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帖指引我们感知临与创的转换——篆书㈡

 石河轩 2018-11-27

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盘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间以兽首三,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散国位于陕西宝鸡凤翔一带,西北方与夨国为邻。青铜器断代上一般将散氏盘定为周厉王时器。


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之一。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翰墨晋风——临、创、解析

散氏盘

张廷栋

临帖作品

创作作品


石鼓文

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石鼓刻石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而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翰墨晋风——临、创、解析

石鼓文

刘国庆

临帖作品

创作作品


峄山碑

即《秦峄山碑》的简称,《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宝云是铉所摹,文宝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莫获,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


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①,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注:①绎山:指峄山。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翰墨晋风——临、创、解析

峄山碑

王茁

临帖作品

创作作品



经典碑帖是为了推进传统书法走入中小学生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中国书法之美,培养他们的传统美德教育,丰富中小学生正确学习和欣赏精美书法艺术 ,并让书法爱好者能更全面的对每一个书体有更多的参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书途径。


此套教材将组成优秀书法家团队,每本经典碑帖由五位国内有代表性的优秀的书法家示范临帖和创作作品各一幅,并附以临习创作体会,使书法爱好者临习此套教材如面对示范者受教倾听,高端取法,让临摹,创作,观点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指路明灯 。此套字帖将由中国书法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翰墨晋风《五体精选碑帖》——临、创、解析系列字帖,经过约稿、征稿,收到全国同仁给予的肯定与鼓励,现有75位中书协书家的作品,投稿的书法作品形式丰富,书体多样,格调高雅,在网络全新上线。



内附:

临帖作品

创作作品

临创心得

75位老师二维码

八开纸本

中国书法出版社出版

五体:篆隶楷行草


篆书:散氏盘、石鼓文、峄山碑

隶书: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  

楷书:九成宫、勤礼碑、阴符经

行书:兰亭序、寒食帖、蜀素帖

草书:古诗四帖、自叙帖、书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