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的思维工具是什么(十四)

 书蠹之家315 2018-11-27

第十四章 简单结构

思维活动千差万别:有的简单,看似不假思索,几近本能反应;有的复杂,以至寝食难安,谁解其中甘苦?简单的思维活动,构成简单的思维结构;复杂的思维活动,构成复杂的思维结构。本章则集中分析思维的简单结构。

第一节 何为思维的简单结构

如果把思维结构比作三明治的话,那么,思维的简单结构居于中间层;下有思维结构要素;上有思维的复杂结构,由此构成整个思维结构。

一、什么是思维的简单结构

思维结构是思维合目的性的体现;是概念、意象以及语言,在思维过程中所展示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的表现形式。作为思维合目的性的体现,思维的简单结构所展示的关系以及关系表现形式,都是简单的。而这种由概念、意象以及语言在思维过程中所展示的简单关系以及这一简单关系的表现形式,则是思维结构要素所展示的简单的激活、连接轨迹,是简单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简单结构,包含了四层含义:

第一,思维的简单结构是合目的性的体现。思维结构是思维合目的性的体现;思维的简单结构也是合目的性的体现。一般说来,目的性自身也有简单复杂之分:简单的思维目的,大多导致简单的思维结构;而复杂的思维目的,则大多导致复杂的思维结构。因此,不能以为思维简单结构的构成,没有什么目的性可言。

第二,展示了思维结构要素的简单关系。思维结构是客观世界普遍性联系或普遍性关系的体现。思维精神承载系统的概念、意象以及物质承载系统的语言,通过彼此之间存在的关系而在思维过程中激活、连接,从而构成思维结构。这表明:思维对象之间的关系,之于思维结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谈到思维简单结构,它也是由概念、意象以及语言的激活、连接构成的。只不过,这里概念、意象以及语言的关系是一种简单的关系;这里概念、意象以及语言之间的激活、连接,是一种简单的激活、连接而已。

第三,简单关系决定了简单关系的表现形式。思维的简单结构的构成,所表明的是思维结构要素之间的一种简单的关系。而这种简单的关系,又体现为一种简单的关系表现形式,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这种简单的关系表现形式表明:概念、意象以及语言之间的激活、连接,采取的是简单的形式:清晰明了、简洁明快。

第四,进入思维过程的标志。严格意义上的思维过程,是从进入思维的简单结构阶段开始的。对于抽象思维而言,是从进入形式结构的线型结构,亦即判断结构开始;而对于形象思维而言,是从进入简单的立体结构,亦即图式结构开始。因为,只有进入思维的简单结构阶段,才有完整的思维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环节,还有可以为思维者把握的思维结果。尽管简单结构阶段的思维比较简单,是一种简单的思维。需要说明的是,思维结构要素由于离散化的缘故,虽然也有切分与复原过程,也就是思维信息单元的输入、加工、输出过程,但它也只是恢复为思维结构要素或思维信息单元集,而不是思维结构要素之间或思维信息单元集之间的激活、连接,因此,还不能构成严格意义上的思维过程。

二、两种思维的简单结构

两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反映在思维结构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维结构;而两种不同的思维结构,反映在思维的简单结构中,则是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维简单结构:即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和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

先分析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形式结构;另一个层次是辩证结构。抽象思维的形式结构是二维、平面、不变的、线性的简单结构;而抽象思维的辩证结构则是三维、立体、变化的、近线性的简单结构。

抽象思维在简单结构构成中,存在着二维、平面、不变的、线性的形式结构,以及三维、立体、变化的、近线性的辩证结构。在形式结构和辩证结构之间,是一个上升关系。这就是说,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构成,包含了由二维、平面、不变的、线性的形式结构,上升为三维、立体、变化的、近线性的辩证结构的过程。

之所以认定为包含这种上升关系,原因有三:其一在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构成中,要承认形式结构的存在;而且这种存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二思维结构可以停留在形式结构构成阶段但不能永远停留在形式结构构成阶段,因为这种二维、平面、不变的、线性的形式结构构成,不是游离于现实之外孤立的存在。其三由形式结构上升为辩证结构,是由抽象思维作为工具的本质决定的:作为主体产生认识——思想体和对思维主体以及客体活动把握的工具,抽象思维必然对形式结构的某种“偏离”进行调整,以便使其更接近于客观实际。而由形式结构上升为辩证结构,正是在思维结构构成中对某种“偏离”的调整。

再分析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较之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构成,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比较单纯:既没有结构层次的划分;也没有二维、平面、不变的、线性的形式结构的存在;因此也就谈不上由二维、平面、不变的、线性的结构,上升为三维、立体、变化的、近线性结构的问题。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为图式结构。

图式结构作为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完全不同于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图式结构是三维、立体、变化的结构;是对思维对象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具象整合后而构成的思维结构。这一结构是由意象之间的关系和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构成;是意象之间因关系存在而被激活、连接的产物;是意象的行为和行为方式发生的结果。

三、点、线、面、体的过程

思维简单结构的构成,是概念、意象以及语言在思维过程中所展示的简单关系以及这一简单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思维结构要素所展示的简单的激活、连接轨迹。对于思维简单结构的构成,还可以从点、线、面、体方面进行解读。

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构成,完整地体现了点、线、面、体的构成过程;而形象思维简单结构的构成,则省略了线、面的构成过程,是从点到体的构成过程。形象思维简单结构的构成之所以省略了线、面的构成过程,主要是因为在形象思维中不存在思维结构要素先进入二维、平面、不变的、线性结构再进入三维、立体、变化的、近线性结构的问题;而是在思维结构要素激活、连接后,直接进入了图式结构,也就是形象思维简单立体结构。

先分析抽象思维简单结构对点、线、面、体构成的体现。

第一是点。点是指抽象思维的结构要素概念,这是抽象思维中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对这个“点”的显微观察表明:“点”自身是网状结构。在这一网状结构内部,概念是由数量不等的概念素激活、连接而成;外部,又有这些概念素自身携带以便对外激活、连接的“维”,也就是概念素中的激活、连接树突构成。这些对内的激活、连接和对外激活、连接的点,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网。而这个微型的网又成为一个可以与其他概念连接的点。

第二是线。线是抽象思维中由概念激活、连接而成的判断结构。作为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指明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判断结构在这一肯定或否定的过程中,其在事物与存在、事物与某种属性之间,激活、连接而构成一条线。不宜只将直言判断看成具有这种“线”的归属,另外的判断,如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等,都是形式结构的判断形式;都有这条线的存在。

第三是面。面是由抽象思维形式结构的线性判断结构构成的推理结构。无论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还是类比推理,都是在由概念激活、连接而成的线的基础上进行,由判断的线构成推理的面。对于抽象思维说来,这种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最终形成了抽象思维简单的形式结构。

第四是体。体是指立体;这里指立体结构;特指抽象思维的简单立体结构。构成抽象思维简单立体结构的是辩证结构。辩证结构将发展、变化、交互、共存引入思维结构的构成之中,实现了由二维、平面、不变的、线性的形式结构向三维、立体、变化的、近线性的辩证结构过渡,实现了由面向体的转变。不过,辩证结构的立体,是简单的立体。因为这一立体是由两点、两部分、两方面、两情况构成。换言之,纷纭复杂的客观世界,在这里是一分为二同时又合二为一,并非是与纷纭复杂的客观世界相一致的复杂立体结构;并非由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多子系统构成。

再分析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对点、体构成的体现。

第一是点。点是指形象思维的结构要素意象。这是形象思维中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对这个“点”的显微观察表明:“点”自身是网状结构。在这一网状结构内部,意象是由数量不等的意象素激活、连接而成;外部,又有这些意象素自身携带以便对外激活、连接的“维”,也就是意象素中的激活、连接树突构成。这些对内的激活、连接和对外激活、连接的点,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网。而这个微型的网又成为一个可以与其他意象连接的点。

第二是体。体是指立体。这里指立体结构,特指形象思维的简单立体结构。构成形象思维简单立体结构的是图式结构。图式结构是立体的、四维的结构。图式结构由意象简单的行为、行为方式的发生而构成;展示了意象激活、连接的初步轨迹;是在思维的时间、空间形式中进行的意象的较为单纯活动。形象思维的这一结构,也被称为简单的立体结构。

第二节 抽象思维的形式结构

转入本节,先对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进行分析。鉴于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由形式结构和辩证结构两部分组成,这里先分析抽象思维的形式结构。

一、什么是抽象思维的形式结构

对于抽象思维的形式结构这一概念,人们不是很熟悉;但如果提到形式逻辑,则几近耳熟能详。实际上,形式结构源于形式逻辑;换言之,形式结构就是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构成的。具体说来,形式结构以两千年来形式逻辑发现的规则、定理为依据,用以规范、决定概念以及语言的激活、连接,用以构成抽象思维简单的平面结构,并为这一简单的平面结构内部的变化以及上升为简单的立体结构提供基础。

对抽象思维形式结构的构成,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形式逻辑的规则、定理是依据。抽象思维形式结构的构成,依据的是形式逻辑确定的定理、规则。形式逻辑自问世以来,不断发展和完善了相关的定理、规则:提出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要求形式逻辑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论证性;提出了形式逻辑中概念、判断、推理三大基本要素:概念的两个方面是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概念包含事物的范围大小,内涵是概念的含义、性质。判断从质上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从量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最高形式:由概念构成判断,由判断构成推理。形式逻辑这些定理、规则,都与形式结构构成的定理、规则有关,并成为形式结构构成的依据。

第二,形式结构不等于形式逻辑。形式结构源于形式逻辑,但不等于形式逻辑。形式结构与形式逻辑不同在于:形式结构不是研究抽象思维的规则、定理,而是利用形式逻辑的规则、定理,形成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形式结构实现了形式逻辑的规则、定理与思维对象的结合,也就是与思维内容的结合。尽管这一内容也成了二维、平面、不变的、线性的构成。

第三,定理、规则激活、连接的是平面结构。根据形式逻辑定理、规则进行的概念激活、连接,首先构成的是判断结构,所谓由概念组成判断;继而构成的是推理结构,所谓由判断构成推理。无论是判断结构,还是推理结构,根据形式逻辑定理、规则构成的形式结构,都是二维、平面、不变的、线性的结构,不是三维、立体、变化的、近线性的结构。相对于立体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平面结构。

第四,形式结构的双重角色。作为抽象思维简单的平面结构,形式结构居于抽象思维结构中间层次的下层。形式结构在这一层次的这一位置中的存在发挥了两种作用,或者说是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是作为独立的思维层次,即完整的思维过程而存在。这就是说,人们每次的抽象思维,不一定要上升到简单的立体结构阶段,也就是辩证结构阶段;更不用说一定要上升到复杂的立体结构阶段了;甚至于如果能在判断结构中解决问题,也不一定要上升到推理结构阶段。因为不同的思维层次,都是完整的思维过程,而且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判断结构,正是进入抽象思维过程的标志。二是为结构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基础。从抽象思维简单的形式结构到抽象思维简单的立体结构,即辩证结构,是形式结构在发挥基础作用,为思维结构从平面到立体提供基础。此外,在形式结构内部,也存在着为结构的发展变化提供基础的问题:从线型结构的判断结构组成面型结构的推理结构,就是判断结构为推理结构发挥了基础作用。

几句并非题外的话。形式逻辑自问世至今,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成果。这些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成果,之于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形式结构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基于此,本节有关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形式结构的研究,将以形式逻辑的有关研究成果作为基础。

二、线型结构和面型结构

对于抽象思维简单的平面结构说来,形式结构的构成并非单一,而是由线型结构和面型结构构成的。

(一)线型结构的构成

线型结构是由形式逻辑中的判断构成的结构。在形式逻辑中,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对思维对象给出肯定或否定的思维过程;也可以将判断看成是在概括基础上对事物情况的断定。由于这种判断结构在被判断事物和判断结论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并构成结构,因之又被称为线型结构。

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也可以说是概念的展开。本文大多使用的概念激活、连接的提法,除了是指概念内部概念素的激活、连接以复原为概念外,主要是指概念之间由激活、连接以构成判断的过程。概念之所以能够激活、连接,也就是之所以能够组成判断,主要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之间具有联系和关系所致。而这种联系和关系反映在抽象思维中,则表现为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并导致判断的构成。

在形式逻辑中,判断是对事物做出或肯定或否定的断定;或者说是在概括基础上对事物情况的断定。形式逻辑对这种断定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将判断分为判断主项和判断谓项,例如在“人类是能够思维的”这个判断中,判断主项是“人类”,一般表述为“S”;判断谓项是“能够思维的”,一般表述为“P”;而“是”或“不是”则称为联项,是对“S”和“P”之间的关系进行断定。

对于判断说来,其与语言关系密切。在思维结构的要素阶段,是由词为抽象思维结构要素的概念铸起物质外壳;进入简单平面结构的判断结构阶段,则由句子承担为判断铸起物质外壳的职责。判断的形成与存在,要依附于句子;判断的表达也要借助于句子。正是基于这种密切的关系,语言学还归纳出判断句,特指为判断铸起物质外壳的句子。语言学的研究认为:现代汉语的判断句由“是”作谓语,连接前后的名词、代词以及相应的短语进行判断,形式简捷单一,主要在于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二)面型结构的构成

面型结构是由形式逻辑中的推理构成的结构。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在推理中,已知判断被称为前提,根据前提推出的判断叫结论。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是理由与推断,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从思维结构构成看,是由判断结构构成了推理结构。

在任何一个推理中,都包含已知判断、新的判断和一定的推理形式,这种已知判断、新的判断和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了抽象思维简单的平面结构。具体说来,在任何一个推理中,至少包含两个判断;同时,在两个判断之间还有一个推理过程。而这两个判断、一个推理过程在思维结构形式上表现为面型。因此,由形式逻辑中的推理构成的结构也被称为面型结构。

推理要有根据,推理的根据是判断与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前已说明,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过程,判断有真假之分:凡是符合事物实际情况的判断是真判断;凡是不符合事物实际情况的判断是假判断。判断与判断之间在真假方面是有联系的。有些判断为真,必然地或者或然地也导致另一个判断为真。而这些判断的真假关系,都成为推理结构,也就是面型结构构成的根据。

作为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面型结构,推理结构的构成存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这是推理结构区别于形式逻辑推理的重要之处。当然,推理结构的内容受制于形式结构,仍然维持了二维、平面、不变的、线性的构成,而不是三维、立体、变化的、近线性的构成。这也是在推理结构与形式逻辑推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地方。

对于推理结构的构成说来,其与语言关系同样密切。正如在思维结构的要素阶段,由词为抽象思维结构要素的概念铸起物质外壳;在思维结构的简单结构的判断结构阶段,由句子为线型结构铸起物质外壳一样,在思维结构的推理结构阶段,是由语篇为面型结构也就是推理结构铸起物质外壳的。语言学家陈平从功能角度对语篇进行了界定,认为“由前后相连的句子构成的段落,如果在语言交际中表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我们便称之为篇章(语篇)”(1)(1)(引自王寅《认知语言学》345页)面型结构至少包含两个判断,同时在两个判断之间还有一个推理过程。从推理结构与语言关系看,推理结构需要多个句子才能铸起物质外壳;而多个句子、前后相连的句子、段落等,正是语篇的特征,因此,为推理结构铸起物质外壳,语篇可以说是责无旁贷。

三、线型结构的构成形式

抽象思维形式结构的线型结构,源于形式逻辑的判断结构。形式逻辑判断结构的构成,有其规范的构成形式。这一规范的构成形式,得益于形式逻辑对判断以及判断构成形式的研究,并使形式结构中判断结构的构成,找到了来源。

形式逻辑的研究,将判断分为非模态判断与模态判断两大类。非模态判断层次较多,分为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性质判断分为六种: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关系判断也可以再分为好几种。复合判断分为:假言判断、选言判断、联言判断与负判断四种。模态判断分为必然判断与可能判断。

(一)线型性质判断结构

作为线型结构的构成形式,线型性质判断结构源于形式逻辑的简单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线型性质判断结构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线型判断结构。例如:“金属是能够导电的”,就断定了金属具有导电的性质。线型性质判断结构分为肯定性线型判断结构和否定性线型判断结构。例如:“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长江不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线型性质判断结构因主项部分与量项部分的变化而产生三种情况:表示一个个别思维对象;表示一类思维对象;没有表示一类思维对象。线型性质判断结构的划分,导致六类线型性质判断结构:线型单称肯定判断结构;线型单称否定判断结构;线型全称肯定判断结构;线型全称否定判断结构;线型特称肯定判断结构;线型特称否定判断结构。

(二)线型关系判断结构

作为线型结构的构成形式,线型关系判断结构源于形式逻辑的关系判断,属于线型简单判断结构。线型关系判断结构是断定思维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结构,存在于思维对象之间。例如:“甲方和乙方签订了合同”,这就断定了甲乙双方的合同关系。线型关系判断结构分为判断结构主项和量项。判断结构主项反映思维对象;量项分为单称、全称与特称三种。线型关系判断结构的关系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这种关系的对称性与传递性,在面型结构的构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面型演绎推理结构中,结构构成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有蕴含关系,这种蕴含关系就是非对称关系;此外,三段论原理具有类与类之间包含关系的传递性。

(三)线型假言判断结构

线型假言判断结构是线型结构的构成形式之一,线型假言判断结构源于形式逻辑的假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线型假言判断结构是断定某一思维对象是另一思维对象存在条件的判断结构。例如:“如果北极气候持续变暖,北极的冰将融化”。在这里,断定了持续变暖的存在,就断定了冰将融化的存在。线型假言判断结构分为线型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结构;线型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结构;线型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结构。线型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结构是断定某一思维对象是另一思维对象充分条件的判断结构;线型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结构是断定某一思维对象是另一思维对象必要条件的判断结构;线型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结构是断定某一思维对象是另一思维对象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结构。

(四)线型选言判断结构

线型选言判断结构是线型结构的构成形式之一,线型选言判断结构源于形式逻辑的选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线型选言判断结构就是断定在两个以上思维对象中至少有一个思维对象存在的判断结构。线型选言判断结构中至少包括两个其他判断结构,这类判断结构叫选言支结构。例如:“需要同他见面,要么张三去,要么李四去”。在选言支结构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各个选言支结构所表示的思维对象,可以有两个甚至全都同时存在。这样的选言支结构,叫作相容选言支结构。另一种在各个选言支结构所表示的思维对象中,只能有一个思维对象存在,不能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这类选言支结构,叫作不相容选言支结构。

(五)线型联言判断结构

线型联言判断结构是线型结构的构成形式之一;线型联言判断结构源于形式逻辑的联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线型联言判断结构是断定两个或两个以上思维对象都存在的判断结构。线型联言判断结构所包含的判断结构叫作联言支结构。一个线型联言判断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联言支结构。例如:“有了航母作战平台,既能震慑敌人,又能扬我国威”。一个真的线型联言判断结构要求各个联言支结构所断定的思维对象都存在,都是真的;只要有一个联言支结构所断定的思维对象是假的,线型联言判断结构就是假的。

(六)线型负判断结构

线型负判断结构是线型结构的构成形式之一;线型负判断结构源于形式逻辑的负判断,属于复合判断。线型负判断结构是对某一判断结构所断定的思维对象进行否定的判断结构。例如:“植物开的花,并非都是香的”。一个判断结构与线型负判断结构之间的真假关系,是矛盾关系。

(七)线型模态判断结构

线型模态判断结构也是线型结构的构成形式之一,与线型简单判断结构、线型复合判断结构这些线型非模态判断结构不同:线型非模态判断结构只是断定了这些思维对象的存在;但对这些思维对象的存在是具有必然性,还是只具有可能性,则没有断定。线型模态判断结构就是断定思维对象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判断结构。断定思维对象必然性的线型模态判断结构,叫作线型必然判断结构,例如:“持续燃烧,这幢建筑的结构肯定要变型”。断定思维对象可能性的线型模态判断结构,叫作线型可能判断结构,例如:“已经过了一小时还没到,可能是车出了问题”。

四、面型结构的构成形式

抽象思维形式结构的面型结构,源于形式逻辑的推理。形式逻辑的推理,有其规范的构成形式。这一规范的构成形式,自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创立;及至当代可谓日臻完善。正如在抽象思维形式结构的线型结构分析中,引入形式逻辑的判断作为研究基础一样,这里对抽象思维形式结构的面型结构的分析,也将引入形式逻辑的推理作为研究基础。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判断得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过程。正如判断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一样,推理也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形式逻辑主要是从真假值的角度,对推理进行分类。在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其联系是必然性的还是或然性的,这是推理形式在真假值方面的重要特征。应用必然性的推理形式,只要前提是真的,就能保证结论也是真的;应用或然性的推理形式,虽然前提是真的,却还不能保证结论也是真的。根据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特征,将推理分成两大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联系的推理,也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蕴含关系的推理;归纳推理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或然性联系的推理。也正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性联系,或者是或然性联系,使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面型结构,也就是推理结构得以构成。

演绎推理层次繁复,主要分成模态演绎推理与非模态演绎推理;而非模态演绎推理,是这种繁复的代表。非模态演绎推理分为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与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分为性质判断的推理和关系判断的推理;性质判断的推理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其中间接推理为著名的三段论推理。[1]归纳推理是归纳法的一部分,在归纳推理中,包括了简单枚举法、类比法、统计推理与求因果五法等。归纳法包含了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统计的选样、求平均数以及假说等归纳方法。[2]

(一)面型直接推理结构

面型直接推理结构是面型结构的构成形式之一,源于形式逻辑的直接推理。面型直接推理结构属于面型演绎推理结构中,面型简单判断推理结构的面型性质判断推理结构;是前提结构与结论结构都是面型性质的判断推理结构。在面型性质判断推理结构中,可以只有一个前提结构,也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提结构,只有一个前提结构的面型性质判断推理结构,叫作面型直接推理结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结构的面型性质判断推理结构,叫作面型间接推理结构。面型直接推理结构有四种方法,也就是四种结构构成形式。一是换质法,例如由“环境污染之于发展不是可持续的”这个判断推导出“环境污染之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二是换位法,例如由“有的记者是编辑”这个判断推导出“有的编辑是记者”。三是换质位法,例如由“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推导出“所有不导电的都不是金属”。四是附性法,例如由“科学家是劳动者”,推导出“中国的科学家是中国的劳动者”。

(二)面型三段论推理结构

面型三段论结构是面型结构的构成形式之一,源于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性质判断推理的间接推理。一般认为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例如,“所有的金属都富于延展性,铁是金属,铁也富于延展性”。

从上述的面型三段论推理结构可以看出:其是由三个线型性质判断结构组成,其中“所有的金属都富于延展性,铁是金属”是前提结构,“铁也富于延展性”是结论结构。就主项和谓项而言,它包含了“金属、铁、延展性”三个概念,每个概念在两个线型判断结构中各出现一次。面型三段论推理结构包含的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叫作大项、小项与中项。大项是作为结论结构的谓项的那个概念;小项是作为结论结构的主项的那个概念;中项是在两个线型前提结构中都出现的那个概念。在面型三段论推理结构的两个线型前提结构中,包含大项的那个前提优结构叫作大前提结构,包含小项的那个线型前提结构叫作线型小前提结构。面型三段论推理结构沿袭了三段论推理的八项规则:只能有三个线型性质判断结构;中项至少要在一个前提结构中周延;在前提结构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结构中不得周延;从两个否定前提结构不能得结论结构;如果前提结构中有一个线型否定判断结构,那么结论结构必为线型否定判断结构,如果结论结构为线型否定判断结构,那么前提结构中必有一个线型否定判断结构;从两个线型特称前提结构中不能得结论结构;如果前提结构中有一个是线型特称结构,那么,结论结构必为线型特称结构;如果大前提结构是线型特称判断结构,小前提结构是线型否定判断结构,那么,就不能得出结论结构。

(三)面型关系推理结构

面型关系推理结构是面型结构的构成形式之一,源于形式逻辑的关系推理。面型关系推理结构是用线型关系判断结构作为前提结构或结论结构的推理结构。例如,“所有的参观者都喜欢这里的展品,徐悲鸿的《八骏图》是这里的展品,所有的参观者都喜欢徐悲鸿的《八骏图》”。在有些面型关系推理结构中,前提结构与结论结构全是面型关系推理结构;在另一些面型关系推理结构中,有些线型判断结构是线型关系判断结构,被称为纯粹面型关系推理结构;而另一些线型判断结构又是线型性质判断结构,则被称为混合面型关系推理结构。

(四)面型复合判断的推理结构

面型推理结构的前提结构与结论结构,不仅可以是线型简单判断结构,而且也可以是线型复合判断结构。面型复合判断的推理结构,是以线型复合判断结构作为前提结构或结论结构的推理结构。面型复合判断的推理结构属于面型演绎推理结构。线型复合判断结构有线型假言判断结构、线型选言判断结构、线型联言判断结构与线型负判断结构。以这几种线型复合判断结构作为前提结构或结论结构的面型复合判断的推理结构有三种,还有一种面型二难推理结构:

其一是面型假言推理结构。例如,面型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如果这个水库受到污染,那么它的水质就不会是一类;这个水库的水是一类的;那么,这个水库没有受到污染”。再如面型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只有一类水质的水库能够作为该市的水源;龙山水库的水质达不到一类;所以,龙山水库不能作为该市的水源”。又如面型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其二是面型选言推理结构。例如,面型相容选言推理结构:“粮食歉收或是因为旱灾或是因为虫灾;粮食歉收不是因为旱灾;所以,粮食歉收是因为虫灾”。又如面型不相容选言推理结构:“我国发展经济,或是走生态美好的可持续道路,或是走破坏生态的不可持续道路;我国要走生态美好的可持续道路;所以我国不走破坏生态的不可持续道路”。

其三是面型联言推理结构。例如,“形式结构是二维的,形式结构是平面的,形式结构是不变的,形式结构是线性的;所以,形式结构是二维、平面、不变、线性的结构”。

其四是面型二难推理结构。面型二难推理结构是面型复合推理结构之一;源于形式逻辑的二难推理。面型二难推理结构是有两个假言前提结构和一个选言前提结构的面型推理结构。当思维对象有两种可能性以及每一种可能性都会导致某一后果时,思维者常常会采取面型二难推理结构。例如:“孙悟空如果打死白骨精,自己就得被师傅赶走;如果不打死白骨精,师傅就会被妖精吃掉;或者打死白骨精,或者不打死白骨精;所以,或者自己被赶走,或者师傅被妖精吃掉。孙悟空面临两难处境。”

(五)面型模态推理结构

面型模态推理结构是面型推理结构之一;源于形式逻辑的模态推理。面型模态推理结构是以线型模态判断结构为前提结构或结论结构的面型推理结构。在面型模态推理结构中,两个等值的线型判断结构是互相蕴含的,因而由其中一个线型判断结构就可推出另一个线型判断结构。例如:“一味地破坏环境不可能不受到惩罚”,等值于“一味地破坏环境肯定会受到惩罚”。

(六)面型枚举归纳推理结构

面型枚举归纳推理结构是面型归纳推理结构的方法之一,是各种面型归纳推理结构中基本的常用的结构形式。面型枚举归纳推理结构是从一类事物的部分个体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结构。

在面型枚举归纳推理结构中,前提结构与结论结构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性的,而是或然性的。前提结构与结论结构之间联系的或然性是面型枚举归纳推理结构的重要特征。例如:“金是导热的,银是导热的,铁是导热的,铜是导热的,铝是导热的,金、银、铁、铜和铝等都是金属,迄今为止还没发现一种金种金属是不导电热。所以,任何金属都是导热的。”

(七)面型因果联系推理结构

面型因果联系推理结构经常运用五种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这五种方法都是根据某一研究现象与出现在该现象之前或之后的若干情况(称为先行或后行情况)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推出该研究现象与其相关的先行或后行情况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结论结构。

第一,求同法面型因果联系推理结构。在某种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由此构成这一情况与某种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的结构。例如,有人报告,他家发生呕吐、昏迷现象;又有人报告,他家也发生呕吐、昏迷现象。经查,两家情况各不相同,但都同吃一口井的水。由此断定:井水可能是发生呕吐、昏迷的原因。

第二,求异法面型因果联系推理结构。某种现象在一种场合下出现,在另一种场合下不出现。但在这两种场合里,其他各种情况相同,只有一种情况不相同,由此推出这一不同的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例如,在一个密封的有空气的玻璃罩内放一只老鼠,老鼠神态依旧;然后抽净罩内空气,老鼠马上会窒息。在这两种场合中,密封的玻璃罩、老鼠等情况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空气的变化,由此可以构成求异法面型因果联系推理结构。

第三,求同求异并用法面型因果联系推理结构。在所涉及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如果都存在一个共同的情况;而在所涉及现象不出现的几个场合中,没有这一情况,那么,这个情况与所涉及现象之间就有因果联系。例如,成绩大体相同考入同一学校的学生,最后出现了成绩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的,都是学习努力的;学习成绩差的,都是学习不努力的。结论是:学习是否努力是成绩好或差的原因。由此也构成求同求异并用法面型因果联系推理结构。

第四,共变法面型因果联系推理结构。在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先行或后行情况中,只有一个情况发生变化,其他情况都保持不变,由此推出这一变化的情况与某一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例如,温度发生变化时,物体的体积也发生变化。这也构成了共变法面型因果联系推理结构。

第五,剩余法面型因果联系推理结构。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现象是另一复合现象的原因;同时又知前一现象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现象中某一部分的原因,那么,前一现象的其余部分与后一现象的其余部分有因果联系。例如居里夫人发现镭。居里夫人已知纯铀发出放射线的强度,和一定量的沥青矿石所含的纯铀数量。由于一定量的沥青矿石所发出的放射线要比它所含的纯铀所发出的放射线强许多倍。由此,她推出在沥青矿石中一定还含有其他的放射性极强的元素。经过艰苦的工作,终于发现了镭。

(八)面型类比推理结构

面型类比推理结构是面型归纳推理结构之一,通常在两个(或者两类)对象之间进行。这两个(或者两类)事物在许多属性上相同,便推出它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例如声和光有很多属性相同:直线传播、能够反射、折射,有干扰等,由此推出:既然声有波动性质,光也有波动性质。

(九)面型概率推理结构

面型概率推理结构是面型归纳推理结构之一,是思维者根据不确定的具有概率性质的信息,在做出决定时构成的推理结构。例如,为了摧毁某个目标,有5发炮弹命中就够了。而需要确定的问题是:应当发射多少发炮弹才能确保所需要的5发命中?可以40发为限在靶场进行多批次试验,以分析多少批发射得到了不少于5发的命中,最终确定应当发射炮弹的数量。

(十)面型统计推理结构

数理统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从部分去推断整体的理论。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一般工作、生活,经常要处理数据。而这些数据,量很大,甚至是无限的,为此,需要用统计推理的方法加以处理。依据样本的有关数据和信息,对未知总体的相关参数,做出合理的推断。面型统计推理结构是以概率论为基础,从部分去推断整体的推理结构。例如要说明某一类产品的使用寿命,只能从该类产品中抽取出一部分进行检验,来推断出某类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不可能对全部产品进行使用寿命的检验。

第三节 抽象思维的辩证结构

辩证结构是本文在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构成中提出的新的概念。辩证结构这一概念,与辩证逻辑有着不解之缘:源自辩证逻辑却又不能等同于辩证逻辑。

一、什么是辩证结构

辩证结构是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辩证结构建立在对思维对象一分为二同时又合二为一的基础上,实现了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统一;使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由二维的线型或面型结构转变为三维的立体结构;辩证结构是辩证逻辑的原理在抽象思维简单结构中的体现。

在辩证结构的界定中,包含了六层含义:

第一,辩证结构是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在抽象思维的结构中,辩证结构属于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居于抽象思维结构的中间层次:下有抽象思维的结构要素概念,以及为概念铸起物质外壳的词;上有抽象思维的复杂结构,也就是框架结构。辩证结构作为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下面还有一个小的层次,这就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形式结构;换言之,辩证结构在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中,是由形式结构转变而来的。

第二,辩证结构是发展、变化的内容、形式统一结构。源于形式逻辑的抽象思维形式结构,已经开始克服形式逻辑仅从形式方面研究思维的问题,实现了内容、形式的统一;但形式结构终究是二维、平面、不变、线性的结构,不是辩证结构的三维、立体、变化、近线性的结构。从这一意义上说来,形式结构的内容、形式的统一,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内容、形式的统一,不能和辩证结构真正意义上的内容、形式的统一相比。

辩证结构的提出,不仅克服了形式逻辑仅从形式方面研究思维的问题,还克服了形式结构二维、平面、不变、线性的问题,真正将发展、变化,也就是思维的时间轴引入了抽象思维结构构成中,使思维对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的时间、空间;从而更接近于所反映的对象。

第三,思维对象的一分为二。一分为二是一个流行于20世纪5070年代的哲学概念。1957年,毛泽东在《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中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自此,一分为二流传开来。这里所说的“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达;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可分为两个互相对立和互相统一的部分。

对于辩证结构说来,其构成首先需要将思维对象一分为二。也就是说,进入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阶段,要将思维对象分为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统一的两部分。思维对象的这种划分,是通过思维信息的离散化,也就是通过切分实现的。

对思维对象的这种一分为二,是从辩证结构相对应的范畴出发而对思维对象的把握,是思维者把握的两个点。辩证结构相对应的范畴主要有: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一分为二的划分,着眼于思维对象自身的关系构成以及思维对象之间的关系构成;基础是辩证结构相对应的范畴。这也意味着,可以从辩证结构相对应的范畴出发,对思维对象自身的关系构成以及思维对象之间的关系构成进行划分。因为辩证结构相对应的范畴,从一定意义上说来,源于思维对象自身关系构成的范畴。

第四,思维对象的合二为一。将思维对象一分为二,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构成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则是要从一分为二的划分中合二为一。合二为—的本意是指将两者合为一;而作为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构成,则是指把握思维对象两部分之间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统一中的“点”。这个点是合二为一的结果,是思维者对思维对象把握两部分的“把握度”;而这也是思维对象合二为一的缘由。

理解思维对象合二为一的这个点,是理解抽象思维简单结构构成的关键。从次协调逻辑的角度分析,思维对象合二为一的这个点,是亦此亦彼的反映;可以是A与非A之间的共存;或是由共存构成的位置。从模糊逻辑的角度分析,思维对象合二为一的这个点,是在[01]区间上取无穷多值的模糊集合中的“隶属度”,由这种“隶属度”刻画了元素与模糊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从思维功能的角度分析,思维对象合二为一的这个点,是思维者对思维对象的“把握度”。这一“把握度”,是对辩证结构对应范畴关系把握的点的近精确化: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统一的点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把握度”将回答这一问题。

第五,由平面结构转向立体结构。在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形式结构阶段,思维对象呈现的思维结构是平面结构,尽管这一平面结构的构成有线型结构和面型结构的区别,但始终脱离不了二维、平面、不变、线性的结构属性。与形式结构不同,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是立体的结构。这是既有对思维对象的两分,又有从两分的对应中的“把握度”;既引入了一个时间维度,又引入了三个空间维度。而由这一个时间维度、三个空间维度构成的结构,将是一个立体的结构。

从平面结构到立体结构,思维结构发生了四大变化:思维结构由静止、不变转向活动、变化;由仅对形式结构把握转向对形式内容统一结构的把握,恢复思维的时间、空间形式;思维者对思维对象的把握,由确定性把握转变到近确定性把握;思维对象的激活、连接,也由线性转变到近线性。

第六,辩证逻辑原理的体现。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与辩证逻辑有着渊源关系;而这一渊源,则主要体现在对立统一规律方面。

对于辩证逻辑说来,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存在的理论核心。而这一理论核心地位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辩证法的研究对辩证逻辑研究的取代、包揽,进一步说,缘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同一的理论。

也许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对立统一规律成为辩证逻辑的核心理论,使这一理论特别是辩证法,与系统科学理论失之交臂。不过,在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构成中,对立统一规律则成为辩证结构构成的重要支撑。辩证结构与辩证逻辑的渊源关系,主要体现在这里。对于对立统一规律说来,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不过,最重要的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构成中,真的是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二、从形式结构到辩证结构的四大变化

从形式结构到辩证结构,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构成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由不完全形式内容构成变为完全形式内容构成

在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构成中,由形式结构转变为辩证结构带来的第一个变化是:思维结构由不完全的形式、内容构成,变为完全的形式、内容构成。

形式结构作为抽象思维简单结构构成的层次,是由形式结构的线型判断结构和面型推理结构构成的。由于形式结构源于形式逻辑,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形式逻辑的印记。这种印记主要表现为思维对象静止不动,没有任何发展变化。形式结构虽然也在克服形式逻辑的形式化问题,即只从形式方面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的定理、规则,脱离内容实际的情况;将内容部分引入结构构成之中。但结构构成仍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形式结构仍然停留在二维、平面的结构状态,属于由线型结构和面型结构构成的平面结构。因此,这种形式内容的构成,仍然是不完全的;或者说,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结构构成。

与之相反,辩证结构在对思维对象的把握中,则是着眼于内容在思维结构构成中的作用,在思维对象内容、形式的统一中,构成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辩证结构对思维对象内容的把握,是从其对思维对象依据对应范畴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开始的。因为对思维对象对应范畴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都离不开思维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思维对象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是对思维内容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如果离开了思维内容仅留下形式,是很难进行有意义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的。而离开思维对象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也就无从谈起。

(二)由静止、不变转向活动、变化

随着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由形式结构向辩证结构的转变,思维结构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由静止、不动、不变的形态转变为活动、发展、变化的形态。

形式结构的静止、不动、不变的结构形态,源于形式逻辑的静止、不动、不变形态;而形式逻辑静止、不动、不变的形态,则源于形式逻辑的形式化。形式逻辑关注的是命题的真假值,也就是各种真假关系的形式。当某一个命题为真的时候,另一个命题或是为真或是为假。它所关注的是“这个SP”“有的SP”与“所有S都是P”这一类判断中的真假问题,如果其中一个是真的,其余的或是为真或是为假。在形式逻辑里,客观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只剩下了形式部分的定理、规则。而失去了内容的支撑,客观事物原有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关系,已经荡然无存;思维对象在把握过程中的活动、变化、发展,都已无从谈起。形式结构尽管将内容引入结构构成中,但囿于抽象思维形式结构的线型结构构成方式和面型结构构成方式,大多依照形式逻辑的定理、规则运行;因此,形式结构仍然是静止、不动、不变的。

辩证结构则不同。辩证结构是思维结构处于活动、发展、变化的形态。辩证结构的这一形态,源于抽象思维简单结构构成中内容部分的恢复,以及由这种恢复带来的思维对象的矛盾运动。所谓思维对象的矛盾运动,产生于思维对象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具体说来,作为内容、形式统一的思维对象,经由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所建立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统一关系,以及思维者把握度的介入,引入了一个时间维度、三个空间维度。由这一个时间维度、三个空间维度延伸,使原来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平面结构,成为一种立体的结构;使处于静止、不动、不变形态的形式结构,转变为辩证结构,呈现出活动、发展、变化的形态。而思维对象活动、发展、变化的标志,则是变量的进入。

(三)由确定性把握转变到近确定性把握

在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形式结构阶段,思维者对思维对象的把握,是确定性把握;而进入到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阶段,思维者对思维对象的把握在发生变化:由确定性把握转变为近确定性把握。

在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形式结构阶段,思维者对思维对象的把握,之所以是确定性把握,源于形式逻辑的确定性。形式逻辑的确定性,是形式逻辑形式化的直接结果。形式逻辑的这种确定性,也就是不矛盾性。它要求对客观事物的抽取概括,是明晰的、确实的;对思维过程、思维结果中应用的概念、判断、推理,是明晰的、确实的;要前后一致,不能随心所欲;要稳定连贯,不能自相矛盾。以判断为例,对判断结构进行的划分,依据的是判断的形式结构,而各种判断形式的逻辑含义,也都有严格界定。因为形式逻辑具有确定性,不容许把不同的判断形式相混淆。

在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由形式结构进入辩证结构后,形式结构阶段的确定性随即消失了。因为抽象思维简单结构中确定性的存在,需要形式逻辑的定理、规则存在,也就是需要形式化支撑。而辩证结构则不需要形式逻辑定理、规则的存在和形式化支撑。辩证结构在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中,使思维对象建立起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统一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及其思维对象的活动、发展、变化,都包含了非确定性因素。

不过,严格说来,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的这种非确定性因素,应当是一种近确定性。这种近确定性,是对思维结构确定性的一种逼近、迫近:它不是形式结构的那种规范、直接、精准,不具备形式结构的确定性;也不是非线性中的随机、无解甚至无法把握,没有任何可以确定的东西。辩证结构这种对确定性的逼近、迫近,合乎思维目的性要求,因为它着眼于系统运行的顺畅、有序;满足具体思维的动机、需求、目的性;与思维功能以精确为辅、近似为主的把握,也是一致的。

(四)由线性连接转变为近线性连接

由线性连接转变为近线性连接,是来自于思维结构构成的激活、连接方式方面的变化。抽象思维简单结构从形式结构转变为辩证结构,其连接方式也从线性转变为近线性。

线性连接方式,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形式结构的专有激活、连接方式。线性连接方式的特点是简单、快捷、明晰、确定,而这与形式结构对结构构成的要求是一致的。构成形式结构的是形式逻辑,现已形成了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定理、规则;要求思维过程、思维结果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必须明晰、确实;呈现出静止、不动、不变、凝滞化状态,而这些都只有线性连接方式才能实现。

对于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说来,线性连接方式不是其结构构成的主要连接方式。线性连接方式对应的是时时、事事、处处都达到精确、精准,毫厘不差,而这对于辩证结构而言,既不需要也无必要,更无法做到。非线性连接方式也不可能成为辩证结构构成的主要连接方式。非线性连接方式所导致的不确定性、随机性、无解甚至无法把握,也不是辩证结构所要求、所需要的。而只有近线性连接方式,才能成为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构成的主要连接方式。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建立在对思维对象一分为二同时又合二为一的基础上,是由线型或面型的结构转变成的立体结构。近线性连接方式,满足了思维目的性的要求;实现了思维功能以精确为辅、近似为主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辩证结构的构成。

三、辩证结构的主要对应体

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建立在对思维对象一分为二同时又合二为一的基础上。那么,这种构成辩证结构的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究竟是什么呢?

(一)辩证结构对应体的构成

谈到辩证结构的对应体,这还是一个新的概念。而这一新的概念所代表的,正是辩证结构构成所需要的东西。辩证结构的对应体,是一个融合的整体;由两部分构成:对应的部分和“把握度”部分。

辩证结构的对应体的对应部分,是一分为二的结果;就是将思维对象分为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统一的两部分。思维对象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统一分为的两部分,因其重要性、显著性、影响性以及使用范围、频次等原因,逐步产生了七对主要的对应体。当然,辩证结构的对应体决非七种,至于到底有多少种,很可能是无法计数。相信随着思维活动的发展、变化,新的辩证结构对应体也会不断产生。

辩证结构的“把握度”部分,则是合二为一的结果。这一“把握度”部分,是思维者对思维对象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统一两部分的把握点。理解这一把握点,需要从四方面说明:一是这一把握点集中体现了思维功能的要求:以精确为辅、近似为主。而把握点对思维功能的体现,是通过从非线性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向近线性的对精准、确定的迫近实现的。有了这种对精准、确定的迫近,才使把握点能够为思维者所把握。二是这一把握点并不固定,也没有具体的位置。它或是亦此亦彼能够共同存在的位置;或是[01]区间连续轴上的某一位置,但这一位置一定是对精准、确定的迫近。三是这一把握点需要思维者寻求。把握点到底存在于亦此亦彼能够共同存在的哪个位置,[01]区间连续轴的哪个位置,况且还有变化、反复,又需要对精准、确定迫近,因此,需要思维者认真思量、细心揣度。四是思维主体的差异在把握点的选择上得到充分体现。具体思维动机、需求、目的性的不同;思维者个体差异的存在,都会对把握点的选择产生影响,并落实到对把握点的选择上。

对于辩证结构的对应体说来,其构成的两个方面——对应的部分和“把握度”部分,不是对应部分和“把握度”部分的双行线,而是一种融合的关系,是一个统一体。这种融合、统一,从一个时间维度、三个空间维度延伸开来,构成一个整体,结构起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对于这种融合、统一关系,可以从三方面看:一是认识对应的部分和“把握度”部分的关系。对应部分所分成的两部分,为“把握度”的把握提供了基础;而“把握度”的把握,则需要在对应部分的两部分中寻求。二是“把握度”的作用。“把握度”的把握,不是单纯的为把握而把握,而是对两部分的融合、统一,发挥了促进作用。三是对辩证结构的对应体有两种把握形式:一种是单独把握;另一种是完整把握。在辩证结构的对应体中,思维者的把握有三个点。这三个点是对应双方的两个点以及把握度的一个点。对这三个点,思维者既可以单独把握又可以完整把握。所谓单独把握,是指思维者之于对应双方的两个点以及把握度一个点的单独把握。思维者的单独把握是通过在思维过程中对思维结构信息的离散化,也就是切分实现的。而完整把握则是思维者将对应双方以及把握度统一起来,给予整体的把握。思维者的完整把握是通过在思维过程中对思维结构信息的复原实现的。

(二)量变质变对应体

量变、质变是量变质变规律中的概念。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通过属性表现出来;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快慢、颜色深浅等可量化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引起的两种状态。当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还没有达到主次易位的程度,也就是当事物的度还没有被突破时,这时的变化叫作量变;当事物内部的矛盾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开始变换,事物的度正在被突破,而质的相对稳定性开始丧失时,这类的变化叫作质变。

作为辩证结构的对应体,量变质变对应体是从发展变化的形式方面,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一分为二的结果。量变质变对应体中的量变,是思维者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在构成规模、程度、速度快慢、颜色深浅等可量化方面变化的把握。这种变化维持了抽象思维简单结构质的相对稳定状态,也就是没有突破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相对稳定状态的界限,因此,思维者的把握主要在量的变化方面;这也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状态的量变。量变质变对应体中的质变,是思维者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在规定性方面变化的把握。这种变化打破了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突破了质的规定性界限。因此,思维者的把握主要在质的变化方面,这也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状态的质变。在这一对应体中,量变、质变都是思维者所要把握的点。

作为辩证结构的对应体,量变质变对应体的构成,还包含了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合二为一,这就是思维者对量变质变对应体的把握度。这种把握度,并非量变质变规律中的“度”。量变质变规律中的“度”,是使事物能够保持某种特定质的量的界限。而量变质变对应体中的把握度,是思维者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的把握点;也就是思维者对思维对象状态把握的情况: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是处于量的变化还是质的变化中?思维对象是量的变化还是质的变化?如果是量的变化,那么,这一变化的把握点在哪里?而如果是质的变化,那么,变化后的新质是什么?它与旧质的差异又是什么?

(三)肯定否定对应体

肯定、否定是肯定否定规律中的概念,肯定否定规律也被称为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与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一起,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肯定因素是决定事物性质的因素,是保持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对原有事物的改变,是导致原有事物消亡的因素。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事物完善、发展的一个有规律过程: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即完成了一个周期。这一周期构成了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作为辩证结构的对应体,肯定否定对应体是从发展方向、发展形势方面,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一分为二的结果。肯定否定对应体中的肯定因素,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性质、特征和倾向的保持因素;也是思维者对现有辩证结构把握的认可方面。肯定否定对应体中的否定因素,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辩证结构的扬弃因素;也是思维者对现有辩证结构把握的不认可方面。在这一对应体中,肯定、否定都是思维者所要把握的点。

思维者对肯定否定对应体的把握,还包括由合二为一构成的把握度。这种把握度,是思维者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的把握点;也就是思维者对思维对象发展方向、发展形势把握的情况: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是予以认可还是不认可?如果认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是在多大程度、多大范围内给予认可?在认可中有没有不认可的方面?为什么?当下的认可,对未来意味着什么?如果不认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是在多大程度、多大范围内不认可?在不认可中有没有认可的方面?为什么?当下的不认可,对未来意味着什么?等等。

(四)本质现象对应体

本质、现象是本质与现象这对哲学范畴中的对应概念。作为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本质与现象反映了事物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了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和深度。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现象是为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关联的。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的根据;本质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现象由本质产生;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总是从不同侧面或这样或那样体现着本质。世界上既没有离开现象单独存在的本质;也没有脱离本质的纯粹的现象。

作为辩证结构的对应体,本质现象对应体是从思维对象的把握水平和深度方面,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一分为二的结果。本质现象对应体中的本质部分,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思维对象的性质所在。而本质现象对应体中的现象部分,是思维对象本质的外在表现;是思维对象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在这一对应体中,本质、现象都是思维者所要把握的点。

思维者对本质现象对应体的把握,不仅有一分为二构成的本质现象划分,还包括由合二为一构成的把握度。这种把握度,是思维者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的把握点;也是思维者对思维对象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的把握之处。它包含一系列问题:怎样界定、评价、掌控思维对象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思维对象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的未来走向是什么?思维对象的外部联系何在?表面特征特在哪里?与思维对象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关联?这种关联的影响是什么?等等。

(五)内容形式对应体

内容、形式是内容与形式这对哲学范畴中的对应概念。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内容和一定的形式。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是这些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形式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的区别。内容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特征、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等,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形式随内容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内容和形式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内容可以转化为形式,形式也可以转化为内容。

作为辩证结构的对应体,内容形式对应体的构成,是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一分为二的结果。内容形式对应体中的内容,是构成辩证结构内在要素的总和;是思维者所把握的思维结构要素的关系、特征、过程、趋势。内容形式对应体中的形式,是构成辩证结构内在要素的存在方式、表现方式;也是思维者所把握的思维结构要素的激活、连接形式。在这一对应体中,内容和形式都是思维者所要把握的点。

在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的内容形式对应体中,不仅内容、形式是思维者所要把握的点,还包括由合二为一构成的把握度。这种合二为一构成的把握度,是内容、形式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中的结合点、转化点,也是思维者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的把握点。它包含一系列问题:在内容形式对应体中,内容的发展、变化是什么?内容是否选择了适合的形式?形式是否适合内容?对内容的发展是起了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在内容形式对应体中,内容和形式的转化如何发生?发生的可能性、现实性是什么?等等。

(六)原因结果对应体

原因、结果是原因与结果这对哲学范畴中的对应概念。原因和结果是现象间普遍联系的一种。无论什么现象,总是由另一些现象引起;并且还会引起另一些现象。可以说,原因是引发现象的由来;结果是在一定阶段现象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原因和结果的联系也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也称为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这一关系表明:其一,原因和结果是排斥的、制约的。原因不能同时又是结果;结果不能同时又是原因。其二,原因和结果是依存的。原因只有对结果而言才是原因;结果只有对原因而言才是结果。一旦失去对方,己方也将不复存在。其三,原因和结果是转化的。原因和结果会交换位置: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从某一角度看是原因,换个角度便是结果;反之亦然。

作为辩证结构的对应体,原因结果对应体的构成,是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一分为二的结果。原因结果对应体中的原因,是反映在结果中的抽象思维简单结构辩证结构的构成缘由,也是思维者所把握的思维结构要素的激活、连接的由来。原因结果对应体中的结果,是一定阶段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所达到的状态;也是反映了抽象思维简单结构辩证结构的构成缘由。在辩证结构的对应体中,原因和结果都是思维者所要把握的点。

对于思维者说来,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辩证结构的原因结果对应体的把握,不仅要把握原因、结果这两个点,还要把握由合二为一构成的把握度,这也是思维者要把握的点。这种由合二为一构成的把握度,是原因、结果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中的结合点、转化点,也是思维者对所包含一系列问题的把握点。这些问题包括:引发结果的原因是否充分,它在何种程度上决定了抽象思维简单结构辩证结构的构成?抽象思维简单结构辩证结构的构成,是单一原因还是多种原因?何种原因对结果影响最大,为什么?在原因结果对应体中,原因、结果是否会发生转化?如果发生转化,将如何发生?最有可能的发生处在什么位置?等等。

(七)必然性偶然性对应体

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和偶然性这对哲学范畴中的对应概念。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种不同因素:一种因素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总方向;另一种因素是单个具体事件的出现,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必然性因素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因素;是事物发展、变化中不可避免和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变化中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在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偶然性受到必然性的制约,偶然性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必然性以转化为偶然性,偶然性也可以转化为必然性。

作为辩证结构的对应体,必然性偶然性对应体的构成,是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一分为二的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对应体中的必然性,是蕴含于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中,代表了思维结构构成趋势、方向的因素;也是思维者所把握的思维结构构成的本质因素。必然性偶然性对应体中的偶然性,是思维结构构成中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是导致思维结构构成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发生变化,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因素。在辩证结构的对应体中,必然性和偶然性都是思维者所要把握的点。

思维者在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辩证结构的必然性、偶然性对应体的把握,既有必然性、偶然性这两个点;也包括由合二为一构成的把握度,这也是思维者要把握的点。这种由合二为一构成的把握度,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中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反映。而作为辩证关系的反映,也包含一系列问题:在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中,那些代表了思维结构构成趋势、方向的因素,包含了多少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那些偶然性因素,与必然性因素的关联何在?那些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对思维结构构成趋势、方向因素的影响是什么?偶然性因素何以转化为必然性因素?必然性因素又何以转化为偶然性因素?等等。

(八)可能性现实性对应体

可能性、现实性是可能性与现实性这对哲学范畴中的对应概念。在各类各样事物中,有些曾经存在过;有些要等到将来才能存在;而有些则是当前存在着。可能性和现实性反映的就是在现实事物与可能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转化过程。可能性不是指当前存在的事物,而是指包含在现存事物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某种可能;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当某种事物还没有成为现实之前,只是某种可能。现实性标志着事物当前存在,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或者说,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可能性与现实性紧密相连:可能性包含在现实之中,是没有实现的现实;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的可能,同时又孕育着新的可能。可能性与现实性相互转化:现实的发展是不断产生可能;可能又不断变为现实,川流不息、永无止境。

作为辩证结构的对应体,可能性现实性对应体的构成,是对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一分为二的结果。可能性现实性对应体中的可能性,是存在于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中,那些尚未实现还没成为现实的东西;是思维者极力捕捉、力求把握的因素。可能性现实性对应体中的现实性,是存在于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中,那些已经成为现实的东西;是蕴含着可能性的结构构成。在辩证结构的对应体中,可能性与现实性都是思维者所要把握的点。

抽象思维简单结构辩证结构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思维者在一分为二中划分的两个点;完整把握可能性现实性对应体,还包括由合二为一构成的把握度,这也是思维者要把握的点。这种由合二为一构成的把握度,是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中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反映。而作为辩证关系的反映,也包含一系列问题:在已经构成的抽象思维简单结构的辩证结构中,有多少尚未实现、还没成为现实的因素?那些蕴含于已构成的抽象思维简单结构辩证结构中的因素,由潜在而成为现实的途径何在?概率如何?可能性因素何以转化为现实性因素;现实性因素又何以转化为可能性因素?等等。

第四节 形象思维的图式结构

在形象思维中,从意象到图式,是思维结构构成的跃迁:是形象思维由思维结构要素进入到简单结构,而且所进入的这一简单结构是立体结构。

一、图式概念的提出

“图式”概念的提出,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是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康德用这一概念来表征那些帮助人们进行知觉的先天结构,认为图式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

1932年,剑桥大学巴特利特爵士对图式这一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在《记忆:—个实验和社会心理学研究》这部心理学专著中,他谈到了所进行的几次实验,包括最著名的实验:要求英国被试记忆“幽灵的战争”这则故事,而这则故事包含许多奇怪的属性,具有与西方人的期望相反的因果结构。而在实验中,巴特利特爵士发现被试是重构故事而不是逐字逐句地去回忆故事,而这种重构与西方人的世界观是一致的,由此,确认了图式的存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图式作为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图式包括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在内,是从经验到概念的中介。在皮亚杰看来,图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他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认为个体之所以能对各种刺激做出这样那样的反应,是由于个体具有能够同化这些刺激的某种图式。这种图式在认知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能过滤、筛选、整理外界刺激,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认识,从而建立新的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虽然最初来自先天逻辑,但一经和外界接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他用图式、同化、顺化、平衡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个体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形成具有特色的认知建构理论。[3]

及至后来,不少心理学家采用了图式这一概念。认知心理学在有关知识表征的研究中,使用了图式这一概念并进行了相关的论述,使之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部分。认为:图式就是用来解释复杂知识组织的最常见结构。一个图式是一族结构化的概念。通常,它涉及普遍性知识而且可以被用来表征事件、事件发生的顺序、知觉、情势、关系以及目标。[4]

也有的心理学学派从网络方面研究图式,表述为:人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网络。认为: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认知者的情绪,其中个体过去经验的不同,对相同的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5]

二、图式结构的界定

本文对图式的理解,与心理学在内的理论研究不尽相同。相同之处在于:本文亦认为,图式是知识组织的结构;思维者的主观因素会对这一结构产生影响,包括经验与情绪、动机与兴趣等,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而不同在于:本文将图式严格界定在形象思维的范围内,认为图式是形象思维结构的结构形式,是形象思维简单结构的立体结构。对图式内涵、外延的理解,都不宜超出这一范围。

谈到对图式理解的差异,其深层次问题涉及的是两种思维形式的划分。前面曾多次谈到:对概念的界定不清,特别是涉及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两种思维形式时,对概念的界定不清,是心理学研究中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心理学的研究已程度不同地产生了影响。有关图式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便与涉及两种思维形式时概念的不清有关。事实上,在心理学有关图式的研究中,还没有一种研究将图式与思维形式相联系,特别是与形象思维相联系。

不过,在心理学有关图式研究的表述中,还是间接涉及了思维形式问题。甚至可以说,心理学有关图式研究,对将图式界定为形象思维简单立体结构能够给以佐证。例如艾森克、基恩。这两位心理学家就将图式界定为“涉及普遍性知识而且可以被用来表征事件、事件发生的顺序、知觉、情势、关系以及目标”;皮亚杰将图式界定为:“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相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也有的将图式界定为“表征特定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

在心理学这些有关的界定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图式一般和“事物、事件、动作等”相联系;却很少同概念、定理、公式等相联系。这种现象引申到两种思维形式中,恐怕很难将其归于抽象思维;而归于形象思维倒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也是心理学有关图式的界定,为形象思维图式结构界定提供的佐证吧。此外,从字面上理解,图式所指的也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形象的展示。在“图”的意义上,可以把图式看成形象。

图式结构作为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是简单的立体结构。这一简单的立体结构,要经过对思维对象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进行具象整合的过程;由意象之间的关系和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构成;是意象之间因关系存在而被激活、连接的产物;是意象的行为和行为方式发生的结果。

对形象思维简单结构的图式结构的界定,包括了六层含义:

第一,图式结构是简单结构。图式结构在形象思维结构构成中,居于中间层次,下面为形象思维结构要素意象;上面是形象思维复杂结构,也就是脚本结构。图式结构作为形象思维结构构成中的简单结构,其一是指图式的构成是意象之间单一激活、连接的活动。这种激活、连接的活动所构成的结构比较单纯,脉络清晰,没有什么复杂的关联。其二是指图式结构是形象思维复杂结构构成的基础。脚本结构是由图式结构构成的;也就是说,复杂结构在简单结构的基础上构成。

第二,图式结构是立体结构。图式结构是由意象间单一激活、连接活动构成的。意象作为思维结构要素,是立体的;推而及之,图式结构也是立体的。图式结构的这种立体性,当然不止于这种推论,而集中体现在拥有思维的一维时间形式、三维空间形式上。对于图式结构说来,尽管其激活、连接活动单一、单纯,但仍具有思维的时间、空间形式的秩序性、广延性:同其他意象之间,具有了思维时间、空间中的顺序、距离,从而展示出结构的立体性。

第三,经历具象整合的过程。形象思维简单结构,也就是图式结构构成的过程,是在形象思维观照型参量主导下的具象整合过程。对于形象思维的这一简单结构说来,具象整合不仅仅存在于思维结构要素的构成阶段;同样存在于图式结构的构成阶段。图式结构构成阶段的具象整合,是伴随对意象的激活、连接进行的。意象何以激活?怎样激活?为何连接?和谁连接?无一不是具象整合的结果。图式结构构成阶段的具象整合,在形象思维观照型参量的主导下进行。这种主导作用在于:使思维对象的多样化更趋集中、由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统一所决定的特征更为突出,进而实现具象整合的目的。

第四,由意象关系和关系表现形式构成。客观世界存在着普遍性联系或普遍性关系;思维作为把握客观世界的工具,必然会反映出客观世界的这种普遍性联系或普遍性关系。而承担这一职责的,主要是思维结构。思维结构是思维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关系的体现;思维对象正是循着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关系进行激活、连接的;思维结构也因之而构成。

对于形象思维说来,思维结构的构成是从图式结构开始的;也可以说是从意象循着这种相互联系或相互关系激活、连接开始的。由这种激活、连接构成了图式结构的内核结构;也是由这种激活、连接,又构成了图式结构的内结构。因为意象的激活、连接,必取一定的激活、连接形式,而这种激活、连接形式,正是图式结构的内结构。此外,语言作为图式结构的物质外壳,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激活、连接中,又构成了图式结构的外结构。

第五,是意象行为和行为方式发生的结果。由意象之间的激活、连接,构成了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也就是图式结构。而意象之间的激活、连接,又是意象行为和行为方式的发生。从这一意义上说来,是意象行为和行为方式的发生,构成了形象思维的图式结构。

行为是举止行动;意象的行为,是意象的举止行动。行为方式是举止行动的方式;意象的行为方式,是意象举止行动的方式。在形象思维过程中,意象之间的激活、连接,是通过意象行为和行为方式的激活、连接实现的,不存在没有行为和行为方式的意象;也不存在没有行为和行为方式激活、连接的意象。反映到形象思维简单结构的构成方面,不存在没有意象行为和行为方式的图式结构。

第六,体现了思维功能。思维功能是对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以精确为辅、近似为主的把握。图式结构作为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也要体现思维功能,在简单结构构成中践行以精确为辅、近似为主的把握。

三、与图式结构相关的研究

作为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图式结构是本文提出的概念,目前还没有有关形象思维图式结构方面的研究;不过,也有一些研究与图式结构相关。而所谓相关,是指以联想为主的相关研究。联想的研究源远流长,如果从思维结构方面考察,联想其实涉及的主要是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而只有少量为抽象思维的简单结构。

(一)什么是联想

心理学以及美学的研究认为:联想是由某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活动。联想表现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在外部特征和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并建立起联系。以后只要其中一个事物出现,就会在头脑中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事物。

人们日常谈到联想或对联想现象的研究,大多围绕着人或事物,这是联想现象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本文将联想与形象思维联系起来的原因;但另一方面,联想还涉及抽象思维,由某一概念也可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并未明确使用“联想”这一概念,但他论述了与联想有关的问题:“一种观念的产生必伴以另一种与之相似的或相反的,或在过去经验中曾与之同时出现的观念的产生”。霍布斯被认为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他对联想的本质和种类做了论述,但他也没使用到联想这一概念。洛克在《人类理智论》第四版中,首次采用联想一词,此后联想便成了心理学中常用的术语。洛克认为“我们一些观念相互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合”,即联想就是观念的联合。

(二)与联想有关的定律

对于与联想有关的定律,大多认为是三个,这三个定律是:相似律、接近律、对比律。

关于相似律。一般认为,相似律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形似、义近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联想的规律。人们在感知某一事物时,会将和这一事物或现象在性质上、形态上或其他方面相近的事物联系起来;而对这种形似、义近的事物或现象的发现,拓展和深化了认识,强化和细化了情感(情绪)的表达。再谈接近律。接近律是指在空间或时间上彼此接近的事物之间容易形成联系的规律。接近律将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锁定于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并据此界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是对比律。对比律是指由于事物的性质或特点相反,因而在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产生联想的规律。在对比律中,联想的产生缘于事物相反的性质或特点;换言之,是事物间的对比关系促成了事物间的联系。

这里只谈到了联想的相似律、接近律、对比律,没有涉及其他定律。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这三个定律谈得较多、谈论历史也比较长。实际上,对与联想有关定律的研究,学术界没有局限于这三大定律,还探讨了其他一些定律,包括提到较多由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而在事物之间产生联想的因果律等。

(三)联想研究存在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等先哲们乃至后来者对联想的研究,对与联想相关的三个定律以及其他定律的提出,有其历史的功绩:对当时以至后来的艺术创作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三个定律是否属于思维的“定律”,却又令人生疑,其中的问题之一便是相似律和接近律的重合问题。

应当说,相似律和接近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特别是接近律对时间、空间的限定比较明晰;但它们之间的重合仍是主要问题。相似律最主要的内涵“形似、义近”,都离不开时间空间,从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相似律的“形似、义近”不过是接近律时间空间的另一种表述形式罢了。可见重合是明显的,也是比较严重的。对于联想的研究而言,三个规律中有两个规律之间发生重合,便不能视为小问题了。实际上,相似律和接近律的重合,给后来的研究带来了不少麻烦,包括与联想有关的定律在提出方面,就比较混乱。

后来的研究者也许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相继对联想的有关定律进行思考,不少人看好接近律,认为接近律是联想的最基本定律。苏格兰学派的哲学家布朗认为:接近律是联想的基本律;联想还有副律:显因律、频因律、近因律。哈特利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他把传统的三个联想律归结为一个接近律,认为接近律是联想的根本规律,而联想有两种:同时性联想和相继性联想。

第五节 图式结构构成方式的相关问题

图式结构作为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是发挥着呈下启上作用的结构:下接作为思维结构要素的意象;上启形象思维复杂结构的脚本结构。而图式结构的确立,离不开构成方式。

一、何为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

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是服务于形象思维简单结构构成的激活、连接方式;是意象行为、行为方式的展示方式;也是蕴含于意象行为、行为方式中的意象素的激活、连接方式。

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包括了三层含义:

第一,属于简单的构成方式。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是简单的构成方式,这种简单的构成方式简洁、明晰;由其构成的图式结构,也是简洁、明晰。图式结构构成方式的这种简洁、明晰,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体现在结构构成上,所构成的是简单结构。图式结构是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而构成这一简单结构的,应该是简单的结构构成方式。很难设想由复杂的构成方式来构成简单的结构。二是体现在思维阶段划分上,由图式结构构成方式所构成的结构,处于形象思维的简单思维阶段。形象思维划分为复杂阶段和简单阶段,而图式结构的构成,正处于形象思维简单思维阶段。这表明:图式结构与形象思维简单思维阶段是一致的。

第二,离不开意象的行为、行为方式。图式结构的构成,是意象激活、连接的结果。意象之间之所以能够激活、连接,是因为任何意象,都有其行为、行为方式。这些行为、行为方式的发生,不可避免地要和环境、和其他意象产生联系,由此才导致意象之间的激活、连接。也可以说,正是意象行为、行为方式的发生,才使意象之间的激活、连接有了可能;图式结构也才能循着由意象行为、行为方式发生产生的激活、连接而构成。意象所发生的行为、行为方式并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行为、行为方式,需要不同的激活、连接方式。从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分析,也就是需要不同的构成方式。这也是图式结构构成方式离不开意象行为、行为方式的缘由。

第三,意象素发挥作用。在图式结构的构成中,图式构成方式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意象行为、行为方式的发生;或者说离不开因意象行为、行为方式发生而产生的激活、连接。那么,意象行为、行为方式的发生,何以会导致激活、连接呢?回顾一下思维结构要素的构成:是思维结构素所具有的相同、相对(相反)、相异关系,导致了思维结构素的激活、连接,构成了思维结构要素;而表征这种关系的思维结构素,又细分为概念素和意象素。在图式结构的构成中,是由形象思维的结构素,也就是意象素唱主角。这种主角作用,就是促成了意象之间的激活、连接,进而构成图式结构。意象素之所以能够促成意象的激活、连接,是因为不同意象间意象素所具有的相同、相对(相反)、相异的关系。而这些相同、相对(相反)、相异的关系必然会在意象间产生激活、连接的动作。这就是意象素的作用。

二、图式构成方式的类型

作为把握主体世界和客体世界的思维形式之一,人们的形象思维无论是在简单思维阶段还是在复杂思维阶段,所面对的都是纷纭复杂、千变万化的现实。这种纷纭复杂、千变万化的现实,反映在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中,则是要求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的多类型、多功能。

(一)不同角度的划分

为适应纷纭复杂、千变万化被反映对象的需要,产生了多种图式构成方式,这就是说,图式构成方式并非一种。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会有新的图式构成方式产生。

本文将图式构成方式归于两个大类,若干个类型。两个大类,一类是数量型,着眼于不同图式构成方式所需要的意象素数量,以意象素数量作为细化为若干类型的依据。数量型图式构成方式有四种,分别是相同式、相对(相反)式、相似式、相异式。另一类是关系型,立足于不同图式构成方式体现的意象连接关系,以意象连接关系作为细化为若干类型的依据。关系型图式构成方式有五种,分别是赋式、比式、兴式、链式、支点式。

对图式构成方式归类和划分,包含了开展思维研究的意义。因此,对这四种数量型图式构成方式和五种关系型图式构成方式的归类和划分,不宜简单化、绝对化,因为在这两大类九种类型的图式构成方式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交集。当然,这种交集不会妨碍图式构成方式的归类和划分。

(二)数量型图式构成方式划分的依据

在形象思维图式结构构成中,不同的图式构成方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不同的图式构成方式,又构成了不同的结构。数量型图式构成方式在图式结构构成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构成了独特的图式结构。那么,这些发挥独特作用,构成独特图式结构的图式构成方式,是怎样划分的?换言之,这种划分的依据何在?

回答这一问题,还是回到这一类型图式构成方式的命名上来。这一类型的图式构成方式既然被命名为数量型,那么是什么数量呢?具体说来,图式构成方式中的何种数量,最终成为这一类型图式构成方式归并和划分的依据?说起来,是构成意象的意象素。意象素是意象行为和行为方式的规定性,是形象思维对外激活、连接的接口。意象与意象之间能够实现激活、连接,是通过意象素实现的。从意象到意象素,是由意象的离散化切分而成的。在形象思维图式结构构成中,意象会因意象素蕴含数量的不同,或产生激活、连接或不产生激活、连接;或构成这样的图式结构,或构成那样的图式结构。由此才成为图式构成方式归并和划分的依据。

如果把这种依据意象素数量对图式构成方式进行的划分看成一个轴:在轴的两端,分别是相同式构成方式和相对(相反)式构成方式。在相同式构成方式中,相同意象素数量最多;在相对(相反)式构成方式中,相对(相反)意象素数量最多;而处于相同式构成方式和相对(相反)式构成方式之间的,则是相似式构成方式和相异式构成方式。当然,处于相同式构成方式和相对(相反)构成方式之间的相似式构成方式和相异式构成方式,其拥有的相同意象素数量或不同意象素数量到底是多少,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因为,这两种图式构成方式,是由占多数的或相同或不同的意象素决定的:如相同意象素占多数,为相似式;如不同意象素占多数,则为相异式。

数量型图式构成方式以意象素数量对图式构成方式进行的划分,体现了相同和不同的统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这种相同和不同的统一。溯本寻源,宇宙产生于大爆炸,从这一意义上说来,所有的事物起源都一样,这就是相同性;而所有事物因所处的时间、空间不同,功能特点不一,这又是不同性。所以,万事万物既相同又不同。数量型图式构成方式的划分已表明:依据意象素数量不同进行的划分,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三)关系型图式构成方式划分的依据

在形象思维中,思维结构所展示的是意象之间在思维过程中的关系。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决定了意象之间关系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而正是意象之间关系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又决定了图式结构构成方式的不同。由此,意象之间关系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成为不同图式结构构成方式划分的直接依据;而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则成为不同图式结构构成方式划分的最终依据。

不同图式结构构成方式的划分,适应了意象之间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的关系,也适应了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多变性的要求。于是,赋式图式构成方式、比式图式构成方式、兴式图式构成方式、链式图式构成方式、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的存在,有了共同的依据、背景、理由。赋式图式构成方式体现了一种最普遍、最平实、最大量的关系,也可称为基本的关系;比式图式构成方式和兴式图式构成方式,体现了一种鲜明、突出的类比关系;链式图式构成方式和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所体现的关系都比较特殊,但关系价值较高。总之,这五种关系型图式构成方式,都形成了自身的功能、特色。

三、把握重心游移带来的变化

相似式构成方式和相异式构成方式所拥有的相同意象素或不同意象素的数量是个变量。这一变量的存在,为思维者对图式构成方式把握的变化提供了可能。

(一)把握重心游移的发生

思维者对图式构成方式把握的变化,也是把握重心的转移,例如在相似式构成方式中,如果思维者把握的重心在于寻求相同意象素的激活、连接,即或相同意象素数量不占优势,则仍可将其把握为相似式构成方式。又如在相异式构成方式中,如果思维者把握的重心在于寻求不同意象素的激活、连接,即或不同意象素数量不占优势,则仍可将其把握为相似式构成方式。

相似式构成方式或相异式构成方式产生游移的原因,除了思维主体受目的性驱使而使重心游移外,还在于相似式构成方式和相异式构成方式自身的模糊性。在由意象素连成的轴上,相似式构成方式和相异式构成方式所处的位置属于模糊地带。在这一模糊地带上,居于两边的相同式构成方式和相对(相反)式构成方式较为清晰;而相同式构成方式和相对(相反)式构成方式之间的相似式构成方式和相异式构成方式,则无清晰可言。这一位置类似于模糊逻辑从[01]中间的部分。而在[01]之间,是一个可无限切分的地带。而这一可无限切分的地带,能够形成无数的相似式构成方式和相异式构成方式;换言之,这也为思维者无限的思维视角构筑了广阔的空间。

(二)由主体建构的图式构成方式

如果把这种依据意象素数量多少对图式构成方式进行的排序式划分,作为图式构成方式划分常例的话,那么思维者对图式构成方式把握的变化,则可以看作是图式构成方式划分的特例,它是由思维主体建构的图式构成方式。

这种由思维主体建构的图式构成方式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相似式构成方式;另一种是相异式构成方式。与常例下的相似式构成方式和相异式构成方式不同:特例下的相似式构成方式和相异式构成方式,其对意象素数量的要求是相反的:这里的相似式构成方式,其所要求的是在不同意象素占多数、相同意象素占少数情况下的连接;换言之,也就是思维者将常例下的相异式构成方式建构为相似式构成方式。而这里的相异式构成方式,其所要求的是在相同意象素占多数、不同意象素占少数情况下的连接;换言之,也就是思维者将常例下的相似式构成方式建构为相异式构成方式。一切都变了个样。

第六节 数量型图式构成方式

数量型图式构成方式共有几种是个不确定的问题:或为四种或为六种。所谓四种是依据常例的划分;而六种则是特例下的追加,也就是在常例划分为四种的基础上,再加上两种由思维者建构的图式构成方式。

一、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

世界上的事物,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相同;完全相同的事物,只存在于人们思维中,于是在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构成中,就有了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

(一)什么是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

所谓相同,是指对两种事物进行对比,而其中一方没有任何变化;也有的将相同表述为事物的特征完全一样。相同性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和桥梁,如果没有相同性,事物之间便不能发生联系。作为图式的构成方式,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是发生在具有相同意象素的意象之间的激活、连接方式,是由最多相同意象素在激活、连接中所呈现的形象思维简单结构的构成方式。

分析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需要对这一构成方式的适用范围进行界定。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结构构成,一定发生在相同意象素最多的意象之间;而其他三种图式构成方式,虽然都存在数量不等的相同意象素,但都不能与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比肩。在由意象素连成的整个轴上,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因相同意象素最多而处于这一轴的前端或尾端,而其他的图式构成方式则在其后面或在其前面。

确认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中不同意象素的存在是必要的。在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中,相同意象素的存在、相同意象素在数量上的最多、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之所以成立的根本在于由最多相同意象素的激活、连接构成,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不同意象素的存在也是一个事实,尽管这些不同意象素的存在数量很少、作用有限,但它同样是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组成部分。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相同,这是对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中存在着不同意象素的说明;而人们所熟知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则是这一说明的注脚。对于这里谈到的“不同”,不宜做机械的理解,它更多地体现在思维的时间空间形式上。可以说,意象存在的思维的时间空间形式,是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中不同意象素存在的最后根据地,即或其他意象素都相同,但在其思维的时间空间形式上,这部分意象素也不会相同,留在思维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一定是不同的意象素。

(二)相同式构成方式的特点

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具有三个特点:运用量少、运用规则严格、信息量低。

首先分析运用量少。与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中两个意象的相同意象素最多的不同,对于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运用量说来则是最少。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运用,大多发生在思维的时间、空间形式发生变化的时候。这就是说,如果排除了思维的时间、空间形式,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则很难得到运用;在形象思维图式结构中,一般很少见到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身影。

其次是运用规则严格。与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运用量很少相联系,作为形象思维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很严格。这种严格是指意象存在形式的变化,也就是思维的时间空间形式的变化。当意象存在的思维的时间空间形式发生改变时,在完全相同的意象素之间,也可以进行连接。但如果超出这一范围,也就是使用不当,则适得其反,会削弱了思维效果。这里以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对仗为例:在古诗词表现手法的对仗中,有“正对”这种形式,其与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虽不尽相同,关联度却很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正对”“反对”作了中肯的评价,指出:“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对仗中的“正对”之所以为劣,就因为属于同类对,上下联的对仗的内容基本相同,信息量低。对仗中的“正对”的效果如此;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中相同意象素的激活、连接,其效果也是这样。

最后是信息量低。对于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说来,意象之间的激活、连接是相同意象素的激活、连接,也是相同意象素的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结果是,意象素既没增加也没减少。如果将其归于信息量,也是没有什么变化:信息量既没增加也没减少。从思维者方面考虑,这种在信息量方面的无变化,决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因此,思维者在运用相同式构成方式时,一般都很慎重、很严格。

二、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

(一)什么是相似式构成方式

所谓相似,是指形似、义近的事物的一种相互关系,是人们通过类比产生的感受。作为形象思维的图式构成方式,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是指:对那些具有相同意象素和不同意象素的意象,以相同为主导、对不同加以保留的图式结构构成方式。也有的将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相似式,称为相近式或近似式,都是意在说明这种由不同意象素衬托相同意象素的图式结构构成方式。

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反映了意象之间既相同又相异的相互关系,在这种既相同又相异的关系中,相同点是关系的主导,也是思维者把握的重点。所谓的相同点,由表征意象行为、行为方式的相同意象素构成。在依据相同意象素数量对图式构成方式进行划分的轴上,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相同意象素数量仅次于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而居于第二位。

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以相同意象素为主导,以不同意象素为辅助。不应轻视不同意象素的辅助作用,在这一图式构成方式中,这些不同意象素的存在,虽然并不导致意象间的激活、连接,但却使这一图式构成方式表现出自身作为图式结构构成的特色,这种特色是:在思维者认可这种连接的情况下,不同意象素的数量愈多,则图式结构的构成特色愈鲜明;如果不同意象素的数量达到多数而相同意象素的数量成为少数,则这种激活、连接将具有极高的价值。

不同意象素数量占到多数的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应当属于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特例,也被称为由思维主体建构的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这种由思维主体建构的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是思维者对图式构成方式把握的变化,也是把握重心的转移。它将相似的视角由以相同意象素为主,转入到以不同意象素为主,并在不同意象素为主中寻找相同意象素,使之连接构成图式结构,从而显示出价值。

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属于图式结构中使用较多、运用较普遍、出现频次较高的结构构成方式。人们经常使用的关联词“像……一样”,所呈现的就是这种相似式的关系。在诗歌创作中有“比”的手法,“以彼物比此物也”,修辞学中有“比喻”手法,运用的都是这种相似式的关系。在形象思维图式结构中,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正是以这种相似关系为其特征的结构构成方式。

(二)相似式构成方式的特点

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有三个特点:数量较大、范围较宽、关键在于把握的重心。

先分析数量较大。在形象思维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中,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运用较多、出现频次较高,占据着使用数量方面的优势。

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这一特点,主要得益于不同事物间具有的相同点。世界上的事物是无数的;而那些能够构成相似关系、也就是具有相同点的事物,亦是无数的。正因为这些具有相同点的事物的存在,才使得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在形象思维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中,占据着使用数量上的优势。一般说来,相同意象素越多,激活、连接的概率就越高,构成图式结构的可能性也越大,思维者使用的频率也越高;反之,相同意象素越少,激活、连接的概率就越低,构成图式结构的可能性也越小,思维者使用的次数也比较少。当然,有时情况会更变得复杂些。无论是相同意象素占据多数还是不同意象素占据多数,都有可能采用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这是因为:在常例的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之外,还存在特例的情况:由思维主体建构的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而特例的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的存在,使得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运用的机会更多、出现的频次也更高了。

其次是范围较宽。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涉及的范围很宽,只要发现了意象之间的相同点,也就等于发现了意象之间的相似关系,因而也就有了以这一相同点构成图式结构的可能性。

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所涵盖内容的宽泛,拓展了图式结构构成的范围,使一些新的图式结构不断产生。这是举两个网络流行语演变过程的例子。一个是“美女”的代称“mm”。“mm”的演变是从“妹妹”开始的。从美女到妹妹,是性别以及年龄的相同点;然后从妹妹到美眉,是谐音的相同点:最后是妹妹与美眉共有的声母“m”即声母的相同点,由此才组成了“mm”这一网络流行语汇。而由“mm”这一网络流行语汇又跳跃式地引申出“gg”,即“哥哥”的网络语汇。“gg”是哥哥的声母,同时又与“mm”相对,这是“gg”流行网络的原因。上述词汇产生过程的事例,对理解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有一定帮助:其一,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在于意象之间的相同之处,这是构成相似关系的基础,也是前提;其二,对于意象之间的相同之处说来,其数量不是主要的,相同之处可以多些,亦可少些;其三,相似关系的构成,在于相同点之间在其属性上的一致性,如果相同点之间在其属性上不一致,则不能构成这种相似关系。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这三个方面,在清晰界定该构成方式的同时也说明;具有相似关系的事物还是很多的;能够容纳这种相似关系事物的范围是很宽的,这也使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在数量上有了保证。

最后一点,关键在于把握的重心。对于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说来,特例的出现,使这一构成方式由一种变成了两种。而两种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由相同意象素导致了激活、连接;不同之处则在于:常例下是相同意象素占多数,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相似与相同距离不远;而特例下则是不同意象素占多数,弱化占多的相异而强化占少数的相同,最终占据了本应由相同占多数的位置。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特例之所以成立,关键在于思维者把握的重心发生了改变。当思维者以相似作为重点时,相同意象素或不同意象素的数量,已不再是前提条件了。可以说,只要是意象之间存在相同意象素,便可将其构成形象思维的图式结构。

三、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

(一)什么是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

所谓相异,是指事物存在着差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一样”。实际上,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万物莫不相异,差异普遍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它事物,就是因为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与他事物存在着差异。

作为形象思维图式的构成方式,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是将有差异甚至是巨大差异的意象激活、连接到一起。这种激活、连接,不是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那种展示意象间接近的图式构成方式;而是以思维者承认不同意象素的存在为前提,以不同意象素为掌握对象,在相同意象素的激活、连接中构成以不同意象素为展示对象的构成方式;换言之,是以相同意象素的激活、连接为基础,以不同意象素的共同存在为主体的图式构成方式。

理解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要与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区别开来。说起来,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与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都位于由相同意象素到不同意象素排列的轴上;属于轴的中间部分;都比较模糊;加之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中还存在特例,就是由思维主体建构的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这一构成方式在相同意象素少、不同意象素多的情况下实现激活、连接。因此,容易将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与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相混淆。

如何解决这种混淆?出路在于确立思维者的关注点!实际上,思维者的关注点,才是决定这两种图式构成方式构成的最终因素。对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与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说来,相同意象素的存在不是最重要的;由相同意象素导致的激活、连接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思维者关注的重点:如果思维者关注于不同意象素的存在,则为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而如果思维者关注于相同意象素的存在,则为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

在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中,当然也不能忽视相同意象素的作用。在不同意象素大量存在的情况下,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能够存在并发挥作用,由相同意象素导致的激活、连接是为这一切的基础。正是有了这种激活、连接,才使不同意象素有了共同展示的机会,也才形成了由这种相异关系构成的图式构成方式。以气味意象为例,如果将咸味意象和酸味意象连接到一起,使之形成相异关系,那么,气味便是相同点,是这一相异关系中的相同意象素。正是气味这一相同点或相同意象素的存在,使咸味意象和酸味意象形成相异关系。

对于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说来,也同样存在思维者把握重心转移的问题,也存在特例。这就是说,也会出现相同意象素占多数,相异意象素占少数而被思维者把握为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情况。就以意象素数量决定图式构成方式说来,这种相同意象素占多数,相异意象素占少数的情况,是应将其归于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这里之所以将其归于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从根本上说来,在于思维者把握重心的转移,疏远相异而拉近相同,至于不同意象素或相同意象素的数量,已不是把握的重点了。

(二)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特点

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特点有两个:连接量较小、连接价值较高。

先分析连接量较小。展现在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前面的,虽然也如同相似式构成方式一样,是一个可以产生无数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的广阔空间,但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在使用量上却无法和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比肩。激活、连接的可能性不是激活、连接的现实性。现实是: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使用数量很小,激活、连接成功的概率也很低。

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之所以使用数量小,激活、连接成功的概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其条件苛刻。当思维者欲将意象间的巨大差异作为展示对象而又绕过意象间的相同时,符合条件的将很少;这就是说,留给思维者的空间很小了。

其次是激活、连接价值较高。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虽然使用数量小,激活、连接成功的概率低,但其激活、连接的价值却很高。大家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异的,它们虽然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但哲学上的这种普遍联系,绝不是具体事物之间的那种直接联系;更不是在有着巨大差异的意象之间,建立起这种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的关系。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的可贵之处在于:从无数的事物中为两个意象找到了能够成立的相异式关系,也就是发现不同意象素能够同时展示的因素。虽然这种导致关系能够成立的因素,思维者也许还不清晰,但其通过相同意象素的激活、连接,已经在幕后开始服务于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了。当然,寻找到这种能够导致关系成立的因素,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激活、连接价值,虽然与找到这一关系成立的因素较为困难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以不同意象素为掌握对象,在相同意象素连接中构成的以不同意象素为展示主体的构成方式,其所构成的这种相异关系,特色鲜明、信息量大,这才是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的价值所在。不过,还需要说明,如果在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构成图式结构中,思维者把握重心发生偏移,重点放在占多数的相同意象素上,实现以相同意象素为主的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激活、连接,那么,其激活、连接的价值等同于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而非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

四、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

(一)什么是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

谈到相对,这是一个有着多种释义的词汇;也是有着多种内涵、外延的概念。在哲学定义上,相对是一个物质或一个整体和另一个物质或另一个整体的相互比较。在哲学定义上,相对还与绝对相对应,绝对是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普遍的;而相对是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特殊的。除哲学定义外,也有的将事物的相符、相称表述为相对;也有的将面对面的、相向的事物表述为相对;相对有时也用来表述事物间的对立。

本文所使用的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不具备哲学定义所涵盖的内容。作为形象思维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之一,是指那些具有面对面的、相向的意象之间,由这种面对面的、相向的关系所形成的激活、连接,并由这种激活、连接构成形象思维图式的结构方式。当然,除了这种面对面的、相向的关系之外,还包括对立的、即相反的关系。

理解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有四方面需要强调:

其一,要界定好适用范围。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只适用于那些具有面对面的、相向关系或对立关系的意象,不适用于那些不具有这种面对面的、相向关系或对立关系的意象。这里特指那些具有相异关系的意象,这类具有相异关系的意象,是不能列入相对(相反)关系中的。其二,这种面对面的、相向或对立的关系,所表明的是两意象共处一体,形成了一个既对应又相融、既对立又统一的共同体;不是那种决然对立的独立体。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正是构成这种既对应又相融、既对立又统一的共同体的结构构成方式。其三,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同样是对相同意象素的激活、连接。在具有对应关系的共同体中,对应关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相同,它是意象之间在属性上的相同。与大多相同意象素比较,这种属性上的相同属于特殊的相同。而由这种特殊的相同所导致的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是由特殊的相同意象素导致的激活、连接。其四,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是不同意象素的碰撞。在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中,特殊的相同意象素的存在,只是导致了激活、连接。而这一图式结构的构成特色,则是由相对(相反)意象素的碰撞。在这类具有相对(相反)性质的意象素的碰撞中,将产生一种新质。而这种新质不同于构成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的任何一方,它是双方交互作用的产物,存在于每个思维者具体的思维中。对这种新质的感受,则会因思维者的不同而不同。

(二)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特点

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特点有三个:对应性强、感受性强、连接价值居中。

首先分析对应性强。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的命名,已包含了这种对应性特点。从根本上说来,这种对应性是思维客体的对应性在形象思维图式构成中的反映。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一不存在着这种对应:上与下、进与出、阳与阴、正与反、多与少、内与外、男与女等,都是这种对应关系的体现。而现实中的这种对应关系,反映在形象思维中,就决定了意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决定了由对应关系而产生的激活、连接,也决定了由这种激活、连接体现的图式结构方式作用的发挥。

意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既包含着正面的对应、对立,又包含了侧面的对应、对立。一般说来,正面的对应、对立数量较多,使用频次较高,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如胜利与失败、前进与后退、男人与女人等,都属于这种正面的对应、对立。这种正面的对应、对立,是对应关系的主体,是意象在对应、对立中激活、连接的主体,也是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实施的主体。

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不仅有这种正面的对应、对立,还包含了意象之间侧面的对应、对立。古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一个意象侧面连接的例子。面对与自己同伴掉进水缸、其他孩子吓跑的情况,司马光没有跑,也没有慌,而是思索救人的方法。他没有选择把小孩从水缸中拽上来,或是把水缸翻倒将水倒出这些所谓“正面”的办法,尽管这些办法都很直接。因为年仅7岁的司马光清楚,这些很直接的办法,他做不到,于是才来一个“侧向对应”——用石头将缸砸开,实现了人水分离。

在现实中,一些事物间的对应也都是这种侧面的对应而不是正面的对应。如颜色中的对应:红与绿;味道中的对应:咸与酸、人际关系的对应:朋友与亲人等,都面临多种选择,并不构成正面的对应乃至对立,而是属于这种侧面的对应。应当说,这种侧面的对应也是一种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相对(相反)的关系,也能进入图式构成方式中。

其次是感受性强。由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构成的图式结构,较之其他图式结构,更为鲜明、突出、醒目,给人的感受也比较强烈。

对于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说来,处于相对(相反)共同体中的意象,不管是正面的对应、对立还是侧面的对应、对立,都引人注目。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之所以给思维者带来较强烈的感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揭示了某些事物(意象)间对应、对立的关系,给思维者以鲜明、深刻的提示和印象;二是由对应、对立的双方构成的对应、对立结构,含有一种形式美:就是对称、和谐的美;三是碰撞中产生了新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这种以鲜明、突出、醒目的形式出现、给人以强烈感受的特点,不仅体现在个体的形象思维中,也体现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形象思维的交流中。凡运用了这一图式构成方式的,都给自身和对方都留下深刻印象。在我国古诗词表现手法中,有对仗之说。古诗词中的这种对仗手法,正是相对(相反)式对图式构成方式在古诗词中的体现。对仗又称对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使语句更具韵味,更具表现力。古诗词中的对仗,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求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同是名词,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古诗词中这种对仗工稳的佳句可谓比比皆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毛泽东《余江县消灭血吸虫》)。

最后是连接价值居中。对于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说来,至少有三项指标都居中:第一项是能够形成激活、连接关系的事物数量指标,要少于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多于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和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第二项是实现激活、连接关系的事物数量指标,要少于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但要多于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和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与形成激活、连接关系的事物数量和实现激活、连接关系的事物数量这两项指标相联系,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激活、连接价值指标也居中:高于相同式图式构成方式、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的常例部分,但低于相异式构成方式和相似式图式构成方式特例部分。

相对(相反)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激活、连接价值指标之所以居中,主要原因在于实现这种对应、对立,即在事物中寻找相对、相反的关系并不困难,只要认真搜寻,大多都可以找到。找寻的简单使这种相对(相反)式构成方式的使用量不断加大;而使用量不断加大,无疑使其激活、连接价值降低了。

第七节 关系型图式构成方式

形象思维图式结构的构成,也是思维结构要素之间关系的构成;而思维结构要素之间关系的构成,又是通过关系型图式构成方式实现的。关系型图式构成方式共有五种。

一、赋式图式构成方式

(一)什么是赋式图式构成方式

赋,是我国古代文章写作、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法;与比、兴并列,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唐代孔颖达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就是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就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在汉代,赋的表现手法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以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体,后人称之为“汉赋”。

在形象思维结构构成中,赋的这种铺陈直叙体现为简单结构构成方式,被称为赋式图式构成方式。赋式图式构成方式是意象之间直接激活、连接的结构构成方式,所构成的图式结构简单、直接、顺序。

赋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是修辞手法的体现。赋这种修辞手法可谓源远流长,尽管汉赋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作为修辞手法,赋,至今仍为人际交流、文艺创作服务。赋的构成方式体现在思维结构的构成中,就是赋式图式构成方式。由赋式图式构成方式,构成形象思维简单结构,亦即图式结构。第二,由意象之间的直接激活、连接构成。在赋式图式构成方式中,意象之间的激活、连接是一种直接激活、连接;没有曲折,不要起伏跌宕,它所表现的是意象之间的一种直接的关系;由这种关系构成的结构呈现出直接的特点。也可以把赋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这种直接连接,看成是形象思维图式结构构成中的某种“线性”连接。第三,构成简单、直接、顺序的结构。对于赋式图式构成方式说来,意象之间在这一构成方式中的激活、连接,是一种平铺、直叙、直接的激活、连接;由意象之间这种平铺、直叙、直接激活、连接构成的形象思维图式结构,简单、简洁。图式结构的这种简单性和简洁性,又表现为一种顺序性、秩序性,这也是赋式图式构成方式直接激活、连接的结果。

(二)赋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特点

在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中,赋式图式构成方式可称为基础性的结构的构成方式,可谓平淡无奇。而正是由这种平淡无奇,衍生出三个特点:

首先是采用量较大。作为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赋式图式构成方式的使用量较大。赋式图式构成方式在使用量上的特点,主要得益于其属于直接激活、连接意象的基础性激活、连接。在意象能够产生激活、连接的对象中,大多为直接性联系,而所产生的激活、连接则为直接性激活、连接。这种直接性激活、连接,是图式结构基本的构成方式。此外,除赋式图式构成方式外的其他图式构成方式,在从自身特点出发而产生的激活、连接中,有的也需要采用赋式图式构成方式。以比式图式构成方式为例,比较关系的构成与激活、连接,同样包含直接激活、连接。

其次是默默无闻地发挥作用。由赋式图式构成方式构成的图式结构,是意象之间直接激活、连接的结果。这种直接激活、连接平铺、直叙、无奇,没有曲折、起伏、跌宕,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结构不醒目、不突出、太平凡,因而常常淹没在其他的结构构成中。作为使用量较大的图式构成方式,赋式图式构成方式所发挥的是一种基础性作用。这种基础性作用,也是一种在默默无闻中发挥的作用,不靓丽,不张扬,很低调。

最后是简单、简洁的结构构成。由赋式图式构成方式构成的图式结构,尽管不醒目、不突出、太平凡,但具有简单、简洁的特点。由赋式图式构成方式构成的图式结构,之所以简单、简洁,主要得益于意象之间的直接激活、连接。意象之间这种没有曲折、起伏、跌宕的连接,决定了结构构成也没有曲折、起伏、跌宕。而一个没有曲折、起伏、跌宕的图式结构,又是简单、简洁的。

二、比式图式构成方式

(一)什么是比式图式构成方式

“比”,通俗地讲就是比喻,也叫打比方,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用和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使人对甲事物有一个新的认识。比喻分为三个类型:明喻、隐喻、借喻;分为三种成分:本体、喻体、比喻词。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比”是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常与“赋、兴”连在一起,并称为“赋、比、兴”。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的手法的使用,使诗歌意象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比”的手法反映在形象思维图式结构的构成中,便体现为比式图式构成方式;作为形象思维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之一,比式图式构成方式与修辞手法或诗歌表现手法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而已。比式图式构成方式通过为主思维对象引入另一个相邻、相似、相近的同类,使之形成比较关系,从而在比较中使主思维对象的结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比式图式构成方式,包含了四层含义:

第一,修辞手法或诗歌表现手法的体现。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或比这种诗歌表现手法古已有之;而对这种修辞手法或诗歌表现手法在思维中是如何体现的,却涉及不多。实际上,比式图式构成方式正是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和比这种诗歌表现手法在形象思维中的结构构成方式;换言之,由比式图式构成方式实现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和比这种诗歌表现手法的目的。

第二,由被比体、比体、激活连接三部分构成。比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成分有三部分:被比体、比体、激活连接。被比体也称为主思维对象,由比体比较并通过这种比较而增色。比体是与被比体相激活、连接的意象,因其具有与被比体一样相同意象素而成为结构构成对象。激活连接是被比体和比体因关系的成立而产生了比较关系。这种比较关系的成立,是被比体、比体之间存在相同意象素的结果,这也使比式图式构成方式得以展示。

第三,形成鲜明、突出的比较关系。在比式图式构成方式中,比体的出现;被比体与比体的激活、连接,使被比体与比体之间形成了一种比较关系。这种比较关系,使单调、单一的被比体,一下子有了一个既相同又不同的参照物:刺激物增加了,信息量增加了!被比体这一主思维对象也随即变得丰满、丰富起来;对思维者而言,被比体的特征变得鲜明、突出,印象也更加加深。

第四,与相似式、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的关联。如果从引入一个相邻、相似、相近的同类,与主思维对象形成一种比较关系的角度,再来分析数量类图式构成方式构成的话,则比式图式构成方式与数量类图式构成方式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因为在数量类图式构成方式能够成立的背后,比式图式构成方式的作用十分突出,而且相当重要。分析数量类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无一例外地都可以将其相同、相似、相异、相反(相对)的关系做一分解,分为被比体、比体、激活连接过程。而能够做这样的一种划分,无疑显示了其与比式图式构成方式的关联,同时也将比式图式构成方式推到了前台。换言之,在数量类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中,是比式图式构成方式发挥了作用。

(二)比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特点

比式图式构成方式特点突出,属于高调、靓丽、讨人喜欢的图式构成方式,其特点有三个。

首先是使用范围广。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这个人的形象思维曾经如何,恐怕很少有人没运用比式图式构成方式。当然,个体运用比式图式构成方式,会在数量、质量方面有差异。不过,这掩盖不了的式图式构成方式使用量大,接触范围广,运用多的特点。日常生活中,使用比式图式构成方式,是人们思维的一部分。例如说到天气闷热,人们会说“像蒸笼里一样”;吃饭“狼吞虎咽”;时间快得“白驹过隙、岁月如梭”;古时形容美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等等。对日常生活中这种鲜明、突出的语言,人们大多将其归于比喻;而从形象思维简单结构构成来看,应当属于比式图式构成方式在构成图式结构。在艺术创作,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中,比式图式构成方式的作用更为突出。以古代诗歌《上邪》为例,作者用了五种自然现象:“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表现爱情的坚贞;再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我愿意》为例:诗人用我愿意是急流、是荒林、是废墟、是草屋、是云朵等,抒发自己爱的情怀。正是这些比喻的运用,也就是比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运用,才使作品意境深远,韵味十足。

其次还可以细分化。无论是作为修辞手法还是作为诗歌表现手法,比式图式构成方式使用的长时间、宽范围、多数量,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其中之一便是细分化。修辞学的研究在这种细分化中先行一步,将“明喻”“隐喻”“借喻”作为基本类型,后又细分为“类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回喻”“扩喻”“较喻”“缩喻”等。俢辞学的这些划分,大多适用于比式图式构成方式,这也为比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细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是过细、过多的划分是否为实践所必需,本文意见是需要再冷处理一段时间为宜。

最后是效果明显。对于人们的形象思维说来,比式图式构成方式在图式结构的构成中,不仅使用时间长,使用范围宽,使用数量多;同时效果显著。给人以生动、鲜明的感觉,仿佛呼之欲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有一句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给人印象很深:从荷叶到舞女的裙,意象变得鲜明;图式结构也更加醒目。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将爱情与比翼鸟、连理枝相连接,使图式结构变得生动、突出。

比式图式构成方式效果显著的原因在于:比体的出现,属于新的刺激,特别是比体与被比体之间既相同又存在差异的情况,直接增加了图式结构的信息量。思维者在接受新的刺激、增加信息量情况下,对意象的把握或对图式结构的把握,肯定会鲜明、生动、醒目、突出。

三、兴式图式构成方式

(一)什么是兴式图式构成方式

“兴”的提法,主要见于古代诗歌的评论。在诗歌、散文的创作手法中,居于第三位,“赋比兴”是也。宋代朱熹的解释是:“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采用的是典型的“兴”的创作手法。诗的开头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全诗由美禽恋我开始,为全篇定下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调;蒙上一层悲怆哀婉的氛围;同时,引出夫妻分离的悲剧故事。“兴”的这种手法,在人们日常的形象思维中,大多表现为铺垫。为说明一件事,先做铺垫,等到铺垫做足了,氛围形成了,再切入正题。这种手法,在古代话本小说中最为常见。

对于形象思维图式结构的构成说来,“兴”的手法与兴式图式构成方式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都是开始起兴,以期联想。作为形象思维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之一,兴式图式构成方式通过一个与主思维对象相邻、相似、相近的思维对象,引出主思维对象,形成前后相连、相互照应的比较关系,从而使思维结构的构成更加和谐、顺畅、自然。

兴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包括了三层含义:

第一,是“兴”的手法的体现。“兴”的手法,无论是作为文学艺术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还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铺垫手法,都属于形象思维的活动或曰图式结构的构成;由兴式图式构成方式实现了“兴”的手法在文学艺术创作或日常生活中的目的。第二,实现了主思维对象的换防接续。兴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分为引出体、被引出体、引出激活连接三部分:引出体是“先言的他物”或作为铺垫的部分;被引出体是与引出体相邻、相似、相近的思维对象,由引出体引出;而引出激活连接则发生在引出体和被引出体之间,是由部分意象素因相同而产生激活、连接或构成图式结构。在引出体和被引出体之间的产生顺序上,是一种换防接续的关系,也就是由被引出体接续了引出体。从这一意义上说来,引出体也曾经是主思维对象;只是在被引出体登上主思维对象的位置后才退出舞台。第三,前后相连、相互照应的和谐关系。在兴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中,由引出体引出被引出体,使引出体和被引出体之间前后相连。由于引出体和被引出体之间存在着部分相同意象素,又属于一种相似关系,而这又使得引出体和被引出体之间能够相互照应;兴式图式构成方式在构成中的这种前后相连和相互照应,使结构构成和谐、顺畅、自然,浑然天成。

(二)兴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特点

兴式图式构成方式作为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之一,在其实施的传统领域呈现萎缩的迹象:同时也在向一些新的领域拓展,并由此构成自身的特点。

首先是延伸性。兴式图式构成方式与比式图式构成方式不同,没有那么多的使用数量,也没有那么宽的使用范围。只是兴式图式构成方式一直在拓展使用范围。例如在音乐创作中有序曲,由序曲引入正曲;在话剧中,由序幕引入正戏,这些都是兴式图式构成方式拓展、延伸的情形。此外,在诗歌创作中,后来又出现了“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实际上采用的也是兴式图式构成方式。“寄情于景、托物言志”通过某一意象的构成,寄寓一定的志向、意愿,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情感等。从而使图式结构更加生动鲜明,丰富多彩。

其次是含蓄性。相对于赋式图式构成方式的平淡无奇,比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绚丽夺目,兴式图式构成方式展示的更多是一种自然、含蓄。这是一种不露痕迹,润物无声的感觉。兴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这种含蓄性,集中体现在引出体引出被引出体前后相连、相互照应上。在几近不露痕迹中,主思维对象实现了位置的转换,转换的过程平和、顺畅。

最后是萎缩性。在形象思维的实践中,兴式图式构成方式既有拓展、延伸的一面,也有萎缩、退行的问题。兴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萎缩、退行,主要发生在现代人们日常的形象思维中。一些研究表明:在现代的交往中,采用铺垫的方式再引出正题的越来越少了。现代人们日常的形象思维,更倾向于直接、直白、直奔主题,而这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兴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运用。

四、链式图式构成方式

(一)何为链式图式构成方式

链式多与反应组合,称为链式反应。链式反应是指在事件的结果中,包含事件发生条件的反应。之所以存在链式反应,是因为事物之间彼此联系:一事物与他事物相联系,并且还与更多的事物相联系,可谓环环相扣。链式反应由链式连接构成。链式反应分为单事物链式反应,如铀核裂变;多事物链式反应,如化学中的多催化反应,金融危机等。

链式图式构成方式是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之一,是因结构关系而成立的。链式图式构成方式源于事物的链式反应但又不拘泥于这种反应;它是具有激活、连接可能的思维对象因某一契机而产生的连续激活、连接,进而构成环环相扣的图式结构。

链式图式构成方式主要服务于创造式形象思维,也包括再造式形象思维,这在图式结构的构成方式中,有一定的特殊性。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需要一定的契机。链式图式构成方式构成图式结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一过程之所以能够启动,需要一定的契机:就好比连续爆破,一定要点燃导火索一样。在这里,契机好比导火索,而引燃的则是链式图式构成方式。

链式图式构成方式构成图式结构的契机,是以顿悟形式出现的。本文在分析创造式思维时,曾涉及顿悟问题,认为顿悟是创造式思维最重要的标志;是对概念、意象以及语言在未知的知识范围内激活、连接的捕捉;是思维由低觉知状态向高觉知状态的突变;是潜思维向显思维的跃迁。实际上,在连续激活、连接开启之前,所有的思维对象,都处于蛰伏状态,都在等待连续激活、连接的契机,也就是等待顿悟的降临。一旦契机来临,便如同链式反应般的构成图式结构。

第二,是连续的激活、连接。在图式结构的构成中,有单一的思维对象之间的激活、连接,也有诸多思维对象之间的激活、连接。单一的思维对象之间的激活、连接,不是链式图式构成方式实施的激活、连接;而只有诸多思维对象之间连续的激活、连接,才是链式图式构成方式实施的激活、连接。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过程,就体现了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连续激活、连接。开始时,门捷列夫对元素卡片进行整理,写上了元素名称、原子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还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一天,他又摆弄起卡片来,结果出现了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颤抖,迅速抓起记事簿写道:“根据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学性质的近似性试排元素表。”于是元素周期表诞生了。可以看出,元素周期表诞生前的卡片,就是诸多思维对象,一旦从上到下排列出来,也就实现了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连续激活、连接。

第三,构成两种图式结构。链式图式构成方式构成的图式结构,经过连续激活、连接,构成环环相扣的结构。这种环环相扣的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单链式图式结构;一种是多链式图式结构。

单链式图式结构并非指两个意象之间的激活、连接,而是由链式图式构成方式实施,由行为、行为方式相近的意象的连续激活、连接构成的图式结构。多链式图式结构,也是由链式图式构成方式实施。与单链式图式结构不同,在意象的连续激活、连接中,不仅有行为、行为方式相似的意象,也有行为、行为方式相异的意象。这些行为、行为方式相异的意象之所以进入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连激活、接中,主要是因为思维者把握重心偏移的结果。当思维者的把握重心转移至相异中的相同意象素时,那些行为、行为方式相异的意象,终于进入链式图式构成方式中,成为图式结构中的一环。而相似、相异意象的先后进入,则使图式结构呈现出多链式的特点。

(二)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特点

链式图式构成方式主要服务于创造式形象思维,有时也服务于再造式形象思维,属于特殊的图式构成方式。服务对象的特点,也决定了链式图式构成方式自身的特点。

首先是潜伏性。潜伏是指隐藏、埋伏。对于链式图式构成方式说来,潜伏性是就其构成基础而言的。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基础是构成连续激活、连接的诸多思维对象的共同点;也就是意象之间所共有的数量不等的相同意象素。这些思维对象的共同点或相同意象素,在连续激活、连接发生前,是可能导致意象激活、连接而尚未激活、连接的因素;也是隐含于思维对象之中的潜在力量。在链式图式构成方式将这种可能激活、连接变为现实激活、连接的意义上,体现在构成基础中的隐含、潜在,最终归结为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潜伏性。

其次是突发性。对于链式图式构成方式说来,诸多思维对象的连续激活、连接,在由可能性转为现实性的过程中,很少是渐进式的,大多表现为短暂的思维过程,呈现出突发性特点。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突发性,主要源于其在构成图式结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契机;还包括连续激活、连接的较快速度。从契机方面分析,那些具有激活、连接可能性的诸多意象,只有通过某一契机,才能将激活、连接的可能性转变为激活、连接的现实性。契机之于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而在链式图式构成方式构成图式结构的过程中,契机的出现,大多是突然的,时间也比较短暂,这就促成了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突发性特点。此外,那些具有激活、连接可能性的意象,在由可能性转为现实性,也就是诸多意象连续激活、连接的过程中,是迅速的、短暂的,而这种迅速和短暂,也支持了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突发性特点。

最后是连续性。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连续性特点,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这种连续性,集中体现在连续激活、连接过程中。那些具有连续激活、连接可能性的意象,在得到某一契机后,都呈现出连续激活、连接的过程。而意象的连续激活、连接过程,则构成了链式图式构成方式的连续性特点。

链式图式构成方式在图式结构的构成中之所以能够连续激活、连接,主要与其第一个特点即潜伏性有关。那些具有激活、连接可能性的意象,在实现连续激活、连接之前,都经历了时间不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含了郁压等待,也包含了不断积累。而一旦契机来到,便厚积薄发,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连续激活、连接,从而使链式图式构成方式在图式结构的构成中呈现出连续性特点。

五、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

(一)什么是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

支点本是物理学名词,是指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的固定不动的那个点,引申为事物的关键、中心。只因阿基米德当年的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于是支点这一物理学概念,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得以支点命名,是借用了杠杆原理中支撑点的缘故。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是将两个没有直接联系的意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形象思维的图式结构。我国古代兵书上的三十六计,大多是这种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的产物。如果从图式结构构成方面分析,所有的计策,都建立在某个支点上;目的是由支点改变敌意象和我意象之间的直接激活、连接;以便在间接激活、连接中将真实意图掩盖起来,迷惑对方。

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由三个意象组成。与大多数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不同,在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中,意象的激活、连接不是在两个意象之间展开,而是需要通过三个意象的激活、连接才能实现。这三个意象分别为主意象、目的性意象、方法性意象。如果借用杠杆现象来比喻,主意象和目的性意象分别位于杠杆的两端;而方法性意象位于杠杆的支撑处。

第二,作用在于改变激活、连接。在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中,结构构成的激活、连接由两意象之间变为三意象之间。当然,这不是意象数量的简单增加,多了一个方法性意象的问题;而是一个新的激活、连接平台的建立。这个由方法性意象搭建的新的激活、连接平台,其作用在于改变主意象和目的性意象之间的激活、连接。因为在新的激活、连接平台中,激活、连接的可能性一下子增大了,使原本连接无望的意象,通过新的激活、连接平台(支点)而实现了激活、连接。以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为例:出兵救赵是一个直接激活、连接,而“围魏”也是一个直接激活、连接。问题在于:“救赵”的实现,经过了“围魏”这一新的激活、连接平台。而这一新的激活、连接平台,与“救赵”的直接激活、连接方向是不同的,它是以“围魏”为支点,并在此改变了直接激活、连接方向。

第三,开辟间接激活、连接之路。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是由直接激活、连接转为间接激活、连接的一种改变。那么,为何由直接激活、连接转为间接激活、连接?为何需要这种转变?答案是:解决思维对象因相异而不能激活、连接的问题,开辟新的激活、连接之路。在图式结构的构成中,主意象与目的性意象之间,常会出现因充斥不同意象素也就是差异太大而无法激活、连接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也就是找到方法性意象,由这一方法性意象去和目的性意象进行激活、连接;从而实现主意象与目的性意象之间的激活、连接,开出一条新的连接之路。

(二)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的特点

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具有较高的激活、连接价值。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的构成,解决了思维对象的因相异而不能激活、连接的问题,开辟了新的激活、连接通道。正如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所构成的图式结构,特色鲜明、信息量大,激活、连接价值较高一样,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所构成的图式结构,同样特色鲜明、信息量大,激活、连接价值较高。

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以相同意象素为激活、连接的基础,以不同的意象素的共同存在构成激活、连接的主体,激活、连接量小、激活、连接难度大,因而具有较高的激活、连接价值。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与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类似,也是以相同意象素为激活、连接的基础,只不过因为方法性意象的出现,极大地弱化了主意象与目的性意象之间的相异关系。不过,能够找到方法性意象并使之与主意象和目的性意象激活、连接,实属不易。就其激活、连接难度而言,更甚于相异式图式构成方式,因而提升了自身的激活、连接价值。

其次是复杂性。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所构成的是形象思维的简单结构,与其他图式构成方式所构成的结构一样,是相对独立的,同时也为形象思维的复杂结构即脚本结构的构成提供了基础。不过,方法性意象这一新的平台的出现,在使目的性意象连接范围在得到拓展的同时,也增加了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所构成结构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明:支点式图式构成方式所构成的结构,已经变得不再单纯了。尽管和脚本结构比较,这种复杂性还不能比肩,但也应算作图式结构中的特例。



[1] 引自金岳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第143页。

 

[2] 同上书,第211页。

 

[3]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285页。

 

[4] 艾森克、基恩:《认知心理学》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375页。

 

[5] 引自《百科名片》,“图式”词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