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由脚起
这个题目有一点玄乎,这是陈家沟的练功秘诀。过去我们听到的好多练拳提到“五趾抓地,涌泉穴要空。”还有我们熟悉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力发自于足,行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还有的说“脚下阴阳变,身上力量现,先有好脚,才有好拳。”陈家沟的陈伯先老先生在讲到两脚的时候指出,两脚趴在地上忌八、丁,切记合脚尖。內掌踏地偏重,大二足趾领先。当我们在网上看到这些描述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给你讲透,会永远是一头雾水,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曾经和一位老师学拳,在他旋转胯的时候,他的两个脚后跟都是往外撑的,十个脚趾都是动的,我亲手摸过他的两脚。这个问题困惑我很久,直到今年春天,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我感觉有一个劲特别的重要,我在视频直播课里也教过大家,就是拧腿,腿上的麻花劲,螺旋劲又叫阴阳劲,我意识到这个劲非常重要,但是我当时在理解上还是感觉有问题,我练习了一年多的时间,直到今年秋天到了陈家沟才悟到了这个东西。
过去我把腹股沟的拧裹看成了因,膝盖向里扣,脚内侧吃上劲理解为结果。当时认为腹股沟的拧裹是因,练了一年多的时间。应该说收获很大,越练盆骨越有力。这次我才算彻底弄明白因果关系不对,那一个是主动的,那一个是从动的,也就是说哪一个是因,哪一个是果。正确的方式,是大拇趾摁地(脚大拇趾至脚掌处),“因”在这个地方,只要这里一使劲,膝盖就会向里扣,臀就能翻过来。 我刚开始练得时候大拇趾使不上劲,我先不让脚后跟承重,当然脚后跟不承重是不对的。最终要让脚后跟承重,这样才是对的。脚用力,也就是“脚大拇趾及其至脚掌处用力”胯就可以松下来了。这个就叫力由脚起。这是我们练习太极拳力量的来源!这是我们练习太极拳入门的基础,这个在陈家沟,也是不会轻易传授给别人的。有的人练习太极拳时间很长,没有入门的原因就是没有人教给这些方法。说起来很复杂,练起来很简单,只要大拇趾一摁地,你的膝盖就会自然往里扣,胯就会自然内旋。在陈家沟有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他说在陈家沟传拳为什么保守,就是因为它简单。 有人可能会这样问,你的这个东西是干嘛使得呀,怎么会觉得这么重要呢?我们看一下,一是我们两胯外旋的话,腿上是出不了麻花劲的,也就是说出不了缠丝劲的。二是实腿的胯外旋是合不住裆的,老师傅一练拳,脚后跟就往外撑,这意味着裆劲非常的充足,意味着在重心转换的时候,腿脚蹬地有力。脚大拇趾一摁地,两个脚后跟肯定往外撑。大家能够找到这个劲,就会明白练习大架的胯向后旋转,而小架的是向前旋而已。 所以,我在讲摇臀荡胯的时候说,腿上这个麻花劲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母劲,练习太极拳的想练出点东西来,不掌握这个方法是练不出东西来的。因为这个东西出裆劲,裆劲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没有,说其它东西都是空的。过去为什么说,大架和小架在陈家沟不分家,就是裤裆里的这些东西都是一回事。这是一致的,走出来的都是螺旋缠丝劲。 那么如何练?具体步骤:第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自然站立,然后用大拇趾摁地,先可以把脚后跟悬空了练习,前脚掌承重,手可以配合,注意力放在脚上,胯与腹股沟可以先不管它。膝盖内扣和腹股沟的拧裹都是自然结果,“因”在大拇趾这个地方。练一段时间,找到感觉之后再把脚后跟放下来。先找到这个劲,每一天一侧练习300个。 第二步,两腿分清虚实练习,拧实腿,从外型上看与我们过去练习没有什么区别,练得过程中动作由小到大,这样对臀部的拉升就好。这是左右的虚实步。然后练习前后的虚实步,两脚倒换。 第三步,无论是左右步还是前后的弓箭步,两头来回拧,倒换重心。如果练习小架就应该先练习好这个。
大架就是把这个东西与旋转下沉结合在一起。大架是向外旋45度,小架是向内旋。胯向外不超过脚掌外侧就不算顶胯。 过去练拳膝盖没有练伤的,一是身法,裆一合,重心到尾闾,膝盖承受的力量小。二是没有八字脚,过去膝盖都是自然往里扣的。膝盖自然往里扣不会伤膝盖。 |
|