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宫:诗歌写作谈片

 杏坛归客 2018-11-25


为建设文化强国讴歌

——诗歌写作谈片 

 

诗无定法。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裔美籍诗人布罗茨基所说:“诗歌是一门极端个性化的艺术。”由于每位诗人的生活境遇、心灵体验、意象储备、语言设计和人文素养不同,其写作方式必然迥异。加之,诗歌又是极具时间性、变革性和流动性的文体,即使是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背景和思想背景之下,其精神命题、智性思考和审美原则等亦会发生不断变异。一次鞍山市作家协会嘱我为《鞍山作家》“名人讲坛”栏目谈写作的体会与思考,以期和诗友相互交流,共同促进诗歌创作繁荣与发展,我当即欣然领命。

但当真正着手动笔时,我却深感要想说清楚,诗歌怎样写作确系并非易事。因为,我自1958年在《诗刊》连续发表组诗始,可以说从事诗歌写作已长达半个多世纪,而一段时间以来,我却越来越感到写诗难,尤其是写出一首令读者认可的好诗则更难。这显然是由于以往自己熟悉的传统作诗法已经陈旧和过时,而时下流行的新潮诗法技巧,诸如:个人写作、表现自我、最高虚构、独白式手法、无意义写作、矛盾修辞法、迷宫式语言、拒绝解读和诗歌散文化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审美方式,我一时又很难接受和驾驭,故而写作起来便倍感费力与迷茫。不过,我总在想,诗歌虽则不再高雅和沉重,但对人类心灵和生存环境的净化功能却不应弱化。为此,我决意仍然坚守自我制定的写诗法则:“诗是粮食,美是真理,民生主题,中西融合,思想图像,诗应不朽。”鉴于上述情况,我转念一想,遵嘱写一点个人的粗浅心得,就权作抛砖引玉吧。



诗歌本质上是一种时代文化精神和民族情感生活与生存方式的精神反馈和对世间万物万象的生命体验及感情评价。因此,诗歌写作显然是一种传承、弘扬与发展民族精神文明、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及历史过程。好的诗歌,不仅给人以审美享受,情感陶冶,而且还可以美化和塑造民族灵魂,成为激励、引发广大人民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创造历史的强大精神动力。正因如此,诗歌作为我国文化源头、文化主流和文化坐标之一,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予以支持。在此形势下,为了满足民众对诗歌文化产品的审美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诗人必须更加自觉和清醒地进行诗歌创作,并把诗歌写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努力写出好的作品。同时,还必须明确回答一些无法回避甚或说带有某种原则性的根本问题,即:为什么写作?为谁而写?以及写什么?怎么写?当然,每位作者都可以自主地、自由地确定个人的审美意图、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向度。不过,我总认为还是为民生写作好一些。因为,诗人应该永远做自己时代和人民的歌者。正如,我国著名诗人雷抒雁所言:“有爱心,有同情心以之来抚慰全人类,献给大自然,这是一个诗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与思考,近年来,我在不断地解决诗与时代、诗与传统、诗与生活、诗与民生,以及把握主旋律与多元化等一系列关系的同时,始终坚持诗歌写作的地域性、平民性、具体性和启迪性,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厂矿、社区、农村,到生产和改革开放第一线,到群众中去调研、采风,以不断拓展自己的文化和精神视野,深化对生活的理解和生命体验,以提高自己的诗性思考、意象捕捉和文字表达等能力,并把推动本地区思想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为打造和构建文化强市乃至文化强国,作为诗歌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怀激情地写了一些作品。诸如:围绕市高新技术区建设,我创作了《龙腾吟》;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创作了《祥云火炬,我心中的太阳》;为了纪念海城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写作了《海城中华民族复兴的象征》;为了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我激情澎湃地创作了《阳光绽放的日子》;为了宣传雷锋传人、“爱心伟人”郭明义的感人事迹,我写作了《心灵之光》;而为推动和促进本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旅游文化的蓬勃发展,我相继创作了《千山行》《玉佛灵光》《梅之魂》《药山素描》《梨园情》等诗歌作品。



谈到怎样写诗,我曾在一篇文论中提到“这几乎是—个没有谜底的千古之谜,也更像一道无解的数学难题”,是无法说明白的。因为,这涉及到每位诗人的生活、经历、感受、审美、个性、气质、情趣、知域、才气、思想和文化修养等元素,以及在具体写作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处理和解决下列问题的方式与习惯有关,如:感悟体会、心灵视角、灵感转化、题材撷取、细节设计、哲学思考、意象抉择、画面结构、表现技法和习惯用语等。简言之,我以为作为诗歌写作者需具备下列素质:(一)要有生活体验。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诗人必须扎根生活之中,与人民共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不能做旁观者。而且,生活积累越丰富,诗的表现力则越强,也越能体现时代精神和更加贴近现实与民生。在如何对待生活积累上,我至今仍清晰地牢牢铭记着启蒙恩师何其芳对我的谆谆教导,他曾用蝇头小字给我写的数封信中一再告诫我:必须深入生活。要努力读懂世界,读懂社会,读懂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我在高中毕业准备高考时,曾想报考中文系,于是便写信征询恩师意见,何老立即回信说:青年人爱诗是可以理解的。但要从事写作,你就必须上工科大学,以便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此后,遵照恩师的意见,我报考了天津大学。在读书期间,由于生活、经验缺乏,特别是对生活细节了解不足,因此,在发表的作品中说了外行话,著名诗人、大散文家徐迟读后,立即在《诗刊》(1959年第11期第96页)上发表长篇评论文章《记河北省诗歌座谈会》,对我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批评,说我是“看看画报就写诗,认为这是欺骗读者。”河北省文联还组织文艺评论家艾文生等,对我进行了专题批评(原文载《蜜蜂》1959年第21期)。这些大人物急风暴雨式的批评,使我永记在心,此后十年绝笔。(二)要有情感投入。诗是情感的表达。罗丹说“艺术说到底是一种情感。”情感浓度、情感纯度和情感强度,决定着诗人的表达深度和对审美接受者的感染力度。(三)要不断创新和提高写作技巧。鲁迅说得好:“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英国大诗人霍布金斯甚至说:“除了技巧,没有什么能够长存。”为此,几十年来,我经过不断收集、整理和摘录了古今中外著名诗人、作家、诗论家所创造的二百余种诗法技巧,比如常用的作诗法有:象征手法、意象手法、隐喻手法、暗示手法、替代手法、结构手法、拼贴手法、碎片手法、细节手法、叙事手法、蒙太奇手法、大跨度手法、连环画手法、纯画手法、通感手法、变形手法、移情手法、比兴手法、互文手法、引典手法、空白手法等,还有情感具象化、思想意象化、现实心灵化、具象抽象化、意象画面化、景物情感化、意识形体化、意境空灵化、万物人格化和积木式结构、万花筒色彩、交响乐旋律、电报式语言、几何形画面、跳跃式节奏、不连贯句法等,以及一些作诗公式,诸如:诗=心+物,诗=情+景,诗=画+说,诗=画面+评论,诗=碎片+拼贴,诗=细节+玄思,诗=思想+形式,诗=理性+虚构,诗=意象+理念,诗=自我+非我,诗=感受+思考,诗=灵视+语言⋯⋯(四)要有可视性和个性化语言。诗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必需创造“个人语言”,注重语言的活性、色彩、音韵和旋律;以便更精确的、科学的描述、概括和揭示事物的本质,更准确、生动和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感觉和思想。(五)要不断提高思想、文化和知识等综合素质。用我的话说,就是应该在准备写作前建立起自己的五项写作库存,即:生活库、思想库、技巧库、意象库和语言库。



实际上,我们常用的意象手法原本源自于中国。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在所著《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中明确指出:中国唐代诗人就用意象写诗,唐诗是意象诗。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这就说明,意象符号是诗歌躯体的细胞和基元。诗人应该用意象思考,用意象说话。诗人的写作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观察、体验、抉择和结构视觉意象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诗是意象,没有意象则为非诗。意境是意象之和,没有意象则是无意境。歌德曾说:“意象是作品的灵魂与主干。”康德更认为:“天才不过是表达审美意象的功能。”这就更加深刻的表明,意象是诗歌文本的生命与本质。而我在写《龙腾吟》便是采用了意象审美的技法。

 

而今,当我徜徉于高新技术区

恍若瞩望蛰龙正在腾空

 

兀立的现代化厂房区是龙头

龙身是纵横绵亘的四十里钢城

 

这是因为,当我亲眼看到在原本是一座荒僻与贫瘠的小山村的土地之上,蓦然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科技新城时,一个蛰龙腾飞的意象在我心中炫然升起,令我激动不已,随后我便写出了“让主宰人类未来的高新技术/成为时代发展不竭的原动力”;“用无休止的技术创新/铸就黄肤色种族伟大的魂灵”。

我在写作《心灵之光——赞“爱心伟人”郭明义》时,则采用了象征手法。

 

恍若一次磅礴绚烂的日出

当你用一颗博大鼎沸的爱心

似炼钢炉膛里燃烧的矿石,迸放

万缕炫目的太阳之光

 

因为,郭明义的那种奉献爱心的道德光芒和助人为乐的炽热情怀,以及他所献出自身的滚烫血浆,使我深切地感到:“这是一枚/从人间升起的发光体/用无边的光芒,照亮/无数渴盼救助的眼神与希望”。

当然,艺无止境,百花齐放,才是春天的特征。适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创作生产出更多更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杰作,显然是当代诗人、作家所倾情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匆忙写了上面一些粗浅的体会,只能是江海之一滴,更系一家之言,甚或谬误迭出,诚祈各位诗家赐教和斧正。让我们在新的世纪,勇立历史潮头,锐意审美创新,以新的诗美经典来奋力呼唤、讴歌和迎接文化强国的如期到来。




学会向传统和经典致敬(代序)

王海峰 

 

捧读老诗人星宫先生的文集《怎么写诗》,阅读中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敬畏。这其中的一方面是由一位长者对诗的情感寄托而生发的,另一方面是书中传达的丰厚内容让我惊叹和仰视。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民族情感的美好呈现和表达,诗歌更是时代精神的缔造和引领。耋耄之年的星老始终怀着对诗歌的敬意,盛满对民族文化的情感,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寄怀于诗、寄情于诗、寄物于诗。不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站在时代经纬的高度,民族文化的广袤视野中去思考诗歌的走向,去研究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不断探寻传统诗学的继承与发展,那么该书就是最好的例证和成果。他的诗学文章情感饱满、理论扎实、观点独到、视野开阔,多是建立在创作基础上的思考。他还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中国传统经典名作和世界诗学经典的研究中,以什么是诗、怎样读诗、怎样写诗、诗歌的技巧等几个大的方面梳理归纳出古今中外经典中的论诗名句。为更多的诗歌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学习和查阅的便捷之门,这份努力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状态下体现了一位老诗人的责任和文化担当,这怎么能不让人敬畏呢?

通过这本书,星老告诫我们要坚守诗歌的传统,不仅要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和借鉴,也要从世界优秀的诗歌经典和诗学成果中学习;中国诗歌创作是有规律的,是有源之水,是一门严谨的系统科学。要成为优秀的诗人不仅要具有创作的才华更要有扎实的诗学修养,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对时代对民族的独特情感,要展示忧患意识和大美大爱的情怀。

虽然我一直游走在文学边缘,也时常关注当下诗坛的现状,但在现代媒体的交锋中也会感到思维的迟钝,也在渐渐远离对传统诗学的关注和对经典的学习,而今通过这本书让我心归传统、心归经典并有了一种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感谢星老,我想许多像我一样爱好诗的朋友,和愿意了解诗歌奥妙的朋友读到此书也一定会有所受益。 

(王海峰,笔名王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家》主编)   



目    录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语境下,诗歌应

    怎样创作............................................ 01

为建设文化强国讴歌............................... 18

杜甫与诗魂............................................. 25

元曲与意象............................................. 31

《千山诗词选》概述............................... 37

诗歌与短篇小说是近亲............................ 47 

附  录..................................................... 53

参考中外著名诗论摘要

什么是诗............................................... 135

    ——关于诗的定义集萃

何谓诗人............................................... 187

    ——关于诗人命名撷英

怎样写诗................................................ 281

    ——关于诗法技巧揽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