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苏州出土漆器管窥

 汐钰文艺范 2018-11-30

漆器,是中国文化遗产工艺中著名品种,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能制作精美的漆碗。漆器发展到宋代不仅创造出瑰丽多彩的戗金、剔犀、剔红等新工艺,传统的素色漆器也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苏州是宋代漆器制作的中心之一,我们收录宋代苏州地区出土特别是书铭苏作的漆器,作为苏州地区两宋漆器代表作进行比较分析。在此抛砖引玉,若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一起补充、探讨和研究。


1、鎏金花边素漆经箱


长37.8、宽19.2、高21厘米,平面长方形,设须弥座,盝顶。楠木质胎上髤透明单漆,盝顶各部边缘和接缝处皆镶嵌包银质鎏金花边,工艺极为精细。出土于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二层天宫。经箱须弥座边沿横凿小字一行:“建隆二年男弟子孙仁朗镂,原生安乐国为僧”,箱外底墨书四行:“弟子言细招舍净财造此函盛金字法华经。弟子孙仁遇舍手工镂花,辛酉岁建隆二年(961)十二月十七日丙午入塔”。(如图一)


图一

 

2、小木塔


底径4、高10厘米,状如喇嘛塔,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底部呈覆钵形,塔身设一壸门,塔刹设相轮七重,刹顶呈宝珠状。外髤绿漆,以红褐漆勾勒出底座,塔座,壸门,一、四、五、七重相轮,刹顶等处之边廓。出土于虎丘塔第三层天宫。(如图二)


图二


3、真珠舍利宝幢


通高122.6厘米,1978年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中发现,存放在两重木函之中,黑色外木函正面有两行白漆楷书:“瑞光院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宝幢的主体用楠木构成,分须弥座、佛宫、刹三个部分。须弥座呈八边形,下有双层方涩,向上弧状收束。中间分置银狮、半圆雕供养人及木狮。须弥座上周置勾栏,内作云海,须弥山从中耸起,一条满身缀珠的九头龙于山与海之间盘旋。海面升起八朵木制祥云,云头分别站木雕四天王、四天女。佛宫在须弥山的顶端,宫外有八大护法天神守卫。宫中为八角经幢,分别以真、草、隶、篆书阴刻填金七佛之名,及梵语“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意即“大智慧可达彼岸乐土”。经幢中间是一只用来供奉舍利子的浅色葫芦形瓷瓶及两张雕版印《大隋求陀罗尼》。幢顶的佛龛内置一尊木雕趺坐佛祖像。佛宫外有八根殿柱,柱上承八角形斗拱梁房殿顶及戗角。殿顶又设漆龛,内盛金质宝瓶。华龛上罩一八角形金银丝串珠华盖,盖上有鎏金银丝编小龙八条。华盖上部为刹,以白玉、水晶及金银制成。八条银链从刹上垂下并与华盖八角相连。刹顶是一颗直径为3.4厘米的大水晶球,球两侧用银丝缠绕,金光闪闪,寓意“佛光普照”。真珠舍利宝幢的须弥座、供养人、云海、须弥山、云头、天王、天女、护法天神、漆龛、木雕趺坐佛祖像等皆结合朱漆、隐起描金、描金彩绘、稠漆堆塑等漆器综合技艺,八角经幢采用碧地金书技术等,代表了苏州最高超的漆器工艺,体现了宋代漆艺最高水平。(如图三)

 

图三


4、嵌螺钿经箱


长34.8、高12.7、宽13.7厘米经箱系木胎,通体髤黑漆,用天然彩色的螺钿镶嵌于经箱表面,拼接出各种图案,雍容华贵。经箱分盖、身、台三部分,盝顶。盖面图案在散花中聚成三朵团花,中间镶嵌半圆形水晶,并点缀五彩宝石。四周斜坡和边沿镶嵌有瑞花、菱形环带花纹间以蝴蝶和飞鸟状钿片。箱身壁面四周镶嵌缠枝形石榴、牡丹等花卉。台座采用须弥座形式,设置十六个凹形台门,中有堆漆描金饰以瑞草,金碧辉煌。1978年瑞光塔第三层塔心的天宫中被发现。(如图四)

 

图四

 

5、楠木经箱


长32.7、宽14.7、高14厘,1978年瑞光塔第三层塔心的天宫中被发现。木质,平面长方形,盝顶。系由十四块小木板榫接而成,外表髤红褐色漆,无纹饰。(如图五)


图五


6、小木塔


高10.3厘米,木质,喇嘛塔造型,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底部呈覆钵形,塔身设一壸门,塔刹设相轮七重,刹顶呈宝珠状。塔座底部、塔身、塔刹第四相轮及刹顶髤红褐色漆,其余部分及壸门内部髤绿色漆。1978年瑞光塔第三层塔心的天宫中发现。(如图六)


图六


7、莲瓣口漆碗


高7.8、口径15.9、足径8.8厘米,器作六瓣莲花口,深腹,圈足,平底。木胎,外髹黑漆,内髹朱褐色漆。胎体轻薄,质朴无华。1986年陆慕御窑宋墓出土,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随葬同出漆盘一件,重残,皆藏苏州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如图七)

 

图七


7.1 编号1356梅花形漆盒


直径13.7、通高5.5厘米。漆盒呈六瓣梅花形,木胎,子母口,平底。面髹黑漆,内髹朱漆。(如图八)


图八


7.2 编号1357圆形小漆盘


直径8.1~8.5、高2.15、底径5.7厘米。直口圜地,木胎,髤透明单漆。以上两件均为江阴孙四娘子墓出土,根据墓主生平,墓葬时间早于乙未年(1055年),漆器制作年代当早于1055年,属于北宋中期产品。

 

7.3 编号322十曲花口漆碗

 

高8.5、口径14.6、底径7.7厘米。该器为十曲花口,花瓣弧度较大。口微敞,深弧腹,碗壁随分瓣有较明显起伏,圈足宽大。外壁髹黑漆,内壁髹朱漆。(如图九)外壁近圈足处有红漆“丙辰东涂上牢”一行六字行书款。(如图十)我们参照无锡兴竹村“癸丑陈伯修置”十瓣形圈足漆碗制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属北宋中期,以后基本消失。根据款识我们推定该器造作年代可能为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前后。


图九

图十

 

7.4 编号323六瓣花口漆碗

 

高8.5、口径15.6、底径8.5厘米。六曲葵花形口,花瓣呈漫圆弧状,中间较平,分瓣处内凹。敞口外侈,外折成沿。深弧腹,壁体随分瓣有短棱,下承圈足,通身髹黑漆,漆面光亮。(如图十一)以上两器均为苏州青旸地吴家浜宋墓出土。


图十一

 

8、无锡出土黑漆葵口盆


直径28、高10厘米。木胎,口沿处呈六瓣花形,圈足,通体髤黑漆,近口沿处署朱漆“庚申苏州北徐上牢”八字行书竖款。外侧腹部以下一周表皮已朽脱落,露台处清晰可见此盆制作是用木块拼合,用竹篾作箍,一道箍在腹部,一道箍在近底处。(如图十二)无锡市郊河埒乡黎明村出土,时代为北宋早期,制作年代“庚申”年,北宋可推为960、1020、1080中的一年,藏无锡博物院。黎明村同出八瓣形平底大漆盘一件,制作方法为先通体髹黑漆,再于内表髹褐漆,底部左上侧朱书“庚申北徐上牢”。这两件漆器铭文中虽无产地,我们推测“庚申北徐上牢”可能为“庚申苏州北徐上牢”的略称。

 

图十二

 

9、常州出土银口朱漆托子


通高6、托杯口径8.7、托沿径14.5、足径7.3厘米。杯口内敛、六瓣形托沿,足外撇,杯口、托沿,足沿周镶银包口一周。托杯内侧及足内侧髤黑漆,托杯外壁、托沿、足外髤朱漆。托外底朱书铭“苏州真大黄二郎上辛卯”三行十字。(如图十三)1982年6月常州市北环新郁住宅基宋墓出土,藏常州博物馆。北宋辛卯年为公元991、1051、1111年。无锡黎明村同出甘蔗段扁圆形漆盒一件,直径14、高4.5厘米,铭“真大黄上”。我们推测书铭“真大黄上”可能为“苏州真大黄上”的略写。

 

图十三


9.1 编号209漆盆


木胎莲花形,外底朱髤“西”字,高2.6、口径12.5厘米。

 

9.2 编号210漆盆

 

木胎莲花形,高2.6、口径12厘米。以上两器形制一致,作六瓣葵花形口,花瓣呈漫圆弧状。敞口外侈,盘口有外折成沿趋势,盘壁有一定弧度,壁体随分瓣作短棱,分瓣处内凹,中间较平,下承圈足。外壁髹黑漆,内壁髹朱漆。(如图十四)根据江苏淮安杨庙镇漆盘书铭“丁卯温州开元寺东黄上牢”、“壬申杭州真大口口萍口”,我们可推断该器型11世纪80年代以后流行,这与同出的十曲花口漆盆年代吻合。

 

图十四

 

9.3 编号211十曲花口漆盆

 

高2.9、口径14.5厘米。形制为十曲花口,该器呈敞口,口沿处稍敛。(如图十五)盘壁线条较直,斜度较大。盘体较深,分瓣延伸至盘底,器壁随分瓣有较明显的起伏,平底,外底朱髤“西”字。此造型漆盆与无锡兴竹村出土书铭“辛亥歙州钟家直上牢”、“癸丑陈伯修置”十瓣形漆盘代表器一致,为造作时代提供了依据。


图十五


9.4 编号212漆碗

 

六瓣花口形,高8.0、口径15厘米。外壁髹黑漆,内壁髹朱漆。六曲葵花形口,敞口外侈,外折成沿。(如图十六)器壁随分瓣有较明显的起伏,分瓣处内凹。深弧腹,壁体随分瓣有短棱,下承圈足。


图十六

 

9.5 编号213漆钵

 

高10、口径14.2厘米,口沿损,缺盖。敛口,鼓肩收腹,腹下收成平底,素面无纹饰。通身髹黑漆,漆面光亮。(如图十七)这种造型的漆钵与淮安杨庙镇平底敛口黑漆钵形制相近,只是口径较小,时代当在北宋中期。以上五器为苏州市官渎里出土。

 

图十七


9.6 编号886葵形漆盆

 

口径12.5、底径6.5、高3.3厘米,外底朱髤“四”字。从器型分析与编号209、210号漆盆一致,时代当在北宋末期。苏州横塘公社新丰大队出土。

 

10、漆渣斗


高7、口径13.7、底径8.3厘米。大盘口,圆唇,束颈,直腹,平底。器壁较薄,表面裸黑漆,光洁度较高,在口沿残损处可以看到胎骨是由杉木条缠丝状纤维制成。1982年5月,吴县藏书公社篁村林场出土,时代当在北宋晚期,藏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11、张家港出土剔犀碗一对


口径14、底径6、高6.5厘米。银胎,圈足。内壁银碗为里,碗口银胎卷侈,与漆层泯然相接。(如图十八)从破损露胎处可见制作结构:在银胎上施夹紵灰胎,灰胎中夹三厘米宽的薄篾竹片为筋骨,一道道整齐地盘旋围绕在银胎上,外面涂灰,表层剔犀,紫面,红、黄、紫三色相间。花纹为大如意云纹,刀法圆斜,刀锋的断面可清晰地看出漆层。1979年,沙洲县杨舍十一大队第九生产队出土,时代当在北宋末年至南宋,藏张家港博物馆。


图十八

 

12、结论


本文共计重点介绍出土漆器22件,16件藏苏州博物馆。漆器品种丰富,主要以佛教天宫及民间墓葬出土为主。佛教用器有经箱、经幢等,民用器物有碗、盘、盆、钵、盒、渣斗、托子等。这些器物漆色到位,形制规整,素髤漆器16件,占三分之二以上。北宋器物占绝大多,仅有两三件南宋器。工艺上集黑漆、朱漆、描金、银里剔犀、嵌螺钿等,基本包括了宋代绝大部分漆器技艺,全面展示了苏州宋代漆器全方位的技术水平。

 

苏州出土宋代漆器用途广泛,不仅有民间非常普遍的实用器和随葬品,更是有高难度、高规格的佛教器物。出土地域遍布宋代苏州所辖各个地区(由于北宋苏州府所辖包括现在的常州市和无锡市)。由此看宋代苏作漆器完全可以满足本地需求,风格较为统一,而且技术全面,到南宋逐渐衰弱。

 

我们特别介绍苏州市平权坊宋代坊市遗址出土一件雕花贝片,纵6、横4厘米,保存完好。(如图十九)这是一块螺钿装饰贝片,边缘经过精细磨制且单面雕莲花纹饰,至今还散发出熠熠光彩。嘉兴西塘著名漆工杨明曰:贝片古者厚,而今渐薄也。这里所谓的“古者”是指唐代。而瑞光塔出土嵌螺钿经箱装饰使用的是大贝片。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苏州地区工艺从出土文物所反映的漆器技术而言,完全可以满足瑞光塔嵌螺钿经箱甚至真珠舍利宝幢的高难度要求。


图十九


图文来源:《中国生漆》2018年0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