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家滩玉器浅识

 timtxu 2018-11-27



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遗址

距今5500~5300年


「 摘 要 」

  • 凌家滩玉器明显地可分为两类:普通玉器和特殊玉器。

  • 凌家滩玉器原料比较复杂,还没有一个基本固定的玉矿来源。

  • 凌家滩玉器加工技术已经相当高,与同时期其他文化遗址相比,凌家滩玉器是比较先进的。



要了解凌家滩玉器,首先要了解它所由出土的墓地的情况,特别是它的年代和文化性质,这样就还有必要进一步考察墓地周围的环境,考察它所依托的居住遗址的情况。


我们看到墓地北倚太湖山,南临裕溪河,有一条长岗通问山麓,墓地就在长岗朝河一端的尽头,可谓是形胜之地。从墓地往南地势逐渐下降,相距约一二百米就是凌家滩村,也就是居住遗址所在地。这遗址就紧靠在裕溪河的北岸,由于地形的限制,东西较长而南北较窄,估计面积有70多万平方米,大部分被压在现代村落下面。


村落北高南低,有些地方至今还可以看到大片的红烧土,有些红烧土堆积极厚,从出露的陶片来看应该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建筑。这样凌家滩墓地就不是孤立的了,它应该是属于整个凌家滩遗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而且凌家滩可能不只有一片墓地,据说在现在已经发掘过的墓地北边还可能有一片墓地。而居住遗址也可能比较复杂,过去在河边出过彩陶片,年代应该比墓地早些。看来遗址延续的时间比较长,到了较晚的时期,也就是墓地所代表的时期才发展到那样大的规模。


凌家滩墓地的规模不算大,现在总共发掘了44座墓葬。其中南边四座,西边二十多座,北边也有十几座。东边有部分没有发掘,而且坡度较陡,又遭到一些破坏,原来是不是有墓葬虽然无法确定,即使有也不会是很多的。


在这些墓葬中,南边的几座是最大的,1987年发掘的4号墓就在南边的正中,其中出土有玉人头像、一个玉龟中间夹一块有八角星等刻画纹饰的玉板。1998年发掘的29号墓在南边偏西,出土三个玉人,还有玉鹰、玉戈和许多的玉钺。墓地西边多是中小型墓葬,其中的20号墓出土111件管钻下来的玉芯,还有许多玉器的边角料,可能是一位玉匠的墓葬。从总体情况来看,墓地中埋葬约有贵族也有平民,并不是像良诸文化中的反山、瑶山那样单纯的贵族墓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墓地的中央有用沙石筑成的十分坚硬的台基,由于后期的破坏,完整的形状已不大清楚。发掘者认为是祭坛的遗迹,也许近是。它压着一些墓,又被一些墓打破,看来是与墓地同时使用的,这与良诸文化中的瑶山、汇观山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凌家滩的玉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土的。


凌家滩的玉器明显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特殊的器物,是只为凌家滩的贵族所制造的,因而成为研究凌家滩贵族地位和身份的重要资料,也正是因为这些玉器非常特殊,除了上面的个别花纹外,几乎无法同其他地方的玉器作类型学的比较来确定它的年代和文化性质。


另一类是比较普通的器物,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可以进行广泛的比较来认证它的年代和文化性质。让我们先对这部分器物进行分析。


凌家滩比较普通的玉器有环、镯、璜、玦和管珠等几类,其中以环、璜为最多;此外还有工具和武器类的斧、钺等。用玉做工具以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为最多,是早期用玉的特点。凌家滩还有一点遗。而环、璜、玦和管珠的大量使用,则是北阴阳营文化、薛家岗文化和大溪文化晚期的共同特点,只是凌家滩的玉璜做得比较讲究,不但尽可能选择上好玉料,而且在有些玉璜的两端雕刻成兽头或鸟头的形状。到良诸文化时期则以琮、璧、钺为主要特征,环、璜的地位相对降低。


玉 环


玉 玦


玉 璜



玉 钺


凌家滩完全不见琮的踪影,几件璧的直径多在5~8厘米之间,只能算是璧的雏形。从长江中下游玉器发展的阶段性来看,凌家滩玉器应该相当于北阴阳营文化或薛家岗文化的晚期,比良诸文化要早一些。


凌家滩玉器上没有良渚文化那样作为主体纹饰的兽面纹和作为地纹的云雷纹,只有比较稀疏的刻划纹,似乎也可以视为早于良渚文化的一个理由。至于凌家滩玉板和玉鹰上刻的八角星纹,则是在长江中下游和东方沿海广泛流行的一种纹饰。最早见于湖南灃县丁家岗,在大汶口文化和崧泽文化中最为流行,良诸文化中也有个别孑遗。凌家滩的八角星纹究竟属于哪一段,单从纹饰本身固然无法确定,但至少同比较普通的几种玉器的观察是不矛盾的。

玉 板



玉 鹰


墓地中出土的石器有的个体甚大,有点像大溪文化的风格。斧、锛、凿棱角方正,个体扁薄修长的特点又很像崧泽文化和薛家岗文化。陶器中除了某些特别的器形,多数也具有薛家岗文化或崧泽文化的风韵。例如那种有三角形把手的无流鬶和某些壶和豆等,就和薛家岗文化的同类器物十分相似。


墓葬出土玉石器


总之,无论从玉器本身还是从石器和陶器来看,把凌家滩玉器的年代定在良诸文化之前,大约相当于北阴阳营文化的晚朗是不至于有大错的,根据碳十四年代的测定大致也反映出相同的情况。当然根据地层关系,凌家滩的墓葬就有早晚之别,但器物的差别并不显著,说明其年代跨度不是很大,基本上可作为同一文化期来对待。

    

凌家滩的特殊玉器,最惹人注目的是玉人、玉鹰、玉版、玉龟壳、玉勺和一些动物形玉饰等,它们都是一些高档玉制品,而且相当集中地出在南边的几座大墓中。例如以前发掘的4号墓出土有玉人头像、一把玉勺和玉龟壳夹玉板等特殊器物,是这个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1号墓出土有三个站立的玉人和其他玉器。在西南角的29号墓可能是第二号大墓,其中也出土三个玉人,只是腿部特别短,可能是表现正面的坐姿。同墓中还出土玉鹰、两把玉戈和很多玉钺等,东南角也有一座较大的墓葬。



1号墓出土玉人



29号墓出土玉人


两组玉人虽然有或坐或立的不同,但都是双臂弯曲紧贴上身,双手张开捂住胸前,似乎是在祈祷的样子。玉板夹在玉龟壳中间,上面有以八角星纹为中心和象征四面八方的圭形的刻划纹,显得非常神秘。玉鹰的两翅张开,末端均作成猪头形,体部则在一个圆圈中刻画八角星纹,很是奇特。


这些物品可能都与宗教活动有关。由此可见几座大墓的主人不但拥有比较多的财富,还是宗教活动中的重要执事人员或祭司,甚至也可能兼做军事领袖,因为他们的墓中往往随葬玉城等半实用和半仪仗性的武器。

   

凌家滩西边的墓葬数量最多,其中有中等墓也有小墓。20号墓出土有玉钺、玉斧、石凿、111个管钻下来的玉芯和许多制造玉器时留下来的边角料,墓主人可能是一位玉匠。北面则只有少量小墓。从整个墓地的情况来看,虽然墓葬的规模和随葬品的档次有所不同,可以大致分别为大、中、小三个级别,而且各有一定的分布区域,但毕竟都在一个墓地,而且都分布在同一个祭坛的周围,当属于同一个社会和宗教的群体,甚至可能是属于同一个氏族的。

    

凌家滩大墓的数量不多,如果和大汶口文化晚期或良诸文化的大墓相比,规格也不算很高。良诸文化有专门的贵族坟山,凌家滩则是富人和穷人在一起,有所分化但没有分家,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贵族阶层。因此,反映等级差别的礼制似乎也还没有形成。


那些特殊的高档玉器,除了玉人以外差不多都只有一件,各是一物,看不出有任何制度性的安排,因而不具有礼器的性质;玉人自然也不会是什么礼器。玉璧数量很少,个体较小,还处在发生的初始阶段,而且大墓中的玉璧比小墓中的玉璧还要小,可见也不具有礼器的性质。

    

凌家滩玉器的原料比较复杂,经过测定,其质地包括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水晶、玛瑙和玉髓等,有的还算不上是真玉。说明当时还没有一个基本固定的玉矿来源,而是到处收集或采集美石来做玉器。这跟良渚文化或红山文化有比较大的区别。


但凌家滩玉器的加工技术已经相当高了,从一些器物上的痕迹来看,当时已经广泛地采用切割开坯的技术,包括线切割和片切割;同时采用了管钻的技术,23号墓中百余件管钻的玉芯以及许多玉器穿孔上所见的管钻痕迹都是极好的证明。


玉勺和玉喇叭形器的加工技术是十分高超的,有人以为使用了砣具,是否真是如此固然还需要有更加确实的证据,但当时已经能够做出那样体薄的圆弧形器物,表面还有抛光的处理,看不出一点工具的痕迹,晶莹温润,造型优美,在同一时期的玉器中是首屈一指的。

玉 勺


总之,凌家滩玉器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开始出现分化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又是这一历史阶段已经到来的一种证据。与同一时期的其他文化遗址相比,凌家滩是比较发达的,凌家滩玉器也是比较先进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凌家滩玉器的发现,对于玉器文化的深入研究乃至聚落演化历史的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国文明来源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个起始阶段不可多得的实例。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