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常给曾国藩盖棺定论说他笨拙勤勉,只懂“结硬寨,打呆仗”,这其实并不能尽然解释曾国藩这个人。或许是因为曾国藩大多数时候表现太“儒圣”,所以容易忽略曾国藩“狠辣”的一面。其实曾国藩这个人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霹雳手段,菩萨心肠”。遇善人则善待,遇蛮横则杀之。 曾国藩向来以“内圣”要求自己,要求家人。但他自己并不迂腐,反而推崇“逆其道而行之”,因此往往做出惊世之举,甚至敢于用“霹雳手段”打破地方官场生态平衡,用前途和性命与皇帝博弈,换取需要的有利资源。 在咸丰二年时,曾国藩受咸丰御诏去湖南长沙兴办“团练”,组织地方民兵护卫队——“湘勇”,用以抵抗太平军进攻湖南。当时大清只有两支正规军,一为八旗,乃清朝入关前的军队,多是满人,是历代清朝皇帝的嫡系部队,主管京城护卫和驻守各地州郡要塞,共有二十万人。二是绿营,乃八旗军入关后,收编明朝军队所来,因旗帜为绿色,故称“绿营”,以汉人为主,军官也多是汉人,但主要将领为满人,总共约六十万人。 近二百年来,清朝只有两支正规部队,突然冒出一个“民兵”组织来争权夺位,势必会引起正牌军的反感,俗话说“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曾国藩的到来惊扰了地方官场的蜜月期。 太平军攻打长沙期间,长沙一直由五万绿营兵守卫,且作为长沙城唯一的正规军,职位皆世袭,所以看到曾国藩手下的几千装备落后且训练无素的民兵后,产生了一种天然的优越感。绿营的这种优越感,是不能接受日常与“民兵湘勇”一起操练的,毕竟“湘勇”不是“湘军”,连个正规番号都没有,乃一群乌合之众,有什么资格跟正规军同吃同住同操练呢? 此时曾国藩在长沙做团练大臣刚刚半年,不但要处理外部散兵盗匪和内部暴民会党,还要时时刻刻防备着“同僚”们的欺压陷害,简直是“内忧外患”。 曾国藩当然了解此时危机,如用一贯的圣人作风来处理,势必会拖的“湘勇”军心涣散,长沙居民人人自危,无奈只能出“狠”制胜。常在夜半打击盗匪,如抓到城内趁乱抢劫打砸的暴民和蛊惑人心的书生秀才,就地正法,重者直接斩头悬城。而且强行命令军队严加操练,每隔一段时间必亲临校场训话。这些手段,才让曾国藩有了“曾剃头”的外号。 曾国藩此番做法,虽化解了危机,但是也惹怒了湖南官场,无论文武,都对曾国藩怨恨颇深。首先,大清的官场已经日益腐败,运转缓慢,八旗绿营也不具备多少战斗力。此时曾国藩无疑成为了沙丁鱼中的“鲶鱼”,虽然给“沙丁鱼”带来了活力,但是也搅了“沙丁鱼”们的安宁,这让沙丁鱼们浑身不自在。 其次曾国藩在湖南并没有执法杀人的权利,也没有命令绿营的权利,曾国藩的所作所为都是“越权”,如此越庖代俎让湖南官场很反感。 最后一点才是关键原因,曾国藩只是皇帝临时征用的团练大臣,连正经实权都没有,只是“兴办团练”来的,所以湖南官场即不服曾国藩,也不怕曾国藩,更敢反抗曾国藩。 在众多敢怒却不敢直言的人群中,有一个做了出头鸟,那就是清德,清德是提督鲍起豹的手下。背后有提督撑腰,所以从不把曾国藩的命令当一回事儿,也不去操练,还阻挠湘勇和绿营操练。湘勇还好,是曾国藩下属军队,但绿营就不同了,是提督的手下,一定会听清德的命令。而且绿营已经很久没有操练过,非常懒散,所以有一人出头,还是副将级别,那附和者就接踵而至,导致操练根本无法进行。 曾国藩深知,如不铲除此人就会影响自己的威望,会直接导致自己在湖南官场待不下去,所以曾国藩直接私下搞掉了清德。 清德好歹是一员副将,所以不能如处理暴民一样就地正法,毕竟上边还有一个提督鲍起豹罩着,但是不搞又不行,所以曾国藩决定迂回作战——欲搞清德先搞咸丰。 曾国藩只要把问题甩给咸丰皇帝就好,反正自己是咸丰皇帝叫来办事的,现在遇到阻碍就让皇帝出手解决,合情合理。 曾国藩转天直接一封奏折上去,跟咸丰说:办团练以来才知道军心不稳,恶习极多,想必皇上早就知道了。原因也很简单,官兵操练不勤,技艺生疏。去年太平军攻打长沙,我坚守了八十多天,一边打着长毛,一边杀着逃兵,这才坚持到现在。现在想让军队认真操练,增长战斗力和凝聚力,可是有一个叫清德的副将,屡加阻挠,这是扰乱军心。皇帝应该撤他的职,以儆效尤。 曾国藩写奏折,非常有意思,总是先写小问题切入,等把皇帝带沟里去,才在附加奏折上罗列重点问题,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不,第二张奏折就开始写清德的一些把柄。 曾国藩:清德这个人做官懒散,做过逃兵,动用军费,从不操练。现在正是太平军打南昌的时候,我们马上就要派兵支援,正缺一人祭旗稳定军心,皇上你看着办吧。 潜台词就是:要是这个人不给我办了,那万一打败仗,可别赖我。 看看曾国藩这手段,想整一个人总是有理由的。先说清德阻挠练兵,又说清德工作有失,当然这些罪证最多只能让清德革职。结果曾国藩话锋一转,愣是用太平军把清德给“安排”的妥妥的。 其实,曾国藩就是在“要挟”皇上:你想不想扭转时局?你还想不想让我替你卖命?想,就把清德给办了,另外,我那还有一个接替清德副将职位的后备人选塔齐布,人挺不错的,您也给安排了吧。 咸丰皇帝自知无路可走,只能答应。当然,这件事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在曾国藩之前,鲍起豹等一拨反对曾国藩的人,就先一步开始奏折说曾国藩滥用职权,让咸丰查办。 但是咸丰有苦说不出啊,你们说的再有道理,这也是我让他去办团练的呀,人家曾国藩刚去半年就组织了军队,抗住了太平军攻城,如果我要是动了曾国藩,那以后谁打长毛呢? 对于湖南这种离中央政府比较远的地方政府,咸丰不愿意管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只要能平定叛乱,采取什么办法、什么手段,杀了多少人,伤害了哪个官员的利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丢了咸丰的国土,不能伤了咸丰的利益。 所以曾国藩在组建湘勇后,有足够的筹码去制约咸丰皇帝,有大把的机会去暴露自己的“狠”。这种狠劲儿,不但震慑了当时的湖南官场,也招揽了大批心腹人才,这为日后曾国藩平定太平军,走上人生巅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代枭雄,多少都带有一些“狠”的特质,做事坚决果断,从不犹豫,既有霹雳手段,又有菩萨心肠,如不是曾国藩一直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他枭雄的本质必将暴露无遗。当然,如果枭雄本质暴露太多,那曾国藩在大清朝堂也就没办法做到全身而退、明哲保身了。 也只有把“内圣”和“外王”把持平衡的人,才能练就如曾国藩一般“霹雳手段,菩萨心肠”的本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