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

 木香草堂 2018-12-02
    

第三部分 学科教学 (幼儿教育)

  

1.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2.科学性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核心。

3.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整体性要求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4.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组织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从创设情镜入手,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搭建幼儿内心体验的新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经验。

5.杜威指出:“教育即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

6.儿童的科学探究应主要以描述性探究为主,即从现实出发,根据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归纳和推理,形成对事物或现象特征的认知。

7.科学性问题是针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生物和事件提出的,它们与儿童要掌握的科学概念相联系,能够引发儿童的探究性活动,通过收集和利用证据形成对科学现象的解释。

8.科学来源于生活,还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9.在科学教育中,尽管强调给予儿童的知识应是浅显的、正确的,但也要关注儿童生命的特殊性,关注儿童对一些科学现象的诗性理解。

 10.当前,科学教育中存在着人文价值缺失的现象,在科学教育的目标上具体表现为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塑造;教育内容上,重逻辑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概念、逻辑推理,缺乏在价值、情感、意志、信念、责任等方面给予幼儿的引导;教育方法上,多陈旧呆板,少艺术创造。

11.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情感和想象,一个与科学从未打过交道也从未接受过科学教育的人,他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富有诗意,他内心的精神世界也不可能激起诗意。

12、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数学知识属于皮亚杰所说的数理逻辑知识。

13.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1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数学方面的内容与要求是:“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15.作为幼儿园学科课程的数学,更多的是以实际的直观演示和具体的事例归纳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

16.幼儿加减运算的三个阶段: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

17.幼儿的生活中已经存在着许多的有关数学的经验,最有效的学习组织就是能积极地唤起幼儿的这些经验,使他们能在教师有序引导下主动地去将这些经验“数学化”。

18.作为幼儿生活的数学,是一种非完全形式化的、从日常经验开始,通过并不严密的归纳和概括而发展形成的数学。

19.幼儿数学学习的层次是经验归纳;数学活动的过程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

20.幼儿数学学习的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现实,这种现实存在于幼儿与外界世界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之中,存在于幼儿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活动之中。

21.幼儿数学学习的主要途径为生活和游戏。幼儿学习数学的方式为体验。幼儿数学体验的特性是:亲历性、个别性和时间性。

22.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几个阶段: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

23.学前儿童美术的本质:学前儿童具有从事美术活动的内在需要;学前儿童美术是儿童记录生活和表达观念、情感与需要的一种手段;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是具有艺术性的作品;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有其独特的视觉样式和审美效果。

24.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

25.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性质: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美术素养教育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美术启蒙教育。

26.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美术活动。②欣赏和感受作为活动的先导。③重结果更重过程。④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⑤给技能技巧以适当的位置。⑥评价的多元性和激励导向。

27.社会性:作为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机构及社会制度下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对人对已、对社会的认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包括:情感与态度、自我意识、社会能力、行为规则。

28.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目标,社会课程目标归为自信心培养、人际交往 、行为规则、民俗文化四大类。

29.社会领域教育总目标是①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②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③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④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⑤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30.科学的幼儿教育能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五个方面的发展。

31.当今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很多,通常有故事启迪法、游戏童谣法、情景表演法、环境创设法、行为辨析法、家园共育法、示范演示法、移情训练法等。

32.小班阶段的社会教育重点内容是生活适应和生活教育。

33.在社会教育中用家园共育法主要体现了生活教育原则、一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

34.教师在处理幼儿纠纷时,如果习惯以说教的方式解决幼儿的矛盾,使幼儿经常处于被动教育的地位。

35.社会领域教育的十六字方针是:示之以范的榜样示范、晓之以理的启发引导、动之以情的情景感染、导之以行的行为训练。

36.真正开展好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应做好环境的感染、规则的建立、外力的推进、专项活动的开展、榜样的示范、家园的共育、训练的强化等具体工作。

37.社会领域教育正确的课程观包括:①实践课程。②生活课程。③基础课程。38.戴尔·卡耐基是美国的一位演讲家、作家、“成人教育之父”、“人类心灵导师”,他认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有15% 归结于其专业知识,另外85% 则归结于其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和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

39.小班歌唱活动要求幼儿学习用正确的姿势唱歌,能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在C-G之间。中班歌唱活动要求幼儿用正确的姿势演唱,会听间奏,音域在C-A之间。大班歌唱活动要求幼儿能用正确的姿势唱歌,会听间奏,音域在C-C1之间。

40.音乐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在于它的审美性。它的教育功能是通过儿童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41.教育目标的开放性,表现在目标定位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音乐教育过程的开放性,表现在使每位孩子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的三条目标中核心目标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成功。

42.音乐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即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从儿童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是行动在前、感性经验在前,因此,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要坚持和把握好以幼儿的“参加”、“表现……情感和体验”、“艺术表现活动”等为主要方式的实践性原则。

43.童话剧的台词要生活化、儿童化、口语化。

44.童话剧的道具可以由幼儿、老师和家长共同制作。

45.童话剧的编排程序:挑选剧本、改编剧本、准备道具、创设场景、巧妙排演、资源共享。

46.幼儿园开展童话剧活动的宗旨是“人人参与,传递快乐,彰显自我。”

47.幼儿园的教室、门厅、过道、走廊等都可以巧妙地创设成童话剧场。

48.童话节既可成为幼儿园特色课程,又可形成幼儿园文化。

49.《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50.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想象、创造性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具有创造性、过程性和变化性。幼儿园的“超市”游戏一般属于角色游戏。

51.幼儿园游戏包括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规则游戏一般由游戏任务和目的、游戏玩法、游戏的规则和游戏的结果构成。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属于规则游戏。

52.观察是对游戏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从幼儿能力发展看,各年龄班游戏观察时各有重点,“幼儿使用物品”属于小班的观察重点。

53.弗若斯特-沃史曼(Frost-Worthman)游戏发展检核表中,“从事单独游戏”属于3岁左右幼儿游戏行为的内容。

54.游戏评价的主角应该是幼儿。

55.幼儿游戏活动尤为突出地表现了体验的特征。

56.平行游戏法特别适用于小班。中班观察的重点落在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上,大班观察的重点是因新主题和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冲突,运用已有的经验在现有基础上的创新,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

57.根据大班儿童游戏的特点,教师应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材料及场地,多用语言指导儿童的游戏,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58.规则性游戏由于有玩法和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

59、从教师及管理者的角度来评价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管理与实施,一般包括游戏的目标与计划;游戏环境与条件;对游戏的观察和指导;游戏的保教质量;全园游戏开展。

60、在指导游戏时把握好干预的时机。

61.幼儿成长档案:是幼儿成长过程的记录,其目的在于通过幼儿作品及相关资料的有意收集,反映幼儿的兴趣、态度以及在特定活动中的表现表达。

62.档案袋评价: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计划,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收集幼儿作品,展示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进步的历程,以有效促进幼儿在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诸方面协调发展的评价方式。

63.成长档案袋收集的内容可以覆盖幼儿的身体、动作、认知、言语、情感及社会能力等多个发展领域。

64.幼儿教育评价的评价内容与方式由单一变多元。由仅关心认知结果的单一评价转变成为涉及所有领域,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运动的,也涉及幼儿学习的情感和倾向,并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

65.档案袋评价能帮助我们动态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保证了评估的准确性。

66.成长档案袋种类及记录形式:

序号

种类

记录形式

1

轶事

文字+照片

2

活动片断

录像

3

对话

实录

4

口语作品

日记、录音

5

表演

照片、视频

6

真实作品

照片+注解

7

学习单

学习单

67.档案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儿童、教师和课程的发展”。为此,我们在使用建立档案袋的过程中必须树立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理念。

68.对于幼儿的照片和作品,只有图文并茂地予以呈现,才能再现活动的情景,对评价来说才是有价值、有说服力的材料。

69.在整理档案袋中有关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评价信息后,对幼儿发展要作出整体评定。这个评定包括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及幼儿自身的评价。

70.应重点搜集幼儿自愿制作的作品,而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所做的作品,如此才能保证所搜集到的作品能真实呈现幼儿的特点。

71.瑞吉欧的教师为幼儿建立档案袋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拟定问题,观察、记录、收集作品,整理观察资料和作品,分析观察记录和作品,再拟问题,再观察、记录、收集作品”的过程,教师的反思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72.研究表明,曾经经历过整理自己的经验、检视自己的作品和思考自己进步情况的幼儿会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并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73.通过让家长参与幼儿“档案”的制作和补充,促使家长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关注,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

74.多媒体成长档案具有直观性、交互性、表现性、易存储等优势。

75.对于在互联网上开通的主页,可以为每位幼儿设立用户名和密码,这样方便家长进行访问和上传资料,不仅可以增强家长的参与意识,也保证了幼儿成长档案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同时,设立用户名和密码,还可以确保幼儿档案的安全性,保护幼儿和家长的隐私。

76.评价根据评价功能和运行时间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他人评价。除了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外,幼儿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77.教师健康的评价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幼儿园教师要维护和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及时清除情绪垃圾。

78.教育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元参与”等原则。

79.评价具有鉴定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