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关注|那些年斩获数模大奖的nuisters,毕业后在哪里?

 侠春少 2018-11-30

前不久,我校在2018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的优秀成绩,在南信大人的朋友圈里实力刷屏,令大家热血沸腾。


这次比赛,我校获全国一等奖5项、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一、二等奖数量位于江苏高校第1!全国仅有7所高校(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获满5项全国一等奖


▲获奖名单


除了9支队伍获得全国奖以外,我校还有38支队伍获得了江苏省的奖项,其中省一等奖8项、省二等奖15项、省三等奖15项,总体获奖比例达42.7%。


多年来,我校不仅斩获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获奖数量始终保持在全国前五,还先后两次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综合实力稳居国第一方阵


数学建模竞赛是落实我校“一专业一品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保证每一位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与一个项目、体验一次创新、参加一次竞赛、经历一次创业”的重要途径。

数学建模竞赛为何被如此看重?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发起,1994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大学生四大赛事之一,现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之一。今年全国一等奖的获奖比例为0.76%,全国二等奖的获奖比例为3.1%。


数模竞赛20年,从一无所有到一飞冲天


1998年,我校首次组织学生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如今,我校参赛队伍已经由最初的3支队伍发展到目前的110支队伍,参赛学生也由早期以数学专业本科生为主,发展到目前的理工经管等各个专业学生普遍参赛的盛况。


在这20年的参赛过程中,我校指导老师队伍也得到壮大,先后有近60名教师参加了指导工作,并通过参加全国及江苏数学建模组委会组织的数模会议、经验交流、培训等工作,数学建模指导工作质量获得了显著提高,2017年程国胜教授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授予的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


在获奖队数和获奖层次上,我们不断提升,2011年荣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高教社杯”,2012年和2018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以及连续三年特等奖提名奖,2018年美赛以35队参加31队获奖的比率(89%)取得了历年来最好成绩。


▲2011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高教社杯”


▲2018年获美赛特等奖


数学建模竞赛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学生“追捧”的学科竞赛,在南信大,每四个人中可能就有一位同学拥有数学建模的经历。有龙粉告诉小龙,学校开设的数模竞赛培训班常常爆满,总有学生站在后排听课。“不仅是因为竞赛含金量高,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家觉得学校在数模竞赛方面的实力越来越强,所以参赛热情也越来越高。”


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创新能力、信息(数据)收集与分析处理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培养创新、追求卓越及合作精神。它给参赛者带来的作用不容小觑。


那么,你是否想知道,历年来获得数学建模竞赛重量级奖项的“大佬”们,毕业后都去了哪儿?数学建模竞赛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小龙帮你们问到啦——


获奖者们,毕业后都去了哪儿?


2011年“高教社杯”获得者

黄思:保研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盛振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

周敏强:留学德国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最后的荣誉,更是在过程中锻炼的科学思维,在合作中培养的团队精神,在困难中磨砺出的学习品质。参加数学建模的大学生们将作为国家发展的新生力量,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锻炼好了这样的能力,将有利于我们开拓创新地解决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


马亮

2013年国赛一等奖获得者

毕业去向:本校读研,被中国科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一路走来,我想最大的收获是: 书本中抽象的数学公式有了更为具体的应用场景,这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使我兴奋而快乐。我还在数学建模中体会到了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各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职责。短短三天时间,最后一天还要连夜赶论文,队员之间有情绪还要安抚。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之间建立的友谊也许会成为你大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明星

2015年国赛一等奖、美赛一等奖获得者

毕业去向:直博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数学建模对我影响很大,至少是建模后的两年。现在的我坚信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好,什么难题都不畏惧,部分原因应该来自数学建模带来的自信,然而刚入大学时懵懂的我却是十分缺乏自信的状态。数模给我带来的这种转变,最让我感激。


数模的故事总是留在深夜,不是寂静却是激情,更是美好。三人小组合力攻坚,目标清晰,效率显著,挫折时有却总能攻克,程国胜老师的鼓励犹在耳畔,两年后寂静的夜里仍总是怀念。


郑珂

2015年国赛一等奖获得者

毕业去向:保研本校

数学建模和科研过程极为相似,查文件理解研究的内容,找数据,解题,写论文;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浓缩的科研过程。这些是仅仅通过课堂无法得到的。对于一名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绝对是值得的经历。


邵琦

2016年国赛一等奖、美赛二等奖获得者

毕业去向: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真正考验一个人综合实力的竞赛,需要严谨的数学思维、出色的编程素养、优秀的写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只有经历这项竞赛,经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才能得到提高,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参赛中认识的队友、老师和同学更是一生的财富。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不仅仅在竞赛上取得成绩,每个人都满怀激情地为自己的未来打拼,张仲曦申请到了美国普林斯顿的PHD,边晨昱保研华师,唐灏苏保研大气所,王飞考上了北大……


还有他们——


刘森峰

2012年美赛特等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毕业,从事再生能源及其物联网技术的研发


庄一洲

2012年美赛特等奖获得者

直博北京大学


杨一博

2015年美赛特等奖提名奖获得者

保研北京大学


蒋瑾

2015年国赛一等奖获得者

保研浙江大学


杨显轲

2016年国赛一等奖获得者

保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黄婧婷

2016年美赛特等奖提名奖获得者

美国内华达雷诺分校攻读博士


张祥

2017年美赛特等奖提名奖获得者

保研复旦大学


魏兰苏

2017年国赛一等奖获得者

保研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

数学建模给了他们太多太多

“一年建模,一生受益”。

南信大建模人

用人生的每一步印证了这句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