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也篇第六 6.14

 如是国学 2018-11-23

雍也篇第六 

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亊,未尝至二偃之室也。”

译文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与子夏、子张齐名,夫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夫子门生。小夫子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径:“井田制”,外框大路曰“路”;井字横竖小路曰“径”。规定君子行“路”不行“径”(虽然小路比较近,但为了“瓜田李下”不犯嫌疑,是以君子不行小路);然子游能如此说,可见当时未必读书人皆能遵行此法。

子游任武城县宰。夫子问:这段时间,你于你的所任之地,可发现有贤德之人吗?子游答:有澹台灭明者,其人行事皆行正道(不走小径,喻行正道,不离主轴,乃“个人操守”),若非公事,从不曾私会于我(指无逢迎讨好之举)。

——盖列国年间,世人多以争相逢迎讨好、结党营私,以谋官位货利,然澹台灭明不屑此小人之举,径能独守善道,可谓贤良。然则澹台灭明若非幸遇子游,真不知要遭受多少群小的攻击与排挤,届时能否依然恪行“君子儒”,实非可知也。——可见澹台灭明正值流年旺运,能以正直之人逢正直之官,诚可贺也。

——“行不由径”指孔门操守;不行逢迎之举,恪行操守固然好,但还应有道义担当,心系天下;有担当还应有权变,“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孔门之智),方能成就功业,普济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