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目前就职于中部18线城市,新东方优能中学部数学老师,以应届生身份入职公司小半年,现已转正。自己本是通信工程小硕,本来已经拿到了一些看似可以的互联网公司offer,所以完全算是在毫无准备下,投身了伟大的教育事业,中间还是有很多的曲折经历。现在想做个总结,并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一些建议。 主要说一些和教学有关的工作吧。第一是功底考,实话实说,作为一个准备不充分的成功的程序员,突然摇身一变,很多地方我做的是很不够的。目前做了部分中考题,结合自己的授课经历,比较熟悉的是初一年级的主要内容,对于初二和初三的内容,都还不够系统。新东方的老师大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好处是年轻人,学东西快。因此,对于数学功底,我相信是可以花时间解决的。 说到功底,避免不了,对重点,对考点的把控,这一点稍微有些惭愧,一来是由于很有经验的产品经理休产假了,整个数学组缺少了掌舵人,剩余的老师,在学术上交流的并不多。二来,自己并不想,很功利的学习,本身初一数学的中考考点并不是很多、很难。但是自己在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加强。 新东方的规则是,每周都要安排集体教研,主要是针对本周的课程的试讲,这一点是很不错的一种实践。通过这种形式,能够通过互相点评,知道自己知识性的、非知识(教师的基本素养)上的不足。一般也是和中学英语老师一起,磨课教研,都是年轻的人,气氛还是蛮欢快的。这样下来,关于教学内容的准备,基本没有问题了。 接下来,是咱们常说的备学生,说道现在的学生,老师们都止不住的叹气,学的越来越简单、思考能力越来越退化,甚至是不思考,学习越来越被动,关于这一点,我的高度不够,无法给出看法。 接下来应该到了最重要的授课环节,能否把自己备课的内容高效的教授给学生的关键在于课堂管理和课堂组织形式。关于这个内容,听过部门全体老师的课程,他们各有特色和缺点。现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越来越难的问题。社会上对新东方老师都说段子手的认识,还是有道理的。在一堂课程当中,多少时间讲、多少时间练、多少时间活跃气氛等等都是需要严格控制的,课堂的组织形式,快问快答、演板、学生主讲等等都是很有效的组织形式,究竟该怎样组织数学课堂,至于我而言,还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作为培训机构的老师,接下来比较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及时的和家长反馈了,各种各样的家长都有。家长本身素质高的、工作好的,比较好沟通,孩子各方面表现也比较好。也有条件一般、但希望孩子学有所成的,严重的是家长比孩子学得多,11点还在给老师打电话,这种比较揪心。还有家长,把所有的责任、工作都推给老师的。还有就是比较佛系的家长。在培训机构任职,和家长沟通,是蛮重要的能力。 在新东方,还有一块儿做的比较多的是,各种培训和赛课。实时求是的讲,新东方春秋课程,特别是数学课程,基本上在讲题,培训、赛课的风格完全不搭。 还有一块儿,要做的是招生,组织活动等等,这一块儿,不是老师的主要工作,不赘述。 以上内容,主要是做个记录,希望自己以后看,会有所感悟。 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出宝贵的建议。 补充一些磨课的过程,希望有老师会喜欢。这是新东方对老师硬性的要求,号称,每次课都要千锤百炼,哈哈哈。这个内容其实就是给老师讲课,模拟真实课堂,然后由其他的老师点评,然后修改。因为是培训机构,课堂的趣味性很浓厚,当然知识性也不可或缺,这就造成了课堂比较欢快,特别是英语课。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都要把相关的点设计好(新东方有写逐字稿的习惯)。在教学内容上,把控一般,主要看主管和产品经理本身喜不细致、要求严不严格。比如我,教资教态不好、知识点、题目讲解方法不对,都被认认真真指出来过,很受用。这样基本能保证每一堂课在讲给学生听时,都讲过几次,还是蛮好的。 在之后,事情越来越多,第一个是暑假班备课,新东方也开始走学而思的路线,也就是集团统一提供标准化的教案。实事求是的讲,这种模式,对于新老师,或者说没有完整带完一轮初中的老师是蛮有帮助的。新东方的口号是,减小老师水平的方差,而这种措施也确实对新老师很有帮助。 下面详细的描述一下,新东方暑假班的备课模式。前面提到过,由于数学组的产品经理休假了,对于我,只能靠自己。集团会提供完整的教案,具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计、重难点等等。对一个新老师而言,最开始的工作只能是模仿,更何况是在新东方这种事情比较多的机构,很少能有时间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反思。 具体的过程是,自己首先对教案融会贯通,然后自己进行试讲,这些过程完全是自己的严格要求,很少能得到外界的帮助。在这个过程当中,每周会和英语老师一起进行联合教研,也就是再次试讲,当然意义并不是很大。在整个环节当中,还需要自己准备教案,在当时,真的是蛮困难的。 这个课程质检远远没有结束,后来经历了好几轮的评委举牌通过的方式,当时的情况是深夜都还在熟悉教案,因为没有人点播,这个过程很痛苦,成长的极为缓慢,还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度过了这一环节之后,就到了最锻炼人的暑假。暑假第一期课程只有一个班,当时纯粹只是练手,磕磕绊绊的过来了。到了暑假的第四期班,突然有了四个班,每天上课一整天,半夜还在做反馈 ,现在想想还记忆犹新。当然,这两期班的续班情况,都不太好,当然有很多客观因素,但是我想主观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再然后,就到了秋季开课了,一直到11月吧,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备秋季班的课程,每周的正常行课。老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全部的工作重心,都在教学上。唯一非常好的是,带我的老师,终于回来了,所以每周的教研流程是,首先一起确定本次课程的教学重难点,然后个人进行备课,之后,有经验的老师,带着我进行批课,有错误及时指出,告诉我每个点怎么讲。 然后就到了11月中旬的续班,相比于培训机构一切以续班级为导向的工作模式,我显得佛系了我一点。最终的结果也还可以。 在这个环节当中,还穿插了很多市场活动,最重要的进行讲座,和大牛同台,当时也是顶着蛮大的压力。从理清思路制作PPT、反反复复的讲PPT、写背逐字稿,真是一个锻炼人的过程,期间收获很大。 后续重点写一写教学上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