终末纤维与肛门周围的皮肤相固定,也称为肛门皱皮肌,纵肌收缩可使肛门呈放射状态收拢。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常见类型--

1、 肛周脓肿,2、括约肌间脓肿,3、 坐骨直肠窝脓肿,4、 骨盆直肠窝脓肿


1、肛周皮下脓肿

属于最表浅的脓肿,分布在肛缘皮下,以后侧和两侧居多。感染途径是肛窦和肛缘皮肤,病灶多局限,很少向周围蔓延。内口在病灶相对应的齿线位置。局限性红肿,疼痛明显,但很少发热。


2、会阴筋膜下脓肿

位于肛门前侧,主要是男性,会一直延伸到阴囊根部。这一部位的脓肿分深浅两层。感染途径是肛门前侧齿线处的肛窦和裂伤的肛管皮肤,所以内口一般也位于此处。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向阴囊蔓延。临床表现同皮下脓肿。


3、肛管后间隙脓肿

位于肛门后侧,分深浅两层,浅层和肛周皮下间隙相通。深层通向两侧坐骨直肠窝。感染途径是齿线处后侧肛窦和肛门后侧裂口。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位置。发病后易向两侧蔓延。疼痛明显,发热或不发热,局部红肿明显。


4、坐骨直肠窝脓肿

这是肛周最大的脓肿,左右各一个,并通过肛管后深间隙相通。感染途径基本都是肛窦,内口位置有两种可能,一是和病灶相对应位置,一是后正中。一侧脓肿会向对侧蔓延,形成马蹄或半马蹄形脓肿。绝大部分复杂肛瘘都是来源于这一部位的脓肿。红肿热痛均明显。患者坐卧不安,饮食不下,非常痛苦。


5、括约肌间间隙脓肿

是指内外括约肌之间,是众多肛周感染的原发部位。因大部分肛腺的腺体位于括约肌之间。细菌往往是先在这里感染,然后再向其他个间隙扩散蔓延。其内口没有确定部位,但以后正中齿线位为多,蔓延方向也不定。疼痛明显,早期红肿不明显,肛门可松弛,广泛压痛。


6、直肠黏膜下脓肿

直肠下端黏膜下,前后左右都有,属于高位脓肿,细菌入侵途径是肛窦,病灶多局限,也很少向周围蔓延,内口和病灶在同一位置。很少发热,以坠胀和便意感为主要表现,指诊可触及直肠下端柔软隆起。


7、直肠后间隙脓肿

位于直肠后侧,是所有脓肿中位置最高的。细菌感染途径是肛窦,内口在后正中齿线处,发病后有可能向两侧骨盆直肠间隙蔓延,形成高位马蹄脓肿和肛瘘,临床治疗难度大。疼痛显著或不显著,坠胀、便意感,发热,直肠后侧触及较硬隆起,肛直环瘢痕样变。


8、骨盆直肠窝脓肿

位于直肠下端的两侧,左右各一,盆底之上,腹膜之下,下面对应的坐骨直肠间隙,属于高位脓肿。感染途径是肛窦,内口多位于后正中齿线,发病后有可能借道直肠后间隙向对侧蔓延,也可能向下蔓延至坐骨直肠间隙。表现同直肠后脓肿,可在直肠下端两侧触及较硬隆起。


********************

肛瘘类型


括约肌外瘘可以继发于肛瘘,外括约肌外瘘还可由医源性创伤或特殊肛肠疾病(克鲁恩病,直肠癌和溃疡性结肠炎)。


伴有高位盲道的括约肌肛瘘

括约肌间上肛瘘

括约肌间肛瘘(单纯低位)

括约肌间脓肿(扩展至肛提肌上)

经括约肌肛瘘(低位)

经括约肌肛瘘(中位)

以上经括约肌肛瘘还可至肛提肌上或下盲端肛瘘经括约肌肛瘘(高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