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丑书的美学价值

 liuhuirong 2018-11-25

时下在网络上和各种书法交流讨论中常出现抨击丑书的负面言论,例如,历代十大丑书、当代十大丑书、丑书——中国书法的腐败等。把颜真卿、米芾、苏轼、徐渭等书法大家等列入丑书名单。称丑书当道,批评声不绝于耳。大肆说出丑书的各种危害,仿佛丑书是一股强大的邪风习气,穿行在哗众取宠的路上,侵占了正统的书坛,扭曲了人们对传统书法国粹的认识,似乎写丑书的人罪该万死。也有人在反驳,说其实是你不懂的如何欣赏书法。初次看到此类文章认为丑书论是对书法艺术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对书法学习有益的交流氛围。当多次看到此类文章后,有点不自觉的责任。认为丑书论者多对书法艺术认识不足、狭隘偏激,以打着发扬国粹,保护传统正宗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虽然先前看到有很多关于的丑书论的文章,但还是想想写点东西来讨论丑书论,讨论传统、讨论真正的美与丑。

专家:丑书并不丑,不应该打着保护传统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

一、什么是丑书

何为丑书?从丑书论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多数丑书论者把自己写的书体视为书法正统美学,常常把那些字形夸张、表达个性思想的书法视为丑书。更有甚者,以漂亮、甜美反对朴实、厚重、肃穆、沉郁、雄肆、古拙、原始、奇、古、疏、拙、生、涩、苍、老、辣等等,将之“一律”视作“丑”书。其实,关于美丑,的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也充分说明了审美的多样性。我们知道艺术的审美取向各有不同,丑与不丑每个人都是有一个内心标准。有人讲、艺术是美的东西,书法最起码是要一眼看去,使人感到愉悦舒服、耐人寻味。此话颇有道理、但理解认识不够全面。这种让人一眼就看着的舒服、多是甜美的俗书,而外表甜美者不一定有丰富的内涵。甜美的俗书就如同“行画”,众所周知,从严格意义上讲,“行画”不属于油画、它属于油画工艺品。因其存心“媚俗”,从骨子里以迎合、讨好观赏者为目的,与艺术本质“自我释放而引起他人共鸣”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行画作品艺术性很肤浅,艺术价值也较低。

专家:丑书并不丑,不应该打着保护传统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

其次,外拙内秀也是另外一种美。例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的是一个布满皱纹、粗糙的脸、苍老、饱经风霜的父亲形象,“父亲”形象并不美,但却反映出含辛茹苦、善良朴实的美感。艺术作为上层建筑,都是形而上的东西,书法也不例外,丑书、媚书、俗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审美对象的文化素养和意识形态认识。早在历史上被称为丑书的大家有米芾、郑板桥、等。明朝的徐渭自己就给自己的书法定了是丑书,且认为书法要宁丑勿媚。其实这里指的丑,并不是真丑,是一种美学形态,就如同拙的美,屋漏痕、锥画沙、美学形态的多样性丰富、决定了艺术风格的丰富性。所以笔者认为丑书形态基本有两种,一是有基本笔力和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这种丑书艺术水平非常高,最能体现书为心画的艺术境界。代表如米芾、二是仅有笔力功底却不提高美学认识的丑字、这种基本是江湖杂耍,与那种一味摹古、僵化、毫无个性语言的俗书、在艺术水平上差异不大、异曲同工。俗书派所谓的丑书之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因它避免流于俗气、方能在艺术的百花园里不断开出绚丽的艺术之花。

专家:丑书并不丑,不应该打着保护传统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

二、再识传统,丑书不丑

1.丑书的来历

丑书的出现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从写形到写神,书写精神个性的意识的强烈表达的开始。这种发展规律古今中外的艺术发展史上很多相似之处。例如西方艺术在中世纪的时候受教皇统治,画家、雕塑家等艺术家被束缚思想、题材只表现神。文艺复兴时整个欧洲社会思想解放、逐渐开始表现人性、关注人本身。艺术有了个性的表达,不再僵化。而反对丑书的俗书派则常讲回归书法本来面貌,什么是“本来面貌”?这需要从书法发展史去找到答案。

专家:丑书并不丑,不应该打着保护传统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

我国的书法艺术从夏商周开始,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秦统一文字。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其中汉代的创兴草书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宋朝书法尚意,同时倡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要求书家除了具有“天份”、“基本功”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这个时期有就是所谓的丑书大规模出现了。无论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羁。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复现。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在当时不被正统派所认同,讥讽为不入流的丑八怪。只不过是他们追求自然,以真实的面目示人罢了。近代齐白石在书画方面都力追过金农,他曾说:“冬心的书体有他的独创性,最好是用这种字体抄写文集,又醒眼、又可唱念,更可以玩味。”

专家:丑书并不丑,不应该打着保护传统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

而已“六分半书”自称的郑板桥,亦被徐悲鸿称赞。“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的者。而这些怪,在后世都找到了知音。

从书法的发展史里可以看出丑书这种表现人、书写内心的字体最早出现于汉代草书。丑书这种书写意趣的形式、规模性出现的艺术思潮是在宋代开始、犹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人性彻底被解放了。

专家:丑书并不丑,不应该打着保护传统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

2、丑书更能够体现书法艺术美学思想

凡是好的艺术,基本上都是上层建筑,都是形而上的东西,高度体现人的思想和精神。丑书书写的意趣形式不仅符合书法美学思想,而且最能够体现书法艺术美学精神。书法艺术美学追求“形”、“意”、“势”,“意”,处于书法美学中心的地位。意境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意决定了形和势。决定了形的状态、势的呼应,使气脉相通。丑书偏重于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是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内容。书法艺术如果只有表层的美,而缺乏意境的深度,就会显得苍白。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中那种情如潮涌,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就是好的艺术、天真的性情、迟滞的笔触、不娇柔造作、让观者沉思良久不能罢怀。一切艺术都是简化后的认识、书法艺术的简化,是一种表现,而非再现,更不是照抄。而只有简化才能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这种简化,是一种由写实到写意,由具象到抽象的艺术符号的过程。

专家:丑书并不丑,不应该打着保护传统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

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书法的线条结构同事物的象形之间已经不存在任何必然的联系,但是作为艺术符号,是在简化获得抽象的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唤起人们心灵深处的美感,使之成为“有意味的形式”。西方绘画从印象派后的立体主义艺术开始就是在简化和重构。书法艺术的“虚”与“实”是相对的,实就是外在形态,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是无形的,就是内在精神,两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丑书中这种虚实的有机结合,构成书法的直观性和抽象性,使作品获得更完整、和谐与含蓄的意境美。书法墨分五色,笔墨交融,才能形成气韵俱足的艺术造型、表现出书写的节奏美。清淡的渲润渗化,书法是黑白的艺术,然在这黑白之间,丑书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章法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它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以及笔力的强弱,乃至结构的好坏、意境的深浅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丑书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连贯、呼应、照顾等关系的布置与安排布局的方法浑然一气更具艺术特色。

专家:丑书并不丑,不应该打着保护传统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

丑书写心大于写形,外在形态是由内在的心性决定的。古代画论书论早有观点说明了书法写心的重要性,书法是形而上的艺术。是艺术家精神的真实写照。唐代画论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的这两句话就是从人和物、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和统一上来谈论艺术的。西晋大书法家钟繇的话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象皆类之”。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的话说:“于天地山川得其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其经纬昭回之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说书法用笔通于画意,书法取象于天地的文章,人心的情况。所以说书法的美是从情感表达流出来的,又是万物形象里节奏旋律的体现,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其核心主张即是艺术及书法所表现的生命形象与精神。

专家:丑书并不丑,不应该打着保护传统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

《书谱》也从书法技巧上阐释了书法的艺术趣味与价值,而且孙过庭更坚定执是生命的表现形式。从宋代整个社会书法思潮的发展与丑书大规模的出现,可以看出书法艺术对人的重新认识与表现。而丑书是对这些书法美学理解的最好诠释。

不仅在行书、草书、的写法上如此。在楷书的书写中也是表达了真实性情。颜真卿在《自书告身贴》里可以看出,楷书的书写字形并非大小相同,结构工整。而是字形及通篇章法尺度变化极大。每个字各具形态,书写生命的状态跃然纸上。

专家:丑书并不丑,不应该打着保护传统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

三、博古通今,笔墨要有时代性

古今中外,所有的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对待当今的书法审美取向的态度上,我们不该厚古薄今,要扎根传统的同时、笔墨当随时代。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例如,古代甲骨文在时代审美风尚和的书写工具的制约下,笔画大多劲利平直,瘦削尖利,简捷朴实;结体以方折为主,体现出早期艺术的真率、质朴,不多修饰的原始之美。

专家:丑书并不丑,不应该打着保护传统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

清代书法家梁巘(yǎn)在《评书帖》中所说有一段著名书论。晋人尚韵,唐代尚法、宋人尚意。由于对这几个朝代的书法艺术特征进行了高度准确的概括,其中,唐人的楷书表现出大小相等,上下齐平,用笔应规入矩的趋势,即使是比较自由浪漫的行草书,也逐渐抛弃了晋人兼用侧锋的笔法,而追求纯中锋的用笔。在崇尚法度的风气之中,出现了森严雄厚的唐楷和豪放的狂草。“宋人尚意”,即是说宋代书法追求意趣而不拘法度。苏轼说:“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黄庭坚亦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米芾说:“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董逌亦说:“书法贵在得笔意,若拘于法者,正以唐经所传者尔,其于古人极地不复到也”。这些就充分表明了宋代书家们不泥古法,提倡适意的艺术主张,这种主张在他们的代表作品中,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黄庭坚的《诸上座帖》、米芾的《虹县诗帖》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元、明尚态”,即是说元、明时期的书法时尚,偏重于摹仿,注意在字的形态上下工夫。书法潮流在元、明时代进入了一个复古时期,大凡学书者纷纷效仿晋人,而求之于刻帖。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即是认为字的结体形态可以随时代而变化,而古人笔法应恪守不变。笔墨当随时代、体现了创新的精神,但在创新的同时要夯实基本功多读书、若古法全失,用笔不精。不读书不明古法之由,结字、空间、丑态百出,有姿态没内涵、没体势,多读书,方可养气,避免流于俗气。清代石涛也曾经说:“笔墨要当随时代”,意思就是提倡书画家创作的作品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精神。不能体现或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就无法代表作者所处时代的艺术作品所达到的高度。

专家:丑书并不丑,不应该打着保护传统书法的旗帜去仇恨丑书

以易学为主的书法审美哲学,派生出儒家思想、道家观念等各种审美意识形态。开启了书法审美的多样性,有的体现“内养”,有的追求自然,反对甜美华丽之风。这种不同地域,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使书法在数千年的演变发展中,多姿多彩。近百年受西方艺术影响,中国书法艺术的构成形式,展览形式、表达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但这种变化和创新的根本要扎根于深厚传统中国文化,而后融会贯通。被称为历代十大丑书、当代十大丑书的书法家都是有着扎实传统文化艺术修养和独特艺术见解的艺术大家。他们师古人、师造化、更懂的师我心。

再识传统,丑书不丑。你这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

文章来源:环球市场

原标题:丑书的美学价值 作者:李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