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道释家】《道德经》:最无助的时候怎么办?这条天规,教你转败为胜

 老沔城人 2018-12-02




 





【儒道释家】


《道德经》:
最无助的时候怎么办?
这条天规,教你转败为胜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最无助的时候怎么办?这条天规,教你迅速转败为胜,打开局面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天道没有远近亲疏,常常帮助那些遵循客观法则的人。

    但是,这个说法遭到司马迁的吐槽。司马迁大家都知道,代表作《史记》被誉为:史家绝唱,千古离骚。但是,司马迁的遭遇令人唏嘘。史记的历史价值毋庸置疑。

    但是客观地讲,这本书,很多内容都带有司马迁的个人色彩,尤其对汉武帝的负面描写,用了大量笔墨,各种写作手法,时不时暗藏讽刺。对汉武帝所宠爱的人多作讥贬,包括霍去病,卫青等一代名将,这些人的功绩好处,写的就非常少。而对不受汉武帝重用的人,描写则比较多,比如李广。

    《史记·伯夷列传》有这样一段话,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司马迁说,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可是伯夷、叔齐能说不说善人吗,品行清高,洁身自好,最终饿死;颜回也是善人,却早死。由此感叹:老天爷的所谓报答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言外之意,好人没有好报!

    事实果真如此吗?——并不是伯夷和叔齐,是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的两个儿子,孤竹君临死前,立下遗嘱,让小儿子叔齐继承王位,但是这个小儿子叔齐,尊敬兄长,非得让位给大哥伯夷,伯夷坚辞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两人一合计,没办法了,走为上,先后逃到了周国。

    武王灭商后,天下人都愿意接受周朝的统治,而伯夷、叔齐对做周朝的臣民感到耻辱,他们决心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这兄弟俩视吃周国的粮食为耻,一滴米也不吃,每天到山上找野菜挖着吃,运气不好,什么也挖不到,索性就饿着,最后两人饿死于首阳山。

    你说这兄弟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彪呼呼,迂腐至极。

    至于颜回,穷困潦倒,衣不果腹,所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虽然安贫,但营养不良,又怎能乐道?

    老子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并不是让人饥寒交迫,这样是违背自然法则的,糟糠不厌,而卒蚤夭,连糟糠也吃不上,极度的营养不良,这可能才是颜回早亡的原因,一个男人,人品清高可以,粪土万户侯也可以,但你起码能养活自己,安顿好自己的家人,这是为人处世起码要做到的规则。

    道家也讲因果,是自然因果,一切衡量的标准,就是客观的规律和自然的法则,顺昌逆亡。现在也有很多人,为了事业打拼,置自己的健康于不顾,钱赚到花不完,人没了,这和行善与否没有关系,说的再透彻一点,道德经里面的善,绝不是善恶之善。

    司马迁认为自己很善良,可是遭受宫刑,认为颜回也善良,可是早死,所以质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其实,他根本不懂老子的意思。老子所谓的善,并不是善良,而是正确的,高明的,美好的境界。至于司马迁本人,非要和皇帝唱反调,在那样的时代,你逆势而行,不办你办谁?

    所以,不管在哪个平台,遵守规律遵守规则,遵守规矩,这就是善,你这样做到位,你就能玩好,你就可以长长久久。

    司马迁所列举的那几位,只能说节操高尚,但是和老子所说的善,还是大相径庭的。

    那么,老子所说的善到底指的是什么呢遵照法则,遵循规则,遵守规律,说白了:正确的做人做事,这就是善。不这么做,你就玩不好。

    当你孤独无助,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不管你身处什么阶层,什么平台,坚持原则,遵循规则,这样做就对了,你的方向就是正确的,剩下的就是慢慢努力,默默坚持,这就是你唯一该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

    如果现在身处困境,你应该考虑的,不是我想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而是我应该做什么,我必须做什么。

    客观的标准是什么样,那就向这个标准努力,客观的规律是什么样,你就必须摸透这个规律,并且果断的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客观规律,而不是让客观规律适应自己。

    天道没有远近亲疏,常常帮助那些遵循客观法则的人,因为他们依道而行,自然与大道同在,所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天道无亲,并不是让你刻意的做好事、做善事,而是做正确的事,遵循客观规律,遵循自然法则来做人做事,这才是善,这才会有好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