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柴胡汤医案

 醉青YPS 2018-11-26

大柴胡汤

验案一:心悸、痞满

骆某某,女,43岁。2009-7-16初诊。10天前,因感冒发热在某诊所输液时出现过敏反应,胸闷、心慌,经抢救后脱险,自此10余天来,每日阵发性心慌,伴胸胁及上腹部胀满不适,心烦,焦虑,易怒。在市某医院诊为胆囊炎,心血管神经症,口服多种药物无效。诊见:精神差,心慌,胸胁及上腹部胀满,不时嗝气,口干苦,心烦甚,纳可,眠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暗,脉黄腻,脉弦细。有胆囊炎史5年。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

方拟大柴胡汤合栀子厚朴汤化裁:柴胡、法半夏、枳实、厚朴、生姜各20g,黄芩、生大黄(后下)、白芍、栀子、郁金各15g,红枣9枚(掰开)。3剂,日1剂分2次服。

二诊时患者心慌、心烦、焦虑明显减轻,大便已基本通畅,上腹部胀满消失,仍有胸胁闷胀不舒,上方生大黄减至9g,继服3剂,诸症消失。

按:患者因外感发热并输液反应,致使邪入少阳,郁火内炽,又犯阳明,邪热扰胸,浊气滞腑,热壅气滞而致诸症。证属少阳枢机不利,阳明气滞热结,兼邪热扰胸,治疗之要在于宣展枢机,通下阳明兼以清热除烦。故方拟大柴胡汤和解少阳,清泄郁热,利气消痞,通下里实,合以栀子厚朴汤清热除烦,行气除满,二方相合,郁热疏解,气机畅达,积滞得下,诸症得除。郁金有行气解郁活血之功,为血中之气药,加之以加强治疗气血郁滞之胸胁脘腹胀闷之力。

验案二:胁痛

侯某某,女,48岁。2008年5月3日初诊。1周前,感到左胁部疼痛,初以为是岔气,贴止痛膏无效,继之愈痛愈重,局部渐出红疹,后迅速变为簇状疱疹,并伴剧烈疼痛,痛得夜寐不安,在市某医院诊为带状疱疹,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诊见:体型较胖,面色虚浮,左胁部沿第6肋间呈带状分布红色簇状疱疹,剧痛,心烦异常,痛重时还有胸闷感,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淡、舌体胖大,苔黄滑腻,脉弦滑。有糖尿病史3年。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兼痰浊痹阻。

方拟大柴胡汤、栀子豉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方化裁:柴胡、法半夏、白芍、瓜蒌、薤白、生姜各30g,黄芩、枳实各20g,生大黄(后下)、栀子、淡豆豉、炙甘草各15g,大枣7枚(掰开)。4剂,日1剂分2次服。

二诊:药后腹泻数次,疼痛、胸闷、心烦明显减轻,夜间已可安睡,效不更方,原方减大黄量为10g,减瓜蒌为15g,加醋元胡30g,继服4剂。痊愈。

按:患者素有痰盛之体,此次发病乃少阳郁热较甚,入于阳明,留扰胸膈,内结成实,又兼痰浊壅塞而成诸症,既有少阳郁热,阳明外证及里实证,又有痰浊阻痹经络之证。其痛主要是因枢机不利,邪热郁滞,痰浊阻痹,不通则痛。治之关键在于调和枢机,清宣郁热,豁痰通下,故主以大柴胡汤宣展枢机,通下里实,以通调气机。合以栀子豉汤清宣郁热,以解心中烦闷。再合瓜蒌薤白半夏汤豁痰通阳。二诊加元胡意在活血理气以加强通滞止痛之力,因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功在“活血、理气、止痛”(《本草纲目》)。实际上,元胡一味,用途甚广,传统认为主要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证(症),但笔者临床体会,在各种痛证中,无论证属寒热虚实,加之皆可增强疗效。

 

一、阳明少阳合病  许叔微医案:羽流蒋尊病,其初心烦喜呕,往来寒热。医初以小柴胡汤与之,不除。予诊之曰:脉洪大而实,热结在里,小柴胡汤安能除也仲景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二服而病除。(《伤寒九十论证十三》)   按语:往来寒热,柴胡证俱有,惟热结在里.乃大柴胡证之独兼也。何以知有热结在里,以脉洪大而实故知也。脉洪而实,必有宿食,不用大黄,则病不能除,此用小柴胡不应而大柴胡不爽之故也。    

二、阳明急下证  许叔微医案:乡里豪子,得伤寒。身热,目疼,鼻干不眠,大便不通,尺寸俱大,已数日矣。自昨夕汗大出。予日:速以大柴胡下之。众医骇然:阳明自汗,津液已竭,当用蜜兑,何故用大柴胡药予曰.此仲景不传妙处,诸公安知之予力争,竞用大柴胡,两服而愈。(《伤寒九十论证十四》)   按语:所谓仲景不传妙处,在于《伤寒i~>25 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之云。本案虽有汗出,但未至津液枯燥,急速下之,非但不损津,且可急下存阴。蜜兑之法,虽可通便,然其力缓也#039;反致燥结久存而耗津,得不偿失矣。果投大柴胡而中,理同其言。    

三、胁痛(慢性胆囊炎)   岳美中医案:李某某,女,患胆囊炎。右季肋部有自发痛与压痛感,常有微热,并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腹部膨满,鼓肠嗳气,脉象弦大。投以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12克,白芍9克,枳实6克,大黄6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大枣4枚(擘),金钱草24克,滑石12克,鸡内金12克。  连服7剂,食欲见佳,鼓肠嗳气均大减。再进原方4剂,胁痛亦轻,惟微热未退。改用小柴胡汤加鳖甲、青蒿、秦艽、郁金治之。(《岳美中医案集》1 978:52)   按语:胁痛一证,其痛位主要在肝胆。本案胁痛而见恶心纳呆,腹满嗳气,由肝胆累及脾胃,乃少阳阳明并病之候,切合大柴胡证之证机。据报道,本方治疗胆囊炎属肝胆湿热,气血不利者,效果较佳。    

四、胃脘痛(胃溃疡)   刘渡舟医案:贾某某,男,60岁。患胃溃疡已多年不愈,近因气恼,又复发作。胃脘痛剧,呕吐酸苦,夹有咖啡色物,不能进食,大便已五天未解。西医诊为胃溃疡有穿孔可能,劝动手术治疗,其子不肯。脉弦滑有力,舌苔黄腻。辨证:肝火郁于胃,灼伤阴络,则吐血如咖啡色物,火自肝灼胃,则呕吐酸苦;火结气郁,则腑气不通而大便不下。  疏方:柴胡12克,黄芩9克,半夏9克,大黄6克,白芍9克,枳实6克,生姜1 2克,大枣4枚。  服1剂,大便畅行三次,排出黑色物与粘液甚多,而胃脘之痛,为之大减,其呕吐停止,但觉体力疲倦。后以调养胃气之剂收功。(陕西中医1980;<3:39)   按语:本案病起于气恼,胃脘当心而痛,责之于肝木乘土也。夫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若忧思恼怒,则气郁而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致气机阻滞,而发胃脘痛。正如《沈氏尊生书所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其辨证眼目是:胃痛吐酸,脉弦滑有力。故用大柴胡汤疏肝和胃而愈。    

五、腹痛(慢性胆囊炎)   彭元成医案:易某,男,5 6岁。久患右上腹痛,西医多次检查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用药只能控制症状。半月前因食肥脂,发作剧烈,用解痉、止痛、利胆等西药缓解,三日后复发如故。延余诊.辗转不安,肢冷心烦,口吐黄色苦汁,时寒时热,大便三至四日一动,小便色黄如柏汁。舌红,苔黄,脉弦紧。证属腑实闭阻横逆,治当利胆降气,通腑决闭。药用:  柴胡5克,黄芩3克,白芍15克,半夏3克,生姜3克,大黄10克,枳实15克,大枣1 5克。  药服2剂痛止,续诊3剂病愈。访四年只发作一次,服lI剂而愈。  按语:肝胆气急,窜犯阳明胃肠,气机阻滞而疼痛,木横二故用大柴胡汤疏木达土。    

六、胸痹(冠心病)   迟炳周医案:刘某某,男,4 9岁,1 9 90年2月1 6日初诊。1年来时常胸前闷痛,2个月前曾在某医院检查诊为冠心病,潘生丁、冠心苏合丸等药收效甚微,遂邀余诊治。症见胸前闷及胁肋,伴心烦易怒,晨起恶心,口苦,心下痞满,得嗳则舒,苔黄腻,脉弦滑。心电图示下壁心肌供血不足,B超检查肝胆未见异常。证属肝郁化火,胃逆痰阻。治宜解郁泻火,和胃降逆,柴胡汤加减。处方:  柴胡、郁金、杭芍药、延胡索、川楝子、炒枳实各1 2克,法半夏、黄芩、生姜各1O克,大黄6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1剂。  3剂后,自觉胸痛著减,心烦口苦诸症亦明显减轻。以上事增损服至1 5剂,诸症悉除,心电图恢复正常,病告痊愈。  按语:活血化瘀、宣痹通阳、芳香开窍为治胸痹之常法。然本案病情,胸痛连胁,心烦易怒,口苦,一派气郁化火之候;而暖气,乃胃逆浊阻之凿据。证涉肝胃,囿正常法恐难奏功,法宜并治,用大柴胡汤疏肝和胃,正与本证相切,故收捷效。    

七、心悸   彭元成医案:刘某,女,5 6岁。因恼怒致发心悸四年余,服中西药,效甚微,心情稍有不遂即复发。近日心中郁郁不乐,心悸失眠,梦多易醒,烦躁不安,口苦恶心,咽干口燥,饮则试唇,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如羊矢,溺涩痛。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欠润,脉虚弦。证属阴阳失调,本虚标实,治当阴阳并调,补虚泻实。药用:  柴胡3克,黄芩5克,白芍20克,半夏5克,生姜3克,大枣30克,枳实5克,大黄5克。  服2剂大便通畅,再诊续服2剂悸安,三诊处天王补心丹丸料一服善后,访三年未发。(河南中医1985;<1:15)   按语:本案心悸因恼怒而发作,更因腑实而持续。盖恼怒伤肝,肝气不舒,母病及子,诱发心悸,并见情绪失常之证;又因腑热上攻,扰于心宫,而令心悸不已,烦躁不得卧寐,《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惟宜大柴胡汤疏利肝胆,通下腑实,待心君气机和利,不被邪扰,则自得安宁矣。    

八、不寐(顽固性神经衰弱)   王淑华医案:孙某某,女,38岁。患神经衰弱1 O余年,常服镇静安神药,每晚能睡3~5小时,近1周因精神刺激,夜不能寐,于1O月14日诊以“不寐’’收入院。证见不思饮食,形瘦神疲,周身无力,舌淡苔薄黄,脉沉弦,每晚服3片安定仍不能入睡,头晕,嗜睡,大便不畅。诊为“不寐’’证,系由虚热忧心所致。投以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养心汤、殊砂安神丸治疗近月均罔效。曾试用血府逐瘀汤效亦不佳。诊余思忖,症有胸闷、心烦、便秘乃由气机不畅升降失利所致。治当疏肝泻热。予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1O克,白芍15克,枳实1O克,黄芩1O克,大黄5克(后下),法夏1O克,柏子仁15克,夜交藤30克。  服3剂后,胸闷、心烦大减,每晚能睡2~3小时,守方续进5剂,大便每日畅行1次,余症缓解,停药观察3天,睡眠正常,痊愈出院。  按语:患神经衰弱达1 O年之久,并屡服镇静安神之品不见好转,实属顽固性失眠证。初据久病多虚,而用补益之剂适得其反。及详察舌脉,乃知少阳气机不利,阳明通降失常使然。《素问逆调论》有训:''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日: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故用大柴胡和肝胆而通肠胃,药中病机,斯疾得愈。    

九、黄疸(急性肝炎)   林松冈医案:陈某某,女,1 3岁,1 988年1月30日诊。两日来面目肌肤皆黄,尿短赤,寒热往来,脘胁胀闷,纳呆,倦怠。脉弦数,舌红苔黄厚。肝于右肋下2.5cm触及,压痛。肝功能试验,黄疸指致20u,谷一丙转氨酶300u、麝浊1 8u、麝絮++,诊为急性肝炎,中医辨证拟为肝经湿热,邪涉少阳的黄疸。治以泄热利湿,和解少阳。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生大黄(后下)、枳实、黄芩、白芍、茵陈各1 O克,制半夏6克,生姜3片,大枣2枚。  2剂#039;大便通畅,寒热除,胀减;再进1剂,胀消纳增黄减;继服五藤合剂(茵陈、夜交藤,忍冬藤,白毛藤,葡萄藤)3剂。不再进药,豆油腻之食,两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已正常。(福建中医药1989;<3:52)   按语:湿热内生脾胃,熏蒸于肝胆,用大柴胡汤疏利肝胆气机,泄下脾胃湿热,临床常合茵陈蒿汤使用。    

十、吐血  赵守真医案:黄相群,性急躁,年虽知命,犹有少年豪气。先年患吐血,经三十年未发。1946年因境遇不佳,心胸不舒,肝气郁滞,面鲜喜容。昨晨忽大吐,多紫黑瘀块,半日后尚不时零星而出,自煅发炭钱许,用童便冲服,血寻止。但觉胸膈胀满,中有腥气,午后发潮热,迁延半月未治,迄至恶化,始延族兄某诊之,多日未效,病转增,乃来诊治。按脉弦数,舌苔黄厚,胸胁痞满,频有呕意,口苦不欲食,大便数日一行。……处以大柴胡汤开郁清热,加花蕊石(煅研冲服)清瘀,降香调气。首服2剂无异状,3剂便血数次,间有瘀块,潮热始退,胸膈舒,口中腥气减。此宜解郁和肝,清理余热,改投丹栀逍遥散加茜草、丹参,再5剂诸证渐平。后用滋血开胃药调养康复。(《治验回忆录》)   按语:少年性急而肝火旺盛,境遇不遂而气血凝滞,郁久而溃,故吐血而胸胁满闷。夫气为血帅,血依气行,故《证治汇补》云“治血必先调气,气顺则血行’’。而气郁多责之于肝,又患者血虽不吐,但胸满气腥,午后潮热,系血分瘀热,故治以大柴胡汤清热调肝。以其调肝则气顺,清热而瘀行,瘀行则病已。    

十一、泄泻   蓝云祥医案:霍某,女,38岁,1 97 6年秋就诊。患慢性腹泄月余,经常每晨五至八时大便4~5次,便下稀溏,夹有不消化物和风沫。曾服抗菌素、中药四神丸及补脾固涩止泻剂,屡治无验。现腹泻同前,肢体倦怠乏力,口苦,舌质略红,苔薄黄,脉弦稍数。此乃肝木克脾,肠中湿热,治以通因通用。处方:  柴胡9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大黄9克(后下),炒枳实9克,白芍18克,炒卜子9克,神曲15克,鸡内金9克,葛根15克。  6剂泻止。(河南中医1981;<6l27)   按语:泄泻病因繁多,病情复杂,治法各异。蓝老中医每遇便次增多,或大便不爽,或有风沫,或有粘液,或臭秽异常,舌苔白腻或黄腻,属于湿热或食积滞留胃肠,常用大柴胡汤治疗,收效甚捷。若兼发热,大便如水,其气臭秽,乃协热下利,方合葛根芩连汤。    

十二、休息痢   李佩洲医案:陈某某,女,42岁,1 986年9月4日初诊。患者下痢时发时止已2年余,曾经多方医治未效,近3个月来发作更为频繁。大便每日达3~5次,便下脓血,伴腹痛下坠,脘腹满闷,恶心不思饮食,口苦干,舌红、苔白厚根黄腻,脉弦数。证属湿热蕴伏大肠,治拟清泄大肠湿热,方用大柴胡汤去生姜,加川连、木香。服后即便下较多白色粘液,待3剂尽,大便次数减少,已无脓血,腹痛口苦除,纳食增,苔薄白,原方再进3剂以资巩固。(浙江中医杂志1988~

十三、眩晕   彭元成医案:张某,女,4 2岁。罹患头昏眼花年余。曾服六味地黄汤、归脾汤等百余剂,效果一般。自发病以来,大便三至四天一次,色暗质硬,小便微黄。患者时寒时热,手足欠温。目张则景物倒置,呕恶清涎,动则如坐舟车,卧则畏光面里。舌淡,苔白厚,脉弦。证属痰热积腑,清阳不升,治当升清降浊,内泄痰热。药用:  柴胡5克,黄芩6克,白芍5克,半夏15克,生姜5克,大枣15克,枳实1O克,大黄1O克。  服方1剂,眩晕减轻,呕恶已止,大便下结粪半盂。再诊一剂病除。三诊处定振丸一料缓缓调治,访三年未发。(河南中医1985~

十四、暑厥  彭元成医案:戴某,女,28岁。中暑高热41quot;C,入院治疗四日,热未退,于第五日来诊。体温41.5quot;C,惊厥手颤间作,呕吐肢凉,头痛如劈,腹热可扪及结块,口渴饮冷,呼吸气粗,四日未食,大便六日未解,溲赤短少。面色红,舌质红,苔黑有芒刺,脉洪大。证属热盛暑厥,腑实闭结,治当息暑厥,通腑结。药用:  柴胡1O克,黄芩15克,赤芍1O克,半夏5克,生姜3克,枳实12克,大黄12克。  1剂腑通,再剂热退,厥颤皆止,3剂诸症悉除。四诊处竹叶石膏汤加味3剂,清余热而病愈。(河南中医1 985,

十五、喘证(支气管哮喘)   林松岗医案:林某某,男,48岁,1 987年1 2月25日诊。患喘证(支气管哮喘)十多年,今又发作,喘甚而伴恶寒发热,胸闷,痰多稠黄,大便秘结,脉弦滑,舌红苔厚黄。每用青、链霉素,地塞米松,氮茶硷,效果慢且易复发。拟邪在少阳,枢机不利兼腑气不通,热浊上逆与痰搏结于肺,施以和解通腑降浊之法,给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枳实、生大黄(后下)、黄芩、白芍、芒硝(冲)各1O克,半夏8克,生姜3片,大枣2枚。  2剂,大便畅通,诸症大减,惟微喘,痰少许。发作时再用此方仍效。(福建中医药1989;<3:52)   按语:邪在少阳,枢机不利兼腑气不通,浊热上逆与痰搏结于肺,而致咳喘。其辨证要点是:咳喘而伴见大便秘结、胸闷、脉弦。故施以大柴胡汤以和解通腑降浊。    

十六、低热(功能性低热)   王淑华医案:何某某,男,32岁。持续性低热4月余,经屡服解热抗炎之中西药均未效。为此曾到省、市医院检查,确诊为功能性低热。于1 989年8月8日来我院就诊,要求中医治疗。以“发热’’收入病房。证见形瘦神疲,少气懒言,心烦喜呕,四肢不温,溺赤便秘,自汗时作,舌微红,脉沉迟。检查:体温37.9℃,其他常规检查及胸透均无异常。诊为“内伤发热’’,拟东垣甘温除热之法予治,3剂,药后诸症有增无减,体温波动在37.9~38.1℃之间,细审其证乃外邪未解,邪正交争于表里之间,入里化热成实,为少阳阳明合病所致。改投表里兼顾之大柴胡汤:  柴胡1O克,黄芩15克,白芍1O克,法夏1O克,枳实1O克,川军10克(后下),姜、枣各3克为引。  2剂后,溲便自调,热减(体温37.6℃),改川军5克(后下),再3剂,体温正常,尔后予补气和营之剂调治1周,诸证悉除,痊愈出院。  按语:少阳为邪气转入之枢纽,如治疗得当可引邪从太阳而解,若失治则入里传入阳明化热成实。单解表则实热不去,纯清里而外邪不解,故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腑实收功。    

十七、痛经   林松岗医案:郑某某,1 7岁,学生,1 985年3月7日诊。每逢经期即腹痛,经量多,色暗红,挟带块状,伴口苦,胸胁胀痛,脉弦,舌红苔黄。曾用凉血之品,不效。拟热郁少阳,治以和解少阳兼通腑泄热。给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大黄、枳实、黄芩各1O克,制半夏6克,白芍12克,大枣2个三剂  服药期间大便畅而不泻,腹不痛,口苦减,胸胁舒。选用大黄不仅通腑泄热且具有去郁去瘀之功。每月经期再三服,连用三个月经  周期,自此不再痛经,其伴随症状也消失。(福建中医药1989~<3:52)   按语:痛经以寒为多,然本案痛经伴胸胁胀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则为肝胆湿热,阻塞气机,胞脉不通所致。治用大柴胡汤和少阳,通阳明,令肝胆湿热假肠胃而下,气机一畅,则痛经自愈。    

十八、妊娠恶阻   郝文轩医案:殷氏,2 5岁。1 97 9年中秋,病妊娠呕吐#039;月余不瘳。食减身瘦,头汗时出,手心发热,心下如烙,舌苔干黄#039;脉沉而数,重按乃得,所呕皆酸粘液,大便时硬时溏,色黑质粘气臭。余日:“此大实而有赢状也。虽身瘦双身,不可以虚证视之。’’《灵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素问》日:“诸呕吐酸#039;皆属于热。”治之者当降胃伏胆以制元阳。但得胃和火谧,则呕止酸收。于是施大柴胡汤原方投之。多煎频服,每日三次。三剂而呕止酸伏#039;饮食大进,但黄苔仍未退净。改用《金匮》麦门冬汤,服至四剂而愈。(江苏中医杂志)   按语:冲为血海,隶属阳明。孕而冲脉气盛,挟阳明胃气上逆则呕。用药之道,以治胃降冲为要。大柴胡汤于疏达肝胆气机之中通降胃气,用于妊娠恶阻,每有卓效。或云大黄坠胎,但只要辨证精当,配伍妥善,用之不妨,《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十九、火丹带状疱疹  彭元成医案:苏某,男,66岁。患带状疱疹并高热住院治疗二十余日。出院四日之后,颈、胸及腰部又现红色块疹,扪之碍手,焦痛火辣。患者时烦热,口干苦,腹觉热,大便干结如羊矢,小便色黄赤。舌质红,苔黄燥,脉弦略数。证属火毒炽盛,腑实热腾#039;治当泻腑实,解热毒。药用:  柴胡3克,黄芩1O克,赤芍9克,半夏3克,生姜3克,大枣15克,枳实1O克,大黄1O克。  服药2剂,腑通热退,再诊处五味消毒饮加味,6剂收功。(河南中医1 985;<1quot;15)   按语:肝胆实火,腑实热毒,结聚于内,攻冲于肌肤,而发疱疹。烦热、口苦、溲赤、便结、苔黄、脉弦,大柴胡证俱备,用之果效。    

二十、耳聋   大仓氏医案:一女子1 7岁,疹后患耳聋,用药数十日不知,乞余诊治。按其胸胁满闷,小腹坚块,大便4~5日一次,经信不来者两三月矣。因与大柴胡汤及承气丸。约30日许,大便日2~3行,经利倍常,时或下黑血块数枚,至是耳复聪  按语:耳聋当辨虚实,虚者多因肾精亏损,实者多责肝胆火盛。本案伴见胸胁满闷,大便秘结,乃属胆胃热实,气机受阻,疏泄不利所致,故用大柴胡汤获愈。    

二十一、惊悸  吉益南涯医案:一男子恒怵惕怯悸,凡所触目虽书画器物悉如枭首,或如鬼怪,故不欲见物;然有客访之,则一见如亲故,其人归去,则恋恋悲哀,瞻望不止。如是数月,百事咸废,于是求治于先生。先生诊之,胸腹有动,心下硬满,大便不通,剧则胸间如怒涛,其势延及胸肋,筑筑现于皮外,乃与大柴胡汤加茯苓、牡蛎。服数剂后,秽物屡下,病减十之七八。既而头眩频起,更与苓桂术甘汤,不日而旧疴如洗。  (《皇汉医学》1956,3 18)   按语:心下硬满,延及胁肋,大便秘结,大柴胡证也。良由胆胃之热,上扰神明,神失潜藏,故怵惕惊悸,起卧不安。服用本方则使胆胃热除,魂藏神安而愈。  补述大柴胡汤在《伤寒论》中原方无大黄,但方后云:“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考《注解伤寒论》、《金匮玉函经、《本事方》所载本方均有大黄,故以有大黄为是。  柴胡加芒硝汤  方药  柴胡二两十六铢(6克) 黄芩一两(3克) 人参一两(3克)甘草一两(炙)(3克) 生姜一两(切)(3克) 半夏二+铢(洗)(3克)大枣四枚(擘)(2枚) 芒硝-二两(6克)   煎服上八味#039;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现代用法:水煎服,芒硝后下)。  原文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哺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039;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  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   解说本证为少阳枢机不利,阳明燥实微结。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芒硝泻热去实,软坚润燥。因正气较虚,里实不甚,故不用大黄、枳实之荡涤破滞,而留人参、甘草以扶正。本方量小,为和解兼清里之轻剂。少阳兼里实证,根据其轻重缓急,设有大柴胡和柴胡加芒硝汤,然皆以少阳为主,故均以柴胡为主药,临床运用,当明主次。  

运用  热人血室   除全忠医案:郑某某,女,2 9岁。患者因月经来潮忽然中止,初起发热恶寒,继即寒热往来,傍晚发热更甚,并自言乱语,天亮时出汗,汗后热退,又复恶寒。口苦、咽干、目眩、目赤,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神倦,9天不大便。经某医疗室血液检查:疟原虫阳性。诊为疟疾。按疟疾治疗无效。追询病史,据云:结婚多年,未曾生育。月经不正常,一般都是推迟,3~4个月来潮一次,经期甚短、量少,继即恶寒发热,虽经服药治疗,但未能根治。……舌苔白,脉象弦数。处方:  黄芩、柴胡、半夏、党参、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芒硝9克(另冲),加清水2杯,煎取半杯,一次服。  当日上午1 O时服药,下午4时许通下燥屎,所有症状解除。嘱常服当归流浸膏,月经恢复正常。至今4年未见复发,并生育2个女孩。  按语:经水适来,感受外邪,而见少阳诸症,本用小柴胡汤治疗。又见大便秘结,为少阳阳明并病。但虽大便秘结而无腹胀满等其他阳明腑实证,则知仅为燥实微结,不宜用大柴胡汤重剂治疗,宜用小柴胡加芒硝汤,和解少阳,轻去阳明燥结。治法得当,是获佳效。

 

1.大柴胡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

李某,女,76岁。形体壮实,体重62公斤,精神状态一般。2004年6月26日初诊。主诉大便秘结20余年,服用肉苁蓉、麻仁丸等药效果不能持续。现口干、苦,睡眠夜有盗汗,易感冒,饮食一般。2004年1月19日血糖值6•1mmol/L。血脂(甘油三酯2•86mmol/L)、血压(自测150/75mmHg)偏高,服药控制。2004年2月12日MR扫描示:①胆囊结石、胆囊炎;②上腹部占位,考虑为肿大的淋巴结,和肝左叶及胃体关系最大。肾、脾、胰未见异常。有内、外、混合痔。检查:按压上腹部及右胁下有抵抗力,患者也有不适感。无特异舌脉。予以大柴胡汤。药用:柴胡12g,黄芩、制半夏、枳壳、枳实各10g,白芍30g,制大黄12g,7帖。每帖药自加生姜3片、红枣10枚,水煎。1日2服。二诊(7月3日):患者自诉大便日行1次。睡眠改善。口干减轻,仍口苦。能知饥饱。检查:腹部软。处方:原方14帖,煎服法同前。三诊(7月17日):食欲好,晚餐能吃干米饭。血压在(132~138/62~64)mmHg左右。药用:柴胡12g,黄芩、制半夏、枳壳、枳实各10g,白芍30g,制大黄15g,14帖,煎服法同前。四诊(7月31日):患者自诉,旁人评价气色较就诊前好多了。大便通畅,日行1~2次,成形。痔疮因大便正常而无碍。不泛酸,无异常饥饿感,晚上已经能吃一碗干米饭了。平时自测血压在(138~140/64~66)mmHg左右。药用:原方加连翘15g,7帖。五诊(8月7日):大便日行2次,不稀。能自然入睡,无须再服用安定。下肢无抽筋现象。处方:原方连翘20g,14帖。患者对服用中药后的疗效很满意,并称“这就是我的保健品”。现仍在服用此方,症情未出现波动。

按 黄煌教授认为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胃肠动力药和脂类代谢调节剂,还是治疗胆囊炎、胰腺炎的专方, 他常用本方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食管炎、胃肠功能紊乱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根据他的经验,使用大柴胡汤的关键在于看体型,患者大多体格壮实,触、按这类患者的腹部会有上腹部胀痛,按之尤甚;轻则仅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压痛,腹肌紧张,正如《金匮要略》中描述的“按之心下满痛者”;多伴有心烦、失眠、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大便秘结或稀溏不调等,舌苔多厚腻。

2、大柴胡汤治疗泄泻医案

大柴胡汤治疗泄泻医案

某,女,63岁。

主诉:腹泻10多年。

患者有胆囊手术史20余年,高血压病史20余年,腹泻10多年。刻下:每日大便4~5次,稀溏,脐周疼痛则泻,气味时轻时重。患者喜热饮食,时有口苦,嗳气。容易情绪激动发怒。右肩时有疼痛。今年3月份胃镜检查:Hp(+)。

查:患者外观敦实,肌肉坚紧,肤色黄暗没有光泽。下肢Ⅰ度浮肿,血压130/60mmHg。舌胖大,质淡红,苔薄白干,脉弦。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白芍12克,清半夏10克,煨木香6克,黄连5克,连翘10克,姜3片,红枣4枚。五剂。

二诊:1剂药后,患者大便即已成形。停药两天期间大便复散。血压120/78mmHg。下肢已经不肿。

拟原方再进7剂。服药期间大便正常,后嘱咐患者带药回香港。

本案患者柴胡体质特点较为典型——外观敦实,肌肉坚紧,肤色黄暗没有光泽。并且大柴胡汤证十分明确——有胆囊炎胆结石病史,右肩牵涉痛,大便易稀,形体壮实,有高血压病史。虽然患者已经行胆囊切除术,但是造成胆囊炎的体质特点并没有得到改善,胆囊炎的大环境没有改变,所以大柴胡汤证依然存在。本案疗效十分明显,药后腹泻好转,血压下降,水肿消失。 

本案是大柴胡汤去大黄加香连丸

 

大柴胡汤   治疗胆囊癌术后湿热郁滞、腑气不调案(周仲瑛运用经方治疗肿瘤经验)

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癌术后湿热郁滞、腑气不调案

朱某,女,77岁。胆囊腺癌根治术后1个半月,胸胁闷痛,精神萎靡,面黄不华,大便或干,2~3天1次,稍有腹胀。苔薄黄质红脉细滑。证属肝胆湿热郁滞,腑气不调。

柴胡5g,赤芍10g,熟大黄6g,炒枳实10g,炒芩10g,法夏10g,九香虫5g,莪术10g,太子参10g,大麦冬10g,茵陈12g,黄连3g,全瓜蒌12g,炒玄胡10g,炒六曲10g,日服1剂。

二诊:服药2个月,胸闷,胸胁闷痛缓解,食纳增多,大便每日1~2次,精神状态尚好,略有疲劳感,苔薄黄腻质暗红有裂,脉小滑。前方加桃仁10g,南北沙参各10g,泽漆15g,山慈菇15g,肿节风20g,炒六曲10g,砂仁3g(后下),青陈皮各6g,炙鸡金10g。

景用大柴胡汤治少阳邪热未解,阳明里热炽盛,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能食,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秘结,舌苔黄。该患者以胸胁部满闷疼痛为主,位属肝胆,虽无恶心,口苦口干之症,但腹胀,便结,为热结里实,腑气不调之征,当理气通腑,疏利肝胆为法,故周师以大柴胡汤加味,因术后体虚末复,故加以太子参、麦冬轻补之,以防苦辛之剂伤正。

 

1976年秋,一年约四旬的魏性农民到医院就诊,随手将一纸包放在案上,拆开一看,全是小铜碎片,问其来历,他说是刚咬碎的铜钱.再问为何要咬铜钱时,患者才说他腹中绞痛已有数年,每隔数日或十天半月即腹中痛如刀绞,必须咬碎铜钱其痛才可立止.别无它病.时学生在侧问如何辩证.余谓此证看似无证可辩,其实有理可寻,应从每次绞痛都要咬碎铜钱其痛立止这一特征求之.其证痛前一切正常而痛后又一切正常,提示此证既非感受外邪,亦非器质性变.而是功能性疾病.用力咬碎铜钱其痛立止,当是经脉挛急使然.治疗此证,法当柔肝缓急,根据肝木克土病机施治,视其舌红苔黄,病性偏热,遂书大柴胡汤加甘草付之,患者服后年余未发.。

 

大柴胡汤症(治便秘呕心腹胀) 作者:倪海厦

女,1968年生,于1984年得到淋巴癌,当时是十六岁,无做任何治疗。之后结婚育有四子女,其在怀孕之前得到甲状腺亢进问题,服用放射性碘125;照理说服用此药后的副作用就是不孕,但是她却很奇迹的连生四个小孩,连她的医师都无法了解为何她是例外。

今天来诊是因为【倦怠无力,又便秘,时常一周都没有大便,小便深黄;时常呕心,不排气,吃完饭后就腹胀;身体自己感觉外面很热,里面很冷。脉诊是弦数有力之脉,舌苔黄干。】这在经方家一看就知道是大柴胡汤症无疑。但是这阶段对西医而言,还是很正常的,还是没有病的。但是由于病人的警觉,所以我们中医就可以在只有症状的阶段,就将它治好。而大柴胡汤症是介于少阳与阳明之间的病症,此阶段无死症;如果失治,将来进入厥阴的阴实后,就是肝癌或是大肠癌了。

上段红字部份就是大柴胡汤的主要症状,然而没有加大黄与芒硝就不是大柴胡汤,温病家一提到大黄与芒硝时,就脸色大变,吓到手软而不敢使用。这大柴胡汤症是介於少阳与阳明之间的病症,同学们只要对于六经辨症的理论很了解时,只要问一下病人一些问题,就可以知道如何使用经方,此人处方如下:

柴胡三钱、黄芩三钱、半夏四钱、枳实三钱、白芍五钱、大黄三钱、芒硝二钱(平分成二包冲服)、生姜二片、大枣十枚。除芒硝不煮外,其他用水六碗,煮成二碗,早晚餐前各一碗;服用前将汤加热后,再将生芒硝直接冲入汤中即可。

这种一剂就知的就是经方,我心知病人只需喝完第一碗汤剂后,就立刻知道进步多少了。如果人人都在这种阶段就找中医治疗,将身体调理到正常阶段,怎么会有人得到癌症呢?所谓上工治未病,就是指这里了。

此女孩有严重的头痛,经过问诊,她告诉我她的头痛是从眼睛四周开始痛,然后沿著膀胱经向后脑方向直下到肩膀位置,几乎是每天痛,而且现在跟我讲话时都正在痛。我ㄧ听这是针灸的好时机,于是我针下后溪、申脉、双眉陵穴(阴陵泉下一吋之奇穴),最后加一针百会。针下后头痛即帐然若失,这就是立竿见影的传统针术,没什大不了的。我人纪班学员当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因为这只需要初级中医程度即可做到。之所以如此选穴,因为病情是在督脉与阳跷脉上,其看似膀胱经,实则不然。

 

康某,男,中学教师。初诊日期1964年4月29日:三年前因食青辣椒引发哮喘。冬夏无休,每次发作常因偶尔咳嗽引发。自觉消化不好,大便干燥即为将发之兆。发作时喘满胸闷,倚息不得卧,多处求医无效。现在症状:喘闷,胸腹胀满,昼轻夜重,晚上哮喘发作,倚息不得卧,大汗淋漓,口干便秘,心中悸烦,眠差易醒,舌苔薄白,脉沉缓,据证与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柴胡四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枳实三钱,炙甘草二钱,白芍三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桂枝三钱,桃仁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生石膏一两半。二诊5月3日:上药服第二剂后,症状减轻,服第三剂后,大便通畅,哮喘已,胸胁满,腹胀,心中悸烦均不明显。上药继服三剂。三诊1966年9月25日,出差来京,告知,两年来,数次感冒,但未出现哮喘。按:少阳阳明合病,瘀血为害。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汤,治疗瘀血里实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之哮喘,攻邪速捷,但不伤正。

田某,女,20岁。初诊日期1959年1月15日:哮喘咳嗽5天。自1956年冬受风寒后,常发作哮喘咳嗽,本次发作重而住院治疗,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服中药三剂未见效,请会诊,现症状:哮喘咳嗽,端坐抬肩不能平卧,喉中痰鸣,住病房楼三楼,在一楼即能闻其声,哮喘多由一阵咳嗽后加重,自感胸闷憋气,呼气易而吸气难,声音嘶哑,咳嗽吐白泡沫痰,鼻塞流清涕,喷嚏,胃口不好,厌食油腻,大便干少,膝肘关节疼,舌苔薄黄,脉细数,两肺满哮鸣音,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与大柴胡汤,葛根汤,大青龙汤三方合方治之:柴胡四钱,枳实三钱,白芍三钱,黄芩三钱,酒军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半夏三钱,麻黄三钱,葛根三钱,杏仁三钱,桂枝三钱,炙甘草一钱,生石膏一两半。二诊1月16日,上药服一剂哮喘平,声嘶哑减,仍感胸闷气憋,咳吐白痰,易医开方,旋复花三钱,苏子三钱,半夏二钱,橘红一钱,杏仁三钱,桑白皮三钱,炙甘草一钱,紫苑二钱,三诊1月17日,哮喘又作,喉中痰鸣,咳嗽吐白泡沫痰,声音嘶哑,自觉胸胁疼痛,喉中发紧,舌苔薄黄,脉小数。证仍属太阳阳明合病未解,与大柴胡合大青龙汤加减:柴胡四钱,枳实三钱,白芍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杏仁三钱,麻黄三钱,炙甘草一钱,生石膏一两半,山栀三钱,厚朴三钱。四诊1月21日:上药服三剂,喘平。昨天感受风寒,今早又感喉部发紧,轻度作喘,咳吐白痰,两下肢起荨麻疹作痒,小便短赤大便干,纳差,舌苔薄黄腻,脉细数,刻下外邪盛,里热轻,故重在解表化饮,佐清里热,与小青龙汤加生石膏麻黄三钱,桂枝二钱,半夏二钱,白芍三钱,细辛二钱,炮姜二钱,生石膏一两半,五味子三钱,炙甘草一钱。五诊,上药服一剂咳喘皆平,改专方治荨麻疹,调胃口,两日出院,按:此患者始终有里实证,治疗只宣其肺,必引里邪上犯于肺,加重喘逆。即使注意到泻里实,但用何种方药合适,还要进一步分辨。同时因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变证,兼证,对此也要选相对应的方药,才能使药到病除,克期不衍。初见哮喘,胸满,不能平卧,大便干少等,此为里实热证,鼻塞声嘶,关节疼痛为外寒在表,属太阳阳明合病,为大柴胡汤,大青龙汤,葛根汤三方合方的适应症,故用一剂哮即平,三诊时,虽仍有外寒,但关节疼痛等症已不明显,而以咳喘吐痰等痰饮证及里实证明显,为大柴胡合大青龙汤的适应症,故加减三剂又使喘平。四诊时因新受风寒,尚挟里热,为小青龙汤加生石膏的适应症,故进一剂哮即平。从其治疗兼证来看,三次处方都有兼治表证的方药,但有关节疼着合用葛根汤,无关节疼而有痰饮盛,合用大青龙汤加厚朴,有小便不利者,用小青龙汤。

 

刘某,性躁善怒,凡事不如意,即情绪索然,抑郁于心,因之肝气不舒,常胸胁胀疼噫气不休,今秋天气异常,应凉反热,所谓当去不去,非时之候,。妇感时气,前病复作,胸胁益疼,心下痞硬,欲呕。脉弦数,口苦舌干燥,胸胃痞胀,尿黄便结。审为肝燥胃热,类于大柴胡汤证。由于天候失常,燥热为患,当用解郁疏肝清热调胃法。大柴胡汤加香附、青皮郁金栀仁煎服。顿时心胸朗爽,须臾大便数行。呕痛顿失。故医者贵察天时之变,审证之宜,方随证变,药以时施。

冯某,女,56岁右肩背连及上臂疼2年余,在某医院诊为颈椎病针灸推拿效果不明显,来诊时诉右肩部疼痛,颈项及上肢活动受限,夜间痛苦而睡眠不安,伴头疼头晕,食欲不佳,餐后常嗳气,上腹部胀满,食后胃脘部满闷不舒,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实。右上腹右季肋部按之拘急疼痛,诉有胆囊炎病史一年,处以大柴胡汤,柴胡10克,生大黄8克,黄芩10克,制半夏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生姜3片,大枣10粒。昨日复诊,诉肩背疼痛明显减轻,头晕头疼明显减轻,说明方以对证,唯大便仍二日一行,原方生大黄增为10克继服7剂。

 

经方体悟---李小荣医案28大柴胡汤治慢性胆囊炎、胆囊积液案

李xz,48岁,某单位副职,08。5。12初诊。反复脘胀不适数年,再发一周二便平。脘胀尤以进油腻食物后明显。二便平。形体壮实偏胖;腹园饱满,腹肌稍紧。心下按之不适。舌质红苔黄腻润。有右肾结石及绞痛史、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史。B超示:胆囊积液。虑慢性胆囊炎、胆囊积液。

与大柴胡汤。

处方:柴胡15g     姜制旱半夏9g      炒只实9g     黄芩9g    赤芍18g     酒大黄9g     生姜3片      大枣3枚                            X6剂。

之后两次电话复诊,共6剂+6剂+7剂=19剂。其中酒大黄因大便性状变动剂量9g—6g—9g.

今日(6.3)复查B超示:胆囊积液消退,胆囊壁稍毛糙;肝脾胰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大肝功能、血糖、血脂四项均在正常范围。脘胀不适消失。

腹诊:腹肌较初诊松、心下按之无不适、左胁下按住吸气时有不适感。舌淡红苔中略厚白腻;脉左弦稍滑有小弦。与小剂量大柴胡汤8剂,并定服完8剂后服大柴胡打粉装胶囊调理体质。

 

颈椎病肩臂痛案

张某,女,64岁,已退休。2001年10月13日诊。自诉失眠、心慌2月余。患者早年丧失老伴,一直独居外地,最近来宁与女儿居住。患者体型略胖,体质较壮实。诊见面容憔悴,目光呆滞,情绪悲观,数问才有一答。夜晚难以入睡,多梦,身热汗出,时感心慌,不欲饮食,胃脘部胀满不适。大便4~5日一行,干结不畅。上腹部按之满痛。舌质坚老暗红,舌苔黄腻,脉数。有胆囊切除史5年。予以大柴胡汤,加川朴、黄连、山栀,和解少阳、清热泻火。处方:柴胡12g,黄芩10g,白芍15g,枳实10g,制半夏10g,生大黄10g,川朴12g,黄连2g,山栀10g,生姜3片,红枣10粒。药进7剂,诸症减轻,入睡较以前快,心慌感减轻,心情较以前轻松,食欲有所增加,大便1日2~3行,但仍有汗出。续以原方,川朴减为10g,再服2周。再诊时和以前判若两人,面色红润,诸症已不明显,入睡如常、安稳,心慌感已不明显,并能主动与医生打招呼。

 

高脂血症肥胖体倦案

朱某,女,45岁,干部。2001年10月25日诊。自觉疲乏困倦,伴有体重增加3月余,之前体重63kg。患者体型略胖,体质较壮实,体重68kg。检查:上腹部按压较充实,有轻度压痛。大便干结,3~5日一行,夜间有盗汗。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腻,脉细数。血液生化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8 59mmol/L,血清甘油三酯(TG)2 77mmol/L。诊断为高脂血症。予以大柴胡汤加川朴和解少阳、行气消结。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5g,生大黄6g,川朴10g,制半夏10g,生姜3片,红枣6粒。服药1周后复诊,自感全身轻松,药后大便变稀,1日2次。原方去川朴,柴胡改为12g,黄芩改为12g,再服7剂。1周后盗汗已止,体重未再上升。原方再服2周,体重降为65kg。血液生化检查:TC4 31mmol/L,TG1 13mmol/L,脂浊度(-),各项指标全部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