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区别《金匮要略》的黄芪建中汤与补中益气汤?

 小草回香 2018-11-25

黄芪建中汤

来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用于治疗虚劳病。虚劳病严重到亡血失精,津液消耗,身体枯槁,里虚脉急,五脏阴阳都不足,这个时候,不能单独调阴或单独调阳。只能以甘药和温药调整。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黄芪。建立中气,调和营卫,行津液。主治小建中汤证而气虚较甚者。

补中益气汤

是金元四大家的李杲所创,李杲是脾胃学说(补土派)创始人,补中益气汤是他学术思想的代表方剂,他认为,病邪所凑,气必然虚,内伤多,外感也有,纵然有外来邪气,也是趁人体的虚而进入的,只要补其中,益其气,邪可自退。

补中益气汤,可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升麻和柴胡能升举清阳之气。那么补中益气汤是一味补剂吗?一些医家认为,这个方子原为外感中有内伤的所设,最适宜的病症是;劳倦感寒,或气虚疟及脾气下陷等证。如果全无表邪寒热,只是中气衰弱,用升麻和柴胡就不适宜了,因为这两味药都有升发和耗散的作用,补尚不及,岂可耗散呢?这个方子是李杲治劳倦内伤之法以治外感。

另外,两个方剂的不同还在于:黄芪建中汤是心阳不宣而用桂枝,补中益气汤是脾阳下陷而用升麻、柴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