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5.口中生疮

 学中医书馆 2018-11-25

105.口中生疮

  口中生疮简称“口疮”。
  本症在(内经)中有“口糜”、“口疮”和“口疡”之称。后世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又有“口疳”、“口舌生疮”、“口中疳疮

”、“口破”, “口内糜腐”等不同称谓。但一般在习惯上将口中溃疡,范围局限,病情较轻者称为“口疮”:口中糜烂如腐、范围较大,病

情较重者称为“口糜”;小儿口疮的发生如与疳积有关者称为“口疳”。小儿“鹅口疮”则在儿科另立条目专论。
  此外,口角生疮称“口吻疮”,俗名“燕口”,亦称“口肥疮”。虽不屑本症范畴,但其病机相关,前人多列为一类,可参阅本症辨治。
  [鉴别]
  常见证候  
  脾胃积热口疮:口、唇、舌及齿龈多处生疮,周围红肿,甚者腮舌俱肿,疼痛,影响进食,口渴饮冷,大便秘结,尿黄赤,或兼身热,舌

质红,或有裂纹,苔黄,脉数有力。

  阴虚火旺口疮:口疮反复发作,每因劳累或夜寐不佳而诱发,疮面黄白色,周围淡红,疼痛昼轻夜重,口干,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舌红

少苔,或有裂纹,脉沉细数。
脾胃气虚口疮:口疮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疮面色淡,疼痛较轻,纳少脘胀,大便不实,肢软神疲,短气懒言,舌质淡,边尖有齿痕,苔白,

脉细弱。

 1.脾胃积热口疮与阴虚火旺口疮:两证均属热证,
  前者为实热,后者为虚热,临床表现迥异。
   脾胃积热口疮,多因饮食失节,嗜食辛辣醇酒,炙煿厚味,脾胃积热。脾开窍于口,脾胃之热上蒸于口,发生口疮。其特点是:口疮严重

,多处发生,疮面色红而肿痛,兼有口渴饮冷、便秘溲黄、舌红苔黄等脾胃实热症候。
   阴虚火旺口疮,多因思虑劳倦。心阴暗耗,或热病后期.,阴分受伤,阴虚则火旺,上炎于口,发生口疮。其特点是:口疮迁延不愈,反

复发作,此起彼伏,疮面色淡红,不甚肿,昼轻夜重,兼有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阴虚症候。
   两证治疗原则亦不同,
    脾胃积热口疮治宜清热泻火,方选凉膈散、泻黄散;

 凉  膈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
    [异名]  连翘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6)、连翘消毒散(《外科心法》卷7)。
    [组成]  川大黄  朴硝  甘草炽各二十两(各9g)  山栀子仁  薄荷叶去梗  黄芩各
十两(各5g)  连翘二斤半(18g)
    [用法]  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人竹叶7片,蜜少许,煎至七分,
去渣,食后温服。小儿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
  [主治]  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咽喉肿
痛,睡卧不宁,谵语狂妄,便闭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证为上、中二焦火热炽盛,以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
舌红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上焦热重,心胸烦热口渴者,重用栀子,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心
经热盛,口舌生疮者,加黄连、地骨皮以清心热;咽喉红肿痛甚,壮热,烦渴欲饮,大
便不燥者,可去硝、黄,加石膏、桔梗、山豆根、板蓝根以清热利咽;吐衄不止,加鲜
茅根、鲜藕节凉血止血。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咽炎、口腔炎、急性扁桃体炎、胆道感染、急性病毒性肝
炎、流脑等属上、中二焦火热炽盛者。
    [使用注意]  本方虽有通腑之力,但重在清胸膈之热,故临症即使大便不秘,而胸
膈灼热如焚者,亦应施用。孕妇患本方证,方中硝、黄宜少用或不用。
  [验案举例]
    1.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湖南中医杂志》(1994,2:42):某女,19岁,1987年5
  月4日初诊。起病2天,先左眼红肿,继则右眼亦红肿。痒痛交作,怕热羞明,时流
  淡红血泪,眼眵粘稠,晨起不易睁眼,睑胞微肿,头痛口渴,心烦不安,大便2日未
  行。体温38.1℃,舌红、苔黄燥,脉浮数。证属风热疫毒。治以泻热解毒。投以凉
  膈散加减:板蓝根15g,生地lOg,玄参15g,生大黄6g,炒栀子10g,薄荷6g,连
  翘10g,黄芩10g,生甘草6g,竹叶10g,日服工剂。同时配用蒲公英煎汤熏洗,用 药3日而愈。
    2。伤食咳喘  《四川中医》(1994,3:44):某女,3岁,1990年5月13日初诊。因
  伤食、咳喘3天,经肌注青霉素及口服止咳平喘药治疗无效。查患儿面红气粗,以夜间
  为甚,形体较胖,喜肉食,大便3日未解,唇红。治宜清火泻肺,通腑平喘。处方:大
  黄2g(后下),竹叶、芒硝(冲服)各3g,黄芩、桔梗、枳壳、栀子各6g,薄荷、连
  翘、炒莱菔子、桑白皮各10g;服1剂后患儿大便通畅,喘咳明显减轻。于上方减大
  黄、芒硝,再服1荆而愈。    .  、
    3.脑鸣  《新中医》(1994,7:21):某男,61岁,1992年2月初诊。患者自觉头内
  如虫蛙呜叫,伴有咳嗽、失眠、多梦而住院以脑动脉硬化治疗,先后用复方丹参针、低
  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服中药《金匮》肾气丸、鹿茸丸等,月余仍不见好转。现患者仍
  觉脑鸣如虫叫,伴有眩晕,昼夜均发作,体胖,口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略
  白带黄,脉弦数。脑鸣一症有虚实之分,此患者据证分析属实,即用凉膈散泻之。处
.方:连翘、大黄各15g,芒硝20g,竹叶6g,生甘草、薄荷各10g,山栀子、黄芩各
  12g。上方服3剂后大便泻下3—4次,胸中略轻快,脑鸣大减,去芒硝加钩藤15剂,
  继服上方3剂,脑鸣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照方又服3剂,脑鸣眩晕已罢,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
    4.良性高颅压症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5:46):某女,25岁,1989
年儿月11日初诊。一年来多次住院治疗,经腰穿、CT、磁共振等多项鉴别检查,
确诊为良性高颅压症。现症为头晕,头痛,胀闷不清,两额角针刺样阵痛,以左为
重,稍有活动,极易疲乏,嗜睡,卧则如在舟中,面热口干,心烦易怒,大便如
球,3—5天1次,舌红绛,苔白少津,舌根有少许薄黄苔,脉弦长。据情辨证为
热结上、中二焦,腑气不通,热毒冲脑,阻塞气机,枢机不利,髓海诸窍不得通
畅,积液成实,变生诸症。治当釜底抽薪,泄浊通腑,疏通气机,清热解毒。方用
凉膈散加减:大黄9g(后下),芒硝6g‘(冲服),黄芩9g栀子6g,连翘12g,菊
花、槟榔各6g,滑石12g,川芎9g,薄荷6g(后下)。竹叶为引,水煎服,每日1
剂;服药期间忌食辛辣。上方服首剂,即便下3次,初为粪球,后转稀软水便.奇
臭。自此每服药后皆可排稀软便2—3次,药进3剂,头已基本不痛,6剂后头不
再晕,心不烦.,两额角针刺样痛间隔时间延长,头部有沉困感,停止使用降颅压
药,继服上方至15剂,已能、操持家务。后以本方加活血化瘀之品,调理巩固月余
而诸症痊愈,迄今未发。    ‘
    按语:案1,急性传染性结膜炎证属无形风热疫毒上攻眼目,治以泻热解毒,投以
凉隔散加减,同时配用蒲公英煎汤熏洗,用药3日即愈。案2虽为伤食咳喘,但究其
病因乃肺与肠腑有形之热积滞而致肺胃之气上逆;治宜清火泻肺,通腑平喘,方用凉
膈散加桔梗、枳壳、炒莱菔子、桑白皮等加减而愈。案3脑鸣,属现代医学之脑动脉
硬化症,屡治乏效,中医辨证,病情属实,为上焦火热弥漫,清空受扰,即用凉膈散
清上泻下,药后胸中畅快,脑鸣大减,眩晕亦解。案4良性高颅压症,屑于中医眩
晕、头痛范畴,辨证为热结上、中二焦,腑气不通,热毒冲脑,阻塞气机,枢机不
利,髓海诸窍不得通畅,积液成实,变生诸症。治以泻下为主,、清上为辅,疏通气
机,清热解毒,用凉膈散加减15剂,基本治愈。以上4案虽其病变部位有眼目、肺、
头部不同,临床症状各异,但其皆为火热之邪侵扰上焦,积于局部而为病,因此治疗
均以凉膈散加减而取得佳效。
    [临床报道]    .
    1.支气管扩张咯血  以本方加减:大黄、芒硝、甘草、薄荷、淡竹叶各6g,连翘、
山栀、黄芩各9R,蜂蜜18g(兑人)。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0一工5剂为工疗
程,视病情而定,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治疗30例支扩咯血,其中,男19例,女儿
例;年龄15—37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大咯血(大于500ml/X)2例,中咯血
(100—150ml/X)22例,小咯血(小于100m1/~)6例。本组患者均在促进脓痰引流
和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的原则下,在西药止血治疗无效停用时给予凉膈散加减治疗。
结果:显效(咯血停止,相应症状基本消失)22例,占73.3%;有效.(咯血与其相应
症状有所好转)6例,占20%;无效(反复大量咯血未减轻卜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
占6.7%;总有效率为93.3%。临床观察显效最短时间为2天,最长为2周,平均7天[u。
  2.大叶性肺炎  以本方加减治疗大叶性肺炎13例,每日l剂,重症每日2剂,煎
服。有恶寒或寒战者加鸡苏散30g;壮热不恶寒,邪热炽盛者加生石膏60g。治疗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血象恢复正常,X线复查炎症病灶消失,属于痊愈者10例;症状消失,
血象恢复正常,X线复查炎症病灶大部吸收,属于好转者3例。
    3.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以本方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32例。加减:壮热
时惊者,加紫雪散O.5一lg,1日1—2次;扁桃体化脓、口腔糜烂者,加犀青散局
部吹敷,1日4次;口臭便秘者,加芒硝3—5g,冲服;鼻衄,加白茅根、丹皮、
生地、仙鹤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者,加蒲公英、夏枯草、贝母、瓜蒌;舌红苔
剥者,加麦冬、生地;表证未罢者,加薄荷、牛蒡子;咳嗽者,加杏仁、桔梗、浙
贝;呕吐者,加姜竹茹。治疗结果,32例中,除2例原有呕吐,服药困难而中断
外,其余均治愈。
  4.d,JL病毒性脑炎  本方加味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2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
的发热、烦躁或嗜睡,其中头痛明显21例,抽搐7例,呕吐13例,视觉障碍1例。全
部病例均经脑脊液检查及脑电图确诊。随症加减,热重加生石膏、羚羊角;抽搐加钩
藤、菖蒲;偏湿加藿香、佩兰。同时配合静滴能量合剂。结果:痊愈29例,临床症状
消失,脑电图恢复正常;好转2例,症状基本消失,脑电图好转或留有后遗症者;无效
1例,症状无改善。
    5。小儿L原发性癫痫  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原发性癫痫l0例,其中全身性惊厥性发作
5例,失神小发作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转化为大发作1例。随证加减,睡眠较少者,
加磁石30g、天麻30g;食欲不佳、舌苔黄厚者,加焦三仙各6g;大便稀者,加大枣6
枚;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加桑叶10g、菊花10g。发作控制后,坚持服0.5—1年。结
果随访5年未发作者5例,3年未发作者2例,2年未发作者2例,1例半年后复发。
    6.慢性肾功能不全  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4例,同时用西药治疗36
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中药组34例中,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对照组
36例中,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且中药组在增加尿量、改善肾功能各项指标、降低LDL和I-IDL方面均优于西药组。
    7.难治性鼻出血  以本方为主治疗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显的鼻出血24例。加减:出
血多加三七粉,阴血不足加阿胶、白芍,气虚加黄芪、太子参,肝火偏盛加龙胆草,胃
热盛加生石膏、黄连,有表证加荆芥、葛根。结果痊愈(服药l一3剂血止)2l例,有
效(服药3—5剂出血基本停止)2例,无效(服药5剂以上出血仍未停止)1例。总有
效率为95。83%。


泻黄散 
藿香叶21克 山栀子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 
1.小儿属脾胃积热者,去藿香,加赤茯苓、木通。
2.对脾胃郁热之口疮、弄舌,治以清热为主,无需要重用防风,应减防风。
3.若口疮、口疳兼有血热者,可加生地、赤芍。
4.口舌赤裂疼痛,可加黄连、黄柏。
5.舌下肿痛者,可加栝蒌、贝母。
 泻  黄  散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  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泻黄汤(《痘疹会通》卷4)。
    [组成]  藿香叶七钱(2.1g)  山栀子仁一钱(3g)  石膏五钱(15g)  甘草三两(90g)
防风四两(120g)去芦,切,焙    。
    [用法]  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3—6g),水一盏
(200 m1),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功用]  泻脾胃伏火。    ,
    [主治]  脾胃伏火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脾热口疮之常用方,以口疮口臭,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法  小儿“滞颐”属脾胃积热者,去藿香,加赤茯苓、木通以清热利湿;
对脾胃郁热之口疮、弄舌,治以清热为主,无需重用防风;若口疮、口疳兼有血热者,
可加生地、赤芍;口舌赤裂疼痛,可加黄连、黄柏;舌下肿痛,可加栝蒌、贝母等。
  3.现代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小儿鹅口疮等属心脾积热者。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之口疮口臭,不宜使用本方。    .
    [验案举例]
    1.唇疮  《广西中医药》(1984;5:27):某男,30岁。患者在冬至前后,连续食火
锅,以致下唇起疮,肿痛不止,口燥便结,食后腹胀,尿黄如茶色。服炎见宁、核黄素
等未效。诊见舌质红,苔薄黄,脉孩数。辨证属燥邪引动脾火上冲,治以泻火润燥。拟
泻黄散加麦冬6g,每日1剂。药后大便通畅,唇肿痛均减,疱溢黄水,逐渐结痂,1周
后痊愈。    .
  2.小儿牙关紧闭  《谢映庐医案》:傅毓尚之子,潮热恶寒,医以羌、防、柴、葛
之属,热愈甚,大汗淋漓,四肢怠惰,食已即饥。医者犹谓能食为美,见其潮热不退,
更认为疟疾。复用柴胡、槟榔之属;其热如故,问其大便甚难,又加大黄、枳壳,便仍
未通,乃至牙关紧闭,口中流涎,面唇俱白,大汗嗜卧,腹中欲食,口不能人。前医束
手而去,始延余诊。问其初有潮热畏寒,继则大汗易饥便坚,四肢倦怠,后乃牙紧涎
流,诊得诸脉弦小,惟两关洪大之至。细察此症,虽属三阳经病,但与太阳、少阳全无
相涉,悉是阳明胃病。盖胃中伏火,为中消候也。以泻黄散加蒺藜、升麻、大黄与之。
方中最妙防风、升麻有升阳泻木之用,所以能启发胃中伏火,不致清阳、邪火两遏其
中,使之尽行舒畅;又有蒺藜诱之,石膏凉之,大黄泄之,栀子引之,甘草调之,蜂蜜
润之,井井有法,诚为胃中伏热之妙剂也。下咽后熟睡一顷。牙关即开,流涎亦止,潮
热亦退,更以搜风润肠之药频服而健。
  3.重舌  《广西中医药》(1984,5:27):某女,65岁;因食煎饼,当晚又感受风邪,
出现舌中央有数个溃疡面,约花生米样大,舌下血脉胀起,状如小舌(约lcm×3cm),
色红有触痛,善食易饥,口干烦渴,疲倦烦热,小溲色黄,舌红苔黄中剥,脉细数。证
属脾胃伏火,阴虚血结,风热内蕴。治宜清泻脾火,养阴行血,佐以疏风。处方:藿香
lOg,栀子lOg,生石膏30g,银花15g,麦冬lOg,山甲6g,防风12g,竹叶6g,甘草
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l周,舌中溃疡基本消失,舌下血肿隐退,触之无疼痛,
病已愈。
  4.小儿黄疸  《续名医类案》:薛立斋治一小儿,旬日内先两目发黄,渐及遍身,
用泻黄散服之愈。
  按语:案1因进食辛辣温燥太过,燥邪引动脾火上冲而致唇疮,故治以泻火润燥,
方用泻黄散以泻脾火,加麦冬以滋阴润燥。案2牙关紧闭、案3重舌及案4黄疸,皆责
之脾胃伏火,故均以泻黄散加减而取效。
  5:带下  《中级医刊》(1988;3:54):某女,44岁。起病3月,带下色黄而粘臭,四
肢倦怠,伴有阴部瘙痒,坐卧不安,纳呆,胸闷,口苦粘腻而臭,苔黄腻,脉滑数。方
以泻黄散合四妙散加味:藿香lOg,生石膏15g,栀子8g,防风8g,甘草5g,苍术6g,
黄柏8g;/11~-膝lOg,生薏仁20g,白鲜皮log。服药4剂后自诉症状明显减轻,原方
又进4剂后症状消失。
  按语:本例患者因湿毒内侵,损伤冲任,以致邪蕴生热,秽浊下流,故致带下。
《妇人秘科》说:“带下之病,妇人多有之,赤者属热,兼虚兼火治之。白者属湿,兼虚
兼痰治之。”本例属兼湿兼热,宜清热利湿,故用泻黄散合四妙散治之。
  6.风赤疮痍  《四川中医》(1995,3:44):某男,5岁。眼周皮肤红、肿、瘙痒、脱
屑半月余。患者于半月前开始出现眼周瘙痒不适,继之局部发红、微肿、起点状皮疹,
经西医对症治疗后病不见减,反日见加剧,红肿愈甚,皮疹此起彼伏,疹退后皮屑脱
落。后经中药清热凉血,解毒化湿、祛风止痒等治疗,仍无明显疗效。刻诊:双眼睑红
肿,表面疹屑交错,并波及上下睑缘亦红肿起疹,瘙痒不适,伴口臭口干喜饮,头昏,
纳呆,尿黄,便结,舌红苔黄厚,脉濡数。诊为风赤疮痍,证属脾胃伏火,郁结于上,
治拟泻脾胃伏火,利湿解毒消肿,方投泻黄散加味,药用藿香10g,山栀子、生甘草各
7g,石膏30g,防风、蝉蜕、荆芥、通草各8g,土茯苓、连翘、丹皮各9g,大黄(后
下)5g。水煎服,并以少许药汁外搽局部。服药1剂则瘙痒止,大便畅通,再进2剂红
肿痒疹全消而愈。
    按语:本案乃脾经风热毒邪,上攻于目所致。治以泻黄散清泻脾经积热伏火,少佐
以祛风解毒通腑之品,俾脾气通,脾胃风热毒邪得以清泻,经气调和则疮痍自愈。
    [临床报道]
    1。口腔溃疡  以本方加减:藿香6—10g,山栀子6—10g,石膏工0一i5g,防风
10一15g,甘草6—10g,茯苓15—20g,苍术10—15g,半夏6—10g,苡仁10~20g,黄
芩10一15g,陈皮10—15g。每日1剂,煎药液300ml,分3次口服。治疗口腔溃疡31
例,均为门诊患者,男工3例,女工8例;年龄18—62岁;初发者8例,病程均在1周
以内;反复发作者23例,病程1—5年者17例,5年以上者6例。结果:初发8例中治
愈7例,1例无效;反复发作者23例中,治愈18例,无效5例;总治愈率为80%。其
中最少服药2剂,最多服药9剂川。
    2./hJL口疮  以本方为基本方,邪热较甚,溃疡面较大,疼痛剧者,加黄连、竹
叶、生地;口臭,苔腻,口腔粘膜水肿者,加鸡苏散、车前子;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泡
服;食欲不振者,加神曲、山楂;症状缓解后可酌加麦冬、山药等养阴之品。治疗小儿
口疮32例。结果:服药1—2剂后体温正常者23例(72%),服药3—4剂后体温正常
者7例(22%),其余2例在服药6剂后体温恢复正常。溃疡平均消退愈合时间为治疗后5天。
    3.过敏性紫癜  以本方为主,兼风热者加银花、连翘;咽红喉核赤肿加射干等;
皮肤瘙痒加蝉衣;血热者去藿香,加丹皮、赤芍、紫草、仙鹤草、寒水石等;阴虚者去
藿香、防风,加生地、知母、麦冬;关节肿痛者合四妙散;伴胃脘疼痛者合丹参饮或失
笑散,痛甚加乳香、没药;血尿者合地榆散或二至丸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38例。
结果:痊愈27例(紫癜全退,诸症消失,1周无复发);有效u例(皮肤紫癜消失或
有小反复,终至控制,唯贤损害未能恢复者)。见效时间2—10天,一般在2周内紫癜
全消,1例伴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的危重病人21天见效,治疗88天痊愈C3j。

阴虚火旺口疮治宜滋阴清火,切忌苦寒伤阴.如偏于心阴虚者。方选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偏于肾阴虚者,方选知柏地黄汤等。

黄连阿胶汤
黄连12克 黄芩3克 白芍6克 鸡子黄2枚(包) 阿胶9克(包) 
1.阴虚严重,津液耗伤甚者,加玄参、麦冬、生地、石斛等,增滋阴生津之效;
2.心火旺,心中懊懊者,加山栀子、莲子心、竹叶心等,清泻心火;
3.入眠后惊醒难入眠者,加龙齿、珍珠母等,以镇心安神;
4.寐而不熟,心神失养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以养心安神;
5.心悸不宁者,加茯神、柏子仁以养心定悸。
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
  [异名]  黄连鸡子汤(《伤寒指掌》卷4)。
  [组成]  黄连四两(12g)  黄芩二两(6g)  芍药二两(6g)  鸡子黄二枚(2枚)阿胶三两(9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内鸡子
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先煎前三味,去渣取汁,阿胶烊化,待
稍冷,再人鸡子黄搅匀,分2次服)。
  [功用]  滋阴降火,除烦安神。
  [主治]  少阴病阴虚火旺。心神不安证。心中烦热,失眠,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滋阴降火安神之剂,临床运用时应以烦热失眠,口干咽燥,
舌红苔少,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阴虚严重,津液耗伤甚者,加玄参、麦冬、生地、石斛等,以增滋阴
生津之效;心火旺,心中懊侬者,加山栀、莲子心、竹叶心等,清泻心火;人眠后惊醒
难人眠者,加龙齿、珍珠母等,以镇心安神;寐而不熟,心神失养者,加枣仁、夜交藤
以养心安神;心悸不宁者,加茯神、柏子仁以养心定悸。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心肌炎、痢疾、甲状腺功能亢
进、眼球出血等,辨证属阴虚火旺者。
    [使用注意]  本方证的病机是正虚邪实,所以一面用苦寒泻火,一面以酸甘滋阴。
如果虚多邪少,则非本方所宜。
    [验案举例]
    1.便血  《柳选四家医案.评选静香楼医案》卷下:鼻痒心辣,大便下血,形瘦,脉
小而数,已经数年。黄芩、阿胶、白芍、炙甘草。
    按语:《张氏医通》云:“黄连阿胶汤治热伤阴血便红”。本案叙证虽简,但从下血而
兼见形瘦,脉小而数来分析,系由阴虚阳亢,热伤血络所致。故取法黄连阿胶汤以滋阴
清火,宁络止血。
    2.阳强遗精  《柳选四家医案.评选环溪草堂医案》卷上:肾水不足,君火上炎,相
火下炽,心中如燔,舌光如柿,阳事易举,阴精易泻,拟清君火以制相火,益肾阴以制
肝阳,所虑酷热炎蒸,恐药力无权,将亢阳为害,而增剧耳。川连(盐水炒)、黄芩、
黄柏、阿胶、生地、甘草、鸡子黄,另大黄三钱研末,将鸡子一个破头纳人大黄三分,
蒸熟,每日服一个。
    再诊:投苦咸寒坚阴降火,以制亢阳,心中之燔灼与舌色之光红俱减三分之一,然
上午之身热如燎者未退,幸纳食颇增,苦寒可进,再望转机之妙。川黄连、阿胶、生
地、元精石、黄芩、甘草、元参、蛤壳、鸡子黄。
    三诊:舌干红,知饥善纳,水亏阳亢,土燥于中,咸苦坚阴之剂,虽衰其燔亢之
势,而未能尽除其焰,时当炎暑,湿热与相火蒸腾,拟复人清中固下祛湿之法,仍不出
咸苦之例。洋参、石膏、知母、甘草、麦冬、川连、阿胶、生地、蛤壳、黄柏。猪胆汁
丸,每朝服三钱。
    按语:此证君相火亢,肾阴受灼,精关不固,故阴精易泄。方用黄连阿胶汤化裁,
以苦寒之品泻心火而坚肾阴,以咸寒之属滋肾水而制亢阳,火清阴复,则精关自固,遗
精之患,自可向愈。
    3.少阴温病  《吴佩衡医案》:某男,昆明人,有长子年15岁,于1921年3月患病
延余诊视。发热不退已11日,面红唇赤而焦,舌红苔黄而无津,虚烦不得卧。渴喜冷
饮,小便短赤,大便不解,脉来沉细而数。查其先前所服之方,始而九味羌活汤,继则
服黄连、栀子、连翘、银花、桑叶、薄荷等未效。此系春温病误以辛温解表,又复苦燥
清热,耗伤真阴,邪热内蕴,转为少阴阴虚热化证,拟黄连阿胶汤治之。黄连lOg,黄
芩12g,杭芍24g,阿胶lOg(烊化兑人),鸡子黄2枚,先煎芩、连、芍药为汤,稍凉,
兑人已烊化之阿胶,再搅人鸡子黄2枚和匀而服。服1剂后即得安静,烦渴已止,唇舌
转润,脉静身冷。继以生脉散加生地、玄参、黄连。上方连进二剂而愈。
    按语:  《温病条辨》卷3:“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心中烦,不得卧者,
黄连阿胶汤主之”。此例初病春温,反治以辛温、苦燥之剂,以致邪热愈炽,真阴大伤,
遂成少阴温病。此时,甘寒滋润,苦寒直折皆非所宜。只有滋阴御阳,泻热存阴同时并
举,方属合拍,故选用黄连阿胶汤与之,一剂而愈。
  4.失眠  《经方应用》:某女。失眠多年,症见头晕而眩,面部升火,心烦,卧则更
烦,不能安于枕席,口干易汗,耳鸣,腰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良由肾水不足;阴
亏于下,心火上炎,阳亢于上,阳不入阴使然。用黄连阿胶汤加味。黄连6g,黄芩9g,
白芍9g,上肉桂1。5g,甘草、龙骨、牡蛎各30g,浮小麦30g,阿胶9g(烊化和服),
鸡子黄1枚搅匀和人。
    按语:此证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而心烦不寐,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味,意在育阴清
火,使既亏之真阴得以滋补,上亢之虚阳得安其位,如是则心肾交泰,自能人寐。
    5.心悸(风湿性心肌炎)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8,3:30):某男,13岁,学
生。初诊:患者心悸不安,胸闷,短气,乏力盗汗,伴有发热,两膝关节疼痛20多天,
不红不肿,舌红、苔薄白而干,脉细数较有力。查体:体温37。5℃,心率120次份,
血沉37mm/t]',时,白细胞11000垃方毫米,中性78%,第一心音低钝。西医诊为风湿
性心肌炎,中医诊为阴虚火旺之心悸。治宜滋阴清热,养心定惊。处方:黄连4。5g,
黄芩9g,白芍9g,阿胶9g(烊化),生地12g,麦冬9g,百合15g,五味子3g,柏子仁
30g,淮小麦30g。3剂,水煎服。二诊:体温37.212,心率106次份,自觉心慌、胸
闷轻些,舌脉同前,上方继服3剂,水煎服。三诊:体温36。7℃,心率92次份,关
节痛亦减,惟食欲减退,疲乏无力明显。前方去阿胶,加党参12g,谷麦芽各9g。3
剂,水煎服。四诊:体温36.9'C,心率87次份,白细胞6700垃方毫米,中性54%,
自觉食欲增进,心慌乏力再减轻,舌稍红,脉略数。前方芩、连减半,继服5一工0剂。
  按语: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心肌炎,同时关节痛、发热亦随之消失。说明
辨证施治不是对症疗法。要重视人体的阴阳失调,如果体内阴阳失调的病理矛盾解决
了,那么构成疾病的种种表现也就消失了。此即“治病必求其本”之义。
  6.早泄  《黑龙江中医药》(1985,5:24):某男。4个月前因饮酒过量,人房后即
感腰酸,继则出现早泄,尿血,腰部酸胀,目眩耳鸣,眠差,尿中带血,有时为全血,
色暗无痛,食辛辣食物后有轻微的尿痛及灼热感,舌质红,脉细数。肾盂造影未见异
常。证属肾阴亏损,阴虚火旺。处方:黄连3g,黄芩10g,阿胶30g(烊化),鸡子黄2
枚,熟地30g,黄柏(盐水炒)lOg,龟甲lOg,丹皮lOg。煎服3剂后尿血明显减少,
继服10剂,病愈。
    按语;本例因酒醉人房,伤及肾阴,致阴虚火旺,灼伤络脉所致。故宜滋阴降火。
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方中黄芩、黄连、黄柏清热泻火;丹皮、龟甲滋阴凉血;熟地、
阿胶、鸡子黄滋阴养血,且重用阿胶配丹皮凉血止血。诸药同用,共奏滋阴清热,凉血
止血之功,故而获效。
    7.血痢  《浙江中医杂志》(1984,12:557):某男,28岁。先患暑温,继而日夜下
痢纯血,腹痛里急,肛门灼热,发热暮甚,心烦不眠,口渴而不多饮,舌红苔黄,脉沉
数,服白头翁汤2剂,诸症不减,且舌转红绛,苔黄而干,脉沉细数。证属伏温化热,
伤及少阴,投黄连阿胶汤育阴清火,煎服2剂后,热退神安,血痢已止。后以甘寒生
津,养胃清热之剂善后。
    按语:本例先患暑温,邪人少阴,伤及阴血、肠络,而成阴虚火旺之血痢,方中黄
连、黄芩泄热坚阴止痢;阿胶、芍药均为滋补阴血之品,四味配伍,确有养血止痢之
功。方证合拍,故收捷效。
    8.产后发热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7:29):某女,28岁。有贫血史,半月前
分娩时大量流血,发热不退(37.9—38.8℃之间),曾用西药无效。头晕目眩,面色少
华,心悸自汗,耳鸣腰酸,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红绛,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治
宜滋阴降火。处方:黄连6g,肉桂2.1g,黄芩9g,白芍9g,鸡子黄2枚,阿胶9g(烊
化)。煎服3剂后热渐退尽。
    按语:薛己曰:“新产妇人,阴血暴亡,阳无所附而外热”(《女科撮要》卷下)。本
例发热,非有余之邪热,乃由阴虚生内热所致,故以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并反佐肉桂
以引火归源。
    9.脑炎高热  《赵锡武医疗经验》:田某,1岁。患脑炎高热不退,神昏惊厥,病儿
床下置巨冰1块,另一冰囊敷其头部,复以冬眠灵使其沉睡,但儿醒时痉厥即作,高热
如故。邀余会诊,凡安宫牛黄、局方至宝、紫雪、白虎及清热解毒、滋阴增液等剂用之
不效,查其舌赤,烦躁。遂以黄连阿胶汤治之,服后热退病愈。
    按语:此例脑炎重证,经用中、西多种疗法俱不效。其后医者据其舌赤、烦躁,断
为邪人少阴,阴伤热炽,予黄连阿胶汤育阴清热,药到病除。可见临证之际必须辨证论
治,若采用套法,胶柱鼓瑟,必致贻误病机,造成医疗事故。
    10.不寐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某男,49岁,编辑。患失眠已2年,西医按神
经衰弱治疗,曾服多种镇静安眠药物,收效不显。自诉:入夜则心神烦乱,辗转反侧,
不能成寐。烦甚时必须立即跑到空旷无人之地大声喊叫,方觉舒畅。询问其病由,素喜
深夜工作,疲劳至极时,为提神醒脑起见,常饮咖啡,习惯成自然,故人夜则精神兴奋
不能成寐,昼则头目昏沉,委靡不振。视其舌光红无苔,舌尖宛如草莓之状红艳,格外
醒目,切其脉弦细而数。脉证合参,此乃水亏火旺,心肾不交所致。治法当以下滋肾
水,上清心火,令其坎离交济,心肾交通。黄连12g,黄芩9g,阿胶log(烊化),白
芍12g,鸡子黄2枚。此方服至3剂,便能安然入睡,心神烦乱不发。续服3剂,不寐
之疾,从此而愈。
    按语:失眠,《内经》谓之“不寐”,“不得卧”。成因有痰火上扰者;有营卫阴阳不
调者;有心脾气血两虚者5有心肾水火不交者。上案至夜则心神烦乱,难以寐,乃心火
不下交于肾而独炎于上。陈士铎《辨证录》云:“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也……心原
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下交于肾”。思虑过度,暗耗心阴,致使心火翕然而动,
不能下交于肾,阳用过极,则肾水难以上济于心。又饮咖啡,助火伤阴,使火愈亢,阴
愈亏。观其舌尖如草莓,舌光红无苔,脉细而数,一派火盛水亏之象,辨为心肾不交之
证。治当滋其肾水,降其心火,选用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体现了《难经》
“泻南补北”的精神。
    [临床报道]
    1.顽固性失眠  用黄连阿胶汤加生地(黄连6g,黄芩lOg,白芍15g,生地30g,
阿胶lOg,鸡子黄2个。前四味用水久煎,去渣,将阿胶烊化后兑人,再将滚烫药液,
冲人搅烂之鸡子黄,和匀后温服)治疗顽固性失眠18例,均获得近期治愈。表现的口
渴、烦躁感迅速消失,在停用一切西药的情况下,每晚能安睡6小时以上。服药最少3
剂,最多12剂,一般在5—6剂之间。
    2.焦虑症  以黄连阿胶汤为主(黄连15g,黄芩15g,白芍20g,阿胶15g  烊化,
鸡子黄2枚  冲服,元参15g,寸冬20g,五味子15g,夜交藤15g,牡蛎20g)治疗焦
虑症42例,结果痊愈(症状全部控制,能恢复正常工作)10例;显效(主要症状明显
好转,已能上班工作)23例;好转(主要症状减轻,恢复工作有困难)8例;无效(症
状无好转)工例。42例患者中,除3例急性焦虑症给3天适量的安定、利眠宁外,其余
39例均以黄连阿胶汤为主治疗。服药1周内见效者21例(50%),2周内见效者16例
(38%),三周内见效者5例(12%)Lzj。
    3.阳痿早泄  用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5g,白芍、石莲子、远志、茯苓各15g,
黄柏、桑螵蛸、五味子、柏子仁、阿胶各lOg.、鸡子黄工枚,余药先煎取液,阿胶烊化
稍凉后兑人药液,并放人鸡子黄,搅匀温服。若心火亢盛者加栀子lOg;相火旺盛者加
龙胆草15g;阳痿为主加锁阳15g,淫羊藿lOg;早泄为主加龙骨、牡蛎各20g,芡实
lOg。服药期间忌性生活,忌辛辣刺激食品及白萝卜、绿豆等)治疗阳痿早泄80例。治
疗后36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6个月以上未复发);40例好转(临床症状改善,3个
月以内未复发);4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以上治疗时间最短工4天,最长60天,
平均28天[“。    .    .
  4.更年期综合征  应用本方加减(黄连30g,阿胶lOg,白芍15g,何首乌15g,将
以上药物按药典要求做成浸膏胶囊,每粒胶囊含原生药6g,每粒浸膏胶囊重4.5g,每
天服用药量相当生药50g),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而且具有较尼尔
雌醇疗程短,副作用少和远期疗效好的优点。按随机单盲对照法纳入病例:①具有潮热
汗出,心烦,失眠等更年期临床症状;②年龄在37—55岁之间;③有更年期月经紊乱
或绝经,包括人工绝经、自然绝经、早绝经;④具有肾阴虚、心阳亢的症状,舌质红,
脉细数。以3:1比例,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治疗组45.3岁,
对照组45.2岁,两组年龄比较P<0.05。治疗组口服胶囊3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
服尼尔雌醇2mg,半月1次。两组连续治3月后进行复查,结果表明:服胶囊治疗组,
显效54人,有效3工人,无效5人;对照组显效17人,有效10人,无效3人。总有效
率前者94%,后者90%L4j。
  5.失音  用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6g,桔梗、黄芩、阿胶烊化、石斛各lOg,赤
芍、白芍、玄参、天冬、麦冬各15g,生地20g,沙参12g,鸡子黄冲2枚),每日1
剂,服3次。阴虚火旺者,加知母lOg,黄柏15g;咽部紧迫感者,加射干、山慈菇各
lOg;咽干甚者,加花粉15g;痰不易咯者,加海浮石15g,栝蒌皮lOg;动则气喘者,

加黄芪20g,太子参lOg,百合15g)治疗顽固性失音50例,结果:20例治愈(症状消
失,发音正常,咽部无充血,1年以上无复发);20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发音时好
时坏,咽部充血减轻,6个月内无复发);5例无效(症状无改善)。疗程最短卫5天,最
长40天,平均32天。
    6。舌炎  用黄连阿胶汤(黄连9g,黄芩12g,白芍12g,阿胶15g,鸡子黄2枚。
先煎黄连、黄芩、白芍三药,取汁300ml,烊化阿胶,再人鸡子黄搅匀,日3服)治疗
舌炎工4例,临床表现可见舌质红赤,舌面光剥无苔或多处呈黄豆大小糜烂。伴虚烦不
眠,心悸健忘,头昏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燥咽干,便结,溲黄,脉细数。治
疗结果:痊愈1O例(症状、体征消失,追访半年未复发);显效3例(症状、体征显著
减轻或部分消失);无效l例L6j。

.知柏地黄丸
(《医方考》卷5,原名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  即六味地黄丸加
知母盐炒  黄柏盐炒各二钱(各6g)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
(6g),温开水送下。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
酸痛,遗精等。    。

  2.脾胃气虚口疮与阴虚火旺口疮:两证虽均为虚证,有口疮反复发作、遇劳即发的临床特点。
   但脾胃气虚口疮的病机要点是气虚广起由劳倦、久病等脾胃中气受损,或口疮日久灼阴耗气,脾胃气虚,阴火内生,发生口疮。:其口、

疮表面色淡,无红肿,轻度疼痛,虽单个或数个发生,却迁延不愈。兼有纳少便溏、神倦短气、舌淡等脾胃气虚症候。’
   而阴虚火旺口疮,;其疮面淡红,尚有烦热、舌红少苔等虚火上炎之症,可作鉴别。
     脾胃气虚口疮治宜补中益气汤或黄芪建中汤;

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异名]  医王汤(《方函口诀》,录自《伤寒论今释》卷7)。
    [组成]  黄芪一钱(18g)  甘草炙五分(9g)  人参去芦  升麻  柴胡  橘皮  当归身酒洗  白术各三分(各6g)
    [用法]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早饭后温服。如伤之重者,二服而愈,量轻重治之。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不升清证  头晕目眩,视物昏瞀,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纳差便溏,舌淡脉弱。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力。
    3.中气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凡见有脾胃虚弱,清阳不升,
或中气下陷,或长期发热的任何一个症状或体征,并伴体倦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弱
等脾胃气虚征象者,即可使用本方。此外,有人统计了近30年国内各级中医杂志上报
道的162例用甘温除热法获效的发热病例,将本法的运用指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①病
程较长,但一般在数月之内,年龄以10岁以下或20—50岁者居多。②持续低热,或壮
热不退,饮食失节或过度疲劳时加重。③兼有脾气亏虚或气血两虚的症状。④用甘寒养
阴,苦寒清热之剂,或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此说可供参考。
    2.加减法  原书云:烦乱,腹中或周身有刺痛,为血涩不足,加当归身五分或一
钱;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分、五味子二个。头痛,加蔓荆子三分,痛甚,加川芎五分;
顶痛、脑痛,加藁本五分、细辛三分;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
夏五分、生姜三分。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孺、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
大者,以羌活一钱,防风、藁本各七分,甘草五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各三分,
消其肿;人参五分、黄芪七分,益元气而泻火邪,另作一服与之。嗌痛颔肿,脉洪大,
面赤者,加黄芩、甘草各三分,桔梗七分;口干咽干者,加葛根五分,升引胃气上行以
润之。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二十五个,麦门冬(去心)五分;冬月咳嗽,加不去根节
麻黄五分,秋凉亦加;春月天温咳嗽,只加佛耳草、款冬花各五分;久病痰嗽,肺中伏
火,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气涩滞,加青皮、木香各三
分,陈皮五分,如冬月,再加益智仁、草豆蔻仁各一分;如夏月,少加黄芩、黄连各五
分;如秋月,加槟榔、草豆蔻、白豆蔻、缩砂各五分;如春初犹寒,少加辛热之剂,以
补春气之不足,为风药之佐,益智、草豆蔻可也。心下痞,夯闷者,加芍药、黄连各一
钱;如痞腹胀,加枳实、木香、缩砂各三分,厚朴七分;如天寒,少加干姜或中桂(桂
心);心下痞,觉中寒,加附子、黄连各一钱;不能食而心下痞,加生姜、陈皮各一钱;
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五分、枳实三分;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各一钱;脉弦,
四肢满,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五分、柴胡七分、甘草三分。腹中痛者,加白芍药五
分、甘草三分,如恶寒觉冷痛,加中桂五分;如恶热喜寒而腹痛者,于已加白芍药二味
中,更加生黄芩三分或二分;如夏月腹痛而不恶热者亦然,治时热也。如天寒时腹痛,
去芍药,加半夏、益智、草豆蔻之类;胁下痛,或缩急,俱加柴胡三分,甚则五分,甘
草三分。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五分;如不已,乃大寒也,加肉桂五分。卧而多惊,小
便淋溲者,邪在少阳、厥阴,加柴胡五分;如淋,加泽泻五分。大便秘涩,加当归一
钱,大黄(酒洗,煨)五分或一钱;如有不大便者,煎成正药,先用清者一口,调玄明
粉五分或一钱,大便行则止。脚膝痿软,行步乏力,或痛,乃肾肝伏热,少加黄柏五
分,空心服,不已,更加汉防己五分;脉缓,沉困怠惰无力者,加苍术、人参、泽泻、
臼术、茯苓、五味子各五分。热甚者,少加黄柏以泻下焦之阴火;心烦不止,少加生地
黄补肾水,水旺而心火自降;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肌弛缓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肝脾肾等内脏下垂、胃粘
膜脱垂、脱肛、疝气、膀胱肌麻痹而致之癃闭、重症肌无力、肠蠕动弛缓引起的虚性便
秘等;以及内伤发热,泄泻,慢性肝炎,原发性低血压,心律不齐,失眠,头痛,健
忘,老年性痴呆,耳鸣,汗证,乳糜尿,崩漏,带下,滑胎,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后毒
副反应明显者,麻痹性斜视,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慢性鼻炎,鼓膜内陷,复发性口
疮,慢性咽炎等辨证属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的多种疾病。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及实证发热者,禁用本方。下元虚惫者,亦不可服用本方。
如陆丽京说:“此为清阳下陷者言之,非为下虚而清阳不升者言之也。倘人之两尺虚微
者,或是癸水消竭,或是命门火衰,若再一升提,则如大木将摇而拔其本也”  (录自
《古今名医方论》卷1)。
 [验案举例]
    1.风症  《明医杂著》卷4:一儒者,素勤苦,恶风寒,鼻流清涕,寒噤、喷嚏,
属脾肺气虚,反服祛风之药,肢体麻倦,痰涎自出,殊类风症。余以为风剂耗散元气,
阴火乘其土位。以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治之而愈。
    按语:患者长期过度劳倦,以致脾肺之气素虚。肌表失于温煦,则恶风畏寒;肺虚
宣降失职,则鼻塞流涕,喷嚏频作。医者未明其理,反投祛风散邪之药,元气益伤,以
致阴火上冲,变症迭出。遂以补中益气汤与生脉散合方,肺脾并治,气阴双补,药证相合,故收良效。
    2。头痛  《续名医类案》卷22:某患头痛累月,苦不可忍,咸用散风清火之剂。诊
其脉浮虚不鼓,语言懒怯,肢体恶寒。此劳倦伤中,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故
汗之反虚其表,清之益伤其中,其恶寒乃气虚,不能上荣而外固也,况脉象浮虚、体倦
语怯,尤为中气弱之验,与补中益气汤升清降浊,加蔓荆为使,令至高巅,÷剂知,二剂已。    .
    按语:头痛之因有外感、内伤之别,病理变化有正虚、邪实之异。本案患者久患头
痛,且伴体倦语怯,畏寒脉虚,显为气虚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之征。前医屡投散风清火
之剂,升散则益耗其气,苦寒则愈伤其中。改投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以补气升阳,使清
阳上升而浊阴下降,药中肯綮,奏效甚捷。
    3.内伤发热  《医学正传》卷2:上湖吕氏子,年三十余,九月间因劳倦发热,医
作外感治,用小柴胡、黄连解毒汤、白虎等汤,反加痰气上壅,狂言不识人,目赤上
视,身热如火,众医技穷。八日后召余诊视,六脉数疾七八至,又三部豁大无力,左略
弦而芤。予曰:此病先因中气不足,又内伤寒凉之物,致内虚发热,因与苦寒药太多,
为阴盛格阳之证,幸元气稍充,未死耳,以补中益气汤,加制附子二钱、干姜一钱,又
加大枣、生姜煎服。众医笑曰:此促其死也。黄昏时服1剂,痰气遂平而熟寐。伊父报
曰:自病不寐,今安卧,鼾声如平时。至半夜方醒,始识人,而诸病皆减。又如前再与1剂,致天明时,得微汗气和而愈。
    《四明医案》(录自《医宗己任编》卷4):庚子六月,吕用晦病热证。察其神气,内
伤证也。询其致病之由,曰:偶半夜,出庭外与人语,移时就寝,次日便不爽快,渐次
发热,饮食俱废,不更衣者数日矣,服药以来,百无一效。予曰:粗工皆以为风露所
逼,故重用辛散;不进饮食,便曰停食,妄用消导,孰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
投补中益气汤,则汗至而便通,热自退矣。遂取药立煎饮之,顷之索器,下燥矢数十
枚,觉胸膈通泰,是晚热退进粥,连服数剂而食。
    按语:本案内伤发热二则,前例兼目赤狂言,且身热如火,极易被误诊为实火内炽
之证。然从六脉数疾,按之无力而芤测知此为阴盛格阳之候,大胆予以补中益气汤再加
大辛大热之干姜、附子回阳救逆,一剂病减,二剂疾瘳。后例发热而兼纳差便结,亦颇
类实热内结之证,然屡进消导、辛散之剂而罔效,询其病起自夜半出庭院之后,据“邪
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投以补中益气汤,药后气复阳升,气机畅达,汗出便通而愈。
此二例所见前贤识证、用药之精当不能不令人叹服,其医理造诣之深厚,观察分析之细密足资后学反复揣摩。
    4.崩漏.《女科撮要》卷上:大化之内,患月事不期,,崩血昏愦,发热不寐。或谓
血热妄行,投以寒剂益甚;或谓胎成受伤,投以止血亦不效。乃敬延先生诊之,曰:此
脾气虚弱,无以统摄故耳,法当补脾而血自止。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不数剂而效。
    按语:妇人血崩,有血热妄行而致者,有瘀阻络损而致者,亦有因脾不统血而血溢
脉外者,要在因证立法。本案崩血昏愦,可见出血之多,血虚无以载气,阳气浮越,故
又见发热不寐,此乃血虚发热,而非血热妄行,故以补中益气汤补中益脾,加炮姜则又
有理中汤之意,二方相合,中焦阳气得充,则统血之职可复。    ,
    5.癃闭  《福建中医药》(1986,4:53):某女,28岁。产后尿闭5天,面色苍白,
少气懒言,汗出多,倦怠乏力,嗜睡,尿意急迫而不得出,少腹坠胀,恶露淡红,脉沉
弱缓,舌质淡红,齿印。此为气血虚弱,中气下陷,膀胱气化不利。以补中益气汤加桃仁、红花、木通,5剂愈。
    6.髂窝脓肿  《浙江中医杂志》(1980,3:137):某男,21岁。右髂窝脓肿,切排后
半月,疮口不敛,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少寐纳差,舌淡脉细,疮口肉色灰暗,脓液清
稀,为气血亏虚,中气不足。投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赤芍、川芎工O剂愈。
    按语:案5乃产后气血虚弱,中气下陷,膀胱气化不利而致癃闭,故以补中益气汤
补气升阳,再加桃仁、红花消下焦瘀血,木通利尿通淋,标本兼顾而收功。案6因气血
虚损而致疮疡久溃不敛,故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之散,加赤芍、川芎调气行血,如此寓
调畅气血于补中益气之中,则气充而血足,腐去而新生,疮口乃渐愈合。.
    [临床报道]
    一、内科
    (一)消化系统疾病    .
    1.胃下垂  以本方加云苓、郁金、枳壳、山楂、鸡内金、山药、大枣,治疗经X
线钡透确诊之胃下垂108例,若胃痛明显加元胡,肝脾下垂加鳖甲,合并溃疡者加白
及、乌贼骨。经治15—60天后,痊愈55例,显效27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
效率97.2%。在治愈病例中随访21例,经2—4年观察,未见复发L1u。另有仿本方配
伍之意,用黄芪、升麻、柴胡、五味子制成“升脏灵”注射剂,治疗经X线钡餐确诊
的胃下垂42例。结果经钡检复查的33例中,痊愈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
率为84.8%。与此同时,对改善食欲,恢复体力,亦有明显效果cu,。
    2。呃逆  以本方加桂枝、白芍、茯苓为基本方,治疗中虚内热之顽固性呃逆30
例,结果服药6—18剂,呃逆消失者26例,好转2例,无效2例113j。
    3.肠道易激综合征  本病主要表现为久泻或久痢,以本方为主加防风、白芍、辣
蓼治疗34例,15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20例(2个疗程内获效者16例),有效8例,
无效6例,总有效率82。4%[14J。
    4.出口梗阻型便秘  以本方加枳壳、肉苁蓉、杏仁为主方,随证略作加减,治疗
便秘40例。患者均为女性,大便周期2—5天不等,排便平均耗时30分钟左右。排粪
造影及专科检查提示有直肠前突,直肠粘膜松弛内套叠,会阴下降,子宫后倾等,故属
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结果治愈2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l”j。
    (二)神经系统疾病
    1。失眠  以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43例,取得满意效果。作者观察发
现肝阳上亢或血压偏高的失眠症,投用本方无效,甚至反而加重,而气虚症状明显者疗
效显著[’“。
    2.癫痫  以本方为基本方治疗癫痫54例,痰浊壅盛加半夏、竹沥,肝火上扰眩晕
加菊花、生龙牡、酸枣仁,发作过频加乌梢蛇、僵蚕、蜥蜴,便秘加枳壳、大黄、火麻
仁。每日1剂,晨起空腹服(少数病例隔日服工次)。均在原用抗癫痫药物基础上加用
中药,待发作控制后,再将原有的抗癫痫药物减量或停用。结果所治病例中,最少者服
用6剂,最多者服用112剂。服药后观察一年以上不发作者35例,两年以上不发作者
11例,16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抽搐减轻,发时不摔倒,2例无效c”,。
    3.血管扩张性头痛  用本方加藁本、白芷、川芎、细辛等,治疗血管扩张性头痛
34例。结果治愈26例,显著好转7例,有效1例,与治疗前脑血流图相比波幅总和有
显著下降‘18J。
    4。梅尼埃病  以本方加味治疗梅尼埃病102例,呕吐重者加半夏、生姜、代赭石,
眩晕重者党参改用红参或高丽参、加天麻,心悸、恐惧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头痛者加
川芎、蔓荆子。结果服药2—7剂即全部治愈u9J。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慢陆低血压  以本方加枳壳、五味子为主,随证加味,少数病例辅以维生素B1:、
胎盘组织液肌肉注射,治疗慢性低血压16例,病程1--20年不等。结果有效10例,显
效6例,服药最少6剂,最多24剂L20j。另用本方治疗因红外线辐射引起的慢性低血压
30例,结果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l:”。
  (四)造血系统疾病
  1.白细胞减少症  以本方重用党参、黄芪,加紫河车、黄精、大枣为基本方,肝
肾亏虚加枸杞子、山茱萸、覆盆子,畏寒肢冷加桂枝、巴戟天、补骨脂,气阴两虚加天
冬、女贞子、何首乌,治疗白细胞减少症75例,结果近期治愈38例,显效25例,有
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2%l:”。
    2.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以本方为主,痰多加杏仁、桑白皮,喘甚加苏子、麻黄根,
苔滑腻加佩兰、白豆蔻,有虫卵加贯众、使君子,治疗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07例。结果
显效41例,有效57例,无效9例[233。
    (五)泌尿系统疾病
    无痛性血尿  根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的理论,以本方去陈皮,加仙鹤草、
车前草、凤尾草、白茅根治疗无痛性血尿32例,若兼阳虚者,去白茅根,加鹿角霜、
仙灵脾;兼阴虚者,加生地、山茱萸;腰痛者,加桑寄生。结果痊愈25例,好转5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94%L2“。
    (六)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1.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  本方加金樱子、桑螵蛸、覆盆子、黄柏,治疗流行性出
血热多尿期17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者17岁,每日2剂,日夜频服,等尿量减
少至2000ml/24h以下,再改为1日1剂。结果尿量减少至1500ml/24h以下所需时间最
长6天,最短3天,平均4.2天。其中有4例服药后尿量增多,最高达5600ml/24h,
但很快减少至正常。其自觉症状随尿量减少而减轻,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25l。
    2。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  以本方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了8例,有肝掌、蜘
蛛痣者加虎杖、丹参,腹水者加茯苓、泽泻、白花蛇舌草,肝脾肿大者加郁金,肝功能
异常者加土茯苓。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设西药对照组76例。结果治疗
组基本治愈32例,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5%。治疗中发现
本方能较快(服药后1—2周内)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
促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好转(HBsAg、I-I~Ag转阴或滴度下降,抗.HBe或
抗.I-IBs转为阳性),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本方抗肝
炎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该方增强肝脏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肝组织的修复,改善机体整体的
抗病功能有关l:6j。又以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肝炎合并某些并发症者48例,疗效满意。其
中合并荨麻疹或过敏性鼻炎者,加苍术、蝉蜕、乌梅、防风、五味子;合并浅静脉栓塞
或脑血栓形成者,加丹参、赤芍、鸡血藤、王不留行。结果治愈26例,基本治愈8例,
有效14例,疗程最短3周,最长工2周,多数为4—8周,随访治愈或基本治愈者3—12
年,均无复发[273。以本方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80例,每Et 1剂,30天为l疗程,亦获
良效,经治病例中痊愈58例,有效工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8%(2“。
  3.乳糜尿  以本方去陈皮、当归,加茯苓、萆藓、车前子为基本方,再随证加味,
治疗乳糜尿44例。结果治愈38例,好转4例,无效2例。疗程最长21天,最短5天,
平均8.7天[:o]。
    二、妇科
    1.子宫脱垂  有人仿补中益气汤立法之意,以黄芪、当归、升麻各等分制成注射
剂肌肉注射,必要时配合宫旁主韧带注射,每日1次,每次2—4ml,治疗子宫脱垂111
例,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所治病例中,  工度脱垂54例,治愈45例;11度脱垂34
例,治愈8例;Ill度脱垂23例,治愈4例。痊愈后每周注射1次,连续6—8次,以巩固疗效C30j。
    2.带下  本方加乌贼骨、茯苓、淮山药治疗脾虚带下358例,均获痊愈,大多在
服药5—8剂收效[31,。
    3.崩漏  以本方为主,重用党参、黄芪治疗崩漏14例。兼郁火者,去白术,加胆
草、黑栀仁;兼湿热者,加黄柏、苡米;兼肾虚腰膝酸软者,加菟丝子、鹿角霜;兼阴
虚而口干咽燥者,加麦冬、生地。结果痊愈7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一
般服药5—10剂即获效[32j。
    4.产后癃闭  用本方加车前子(或冬葵子)治疗产后癃闭24例。其中22例产钳
分娩,2例顺产者产程过长,均先后用热敷法及其它西药治疗无效。癃闭最短者48小
时,最长者144小时,服本方后效果显著,最少1剂,最多2剂,小便即恢复正常C333。
    5.子宫肌瘤  以本方加昆布、龙骨、牡蛎、肉苁蓉、夏枯草、海藻为主治疗子宫
肌瘤45例,疗效满意。其中下血多者,加地榆炭、仙鹤草,另服云南白药;腹痛者,
加五灵脂、炒蒲黄;血热者,加生地、黄芪;漏下不止或黄带绵绵者,加槐花、赤石
脂。结果所治病例服药20--60剂后,治愈(症状消失、肌瘤消散,子宫恢复正常)20
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肌瘤缩小工乃以上)18例,有效(症状明显好转,肌瘤缩
小不明显)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5%ls4j。
    三、外科
    1.老年人腹股沟疝  本方加枳壳、葛根为主随证加味,治疗老年人腹股沟疝16
例,疗效满意。其中腹股沟直疝u例,治愈7例,显效3例,好转1例;腹股沟斜疝5
例,治愈2例,显效2例,好转1例{352。
    2.奶瘘  以本方加味治疗产妇乳腺炎切开术后奶瘘8例,若乳房肿大,发热者,
加蒲公英、金银花;肿块硬者,加山甲片;痛甚者,加乳香、没药;瘘口流乳量多,自
汗者,重用黄芪、升麻。均同时外敷疮疖膏。结果全部病例均于服药10--49剂后而获
痊愈(x)。    ,    .
    3.术后发热  以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味,治疗大中型手术以后持续发热2周以上无
明显感染症状,或虽属感染但引流通畅并已系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后,体温仍不下降
者。结果6例患者中除1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死于衰竭外,余皆痊愈{372。
    四、儿科
    1。小儿秋季腹泻  以本方为主,大便酸臭挟有食积者,加神曲、山楂;泻下不畅
伴有粘液者,~llJll连、木香;兼有热象或伤阴者,加胡连、鱼腥草、杭芍;腹泻严重
者,加乌梅、诃子、石榴皮;滑脱不禁者,加罂粟壳、儿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
疗程3天。结果痊愈52例,显效14例,好转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
91。25%[382。
    2.小儿支气管淋巴结核  本方去陈皮、当归,加百部、白及、五倍子,治疗经X
线胸片确诊并用抗结核西药疗效不佳的小儿支气管淋巴结核66例,疗效满意。若午后
低热者加地骨皮,盗汗甚者加煅龙牡。治疗期间停用西药,1个月为1疗程。结果痊愈
(X胸片全部吸收钙化者)59例(其中工个月痊愈者26例,2个月痊愈者33例),好转
(X线胸片大部分吸收好转,症状基本消除者)7例。总有效率100%叫。
    五.五官科
    1。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以本方随证加减,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8例,32只眼。
结果痊愈23只眼,显效4只眼,好转3只眼,无效2只眼。作者总结临床经验,认为
本方主要适用于病程较短的后天性上睑下垂[40j。
    2.耳鸣  以本方加通草、节菖蒲为基本方,气血亏虚者,重用党参、黄芪,加熟
地黄;肾元亏损者,加枸杞子、菟丝子;肾阳虚衰明显者,加补骨脂、巴戟天;肝胆火
旺者,加龙胆草、栀子;瘀血阻滞者加五灵脂、丹参、赤芍。治疗耳鸣30例,5天为1
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结果治愈23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2例L4”。
    3.过敏性鼻炎  以本方加苍耳子、辛夷花为基本方,有表证者加防风、鲜葱白、
淡豆豉,阳虚明显者加附子、淫羊藿、金樱子,阴虚者加石斛。、玉竹、女贞子。治疗过
敏性鼻炎100例,结果痊愈62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c‘”。
    4。复发性口腔溃疡  本方加牛膝、熟地、丹皮、地骨皮,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
例,6剂为1疗程,结果均获痊愈(43j。
    [实验研究]
    1.对肌张力的影响  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小
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蛙横纹肌和心肌,使其收缩加强,过量则呈抑制作用。对小肠的
作用较复杂,当蠕动亢进时呈抑制作用,当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实
验中还可以看到,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对动物的作用明显,去掉升麻、柴胡,其
作用减小,且不持久,表明升麻、柴胡与方中其它药物似有协同作用cw。
    2.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近年来对本方有关“调理脾胃”
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本方水煎剂能明显促进小肠对葡萄糖的
吸收,使动物体重明显增加L45j,明显增加胰蛋白的浓度和蛋白的排.出量r*“,并对小鼠
肝、胃组织及血清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L4”。实验还发现,本
方对动物胃肠功能的影响随剂量不同而异,如小剂量时对家兔十二指肠的自发活动呈兴
奋作用,升高胃蛋白酶活性及增加其排出量;大剂量时则对肠自发活动呈抑制作用,对
胃液分泌量、总酸排出、胃蛋白酶排出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毛果芸香碱、胃泌素、组
织胺的促泌酸作用有明显的拮抗作用(45J..L‘8J。在抗胃粘膜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面,
发现本方对实验性溃疡模型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明显促进溃疡愈合,其机制与本方
抑制胃分泌和胃运动,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以及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有关[49j。本方还对
胃粘膜ATP.膜,。LTPax—ADP系统和A’rP.腺苷酸环化酶.CAMP系统平衡具有调整作
用ls0I,提高正常大鼠以及消炎痛处理大鼠胃壁结合粘液含量和腺胃部组织PGE2含量,
促进胃粘液分泌,从而加强胃粘膜屏障作用L5”。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大量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可促进细胞免疫,使虚寒胃痛
和脾虚泄泻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上升L52),显著提高气虚小鼠外周血T细胞的百分
率E53l,提高小鼠脾细胞的NK活性,影响T细胞亚群(坞T4和Lyt2)的消长,可作为
B细胞刺激剂,促进抗体的产生(54j。本方对体液免疫呈双向调节作用[52j,并能激活补
体和巨噬细胞L3jj。
  4.抗突变及抗肿瘤作用  本方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体癌患者淋巴细胞微核率,
证明该方具有抗染色体损伤细胞突变的作用[56J,对肝癌患者的腹水中存在的毒激素的
脂肪分解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L5”。本方对环磷酰胺抗癌活性和毒性的实验结果表明:
本方煎剂与注射剂均可显著提高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注射剂作用大于煎剂;对环磷酰
胺所致染色体畸变,红、白细胞减少,及脾脏的萎缩有显著的对抗作用。提示在使用抗
肿瘤化疗药物时配合本方,将会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物毒性副反应L58J。
    5.强心和抗缺氧作用  本方能显著提高正常大鼠的血压,减慢心率,脉压差增大,
提示本方有一定的强心效应。并能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存活时间和亚硝酸钠中毒小鼠
的存活时间,以及小鼠断头后呼吸动作的持续时间,提示本方可提高机体对抗毒物攻击
的能力,并对脑缺血缺氧有一定的对抗作用L59j。
    6.抗疲劳作用  本方可明显降低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和提高运动后血尿素(BUN)
恢复速率,表明本方能显著提高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对于加速激烈运动后疲劳
的消除具有一定作用
   颜面浮肿常为慢性病的症状之一,肿形不甚,按之应手,病机大多属肺脾阳气虚弱为患,属于气肿。但气肿也有因外邪入侵,使肺气壅塞

所致者,属于实证,治疗宜宣肺降气为主。但前者较为常见,后者则属偶见。
  [文献别录]  (医学心悟):“经云:足阳明之脉。络面下于鼻。凡面上浮肿而痛者,风也。书云:面肿为风,足肿为水。宜用 升麻葛根

汤 ,加白芷主之。

黄芪建中汤 
桂枝9克 炙甘草6克 红枣12枚 白芍18克 生姜9克 胶胎70克(包) 黄芪4.5克   
1.气短,胸满者,多加入生姜。
2.腹满者,去红枣,加入茯苓4.5克
3.治肺虚不足的,补气加半夏9克
4.寒重者,加花椒温中散寒;
5.便溏者,加白术健脾除湿;
6.气滞者,加木香行气除胀;
7.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补中益气;
8.血虚者,加当归温养补血。
 黄芪建中汤
    (《金匮要略》)
    [异名]  黄芪汤(《古今录验》,录自《外台秘要》卷17)。
    [组成]  芍药六两酒炒(18g)  桂枝三两去皮(9g)  炙甘草二两(6g)  生姜切三
两(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饴糖一升(30g)  黄芪一两半(9g)
    [用法]  以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六味,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  虚劳病,阴阳气血俱虚证。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画色无华,心悸气短,自汗盗汗。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益气温中的常用方,临床以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
面色无华,心悸气短,或自汗盗汗,舌淡红,脉沉弱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同小建中汤。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慢性腹膜炎,慢性胃炎等
辨证属中气虚寒,阴阳气血俱虚的多种疾病。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呕家及中满者,均忌用本方。
   [验案举例]
    1。胃窦炎  《河北中医》(1987,1:28):某男,49岁。慢性胃痛反复发作已5年许。
胃镜检查:胃体粘膜充血,红肿,蠕动正常,活检经病理证实,胃窦中度慢性炎症,诊
为胃窦炎。症状:脘腹胀痛,食后尤甚,纳谷欠佳,泛吐清水,手足不温,急躁易怒。
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木犯胃,中阳不足。以黄芪建中汤加柴胡、香附,5剂后胃脘

痛略减,继进10剂,食纳增加,吐酸好转,以上方增损又服56剂,诸证悉平,胃镜复
查已正常。迄今未再复发。
    2.浅表性胃炎  《河北中医》:(1994,14:30):张某。因胃脘痛半月来院求治,经
纤维胃镜检查,胃体中、下窦部粘膜以红为主,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症见胃痛隐隐,喜
温喜按,得温痛减,遇寒痛甚,伴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缓,予黄芪建
中汤加减,服药23剂,临床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3.萎缩性胃炎  《湖北中医杂志}(1991,17:12):某男,45岁。患者两月前自觉上
脘隐隐作痛,纳差,经某医院两次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部
胀痛,嗳气,饱胀,有时嗳气连续不止,勉强进食,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
弦缓。此证反复发作一年余,责之中气虚弱,脾胃虚寒,予黄芪建中汤加党参,服30
剂症状消失,续服20剂巩固疗效,经胃镜检查恢复正常。随访3年,诸症悉平。
    4。溃疡病  《湖北中医杂志》(1982,3:20):某男,45岁。经胃镜和X线检查确诊
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程已10年,曾有2次出血史,经多次治疗溃疡不能愈合,现
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有一个1.5cm×1.Ocm,深0.2cm溃疡。症见胃脘隐
痛,饥时痛著,食后痛减,喜暖喜按,神疲易乏,大便偏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弱。辨证为脾胃虚寒。予黄芪建中汤煎荆和片剂,经过4周治疗,脘痛已解,其它症状
明显改善,胃镜复查球部溃疡已完全愈合。
    按语:案l为中焦虚寒,又伴有肝气郁滞,故以黄芪建中汤培土以建中阳,另加柴
胡、香附疏肝解郁。其余3例均为中气虚弱,脾胃虚寒而致,故以黄芪建中汤温中补
虚,益气建中,使中阳建,气血充,诸症得解。
    [临床报道]
    1.胃脘痛  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性胃脘痛34例,病程在1年以上者3例,1年
以内者3例。吞酸嘈杂者,加海螵蛸、浙贝母;嗳气泛恶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大便
溏薄者,加茯苓、山药。结果治愈10例,显效2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cu。
  2。萎缩性胃炎  以黄芪建中汤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1例。病程均在
1--20年,5年以上者占45%,其中合并十二指肠球炎者35例。虚寒型加党参,肝郁
气滞型加丹参、川楝子,脾胃阴虚型加百合。结果:临床痊愈59例,显效24例,有效
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3%Lzj。
    3.胃窦炎  用黄芪建中汤加丹参、桃仁、延胡索为基本方,治疗胃窦炎41例。虚
寒明显者加熟附片、党参;胃阴不足者去干姜、桂枝,加沙参、麦冬;肝胃不和者加柴
胡、香附;痰浊中阻者加半夏、陈皮;食滞者加神曲、山楂。结果:痊愈23例,显效
9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6%[3J。
    4.胃、十二指肠溃疡  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2例。结果:治
愈55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8%,平均溃疡愈合天数为28.9
天(“。    、
    5.胃倾倒综合征  以黄芪建中汤加半夏、党参、白术、玫瑰花为基本方,.治疗胃
倾倒综合征16例。病程15天内4例,一年之内工2例。血虚加当归、枸杞子、阿胶、
鹿角胶;脘腹胀满加香橼皮、炒枳壳、煨木香;失眠者加肉桂、黄连;吻合口溃疡者加
浙贝母、三七粉;吻合口炎症,苔黄厚者,加蒲公英、黄芩,减桂、姜;大便溏者加扁

豆、山药、麦芽、芡实。结果:痊愈15例,无效l例,痊愈为93.7%L5j。
    6.血卟啉病  用黄芪建中汤为主,治疗血卟啉病28例。病程最长达6月,最短3
天,均有上腹或脐周腹痛,或急腹痛症状,伴恶心、呕吐、贫血,并不能以内外各科腹
痛原因解释。腹痛甚者加元胡;湿重呕吐甚者加砂仁、半夏;腹胀者加枳壳。结果28
例均获治愈。疗程最长18天,最短5天,1周左右痊愈。28例经随访半年,均未复
发[6/。
    7.,过敏性鼻炎  用黄芪建中汤加党参、山药、白术、杏仁、菟丝子、巴戟天,治
疗过敏性鼻炎60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过敏原因:药物16例,冷空气12
例,烟尘12例,无明显诱因20例。有热者加黄芪、去巴戟天。结果显效50例,有效
10例。

如气阴两虚者,可选生脉散加味。

  生  脉  散
    (《医学启源》卷下)
    [异名]  生脉汤(《丹溪心法》卷1)、参麦散(《遵生八笺》卷4)、生脉饮(《医录》,
录自《兰台轨范》卷1)、人参生脉散(《症因脉治》卷2)、定肺汤(《医林绳墨大全》卷
2)、参麦五味饮(《胎产心法》卷下)。
    [组成]  麦冬(9g)  人参(9g)  五味子(6g)
    [用法]  水煎服。    。
    [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    .
    1.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2.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治疗气阴两虚证的代表方剂。临床以体倦,气短,咽干,舌
红脉虚为使用要点,尤以气阴两虚兼有津气耗散为病机特点者为宜。
    2.加减法  方中人参性味甘温,有大补元气之功,若气虚不甚者,可易为党参;
若气阴不足,兼有内热者,则可用西洋参代之,正如张锡纯所说:西洋参,“性凉而补,
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若病情
急重者,全方用量亦宜加重。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不齐、心肌炎、心
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肺心病、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患属气阴两
虚证者;以及各类休克、中暑、老年性痴呆、新生儿硬肿症等表现为气阴两虚证候者。
    [使用注意]  本方乃补敛合法,故宜于气阴两虚,纯虚无实之证。若温病气阴虽
伤,但余热未清,或久咳肺虚,仍有痰热者,均非所宜。
    [验案举例]
    1.中暑  《续名医类案》卷7:陆祖愚治一人,七月间因构讼事,食冷粥数碗,少
顷即吐出,自此茶饮皆吐,头痛身热,咽喉不利,昏冒,口中常流痰液。医知为中暑,
用冷香薷饮投之,随吐;又以井水调益元散投之,亦吐,昏沉益甚。脉之,阳部洪数无
伦,阴部沉微无力。此邪在上焦,在上者因而越之,此宜涌吐者也。盖饥饿之时,胃中
空虚,暑热之气,乘虚而人于胃,胃热极而以寒冷之水饮投之,冷热相反,所以水人即
吐;即口中流涎,亦胃热上涎之故也。因用沸汤人盐少许,齑汁数匙,乘热灌之,至二
三碗不吐,至一时许方大吐,水饮与痰涎同出,约盆许,即以生脉散投之,人事清爽,诸症顿减。
    按语:暑月忍饥,胃中空虚,暑热之气,乘虚而人,胃热极又遽食冷物而益伤胃
气,以致痰饮中阻甚至饮人即吐。经盐汤涌吐,胃热与痰涎虽去而气阴大伤,遂投生脉
散益气养阴而诸症顿减。
    2.脱证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1:48):某女,75岁。患高血压及慢性支气
管炎多年。平素血压在190—170/110—100mmHg之间,并有头晕失眠,咳嗽胸闷等。
诊前约10分钟,因过劳突感呼吸困难,心悸,头汗如珠,口噤不语,脉形隐伏,怠缓
而结,至数不清,每分钟约36次份。证属脱证。急取红参2支(切片),麦冬15g、
五味子12g,开水浸泡,白糖为引,徐徐灌人口中,药尽服,病人始能呻吟,手足扰
动。再服即时苏醒,脉形始现,50次份,仍无力而结,3—5至一止。此元气复而未
盛,原方浓煎作饮,2小时内尽服生脉散2剂,神识清楚,转危为安。次日再诊,觉头
昏疲乏心跳,六脉弦缓,5--8至一止。血压140/100mmHg,已进食。仍按原方再进3
剂,素食调养,脉形整齐,恢复常态。
    3.心律失常  《中级医刊》(1959,9:26):某女,73岁。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肺
炎,继发心力衰竭,采用毛地黄叶粉末内服。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生恶心呕吐,心率
38次份,律齐,血压降至90/0mmHg,患者疲乏,嗜睡。经中西医会诊,诊断为毛地
黄中毒所致心房室传导阻滞。用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3g,连服5剂,心律恢复至
56次份,诸症逐步缓解。    .
    按语:案2心悸气喘,头汗如珠,脉形隐伏,为气阴外脱之危候,非重剂益气固脱
之剂不足以拯危救逆,故急投生脉散重用红参浓煎频服,于2小时之内尽服2剂,使元
气得复而神识渐清,转危为安。案3心律失常亦属气阴欲脱之危候,以生脉散大补元
气,敛阴固脱而症得缓解。
    4。肌衄  《浙江中医杂志》(1987,4:162):某男,50岁。半月前因操劳恼怒,又天
热汗出较多,自感乏力口干。1周前换衬衣时,发现有片状淡红色血迹,当时未介意。
后觉心烦口苦,头晕眠差,前天晨起又见衬衣血迹如前。查身有汗,肉眼不红,用纱布
反复擦拭汗迹,可见纱布微红,取汗液镜检,可见散在红细胞,面色微黄,舌淡,脉弦
细。处方用生脉散加白芍,5剂而愈。
    按语:本证肌衄缘于劳倦耗气,津血不固,故以人参益气补虚,麦冬养阴生津,五
味子敛汗固表,再加白芍养血敛阴,药证相合而收捷效。
    [临床报道]
    一、呼吸系统疾病
    1.肺心病  对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给予生脉饮(红参10g,麦冬30g,五味子10g,
入水浸泡3小时后久煎1小时,成300ml澄清液),每次20ml,1日3次,每年10月底
至次年3月底为治疗期。经治42例(男性35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为52--73岁;病
程5—25年),结果患者的静息时气喘、咳嗽、咯痰、水肿等症,以及心电图、感冒、.
肺心病发作次数等均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cx。另据报道,以生脉散治疗本病24例,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分级和疗效判断标准”进行病情分级和疗效评定,该组重型工6
例,中型8例,治疗结果:重型中显效与好转各8例,中型中8例均为显效,总显效率
为66.7%,好转率为33.3%。对照组37例中,重型23例,中型14例,结果重型中12
例显效,8例好转,无效死亡3例;中型中14例均为显效,总显效率为70.3%,好转
率为21。6%,无效率为8.1%(3J。用参麦注射液治疗15例肺心病低氧血症及酸碱失衡
患者,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其他疗法治疗的14例作对照,结果:参麦注射液组治疗前
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碱剩余等指标均有改善,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心源性哮喘  以本方为基本方,气虚甚者加黄芪,阴虚重者加沙参、生地,伴
瘀血者加丹参、赤芍、益母草、泽兰,伴痰湿水肿者加桑白皮、杏仁、全瓜蒌等,治疗
心源性哮喘16例。结果: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3例l,。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1.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中多数表现为气虚或气阴两虚之证,故以生脉散治疗有效。
有人用生脉注射液(每ml含红参o.1L麦冬0.31g五味子0。15g)10ml加10%葡萄
糖液10ml静脉缓慢推注,先后治疗冠心病患者属气虚证者74例,结果患者的心功能均
获明显改善。表明本方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另用本方加炙黄芪、丹参各15g,川芎
6g,瓜蒌皮、郁金各12g(一般用太子参,重症用人参)为基本方,心悸、失眠者加酸
枣仁2g、夜交藤15g,心痛、胸闷加降香6g、参三七粉3g,早搏频发加苦参12g,头
晕、血压高加杞子、天麻各10g,每日1剂。治疗冠心病50例,结果治愈7例,显效12
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L8j。又有以本方为主,寒盛者加桂枝、附子、瓜蒌、薤白、
丹参;痰浊加二陈、胆星、枳实、杏仁、茯苓;阳虚者加干姜、桂枝、龙骨、牡蛎、白
术、甘草。治疗冠心病30例,全部病例均见心电图明显缺血性变化,治疗中停用一切
西药(个别心绞痛频发者在发作时含硝酸甘油片),14天为1疗程。结果:痊愈6例,
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9例心电图治后得到改善L9J。
    (1)心绞痛  生脉注射液能使有心气虚表现的心绞痛患者左心室功能得到改善。具
有与西地兰类似的正性肌力作用L10I。丘氏等报道收治72例典型心绞痛患者,用生脉散
加味治疗后消失45例。基本控制或减轻、发作减少22例,总有效率93.1%c”,。
    (2)心肌梗死  采用Swan—Ganz热稀释气囊导管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急性心梗患者
的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急性心梗尤其是伴有休克的患者,静脉注射生脉注射液
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ux。生脉注射液能促进损伤心肌的修复,缩小心肌梗死的
面积,降低急性心梗的病死率L1x。又以生脉注射液治疗22例急性心梗患者,结果给药
l小时后,LVEF明显延长,射血前期(PEP)、等容收缩期(ICr)明显缩短,静脉注
射生脉注射液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c143。
    2.心律失常  有人以生脉散加黄连为基本方,心悸、失眠加酸枣仁、夜交藤;头
晕、血压高加天麻、枸杞子;早搏频发加苦参,每日1剂,分3次温服,10天为1疗
程。治疗过早搏动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18—80岁,病程1月一17年,
原发病包括心肌炎、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风心病等),服药1—4个疗程,显效45
.例,有效3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7.2%u“。应用生脉注射液40—120ml加人
10%葡萄糖液250—500ml静滴,或5—10nd每4—6小时静脉推注,病情好转后改口服
本方,随证加减。慢性心律失常单用本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或冠
心病、高血压者配合西药。治疗36例,总有效率为83。4%u6J。以本方加黄芪、肉桂
(或桂枝)组成芪桂参麦饮,水煎分服,工日3次,服药期间忌辛辣、香燥之品,治疗
功能性窦性心动过速54例,  (心率110一>158次份,病程6个月一>15年)。结果:
痊愈(心悸消失,心率<100次份,兼症消失,1年以上未复发)46例,好转(心悸
消失,心率<100次份,但兼症未全消失,1年内发作3—5次)5例,无效3例,总
有效率94。4%,平均服药38.8剂l”j。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  用生脉散加味治疗本病疗效满意,处方为
生脉散(人参改用党参30g)加制附子(先煎)15g,细辛、炙甘草各lOg,玉竹20g,
丹参30g,水煎服,每日工剂,2周为1疗程,治疗病窦19例,服药期间停用西药。结
果:显效(窦性心率>60次份,症状消失,心电图有好转)8例;好转(窦性心率>
50次/分,症状减轻,心电图无明显好转)9例;无效2例118]。另据报道,以本方加味
(党参30~60g、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12g、细辛2g、麻黄8g、丹参30g、远志
8g柏子仁30g),每日1剂,煎汤分2次服,治疗病窦73例。结果:中药组37例中显
效22例,改善u例,无效4例;对照组36例中显效13例,改善14例,无效9例。
无效病例进行第2疗程,结果中药组显效12例,改善3例;对照组显效8例,改善8
例,无效7例。再进行第3疗程,中药组3例全部显效,对照组显效2例,改善7例,
无效6例。共显效60例,心率都在60~70次/分,其中中药组显效37例,对照组显效
23例Ll”。还有用生脉散加肉桂、细辛各3g,水煎至90ml,每次30ml,1日3次,治疗
本病u例(其中气阴两虚型5例,阴阳两虚型6例),结果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3例
Ⅱ度固定型窦房结阻滞者,用药5一15天转成窦性心律;8例窦性心动过缓者4例痊愈
  4.其他心血管疾病
  (1)充血性心力衰竭  以人参30g、麦冬20g、五味子15g、制附片20g、丹参30g
为主(伴有休克或低血压者,人参、制附片加至50g),1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同
时结合应用10%葡萄糖液250ml加多巴酚丁胺20mg静脉滴注,15—20滴份,1—2
次/El。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结果: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在2
个级差或以上)44.4%,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心功能改善在1个级差)50%,总
有效率94.4%。对照组28例,应用地高辛0.25mg/~,并结合病情选用双氢克尿噻等
治疗,结果显效32%,有效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zu。
    (2)心肌炎  以生脉散加减治疗心肌炎20例(其中工5例经多种西药多疗程治疗无
效而改用本法),结果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22j。
    (3)低血压  口服生脉散加味(党参6g黄芪6g、五味子2g麦冬2g,此为1日
量,共研细末),每次6g,每日3次,连服4周为1疗程,选择血压低于、90/60mmHg
者为观察对象,并排除器质性疾病及营养不良者作为观察对象,经治10例(男女各5
人),给药1疗程后,收缩压平均升高14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6。7mmHg[233。
    三、休克    。
    休克为急重危症,其原因较多,如感染性、失血性、心源性等。应用本方治疗,不
问何因,均可收到较好效果。如有报道以本方针剂治疗顽固性休克30例,其中感染性
休克20例,心源性休克3例,低血容量休克7例,病程12—72小时,均经积极祛除病
因、扩容、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对症处理、升压等治疗无效,且休克持续并加
重,改用本方注射液(雅安制药厂生产)lO一20m1,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滴,
30~70滴份。结果:感染性休克全部治愈,低血容量休克均度过休克关,心源性休克
1例度过休克,2例死亡。另有报道,对休克患者首剂给予生脉注射液(每工0ml内
含红参1小麦冬3.12g、北五味1。56g)15—20ml,加入50%葡萄糖液40ml稀释后静
脉推注,必要时在15分钟、30分钟、60分钟后重复使用;或用生脉注射液35—50m1
加入5%一工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内静脉滴注,1 Et用药量一般为20—90ml,
共治31例。结果:血压一般在20~60分钟恢复正常。四肢厥冷、精神疲惫、出冷汗等
症状均消失,脉象沉细欲绝或弦细均转为沉弦有力,其中1例神志昏迷者经治疗神志转为清醒C253。    、
    陈氏等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及伴有休克的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方
面都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气阴两虚证候,因而强调益气养阴是抢救休克的基本环节,主张
用生脉散治疗L2“。有人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20例,其中3例单用西药治
疗,死亡1例;而另17例用生脉散注射液治疗,死亡1例,16例血压全部回升恢复正
常,升压作用温和是其特点L2”。韩氏报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休克及低血压
倾向者,用参麦注射液20~30ml,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至血压回升稳定。如
血压回升不佳或不稳定,可继用参麦针加5%葡萄糖液静滴维持;心力衰竭者,亦用本
方注射液4ml加入25%葡萄糖液20ml静推,或与洋地黄类和利尿剂同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xj。
    又以本方治疗2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结果获得稳压效果者17例,升压效果者7
例,血压恢复时间为20一480分钟L2”。以本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休克i22例,同期设
对照组53例,两组均用潘生丁、环磷酰胺、激素、双氧水和能量合剂等。治疗组加用
生脉汤(洋参9g、麦冬30g、五味子3g),每日1—2剂,不能口服者鼻饲,直至血压稳
定,并辅以清营汤加减。结果对血压的稳定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少尿、尿闭的发生
率以及病死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周围血液淋巴细胞自然花办试验及植物血凝素淋巴细
胞转化试验之测定值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短[30j。
  四、儿科疾病
  1.小儿肺炎合并心衰  有人用生脉液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17例,其中1—3天
内症状消失者10例(58。8%),3天以上消失者7例(41。1%),平均消失时间3。81±
0.39天,而12例对照组中,3天以上消失者7例(58.3%),1—3天以内消失者5例
(41.7%),平均消失时间6.08±1.19(P<0.05)L3”。
    2.脑功能轻微障碍综合征  以生脉饮(人参3小麦冬6L北五味6g)治疗本病
36例,与西药对照组比较,疗效满意。中药组以本方煎水代茶,日服1剂;西药组用左
旋苯丙胺5—10mg,早晨、中午分服,均两月为1疗程。对患儿治疗前后行为异常,注
意力不集中,接受能力差,控制力薄弱,意识障碍等五项症状群用评分方法记录,症状
明显,不能自我控制者记3分,症状一般尚能自我控制者记2分,症状轻微记工分,无
诸症状记0分。治疗结果:生脉饮组治愈8例,显效12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
100%;西药组显效7例,好转工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8.6%。两组显效以上百分
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户<0.05),治疗后各项评分生脉饮组均明显优于西药组
    3.小儿肝炎  以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乙型肝炎32例,均为无黄疸型,其中急性者
15例,慢性者10例,慢性活动性者7例。HBsAg均为阳性,HgeAg阳性者u例,
SGPT均异常。以本品每次5ml肌注,每日1次,治疗7--42天,平均工5.7天。结果:
18例症状全部消失,14例减轻;治疗前肝大者8例,治疗后6例复常;HgsAg转阴者
4例,HBeAg转阴者8例;SGPT均下降,其中25例正常L33j。
    4.新生儿硬肿症  以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50例(同期设西药对照组50
例)。治疗组除常规保温、纠正酸中毒、给能量药物、抗感染外,每日用本品2—3ml,
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30rnl中静滴,每日1—2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4%,对
照组有效率5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患儿硬肿开始减轻及完全消退
日期,两组比较,亦以治疗组为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c343。
    5.小儿气厥  气厥患儿表现为每遇惊骇,突然哭叫一声,呼吸停止,面色青紫,
眼睑上翻,失去知觉,全身强直。应用本方加黄芪10g、茯苓6g为基本方,伴有腹泻者
加白术、山药,烦躁不寐者加炒枣仁、远志,纳差者加鸡内金、谷芽,便秘者加火麻
仁、当归。治疗55例,服药3--5剂,除1例无效外,其余5工例症状消失,未再复发;
3例症状减轻,发作减少c35]。其后又报告83例,多数病例为1—2岁幼儿,经服药3—
5剂,.治愈74例,显效8例,无效1例(为痫症),总有效率为98.8%L36l。
    6.预防tl,Jl,体虚易患感冒  以人参3—6g,麦冬、五味子各6—12g(剂量因年龄
而异),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连服14天为1疗程,用于预防小儿因气阴两虚而反复感
冒,经治33例,均获良效L3。”。
  五、其他疾病
  l。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以党参、麦冬、五味子、阿胶珠、三七粉、藕节炭、
当归、甘草为主方,气阴两虚者加石斛、玉竹,偏气虚者加黄芪、炒白术、云苓,气阴
两虚兼有实热者加石斛、玉竹、川连、黄芩。一般每日1剂,正值出血之际每日2剂,
治疗12例,疗效满意[38j。
    2.老年性痴呆  应用生脉饮(红参5g麦冬10g、五味子10g),煎水代茶,日服1
剂,2个月为1疗程,治疗老年性痴呆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52--75岁),及多
发性梗死性痴呆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50—70岁)。结果老年性痴呆中,痊愈
(主要症状基本恢复,神志清楚,定向健全,答问切题,生活能自理)1例,有效(主
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反应迟钝,智
力或人格仍有部分障碍)10例,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或继续发展)3例;多发性梗死
性痴呆中,有效工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4.2%[393。
    3.体虚易感  选取中老年患有慢性疾病或肿瘤术后体质虚弱易于感冒者32例作为
观察组,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8—73岁,中医辨证属气虚、气阴两虚或兼气
滞血瘀。另选性别一致,年龄相近的健康人14例作为对照。观察组对象在治疗原发病
的同时,用生脉注射液40ml+丹参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
次,共14天。用药前后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各1次,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吞噬率、
吞噬指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有明显提高,与治疗
前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但与正常组比较仍较低,统计学处理吞噬率有显著差异,吞噬
指数则无显著差异l+0J。
    4.无排卵性不孕  以人参6—15g、麦冬10—30g、五味子3—6E为主方,肾阳虚
者加紫石英、巴戟天,肾阴虚者加熟地、山药,肝郁者加香附,血瘀者加坤草、元胡,
水煎服。从月经第6天开始,每日1剂,连服6—12剂,治疗本病78例(均为原发性
不孕),疗程1—6月。结果受孕21例,虽未受孕但经基础体温测定证实已排卵者17
例,仍不排卵者40例,其妊娠率为26.9%,排卵有效率为48。7%l。”。
    此外,张氏等为分析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与气虚的关系,并观察生脉饮补气中药的疗
效,对高海拔地区正常组47名、急性高原反应组26名、慢性高原反应组86名、低海
拔地区对照组73名,检测了心收缩间期(S71)。结果证明:急性高原反应组和慢性高
原反应组的患者,有左心功能损害存在,服用生脉饮25天,能使慢性高原反应患者偏
差的STl值得到纠正,对增加患者心输出量、降低机体耗氧量、改善左心功能等均有积
极的作用[dx。
  六、毒副反应
  本方临床运用甚广,且毒性极低。但据刘氏报告,以本方治疗350例心血管病变
中,有2例发现引起黄疸,黄疸指数上升为20一60单位,后经治疗,黄疸均退。此2
例均为风心伴心源性肝硬化,提示有肝硬化改变者,本方当慎用或少量应用L4”。

  口疮一症,有虚实之分。暴病多实火,久病多虚火,虚火又有阴虚、气虚两端。三者密切相关,实火迁延不除,必灼阴耗气,阴虚日久,

必伤及气,气虚常伴阴虚症候。治疗时,实火可用苦寒直折火势。虚火则切忌苦寒,或养阴,或补气,根据证候特点,耐心调治。此外,无论

虚实,在内服汤药的同时,局部可酌情外用珠黄散、锡类散等,可奏效。

   珠黄散
    方剂来源  清。{天保堂诸门应病药目}。
    组成与用法  珍珠  牛黄
  ‘上药研为细末。每用少许,用喷药器喷于患处。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生肌敛口。主治咽喉肿痛、腐烂,牙疳,口疳,口舌破碎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急性咽喉炎,咽喉肿痛,也有用于治疗口疳,牙疳,口舌生疮等病症。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壅结咽喉之证。方用珍珠生肌敛疮,合以牛黄清热解毒,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咽喉肿痛、口舌生
    疮,为其辨证要点。
    原书未著剂量,现各地成药,两者比例有用等分(如天津)。有为3:1(珍珠:牛黄)者(如上海、南京),用者注意。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绛囊撮要)珠黄散.由犀牛黄、冰片、珍珠、煨石膏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锡类散
    方剂来源  清。<金匮翼》引张瑞符方。
    组成与用法  象牙屑0.9克  珍珠o.9克  青黛(琶)1.8克  冰
片0.09克  壁钱20个  牛黄0.15克  人指甲0.15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每用少许,吹患处。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祛腐生新。主治咽喉肿痛,回舌生
疮,风热乳蛾,烂喉丹痧,风热喉痹等。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咽喉腐烂,唇舌肿痛,齿龈炎,口腔炎,又有
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直肠炎,宫颈糜烂,外阴溃疡,慢性菌痢,胃、十二
指肠球部溃疡等病症。例如:
    (1)急性扁桃体炎  治疗风热型乳蛾肿痛(急性扁桃体炎),对乳
蛾肿痛有脓点或伪膜(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者更宜(<中医耳鼻喉科
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溃疡性口腔炎  治疗口腔粘膜糜烂、溃疡,以本品外搽,可使
症状减轻,溃疡愈合(《辽宁中医杂志}、982年第12期)。治疗小儿口
疮、溃疡,甚或波及牙龈,口气臭秽,疮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具有清热
解毒、栖腐消肿作用(《中成药研究》1982年第9期)。局部外涂本品,与
冰硼散交替应用,并内服泻黄散、玉女煎等,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伴
发口腔感染、糜烂、溃疡、牙冠周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第5
  期)。本品外敷,配合内服清心胃内热之剂,可治疗白血病伴发口腔溃
  疡,以及白血病化疗期间,特别是大量应用抗生素、激素后,发生的口腔
  霉菌感染,或大面积烧伤患者后期,因霉菌感染引起的口糜(<中医杂
  志》1983年第3期,《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年第7期)。
    (3)口腔内扁平苔藓  本品配合滋补肝肾,健脾利湿中药内服,治
”疗口腔颊粘膜、舌旁侧之扁平苔藓皮损者。结果;药后疼痛停止,皮损
.  消失,临床治愈(《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4)白塞氏综合征  本品外治,配合滋阴降火中药内服,治疗口
  腔、咽喉、阴囊部溃疡。结果:痊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赵炳南临床
  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5)齿龈炎、齿衄  本品外搽,配合中药内服,治疗25例。结果:治
  愈21例.好转(衄血减少)3例,无效工例(《新中医》1983年第11 期)。
    (6)食道溃疡  本品口服,每日3次,配合内服中药益胃汤加减,
  疗效良好(<中医杂志}1984年第7期)。
    (7)慢性结肠炎  本品用喷粉加灌肠两种方法,治疗93例。结果。
  经治9--25次后,除6例无效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若
  病灶在直肠5厘米高度,肠粘膜大面积糜烂,可在直肠镜或乙状镜下。
  直接将本品喷入结肠、直肠内,每次0.6克,每日1次(<中华内科杂
  志》1960年第3期)。用本品0。9克,冰硼散0.9克,加入0。5%普鲁卡
  因50毫升治疗。每日1次保留灌肠,10,'-,14天为1疗程。结果:溃疡
  、愈合,症状消失,7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用此法治疗慢性细菌性痢
  疾的肠壁溃疡,效果也颇佳(嚷江苏中医》1964年第10期)。用本品0.3
  克、冰硼散0。9克,溶解于0.25%普鲁卡因40"50毫升内,注入有
  导尿管装置的50毫升注射器或灌肠器内,每晚睡前灌肠工次,15次为
  1疗程。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8例。结果:多数病例在10,---15
  天内见效,在30天内治愈,随访4例,经1--2.5年的观察,未见复发
  (《解放军医学杂志~1965年第5期)。
  ,  (8)伪膜性结肠炎  本品内服.配合地榆煎汁加入本品,保留灌
肠治疗。结果。萄后腹泻即好转,便次减少,连用3天,大便正常,镜检无
伪膜(<新医药学杂志>1977年第4期)。
    (9)放射性直肠炎  本品合阿拉伯胶等灌肠,并加服中药或西药,
治疗104例。结果;治愈68例,好转35例,无效1例(<中医杂志》1985
年第11期)。
    (10)消化道溃疡  本品加入氢氧化铝凝胶,搅匀后口服,治疗25
例。每天1次,15次为1疗程,如不愈,可再行1—2疗程。结果:临床治
愈22例,好转1例,无效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4年第2期).本品
口服,治疗86例。30天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77例,好转5例,无效
4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年第3期)。
    (11)宫颈糜烂  本品外敷于宫颈糜烂处,治疗21例。10天为1
疗程(月经后3日起用药)。患者均为已婚妇女,年龄30一4Q岁居多,病
程长达10年之久,宫颈糜烂均为中度或重度,白带镜检可见大量脓细
胞或红白细胞。结果。痊愈20例,无效1例(<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第
3期)。治疗170例。在病人非月经期及非妊娠期进行,局部以1‰新洁
尔灭消毒后,用喷粉器将本品0.25克均匀喷洒于糜烂面,每日1次.
结果:经治1—7次,痊愈161例,显效5例,无效4例(<辽宁中医杂志
1988年第工0期)。
    (12)外阴感染性溃疡,霉菌性阴道炎  洗净患处,用本品外涂,同
时服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噬江苏中医杂志}1983年第6期)。
    (13)早期肛裂  本品治疗。便后洗净肛口,用本品少许(约五分之
一支)倒入手纸上,敷于裂口处,稍加压迫即可,患处有凉爽感,大便干
结者,配合内服麻仁丸,出血者,先用10号止血粉,待血止后再用。一般
2-3天即见效(<云南中医杂志}1984年第6期)。
    (14)肛痿术后久不收口   本品外搽创面,治疗42例。结果,1周
内,全部愈合({江苏中医杂志'1987年第2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方用牛黄、壁钱、青黛、冰片
清热解毒消肿,合以象牙屑、珍珠、人指甲祛腐生新,为其配伍特点。临
  床应用以咽喉部急性红肿疼痛、糜烂、溃疡,口舌生疮,为其辨证要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浓度0.125%,可抑制志贺氏、施氏痢疾
“僩,浓度0。25%,能抑制福氏、宋内氏痢疾杆菌;浓度3%,能抑制大
、肠杆菌生长。证明本品对慢性结肠炎的病原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能
  使肠粘膜的充血水肿消退,促进溃疡愈合。此外,本品有较好的促进十
: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的作用.且治疗后血清胃泌素和胃酸的高峰分泌
 均无变化。

   [文献别录]
  (证治准绳。口疮):“口疮,一日热。经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口疡是也;二日寒;经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寒

雨暴至,阴厥且格,阳反上行,病口疮是也。” 、
  (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脏腑积热则口糜。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心热亦口糜,口疮多赤;肺热亦口糜, 口疮多白;膀胱移

热于小肠亦口糜;三焦火盛亦口糜;中焦气不足,虚火上泛亦口糜;服凉药不效,阴亏火泛亦口糜;内热亦口糜”。
  (诸病源候论.口吻疮候):“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为大肠之经,此二经脉并侠於口。其府脏虚,为风

邪湿热所乘,气发于脉,与津液相搏,则生疮。恒湿烂有汁,世谓之肥疮,亦名燕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