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基因精准医疗科学家林绣茹教授在2018胃肠肿瘤泰山论坛上作报告

 昵称59392831 2018-11-25

10月12日-13日, 2018胃肠肿瘤泰山论坛在泉城济南胜利召开。苏州安亿问基因精准医疗首席科学家林秀如也在论坛上分享全球独创的mRNA动态基因检测——不可不知的医疗大趋势!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会执行主席徐忠法教授致欢迎辞,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晋教授致开幕词。

2018胃肠肿瘤泰山论坛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普外科分会主办,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承办的全国性会议。论坛期间,第四届山东省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外科分会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早诊早治专委会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学术年会、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山东省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实验外科学组学术会议也与本次论坛一并举行,论坛丰富多彩,具有较高权威性和代表性。

论坛设置了主题演讲主会场、仁心仁术—腹腔镜手术视频展播分会场、中国千名大肠癌青年医生培养计划分会场、CSCO指南巡讲专场及临床实践探讨病例讨论专场,诊疗规范与操作演示视频穿插,理论与临床实践病例讨论相结合,会议气氛热烈,内容丰富,加上智慧碰撞,观念交锋,让参会者享受了一场饕餮学术盛宴。

主题演讲会场中,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顾晋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锡山教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苏展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转移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蔡三军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忠法教授等12位专家分别作了演讲,就结直肠癌精准治疗、NOSES技术的发展前景、肿瘤早诊早治的任务与挑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还分享了结直肠外科术前如何与病人沟通、大肠外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等人文建设内容。

苏州安亿生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问基因精准医疗首席科学家、台湾基因医学暨生物标记学会创办人、博士生导师林绣茹教授作了题为《来自台湾的新技术——大肠癌循环癌细胞微量检测的最佳利器:mRNA芯片检测》的报告。

林绣茹教授说,大肠癌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并早期介入治疗虽然有助于存活率的提升,然而,现行肿瘤检测技术包括血清肿瘤标记CEA、影像学腹部超音波扫描、电脑断层扫描(CT)、正子造影(MRI)以及肠镜(colonoscopy),不易检测极早期微量癌细胞,以及术后残存微量循环癌细胞所造成的转移及复发。这使得多数大肠直肠癌患者主要死因仍为癌症的复发转移。

如何能早期筛查大肠癌的发生,有效监控患者复发转移状况,依然是现今医学亟待克服的目标。许多国际文献显示,原发性肿瘤在早期便可释放mRNA分子标记至血液循环中形成mRNA循环标记,因此可借由侦测mRNA循环标记作为临床癌症辅助诊断或治疗追踪的监控模式。另一方面,单一肿瘤标记筛查早期癌症的发生,早在1997年ASCO便已因其低灵敏度及低特异性而不予建议。

一次可同时检测数十种mRNA分子标记的基因芯片技术克服了前述困难,并且具有高效能、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及高准确度的特性。苏州安亿问基因,针对常见恶性肿瘤建构基因芯片检测平台,侦测血液中mRNA循环标记的表达水平,早期筛查肿瘤的发生,追踪癌症患者治疗前、后标记数值线性变化,并与患者复发或转移进行关联性分析。通过数千人次的检测结果分析,mRNA芯片对于大肠癌之辅助诊断,准确度在93%左右。

问基因mRNA动态基因检测技术,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够兼顾“治未病”和 解决“治病难”的科技新工具,能在癌症或疾病发生的早期或超早期便可止于未然。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从基因层面发现自身的患病风险,科学指导健康生活,实现疾病早知道、早预防、早治疗。

2018胃肠肿瘤泰山论坛也是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院庆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50余位国内著名胃肠肿瘤专家以及300余位相关委员会委员代表参加会议。胃肠肿瘤泰山论坛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开展了4届,影响力逐年扩大,已成为我国结直肠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和最高质量的胃癌肠癌学术交流平台之一,为推动山东省乃至全国胃肠道肿瘤诊疗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胃肠肿瘤诊治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交流借鉴、引领和促进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