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phen Jay Gould是丹尼特的论敌,所以丹尼特在本书中故意留有一个章节,专门用来讽刺古尔德。不过,让我们把这一节的讽刺性内容过滤掉,只留下对于思考有帮助的工具,如下: 1.虚假两难:强迫对方在给出的两个选择中选择其一,但实际上可能不止2个选项,或者可以多选。就我个人经验来看,头脑比较简单的人,以为世界是非黑即白的人,更容易犯这种错误。知晓世界复杂性的人,了解各种灰度的人,不容易被这种谬误所误导。 1.1.他要么爱我,要么不爱我。(“爱”是程度化的,他可能并不是不爱我,但也没有特别爱我。) 1.2.不转不是中国人。(“是否转发”与“是否是中国人”可以组合成2乘2的4种可能。) 1.3.与其说物质是粒子,不如说物质是波。(物质可以同时表现出波和粒子的性质。) 1.4.她要么有病,要么没病。(她可以处于不是很健康但也称不上生病的状态。) 1.5.这笔生意要么一举奠定胜局,要么就会导致不挽回的彻底失败。(这笔生意实际上可以对整体的胜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即便成功也不一定“奠定”) 1.6.他要么是个值得交往的好人,要么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可以对某些人很善良,对某些人很残忍。他可以是前者眼中的好人,后者眼中的坏人。) 1.7.她要么是个值得信赖的专家,要么就是个江湖骗子。(她可以在某些领域是专家,在另一些领域是骗子。) …… 2.否定不明:不确定否定词所否定的对象是什么,导致整句话出现歧义(两种或以上不同的含义)。在句子很长时,这种错误很难发现。尤其是当句子写得很优美时,人们更愿意欣赏其修辞上的美,不愿意挑剔其逻辑上的瑕疵。 2.1.这是一条假新闻。(1.这条新闻消息不真实。2.这条新闻消息是真实的,但它是过去的旧闻,而不是新闻。) 2.3.他并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专家。(1.他是个不值得信赖的专家。2.他不是个专家。) 2.4.这不是最新的好书。(1.这不是一本好书。2.这是一本好书,但不是最新的。) 2.5.有人说小明总觉得某人会暗害他,但事实并非如此。(1.没有人说过那话。2.有人说过那话,但小明实际上没有这么想。3.有人说话那话,小明也那么想,但实际上没有人会暗害小明。) …… 3.稻草人谬误:将他人的观点解释成比较荒谬或者无力的版本,然后再打倒这个版本,最后宣称他人的观点已经被驳倒了。而且,稻草人谬误常常会带节奏,把话题越扯越远。有时候还会故意激怒对方,让对方情绪变得更激动起来,导致理性思考能力下降。这个我突然想不到什么案例,就用维基百科上提供的案例了,如下: 3.1.甲:我并不认为孩童应该往大街上乱跑。 乙:把小孩关起来,不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那真是太愚蠢了。(不让小孩乱跑不代表要将其关起来。) 3.2.甲: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来发展教育行业。乙:你真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发展教育行业不意味着减少国防开支。减少国防开支也不意味着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3.3.甲:你觉得性交易是罪恶吗?乙:我觉得不是。甲:你果然干过性服务!你这个糟糕的家伙!(这里甲更多是想要转移话题,将性交易是否合乎道德的话题转移到乙是否是个糟糕的人的话题。) 3.4.孟子: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为我不意味着无君,兼爱也不意味着无父。) …… 下次,我们来看诡辩者常用的一种套路。 另外,如果有朋友想要买这本书。下面这个购买链接是湛庐的一位老朋友的店铺: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30r.1.14.20.44a85f4fIMkyoJ&id=578027590701&ns=1&abbucket=2 认真想 致力于普及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 ID:Reason-Ed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