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大清可以靠“地主武装”续命一波,而大明却不行

 文明圣殿 2018-11-28

历史上明朝和清朝后期都爆发了长时间的农民起义。明朝末年有李自成张献忠,清朝后期有川楚白莲教,和太平天国。两朝的农民战争很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是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同样是官军严重腐化,而且清朝八旗、绿营的腐化程度可能比明末还严重,经常一触即溃。

太平天国占领地域

但是同理不同命,就在清朝陷入绝境前夕,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方官僚组织团练、官勇等地主武装,屡次击破太平军,利用地方财政征集军饷,终于扑灭了太平军,而大明却在此起彼伏的农民战争的中轰然倒塌。

那为什么大清有地主武装为其续命,而明朝末年却没有地主或地方官僚组织大规模武装力量讨伐农民军和清军,维护明朝统治呢?而且从后来众多明朝遗老的行为上看来,明朝在知识分子心中仍是具有一定威性的,难道他们宁愿剃发易服,也不愿为大明而战吗?

二十万太平军打不过两万湘军

首先是朝廷的支持。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主力部队是八旗和绿营,所以无论是湘军还是淮军,都是在团练的基础上组建出来的,而团练就相当于如今的民兵,不属于国家常备武装力量。但这种,在当时完全不受控制的武装力量,却可以奇迹般地得到了清廷的认可。曾国藩等人多次得到清廷的大力支持,让湘军变成了一支吃官粮、听调遣的正规部队。曾国藩以下的湘军将领也都获得了等级不一的朝廷官职。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也分别成为总督、巡抚级别的封疆大吏。可以说,没有中央政府的财、物等方面的充分支持,哪怕曾国藩有天纵奇才,也不可能说服湘军子弟为清廷卖命。而与大清相比,大明却要“硬气”得多。明朝末年,朝廷所面对的困境与清朝末年如出一辙,都面临着各种内忧外患。与清廷不同的是,不管形势多么严峻,就算是兵临城下了,大明崇祯皇帝都没有下令让在乡士绅举办武装。

所以第二个原因是“无能又偏执的皇帝”。在明朝末年,虽然皇帝并未下令组织乡绅武装,但却有人主动组织地方武装,用于保护乡里。崇祯时期的甘肃巡抚梅之焕,因为政治斗争失败在被朝廷停职等候调查时,在家乡湖广麻城举办了一支地主武装力量“沈庄军”,打击周边地区的盗匪流寇,维护地方治安稳定,有一次甚至还震慑数万流寇不战而退。

可是,朝廷始终没有给予这支地主武装好脸色,也没有给予任何物质上的帮助和名义上的认可。以至于梅之焕病死后,号称上万人、颇有战斗力的“沈庄军”便自动解散了,至为可惜。崇祯至死都不放开全国招募军队的权力,不承认已经形成战斗力的地方武装,究其原因还是受了的唐末藩镇之乱的影响,认为放开地方武装的招募,就绝对是养虎为患,最终形成的只能是军阀,然后武人作乱,国将不国。为了达到限制武人作乱的目的,权力欲望极强的大明皇帝,不但要的限制大人物的军权,还要打压军人。

于是第三个原因就是大明朝的军人,历朝历代地位最低,形同奴隶。在中国,由于长期的战乱,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士兵及家属的户籍开始隶于军府﹐称为军户。军户子弟世袭为兵﹐未经准许不得脱离军籍,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建立。而在历朝历代的军户中,地位最低的就是明朝。

抓壮丁

根据记载有明一代各级官吏甚至一普通生员都可以任意役使军丁,克扣月粮。军户逃亡的现象十分严重﹐明政府曾多次派人勾补逃军﹐甚至专门设有清军御史处理军户逃亡及勾补军武事宜。民间也广为流传“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俗语。

八旗子弟

与之相反的是清代军户,清朝的军户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八旗子弟,他们的待遇的为历代中待遇最好,不需要任何劳作,也能从国家领到补贴,真正做到与国同休。虽然地主武装是民兵,但同样是当兵,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你是愿意当大明的兵,还是愿意当大清的兵?

大明的最后几年全印这个

第四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崇祯朝廷实在是没钱。大明朝的灭亡,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畸形的政策导致财政的崩溃。整个国家仅有的一点钱,也都被吴三桂的“辽东精锐”搜刮去了,哪里还有钱的来支持别的武装势力呢?至于给名分,没有钱粮供应,给了名分也不受控制,自然也就可有可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