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木香草堂 2018-11-26
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阳光心语行动”工作论文

    调查表明:不少家长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知识与技能,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使用威吓、粗暴、唠叨、讽刺等手段对孩子进行“好心式”教育。其结果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但另一事实又告诉我们:由于传统教育的形式单一,学校教育效果容易被家庭教育的负面作用抵消。由此可见,家长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并不亚于教师。

    基于上述事实,引导家长协同学校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家校结合的途径有那些呢?

    首先,确立共同的合理的教育目标,重发展轻结论。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有着需要不断成熟和完善的人格形成过程,这个过程有可能出现多种情况:家校表现不一,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或反之等。教师或家长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具体情况,及时全面的相互了解孩子的各种需求,注重对这种了解的预见性、前瞻性。不要轻易的对孩子的发展下结论:这孩子完了。这种武断的认识是由于家长与教师对孩子的期望值或高或低,并因此而树立了不合理的教育目标所致。教师和家长应意识到:人无完人,更何况他们是发展中的未成年人。因此,学校与家庭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教小报、家长联系册、信访卡、心育手册等将孩子发展情况,在家庭、学校的表现等及时互通,加强了解。在摸清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需求上,家校确立适合不同差异学生的合理目标,实施共同教育计划。

    其次,情理结合,家、校互动,扩展并深化教育活动主题。

    传统教育渠道单一,忽略了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发展的优势与前景。其实,引导家长协同教育,对家长进行主题活动的“启蒙教育”,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间接途径之一。只有家长及时了解并接受了学校教育的主题思想,具有了相关的教育知识与方法,才有说服教育子女的权利与资格。正所谓“正人先正己”。而学校,将这种可利用资源与自己的直接教育互动起来,才能更好的深化教育主题,让教育效果扩展并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实效的指导意义。但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家庭与学校要互相配合,注意情与理的结合。因为家庭与学校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教育优势。但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是双方共同的优势。家、校双方只有把握住这条共同的途径,积极的配合,互动于教育活动中,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例如:学校与家庭制定共同活动方案,学校及时将相关活动内容与知识以信息、宣传手册等形式告知家长,并邀请家长以录音、信件等不同形式参与必要的活动。家庭与学校要抓住最佳教育时机、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一切从孩子的需要出发。

    第三,追求实效,家、校合一参与评价,创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促进内化的过程。因此,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不能简单的以“分数多少,参与的次数多少”给予量化。所以,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家长、教师要说真话、讲实话。及时的把学生情况、发展及变化告知双方,避免传统的“美化、丑化”现象,让家庭与学校都能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本着对孩子一生负责的原则参与评价。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信任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不给孩子说谎、造假的机会,也可以避免养成“学校一面、家中另一面”的双重性格。这一点,可以借助当前的评语改革共同进行。让家、校双方创造出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孩子在宽松的家庭与学校氛围中成长。

     通过以上“确立共同目标、互动、参与评价”等途径,家庭与学校可以携起手来,变学校“孤军奋战”的教育为“全民总动员”的互动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入生活。那么,在互动过程中,有什么好方法呢?

    1 民主教育法。包括说服教育与民主对话。这两种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促进教育效果的。但是,谈民主是一个谈了多少年也没有结果的话题,不少家长有了对民主的认识,但落实于行动中,却总是忽略民主。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孩子认识世界的是非、美丑、荣辱观念的变化迫使家庭与学校不得不民主。因为,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都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水平为突破口、以针对性强,透明度高、情理结合等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激发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晓之以理,才能解决好他们的心理问题,教育他们形成正确道德认识,转变错误的观念。这样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说服与对话,才会取得教育的效果。而家庭与学校必须摆正“学生为教育主体”的地位,与之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才能实现民主。

    例如:《心桥——知心对话本》校本课程的使用,让父母、教师与孩子通过对话本的固定栏目进行有目的的自由交流,化解面对面的不适感。久而久之,民主风气一旦养成,面对面的交流就会变得从容。

     2情境养成法。包括情境熏陶、情境感染。和谐民主的教育情境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因为人的情绪和情感是相互感染的,孩子的性格,大多是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养成的。因此,诱发孩子的情感体验,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孩子的需要与动机,动之以情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情境养成法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家庭与学校一方面创设民主、宽松的教育情境,感染和熏陶孩子,缩短家长和孩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家庭与学校要积极引导孩子带着丰富的情感认识问题,进入教育情境,让孩子保持持久与稳定的情感接受教育,获得美好的正确的情感体验.

    例如:家庭与学校互动过程中,家长、教师与学生共听“爱,既是奉献”散文及歌曲。双方情感上的交流是同时的,体验是直接的,让双方都深刻品味到“父母与我,教师与我”之间爱的交流,这样的情境下,双方能将心里的话说出来,让听者有心,说者有意。

    3榜样互荐法。榜样对学生人格行为的模式作用毋庸置疑。研究表明,学生模仿最多的是父母、教师和同学。因此,首先,家长与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榜样示范意识,以身作则,力求身教胜于言教,其次,树立正确的榜样,推荐典型人物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模仿榜样,是家庭与学校共同的责任。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了榜样的示范作用,却忽视了什么样的榜样才是学生需要的,并乐意模仿的。所以,在现实的教育中,家庭与学校要做到以下三点:

    1、真诚的推荐双方为榜样。许多教育失败的例子表明:家庭与学校的互相排斥,诋毁,造成了学生情感与道德的缺陷认知,形成了双重性格。因此,家庭与学校携手合作,努力挖掘对方的优点,交流对方的教育心得,向共同的教育目标推荐彼此为榜样,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树立真实榜样的最佳途径。学生模仿其中也会乐于参与。

    2、家庭与学校及时交流信息,共享彼此教育资源。学校开展活动必须有主题,有示范人物。家庭生活中,孩子最喜欢谁,都是家庭与学校自己掌握的范围,只要双方加强合作,及时将了解的榜样信息交流给对方,把对孩子的了解作为教育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产生学习的愿望。

    3、直面生活,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向。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形形色色的典型,家长与教师能够帮助孩子做的只有尊重他们的选择,帮助他们分析、辨析学习的方向。因此,有目的的与孩子一起欣赏、交流、选择典型,是家庭与学校深入了解孩子真实世界的手段。同时,不能粗暴的限制孩子或无奈的放弃对孩子的教育,直面现实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例如:在家庭与学校互动活动中,以《心桥——知心对话本》为家庭与学校交流的园地。设立了“我最崇拜谁”绘画、剪贴等描述性栏目,让家长、教师、学生互相填写,增进了解,达到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家庭与学校只有团结合作,在创设民主教育情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认知,孩子们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家庭结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等都在发生一系列变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将来建功立业。科教兴国战略给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国家重视、社会共识、家长支持,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这样的大环境、大气候下,如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要办好一所学校,因素是多方面的。随着人们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家庭教育的位置也越显重要。毕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成功的家庭教育与子女的健康成长、成才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是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家长自身素质的差异、教育方法方式等等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反差,尤其是独生子女比例在不断上升,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再加上这一群体的惰性、依赖性、安逸性等心理特点,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误区正在日益凸显。在新的历史时期,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加大家校联系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起来,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建立家庭教育的专门机构,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之本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教育由六部分组成: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能出现因素。就排列顺序和重要性,家庭无可争议地被列在首位。

    现如今一旦出现教育问题,公众喜欢把所有问题归咎于学校,或草率地抛给社会,而很少分析家庭教育。其实,家庭教育才是最为根本又最容易忽略的。学生在学校或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思想问题往往是结果性问题,过程问题一般出现在家庭。学生问题当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校和社会肩负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只是我们千万不可轻视教育的前提——家庭教育。这就相当于我们与其花过多精力揭露医院存在的各种缺陷,还不如多多关注自身健康,尽可能不生大病。而只要身体出现重大问题,送进医院大多于事无补。在当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要特别关注如下三种家庭教育:

    一、单亲家庭和准单亲家庭教育

    我们的古人思想家孟子、诗人陶渊明、政治家康熙玄烨、文学家鲁迅、偶像组合飞轮海的大东、艺人周杰伦都来自单亲家庭,国外的喜剧大师莫里哀、美国之父富兰克林、文学家高尔基、政治家克林顿也来自单亲家庭,他们都是成功人士。但无数单亲家庭的孩子发展并不顺利,即便为数极少的成功人士都有单亲家庭的阴影,如2010年的美国人民英雄、苹果总裁乔布斯事业如日中天,在无数公开场所,他表达得最多的却是被母亲抛弃的自卑情绪。很多少年正是缺少正常家庭的关爱而误入歧途,多年来我国审结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比例接近70%之巨。

    单亲家庭要撇养好子女,父母一方必须身兼慈父严母两种角色,刚柔并济,松弛有度,一味求严或一味放纵都不能培养出正常健康的孩子。单亲妈妈吴绮莉无疑是成功的,她明白做单亲妈妈的艰难,更明白要让女儿健康成长,自己得扮演双重角色。吴绮莉说该严的地方哪怕是极小的事她绝不手软,该松的哪怕关乎生死她也要女儿去闯。我们还是不希望孩子在单亲家庭中成长,毕竟爱一弥补的方式给予,很多时候都难以收到健全家庭那样的滴水见海的功效。

    准单亲家庭正越来越多,恐怕很多人还未注意到其危害性之大、之广。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使得很多家庭的父母相隔异地。现代物质文明的最大破坏不是造就了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而是造就了无数的准单亲家庭。准单亲家庭指父母一方留守儿童,而另一方在外地工作,有健全家庭的形式,实质上接近于单亲家庭。准家庭教育的父母自以为给予了孩子健全的关爱,而忽略了子女对完善关爱的渴望。建议这些父母要充分重视自己的角色责任,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挣钱、另一方抚养之类的双保险就能确保孩子茁壮成长。无论你离孩子多远,都应随时关心他们,因为你的关怀是另一方无法替代的。你可以常回家看看,或者干脆把孩子接到你的工作单位,抑或抽时间跟孩子旅游,总之,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好好修补你跟子女形成的空间距离。

    二、空巢家庭教育

    空巢家庭狭义上指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家庭,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广义上指父母双方都在外工作,无人看管子女。这里我们着重探讨狭义上的空巢家庭,因为这最迫切、最严重。空巢家庭分为全空巢家庭和半空巢家庭。全空巢家庭是父母在外打工,小孩无人照顾管理;半空巢家庭是父母在外,有老人看管。无论是全空巢家庭还是半空巢家庭,孩子都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哪怕有老人的照顾(老人看管的作用太有限),孩子还是会出现各种状况,由于得不到及时纠正,问题愈加严重。我的一对家长在小孩读小学时出去打工,因为不好买票并且票价太高很多年未回家,夫妻俩最近一次回家,孩子都读高一了。父母子女想见,除了惊讶与羞涩,更多的是难以消除的隔膜。这个孩子还算听话,考上了最好的高中,他告诉我说和他一样的空巢家庭的孩子,大多辍学打工去了,有些还成了派出所和看守所的常客。

    空巢家庭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当无奈、无助成为既定事实,那么希望我们远在他乡辛苦劳作的父母多与小孩保持练习,每周一个短信,每月熬一个电话粥,一年尽可能会一次家,加强精神的润泽和肌肤的亲近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好。绝不能坦然拜托老人或学校,因为亲人之间的呵护是任何人或机构无法替代的。

    三、80后家庭教育

    虽然很多80后还未带孩子,即便很多80后的子女尚小,但是如若不重视80后家庭教育,那么他们的子女将不仅不会成为有用的一代,反而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抚育儿女的观念在80后心中已不再根深蒂固,很多80后父母是在纠葛矛盾中迎来自己的小孩的,他们自己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工作还处于再发展期,必须承受各种现实的社会压力,在照顾子女上,多少有点疲于应付,力不从心。如果各方面协调不好,就会影响家庭教育。像一对80后父母仅仅因为争执便将女儿抛下高楼类似的家庭问题就会频出。在内忧外患中成长的小孩,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

    80后家庭教育已到了国家不得不高度干预的程度。于80后而言,我们最应重视自己责任感的培养。相对于我们的父辈,我们的责任感真的差得老远。一些老班主任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的责任心在逐渐打折。一次我给一家长打电话说你的孩子烧到快40度了,请你来一下。家长倒是耿直,说有学校他放心,就不来了。虽然我们80后的子女还小,但是我们的责任感能否经得住时代考验,还真不好说。因此我认为我们80后要么当一对快乐的丁克,要么做一双负责任的父母。什么叫责任?就是山要垮塌,梁要散架仍一肩挑的担当。我们对子女的付出,无所谓伟大,只关乎责任。

文章来源:360图书馆

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