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鞅之死怪不得别人,是他一直不停地在为自己挖抗?

 老黄说史 2018-12-03

商鞅变法让秦国日渐强大,秦惠王为何一上台就要将他车裂?商鞅之死怪不得别人,是他一直不停地在为自己挖抗?

战国末期,地处西北的秦国慢慢地一家坐大,成为天下景仰的后起之秀。秦国之所以能快速强大,与它的改革变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其中离不开的一个主导人物就是商鞅。商鞅通过变法辅助秦孝公,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秦的一统天下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是,由于变法要涉及到许多人的既得利益,所以,秦孝公死后,秦惠王(秦孝公的太子嬴驷)一即位,商鞅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此前受到商鞅“伤害”的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回封邑商发动兵变,结果商鞅兵败身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被秦惠王下令处以车裂示众。

秦惠王一上台就车裂商鞅,虽然与公子虔等人的告发有关,但是,更主要的原因,他也是在公报私仇——嬴驷为太子时,一度触犯了禁条。当时正值有人反对新法,法令行不通。商鞅就借机杀鸡儆猴,他给秦孝公建议:“国君果真要实行法治,就要先从太子开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处罚他的师傅。”

所谓的墨刑,就是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墨刑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商鞅却不这样,不把自己当外位,对于秦国未来的当家人也不留一点情面,结果是给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在商鞅的主导下,秦国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思路是: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让百姓始终保持贫困。商鞅变法的正面意义是被历史肯定的,但是,商鞅的变法理念中有这样两条:一是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国家才会强盛;二是必须“弱民”、“愚民”,国家才能强盛。这两条无论是放在今天还是放在2000年前,都是不得人心的。

商鞅被人告发后,逃亡至边关,欲投宿旅店,但是店家见他未带凭证(因为他执政时期,为了控制民众,就实行了“身份证”制度,无论者不可收留,否则店家“连坐”),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这是商鞅自己给自己挖的坑,想不跳也不行的。成语“作法自毙”,即源于此:

《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后来,商鞅想到魏国去寻求庇护,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无奈之下才逃回封邑作最后一搏,结果,仍难逃一死。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